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黄遵宪“新派诗”的评价问题——读《谈艺录》对公度诗的评论 |
郭延礼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2
|
胡怀琛的“新派诗”理论 |
周兴陆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3 |
3
|
|
3
|
“读我连篇新派诗”——黄遵宪文学论略 |
关爱和
孙军鸿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4
|
善变的矜奇之作——析黄遵宪的新派诗 |
黄丽珍
|
《滨州师专学报》
|
2002 |
0 |
|
5
|
从“新学之诗”到“新派诗”——中国近代“诗界革命”的发生过程 |
汪龙麟
|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6
|
新学诗·新派诗·歌体诗·白话诗——论中国新诗的发生与发展 |
龚喜平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13
|
|
7
|
新旧之间:胡怀琛“新派诗”理论抉微 |
刘立群
李金钉
|
《巢湖学院学报》
|
2015 |
0 |
|
8
|
新派诗:创作与接受的倾斜——再读“新派诗” |
何兵
|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0 |
|
9
|
经验的根本——从外来文化的影响谈“新学诗”和“新派诗”的区别 |
李宏伟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0
|
论黄遵宪新派诗的变革价值 |
子川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11
|
试谈新派诗之美学特征 |
黄河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1986 |
0 |
|
12
|
清末民初诗学思想的“通”与“变”——以新派诗和同光体派为例 |
李玉磊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3
|
新派诗篇第一章──论黄遵宪《香港感怀十首》 |
邓景滨
|
《岭南文史》
|
1995 |
1
|
|
14
|
“诗辨”意识与古典主义“新诗”观念的建立——胡怀琛关于新诗文体理论的另一种探索 |
赵黎明
朱晓梅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5
|
南社译诗与中国诗歌近代化简论 |
龚喜平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16
|
清诗分期概说 |
陆草
|
《中州学刊》
|
1986 |
2
|
|
17
|
近现代诗歌变革中“非诗化”与“诗化”的矛盾 |
张慎
|
《江汉学术》
|
2016 |
3
|
|
18
|
浅析黄遵宪“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的诗学理论 |
丰家喜
|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9
|
论中国诗歌向现代转型前夕的格局 |
骆寒超
|
《浙江学刊》
CSSCI
|
1994 |
0 |
|
20
|
胡怀琛与新旧融合的新诗文体观 |
卢永和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