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抒情诗的审美风格
1
作者 袁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3,共7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治抒情诗忠实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革与公共生活的面貌,整体呈现出三种审美风格:宏大叙事中雄伟壮丽的崇高美、日常叙事中清新宁静的优美、异化情境中社会不良风气造成的荒诞感。无论是抒发社会主义建设革命...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治抒情诗忠实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革与公共生活的面貌,整体呈现出三种审美风格:宏大叙事中雄伟壮丽的崇高美、日常叙事中清新宁静的优美、异化情境中社会不良风气造成的荒诞感。无论是抒发社会主义建设革命豪情的壮美、表达日常生活幸福之感的优美,还是讽喻社会异化情境中的荒诞感,诗歌的价值内核仍然指向对真、善、美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抒情 崇高 优美 荒诞感
下载PDF
政治抒情诗流变史中被忽视的一环——论易代之际的南社诗歌创作
2
作者 戴惠 王子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1-97,共7页
南社(1909—1923),中国近代最大的革命文学团体,其诗作亦是政治抒情诗流变史中的重要一环。文学观上,南社诸子以强烈的入世精神介入现实政治,在书写时代风云的基础上赋予诗歌宣传鼓动效果,使得传统的济世文学观得到了现代性重构。文学... 南社(1909—1923),中国近代最大的革命文学团体,其诗作亦是政治抒情诗流变史中的重要一环。文学观上,南社诸子以强烈的入世精神介入现实政治,在书写时代风云的基础上赋予诗歌宣传鼓动效果,使得传统的济世文学观得到了现代性重构。文学风格上,社友力求深入体悟现实的同时又恰当表露现实,将浪漫抒情与革命体验相结合,进而催生了“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文学体式上,他们致力于有效演绎革命观念,既立足本土文言模式,又借镜西学,延续以往创作姿态的同时亦有新变。考察南社诗于易代之际独有的文学观、文学风格、文学体式,对学界丰富政治抒情诗流变史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抒情 南社 易代之际
下载PDF
个人情感、历史书写与人类情怀:政治抒情诗的新维度——兼论程学源长诗《紫荆花开廿年红》
3
作者 王瑛 《粤海风》 2024年第2期52-57,共6页
作为“十七年诗歌”的主要诗体样式的政治抒情诗,抒情主人公往往以集体的“大我”的身份表达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情感反应。程学源长诗《紫荆花开廿年红》一如既往地具有“大我”的代言人特色,但这首诗与以往的政治抒情诗有了不同的特点,... 作为“十七年诗歌”的主要诗体样式的政治抒情诗,抒情主人公往往以集体的“大我”的身份表达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情感反应。程学源长诗《紫荆花开廿年红》一如既往地具有“大我”的代言人特色,但这首诗与以往的政治抒情诗有了不同的特点,寓示政治抒情诗这一诗歌样式发展的新趋势:其一,抒情主人公不仅有“大我”代言人,还出现了“小我”的个人声音,“小我”的个人情感得到体现;其二,以喜悦为情感核心,以四重奏的方式讴歌香港回归之美;其三,表现出希望世界和平、人人平等、共享太平的人类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抒情 个人情感 历史书写 人类情怀
下载PDF
对称与现代政治抒情诗的诗体探索
4
作者 高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3,共12页
对称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应用,是现代政治抒情诗在诗体探索与建构方面的显著特点。从理论角度而言,注重宣传鼓动性、坚持大众化以及倾向于朗诵的传播接受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政治抒情诗与对称间的亲密关联。而在具体的诗体实践中,... 对称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应用,是现代政治抒情诗在诗体探索与建构方面的显著特点。从理论角度而言,注重宣传鼓动性、坚持大众化以及倾向于朗诵的传播接受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政治抒情诗与对称间的亲密关联。而在具体的诗体实践中,“辞赋式对称”和“楼梯式对称”的创造性使用,则为现代政治抒情诗或创制或改造出了“新辞赋体”和具有民族化特点的“楼梯体”。从对称视角重新检视现代政治抒情诗的诗体探索路径,不仅有助于我们修正对现代政治抒情诗的刻板印象,重估其在诗体探索方面的成绩,其中的经验教训也能为中国新诗体的建构提供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 现代政治抒情 诗体 辞赋式对称 楼梯式对称
下载PDF
政治抒情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
5
作者 朱可钦 黄晓云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1期112-115,共4页
政治抒情诗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经典篇章,表现出人民性、阶级性、时代性和情感性的特点,代表诗人有郭小川、贺敬之、臧克家以及艾青等人。政治抒情诗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 政治抒情诗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经典篇章,表现出人民性、阶级性、时代性和情感性的特点,代表诗人有郭小川、贺敬之、臧克家以及艾青等人。政治抒情诗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政治抒情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就是要提升教师素养,增强对诗词的理解;立足多样形式,创办诗词赏析活动;家校协同共育,形成教育合力;鼓励诗歌创作,提高审美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 政治抒情
下载PDF
论“十七年”政治抒情诗对称形式的诗学传统
6
作者 张慧燕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2-55,共4页
对称是诗歌形式建构的重要方式,展现了诗歌在一定诗性规则下进行的对应性变换。“十七年”政治抒情诗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独特的诗体,它的建构与对称密切相联。以对称形式的诗学传统为切入点,结合文化语境,从古代诗学、现代诗学与域外诗学... 对称是诗歌形式建构的重要方式,展现了诗歌在一定诗性规则下进行的对应性变换。“十七年”政治抒情诗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独特的诗体,它的建构与对称密切相联。以对称形式的诗学传统为切入点,结合文化语境,从古代诗学、现代诗学与域外诗学三个维度,挖掘“十七年”政治抒情诗形式建构的诗美法则、建构标准与精神向度,深化读者对于其“民族化”与“大众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政治抒情 对称形式 诗学传统 形式建构
下载PDF
一个守护公民思想和意志的诗人——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政治抒情诗 被引量:2
7
作者 潘利锋 廖海燕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1-186,共6页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的政治抒情诗以众生平等的情怀,凸现他个人的人性姿态与人格力量。我们在他的吟唱中,感受到了诗人触摸到的是心灵、良知、正义、忧虑与痛苦。他充当美利坚异常敏感的感官,把对生活和对人...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的政治抒情诗以众生平等的情怀,凸现他个人的人性姿态与人格力量。我们在他的吟唱中,感受到了诗人触摸到的是心灵、良知、正义、忧虑与痛苦。他充当美利坚异常敏感的感官,把对生活和对人格的"真"的追求贯注于诗歌之中。他的诗歌是美利坚公民的生命的血液,养育着这个民族的肉体和灵魂,张扬了公民意识,使民族精神得到升华,诗歌也就成了守护公民思想和意志的战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斯特 政治抒情 公民 公民意识
下载PDF
“政治抒情诗”的考辨及其域外资源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立群 李阳 郑志杰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19-124,共6页
"政治抒情诗"是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特定的时代出场,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得益于域外资源的借鉴。结合"政治抒情诗"的概念解读和历史考察,分析其域外资源与本土融合、多重演绎及复杂性、自我演变... "政治抒情诗"是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特定的时代出场,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得益于域外资源的借鉴。结合"政治抒情诗"的概念解读和历史考察,分析其域外资源与本土融合、多重演绎及复杂性、自我演变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深入认识政治抒情诗的发生与发展。从特定历史语境来看,"政治抒情诗"在汲取域外资源时还有不同表现形态的诗歌写作作为"参照",它可以深化人们对于"政治抒情诗"的历史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抒情诗” 域外资源 当代诗歌史
下载PDF
试论“政治抒情诗”的历史渊源与当代表现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恒升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82,共4页
"政治抒情诗"作为一种诗歌形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和中国文人的济世情怀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显著的当代诗歌创作现象,又有着独特的表现,是当代社会政治生活的艺术反映。可以说,文学与政治... "政治抒情诗"作为一种诗歌形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和中国文人的济世情怀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显著的当代诗歌创作现象,又有着独特的表现,是当代社会政治生活的艺术反映。可以说,文学与政治的结合是一种必然,它们不可能分离,也无法分离。但是当诗歌创作过于追求社会效应、政治效应,远离心灵感应和精神震撼时,其艺术生命力就会受到影响,当代"政治抒情诗"创作就表现出了这样的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抒情 历史渊源 当代表现
下载PDF
晚唐社会和政治斗争的一面镜子——论李商隐的政治抒情诗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世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215-220,共6页
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无题诗而著称 ,成为我国文人恋情诗的代表。然而一千多年来 ,人们往往忽略了他的政治诗 ,以为他只是一位纯情的“爱情歌手”。其实李商隐的一百余首政治诗 ,占其现存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其诗反映统治阶级横征暴敛 ,同... 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无题诗而著称 ,成为我国文人恋情诗的代表。然而一千多年来 ,人们往往忽略了他的政治诗 ,以为他只是一位纯情的“爱情歌手”。其实李商隐的一百余首政治诗 ,占其现存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其诗反映统治阶级横征暴敛 ,同情人民疾苦 ,指出“官逼民反”的实质 ;鞭挞宦官专制及其把持军权、干预朝政 ,玩皇帝于股掌之上 ;揭露统治阶级内部党同伐异 ,深刻反映朋党斗争的残酷性 ;反对强藩割据、与朝廷分庭抗礼 ,维护中央集权与国家的统一。李商隐政治诗深刻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和政治斗争 ,他是继杜甫、白居易之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晚期 社会斗争 政治斗争 李商隐 政治抒情 思想感情 意境
下载PDF
从三维视野看政治抒情诗的“得”与“失”——以艾青为中心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雪琴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45-50,共6页
论文拟从三维视野出发,以艾青在建国前后创作的诗歌为中心,具体探讨政治抒情诗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局限:一是"政治"视野,二是"抒情"视野,三是"诗美"视野。以"政治"入诗可以知历史兴衰,以&qu... 论文拟从三维视野出发,以艾青在建国前后创作的诗歌为中心,具体探讨政治抒情诗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局限:一是"政治"视野,二是"抒情"视野,三是"诗美"视野。以"政治"入诗可以知历史兴衰,以"抒情"写诗可以抒写人性之真,以"诗美"为基点可以让诗达至情景交融之境。因而,只有三者的有机统一,政治抒情诗才会实现最高的思想与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政治抒情 成就 局限
下载PDF
“个体化”的“政治抒情”——从李瑛《我的中国》论抒情长诗创作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建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4-37,共4页
著名诗人李瑛精心构制的政治抒情长诗《我的中国》出版一年来,佳评如潮,但评者往往都忽略了其艺术上的创新。本文从宏大而严谨的艺术结构、活跃而丰厚的意象化诗歌语言、个体化的抒情方式三个方面论述其艺术构成要素,以及它对后世政... 著名诗人李瑛精心构制的政治抒情长诗《我的中国》出版一年来,佳评如潮,但评者往往都忽略了其艺术上的创新。本文从宏大而严谨的艺术结构、活跃而丰厚的意象化诗歌语言、个体化的抒情方式三个方面论述其艺术构成要素,以及它对后世政治抒情长诗可能产生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抒情" 长诗创作 个体化 艺术化
下载PDF
在历史语境中论十七年政治抒情诗的审美时代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44-248,共5页
如何从历史语境中重新评价十七年的政治抒情诗,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有意义的话题。充分认识十七年政治抒情诗对那个时代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当代诗歌史客观公正的研究,也有益于当下诗歌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政治抒情 历史语境 审美的时代性 时代情感
下载PDF
论“十七年”政治抒情诗的文学传统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5-149,共5页
"十七年"政治抒情诗尽管带有强烈的政治文化特征,但其丰富复杂的存在蕴含着多重阐释的空间。这种丰富复杂的存在其实与滋养它的多种文学资源息息相关,美颂和怨刺传统为政治抒情诗创造了两种对立的抒情范式;左翼革命传统让政... "十七年"政治抒情诗尽管带有强烈的政治文化特征,但其丰富复杂的存在蕴含着多重阐释的空间。这种丰富复杂的存在其实与滋养它的多种文学资源息息相关,美颂和怨刺传统为政治抒情诗创造了两种对立的抒情范式;左翼革命传统让政治抒情诗将视野投向底层民众,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体现强烈的人文关怀;自由传统为政治抒情诗注入建构诗歌精神的营养,诗人主体性意识的介入避免诗歌沦为政治的附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政治抒情 文学传统
下载PDF
“情”的政治与抒情的政治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以贺敬之政治抒情诗创作为个案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金胜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8-96,共9页
政治抒情诗通过对"情"的政治化处理,建构了"抒情"的政治学维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体现的是一种历史抒情。它的兴起、发展、转换和变形,其内涵和美学特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历史意志和政治意志。作为典型个... 政治抒情诗通过对"情"的政治化处理,建构了"抒情"的政治学维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体现的是一种历史抒情。它的兴起、发展、转换和变形,其内涵和美学特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历史意志和政治意志。作为典型个案,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是对国家美学和人民美学的抒情性建构。政治抒情诗的历史意义及困境源自诗学与政治学的张力与悖谬,是中国现代性悖论的典型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抒情 抒情政治 贺敬之 国家美学 人民美学
下载PDF
得失与启示:重读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 被引量:1
16
作者 颜红菲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5-68,111,共5页
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代表着"十七年"诗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诗歌一方面通过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以独特的美学风貌展现出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在自身的艺术实践中,郭小川又表现出了与主流话语的偏离,在艺术探索中努力寻求突破并... 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代表着"十七年"诗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诗歌一方面通过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以独特的美学风貌展现出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在自身的艺术实践中,郭小川又表现出了与主流话语的偏离,在艺术探索中努力寻求突破并不断创新。以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为个案,将这一诗歌形式置于历史语境中,通过梳理其美学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如何处理好政治性与文学性的关系,对当下政治抒情诗发展的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小川 政治抒情 政治 文学性
下载PDF
政治抒情诗式的散文──从《白杨礼赞》看茅盾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红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政治抒情诗式散文 《白杨礼赞》 茅盾 中国 现代散文 语文 中学
下载PDF
政治抒情诗:审美意识形态的艺术实践方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经建 辛捷璐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5-34,共10页
政治抒情诗不仅是贯通中国新诗史,也是贯穿中国新文学史的现象级存在,作为中国新诗中最为成熟的诗歌形态,按历史时段可以简略将其归纳为:一本诗集、两个诗人、三个流派或群体,另加一个具有诗史级意义的诗人艾青。虽然对“文学是审美意... 政治抒情诗不仅是贯通中国新诗史,也是贯穿中国新文学史的现象级存在,作为中国新诗中最为成熟的诗歌形态,按历史时段可以简略将其归纳为:一本诗集、两个诗人、三个流派或群体,另加一个具有诗史级意义的诗人艾青。虽然对“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说法见仁见智,但在审美意识形态语境中对政治抒情诗进行针对性的话语评释,以审美意识形态来特指、诠释政治抒情诗,既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关于这点,既可以通过对政治抒情诗文学史层面的宏观考析来印证,更可以从对艾青的个案解析中获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抒情 审美意识形态 艺术实践 艾青
下载PDF
“十七年”政治抒情诗价值今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永祥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05-107,共3页
优秀的政治抒情诗不仅具有时代性,更具有永恒性。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政治传声筒,更是时代精神和人民情感的扩音器,能以潜在的力量使后世读者与当世读者一样获得艺术感染和人生启迪。郭小川和贺敬之被称为当代政治抒情诗的两面旗帜,"... 优秀的政治抒情诗不仅具有时代性,更具有永恒性。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政治传声筒,更是时代精神和人民情感的扩音器,能以潜在的力量使后世读者与当世读者一样获得艺术感染和人生启迪。郭小川和贺敬之被称为当代政治抒情诗的两面旗帜,"十七年"时期他们以深重的历史感和民族化、群众化的风格逐渐走向成熟。"十七年"政治抒情诗彰显出强大的教育功能,并推动了诗歌民族风格的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政治抒情 郭小川 贺敬之
下载PDF
论二雅的政治抒情诗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戍国 《中国文学研究》 1997年第2期24-34,共11页
本文对《诗经》二雅中政治抒情诗的思想艺术、作者及其写作目的作出全面探讨,从作者地位、创作动机与作品思想内容、表达手法诸方面论证二雅政治抒情诗为《离骚》之祖,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始、《诗》《骚》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与前修时... 本文对《诗经》二雅中政治抒情诗的思想艺术、作者及其写作目的作出全面探讨,从作者地位、创作动机与作品思想内容、表达手法诸方面论证二雅政治抒情诗为《离骚》之祖,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始、《诗》《骚》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与前修时贤不尽相同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抒情 二雅 思想艺术 现实主义之源 《离骚》之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