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1
篇文章
<
1
2
…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严歌苓小说《白蛇》“无理而妙”的修辞艺术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婧
汤欣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1-53,共3页
严歌苓的中篇小说《白蛇》是一部广受赞誉的作品,它魅力的生成与其对"无理而妙"的修辞艺术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作品语言的"无理"之处主要体现在:有意运用矛盾表达,有意强令异类相混,有意使得主宾同词,有意错置搭...
严歌苓的中篇小说《白蛇》是一部广受赞誉的作品,它魅力的生成与其对"无理而妙"的修辞艺术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作品语言的"无理"之处主要体现在:有意运用矛盾表达,有意强令异类相混,有意使得主宾同词,有意错置搭配对象,有意添加羡余成分,有意自语相违,有意强行推理,有意夸大其实等方面。这些"无理"之法的妙处在于为作品增添了良好的、丰富多样的修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
“
无理而妙
”
修辞艺术
表现形式
修辞效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限与解构——论文学作品中的“无理而妙”
被引量:
1
2
作者
邓满姣
王劲松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5-88,共4页
作为修辞学和文艺学中非常流行的说法,“无理而妙”中的“无理”其实就是用常规所解释不了的东西。“无理”是对“有理”的否定,是一种对逻辑的合理背叛。“妙”就是妙趣横生、巧妙自然,能给人以“妙”的感受。本文从“无理而妙”的语...
作为修辞学和文艺学中非常流行的说法,“无理而妙”中的“无理”其实就是用常规所解释不了的东西。“无理”是对“有理”的否定,是一种对逻辑的合理背叛。“妙”就是妙趣横生、巧妙自然,能给人以“妙”的感受。本文从“无理而妙”的语源和定义出发,用大量的例子分析说明了“无理而妙”的分层解读、文种分限和内质解构,并指出,文学作品中任何我们认为“无理而妙”的现象,从根本上看,其实都是“有理”的,只不过我们受到了种种局限,没有认识到它的深层内涵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限
解构
文学作品
无理而妙
无理
之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理而妙”说
3
作者
王希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1-75,共5页
"无理而妙"是某些修辞学家所喜欢的一个万能标签.科学的修辞学的任务是对所谓"无理而妙"作出科学的逻辑的分析.
关键词
无理而妙
无理
之理
修辞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异曲而同工——“陌生化”与“无理而妙”对比研究
4
作者
邓满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7-60,共4页
“无理而妙”是中国修辞学和文艺学中的一种流行说法,与源于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有很多不同之处,两者并不是同一概念,不能相互混淆。两者在语源、出现的时代、创作手法及二者基于各自内涵与外延的独特性而形成的相对于对方的区别...
“无理而妙”是中国修辞学和文艺学中的一种流行说法,与源于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有很多不同之处,两者并不是同一概念,不能相互混淆。两者在语源、出现的时代、创作手法及二者基于各自内涵与外延的独特性而形成的相对于对方的区别性特征上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中国文学中的“无理而妙”更强调不合逻辑性,甚至反逻辑性;而“陌生化”的含义则更为宽泛,日常生活中所见、所听、所闻、所说,只要是新奇的、新鲜的,都可以被称之为“陌生的”,在创作中名为“陌生化”。两者在文学作品中所形成的形式美和内涵美又是共同的,从这一点上来说,两者其实是异曲同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无理而妙
对比研究
异曲同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细斟慢品 无理而妙──以《湖心亭看雪》教学片段为例谈“浅文深教”的五个“注重”
5
作者
田春林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10年第10期6-7,共2页
《湖心亭看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第6单元)是一篇不足200字的短文,文辞看似简练随意,细品却韵味无穷,撷一、二教学片段,共析“浅文深教”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湖心亭看雪》
教学片段
无理而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
《语文》
有效策略
八年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理而妙 意蕴隽永——兼论古典诗歌中的渔者形象
6
作者
蔡雪妹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105-106,共2页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诗歌的想象不仅仅表现在形与形、形与质之间的关系上,更奇妙的是表现在情与理之间产生了中国古诗话中称之为“无理而妙”的现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渔者是个耐人寻味的形象。本文试从柳宗元和张志和的三首诗诠释...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诗歌的想象不仅仅表现在形与形、形与质之间的关系上,更奇妙的是表现在情与理之间产生了中国古诗话中称之为“无理而妙”的现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渔者是个耐人寻味的形象。本文试从柳宗元和张志和的三首诗诠释渔者的深味,也借以阐述自己对“无理而妙”现象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合道”
“
无理而妙
”
渔者
中国古典诗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淡古典诗歌“无理而妙”的表现手法运用
被引量:
2
7
作者
庄世华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36-36,共1页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创作的一种境界。它是古典诗歌创作中所采用的独特表现手法和由此所产生的美感作用之间的完美统一。“无理而妙”往往通过夸张、想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实现。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无理而妙
修辞手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理而妙”的修辞艺术初探
被引量:
5
8
作者
张炼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79-88,共10页
(一) 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基于语言和逻辑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修辞是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的。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表现为二者的协调一致,相得益彰。这是语言运用的基本的、普遍的事实。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
(一) 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基于语言和逻辑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修辞是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的。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表现为二者的协调一致,相得益彰。这是语言运用的基本的、普遍的事实。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修辞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艺术
无理而妙
语言运用
修辞效果
逻辑规律
逻辑基础
协调一致
不可分
语言形式
表现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顿入”:“无理而妙”的一种表现手法
被引量:
2
9
作者
欧阳国胜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47,共2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自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一次次在讲台激情诵起这些千古绝响.与学生口若悬河大话“李式愁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自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一次次在讲台激情诵起这些千古绝响.与学生口若悬河大话“李式愁怨”之时,爽意过处,总似隔着一层痒,似未理透。近日闲览贺裳《皱水轩词筌》和刘熙载《艺概》,终如醍醐灌顶,方知这原是“无理而妙”中“顿入”的文学表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表现手法
无理而妙
《锦瑟》
《虞美人》
《秋浦歌》
《艺概》
李商隐
刘熙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歌中的“无理而妙”
10
作者
余庆安
《文史杂志》
2007年第5期28-29,共2页
优秀的诗歌常常被人称为“妙不可言”,于是人们便寻找各种方法来阐说那“不可言”的诗之奥妙。人们不仅从诗歌的意境、情韵等方面深究诗的深层的秘奥的意义,而且还从诗的表现手法、形式要素等方面解析成功诗作的创作技巧。本文主要谈...
优秀的诗歌常常被人称为“妙不可言”,于是人们便寻找各种方法来阐说那“不可言”的诗之奥妙。人们不仅从诗歌的意境、情韵等方面深究诗的深层的秘奥的意义,而且还从诗的表现手法、形式要素等方面解析成功诗作的创作技巧。本文主要谈谈古典诗歌中“无理而妙”的表现方法是如何从技巧上去形成诗之奥妙的。首先看两个小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无理而妙
表现手法
创作技巧
形式要素
表现方法
意境
诗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理而妙——也谈汉语修辞的陌生化
11
作者
孔祥娟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7期61-62,共2页
“我的长梦被心中飞出的鸟啄醒。”(流逸《梦原跋涉》)“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歌曲《牵手》李子恒词),对于近些年来文艺作品中出现的类似句子,每每总有人感到莫名其妙,进而...
“我的长梦被心中飞出的鸟啄醒。”(流逸《梦原跋涉》)“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歌曲《牵手》李子恒词),对于近些年来文艺作品中出现的类似句子,每每总有人感到莫名其妙,进而群起而攻之,批判它们不合语法,不合逻辑。其实,这里有误解和偏见。这些误解和偏见都与对一种文学创作技巧缺乏了解有关,这个技巧就是语言的陌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汉语修辞
无理而妙
《牵手》
文艺作品
创作技巧
悲伤
幸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理而妙 妙用修辞
12
作者
刘海军
《师范教育》
2003年第1期15-16,共2页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正在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师范生作为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应当更多地了解大众文化,正确认识大众文化。我们从这一期起,约请中国作协会员、青年评论家、特级教师汪政开设“流行与格调”栏...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正在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师范生作为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应当更多地了解大众文化,正确认识大众文化。我们从这一期起,约请中国作协会员、青年评论家、特级教师汪政开设“流行与格调”栏目,对行行色色的大众文化进行描述与分析。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理而妙
中国作协
古典诗词
贺裳
词论家
一丛花
南唐后主李煜
春花秋月
边塞诗
蜀道后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理而妙
13
作者
南山子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98-98,共1页
欧阳修《皱水轩词筌》云:“唐李益诗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张先)《一丛花慢》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他所说的“无理”,是指作品中的描写违反了人们通常的思...
欧阳修《皱水轩词筌》云:“唐李益诗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张先)《一丛花慢》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他所说的“无理”,是指作品中的描写违反了人们通常的思维逻辑和生活情况;所说的“妙”,是指作品通过此类违反常情而近于荒唐的描写,反而更细致深刻地表达了所写人物的特定感情。 李益这首诗名《江南曲》,借描摹商妇的口气,写她对商人重利轻情、屡次失约误期的怨恨;又由潮之有信,想到驾舟击浪、随潮上下的弄潮儿之有信,从而发出不如嫁与弄潮儿的痴想。张先的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独处深闺,百无聊赖,愁恨难遣,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理而妙
弄潮儿
桃杏
李益
特定感情
无聊赖
商妇
张先
东风
生活情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无理而妙”
14
作者
左文华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2-45,共4页
在日常生活中,“情理”二字时常连用,因为通常情况下,事物总是既然合“情”便自然合“理”的。然而对于艺术,尤其以饱含情感为突出特点的诗歌,合情与合理,却不是简单的同一关系。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
在日常生活中,“情理”二字时常连用,因为通常情况下,事物总是既然合“情”便自然合“理”的。然而对于艺术,尤其以饱含情感为突出特点的诗歌,合情与合理,却不是简单的同一关系。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张先的《一丛花令》结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即为其例。女主人公或因“商人重利轻别离”,生出决断之情,或因送别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理而妙
一丛花
江南曲
张先
二字
贺裳
合情
古代文论
唐宋诗举要
怀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理而妙:从情理视角析《踏莎行·雾失楼台》
15
作者
高诗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49,共2页
秦观乃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赞之“有屈宋之才”,然其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词作风格亦随其人生经历而生转变。《踏莎行·雾失楼台》即为其贬谪期之作,处处可见其后期的凄惨哀厉风格,无不透露出秦少游...
秦观乃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赞之“有屈宋之才”,然其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词作风格亦随其人生经历而生转变。《踏莎行·雾失楼台》即为其贬谪期之作,处处可见其后期的凄惨哀厉风格,无不透露出秦少游人生之悲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莎行
无理而妙
北宋中后期
情理
人生经历
词作风格
苏门四学士
悲剧色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痴语以情深而愈妙——略谈抒情诗“无理而妙”的写法
16
作者
谢逢江
《阅读与写作》
2005年第3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诗人
抒情诗
诗歌
辛弃疾
无奈
李白
无理而妙
《楚天都市报》
“对话”
栏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理而妙——谈戏曲创作中的模糊性思维
17
作者
方李珍
《艺海》
2010年第4期16-19,共4页
蒋星煜先生在《张生与崔莺莺手中的扇子》一文里对明刊《西厢记》诸刊本插图中张生与崔莺莺手中的扇子提出质疑,从文本自身(剧情中他们手里并没有扇子或者说没有扇子这个砌末)、季节提示(第一场的时间是暮春时节,根本不需要扇子)...
蒋星煜先生在《张生与崔莺莺手中的扇子》一文里对明刊《西厢记》诸刊本插图中张生与崔莺莺手中的扇子提出质疑,从文本自身(剧情中他们手里并没有扇子或者说没有扇子这个砌末)、季节提示(第一场的时间是暮春时节,根本不需要扇子)以及扇子“本源”(宋代才从日本传入的扇子何以会出现在唐代的张生手中?)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思维
戏曲创作
无理而妙
《西厢记》
崔莺莺
扇子
张生
蒋星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诗“无理而妙”的情感表达
18
作者
陶晓跃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
2012年第11期47-48,共2页
清人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评说:“唐李益词日:‘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贾人之妇欲嫁弄潮儿。闺中少妇羡慕桃杏能嫁给东...
清人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评说:“唐李益词日:‘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贾人之妇欲嫁弄潮儿。闺中少妇羡慕桃杏能嫁给东风,都不合乎情理,但就是这些不合常理的怨语,曲折而深沉地表达了少妇无限的幽怨.虽无理却奇妙。可见。所谓“无理”,是指有悖于一般生活的常理,它与知性、逻辑无关;所谓的“妙”,则是借助于看似的“无理”,表达深层意义上的“有理”,以构成诗意的妙趣。它是一种艺术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理而妙
情感表达
唐诗
深层意义
“
妙
”
辩证法
少妇
常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古典诗歌中的“无理而妙”
19
作者
梁晶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0期12-13,共2页
一、何谓“无理而妙”“无理而妙”的说法出自于清代贺裳所撰的《绉水轩词筌》,他在“诗词无理而妙”一节说:“唐李益词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注:[唐]李益《江南曲》)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沈恨细思...
一、何谓“无理而妙”“无理而妙”的说法出自于清代贺裳所撰的《绉水轩词筌》,他在“诗词无理而妙”一节说:“唐李益词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注:[唐]李益《江南曲》)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春风。’(注:[宋]张先《一丛花令》)此皆无理而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理而妙
古典诗歌
《江南曲》
李益
诗词
张先
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理而妙的假设想象
20
作者
鲍华明
《现代中学生(初中学习版)》
2013年第4期15-16,共2页
想象,是指人们在外界刺激的激发下,将大脑储存的来自社会实践的表象、感觉、印象重新组合,或者在大脑中将现实形象幻化升华,从而产生新形象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无理而妙
想象
现实形象
社会实践
思维方式
新组合
大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严歌苓小说《白蛇》“无理而妙”的修辞艺术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婧
汤欣
机构
湖北师范学院
出处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1-53,共3页
文摘
严歌苓的中篇小说《白蛇》是一部广受赞誉的作品,它魅力的生成与其对"无理而妙"的修辞艺术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作品语言的"无理"之处主要体现在:有意运用矛盾表达,有意强令异类相混,有意使得主宾同词,有意错置搭配对象,有意添加羡余成分,有意自语相违,有意强行推理,有意夸大其实等方面。这些"无理"之法的妙处在于为作品增添了良好的、丰富多样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
《白蛇》
“
无理而妙
”
修辞艺术
表现形式
修辞效果
Keywords
White Snake
irrationally wonderful
rhetorical art
manifestation
rhetorical effects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限与解构——论文学作品中的“无理而妙”
被引量:
1
2
作者
邓满姣
王劲松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留学生院
出处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5-88,共4页
基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中英文学语言中的"陌生化"手段与"无理而妙"研究
项目编号:0223
文摘
作为修辞学和文艺学中非常流行的说法,“无理而妙”中的“无理”其实就是用常规所解释不了的东西。“无理”是对“有理”的否定,是一种对逻辑的合理背叛。“妙”就是妙趣横生、巧妙自然,能给人以“妙”的感受。本文从“无理而妙”的语源和定义出发,用大量的例子分析说明了“无理而妙”的分层解读、文种分限和内质解构,并指出,文学作品中任何我们认为“无理而妙”的现象,从根本上看,其实都是“有理”的,只不过我们受到了种种局限,没有认识到它的深层内涵罢了。
关键词
分限
解构
文学作品
无理而妙
无理
之理
Keywords
classification
deeonstruction
literary works
irrationally wonderful expressions
irrational reason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理而妙”说
3
作者
王希杰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1-75,共5页
文摘
"无理而妙"是某些修辞学家所喜欢的一个万能标签.科学的修辞学的任务是对所谓"无理而妙"作出科学的逻辑的分析.
关键词
无理而妙
无理
之理
修辞学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异曲而同工——“陌生化”与“无理而妙”对比研究
4
作者
邓满姣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7-60,共4页
基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223)
文摘
“无理而妙”是中国修辞学和文艺学中的一种流行说法,与源于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有很多不同之处,两者并不是同一概念,不能相互混淆。两者在语源、出现的时代、创作手法及二者基于各自内涵与外延的独特性而形成的相对于对方的区别性特征上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中国文学中的“无理而妙”更强调不合逻辑性,甚至反逻辑性;而“陌生化”的含义则更为宽泛,日常生活中所见、所听、所闻、所说,只要是新奇的、新鲜的,都可以被称之为“陌生的”,在创作中名为“陌生化”。两者在文学作品中所形成的形式美和内涵美又是共同的,从这一点上来说,两者其实是异曲同工。
关键词
陌生化
无理而妙
对比研究
异曲同工
Keywords
defamiliarization
irrationally wonderful expressions
comparative study
different approaches but equally satisfactory results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细斟慢品 无理而妙──以《湖心亭看雪》教学片段为例谈“浅文深教”的五个“注重”
5
作者
田春林
机构
安徽省霍邱师范学校
出处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10年第10期6-7,共2页
文摘
《湖心亭看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第6单元)是一篇不足200字的短文,文辞看似简练随意,细品却韵味无穷,撷一、二教学片段,共析“浅文深教”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湖心亭看雪》
教学片段
无理而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
《语文》
有效策略
八年级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理而妙 意蕴隽永——兼论古典诗歌中的渔者形象
6
作者
蔡雪妹
机构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105-106,共2页
文摘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诗歌的想象不仅仅表现在形与形、形与质之间的关系上,更奇妙的是表现在情与理之间产生了中国古诗话中称之为“无理而妙”的现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渔者是个耐人寻味的形象。本文试从柳宗元和张志和的三首诗诠释渔者的深味,也借以阐述自己对“无理而妙”现象的理解。
关键词
“反常合道”
“
无理而妙
”
渔者
中国古典诗敢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淡古典诗歌“无理而妙”的表现手法运用
被引量:
2
7
作者
庄世华
机构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36-36,共1页
文摘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创作的一种境界。它是古典诗歌创作中所采用的独特表现手法和由此所产生的美感作用之间的完美统一。“无理而妙”往往通过夸张、想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实现。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无理而妙
修辞手法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理而妙”的修辞艺术初探
被引量:
5
8
作者
张炼强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79-88,共10页
文摘
(一) 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基于语言和逻辑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修辞是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的。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表现为二者的协调一致,相得益彰。这是语言运用的基本的、普遍的事实。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修辞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了。
关键词
修辞艺术
无理而妙
语言运用
修辞效果
逻辑规律
逻辑基础
协调一致
不可分
语言形式
表现为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顿入”:“无理而妙”的一种表现手法
被引量:
2
9
作者
欧阳国胜
机构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47,共2页
文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自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一次次在讲台激情诵起这些千古绝响.与学生口若悬河大话“李式愁怨”之时,爽意过处,总似隔着一层痒,似未理透。近日闲览贺裳《皱水轩词筌》和刘熙载《艺概》,终如醍醐灌顶,方知这原是“无理而妙”中“顿入”的文学表现手法。
关键词
文学表现手法
无理而妙
《锦瑟》
《虞美人》
《秋浦歌》
《艺概》
李商隐
刘熙载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歌中的“无理而妙”
10
作者
余庆安
机构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出处
《文史杂志》
2007年第5期28-29,共2页
文摘
优秀的诗歌常常被人称为“妙不可言”,于是人们便寻找各种方法来阐说那“不可言”的诗之奥妙。人们不仅从诗歌的意境、情韵等方面深究诗的深层的秘奥的意义,而且还从诗的表现手法、形式要素等方面解析成功诗作的创作技巧。本文主要谈谈古典诗歌中“无理而妙”的表现方法是如何从技巧上去形成诗之奥妙的。首先看两个小例子。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无理而妙
表现手法
创作技巧
形式要素
表现方法
意境
诗作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理而妙——也谈汉语修辞的陌生化
11
作者
孔祥娟
机构
郑州轻工业学院人事处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7期61-62,共2页
文摘
“我的长梦被心中飞出的鸟啄醒。”(流逸《梦原跋涉》)“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歌曲《牵手》李子恒词),对于近些年来文艺作品中出现的类似句子,每每总有人感到莫名其妙,进而群起而攻之,批判它们不合语法,不合逻辑。其实,这里有误解和偏见。这些误解和偏见都与对一种文学创作技巧缺乏了解有关,这个技巧就是语言的陌生化。
关键词
陌生化
汉语修辞
无理而妙
《牵手》
文艺作品
创作技巧
悲伤
幸福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理而妙 妙用修辞
12
作者
刘海军
机构
江苏省宿迁学院师范部沭阳校区
出处
《师范教育》
2003年第1期15-16,共2页
文摘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正在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师范生作为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应当更多地了解大众文化,正确认识大众文化。我们从这一期起,约请中国作协会员、青年评论家、特级教师汪政开设“流行与格调”栏目,对行行色色的大众文化进行描述与分析。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
关键词
无理而妙
中国作协
古典诗词
贺裳
词论家
一丛花
南唐后主李煜
春花秋月
边塞诗
蜀道后期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理而妙
13
作者
南山子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98-98,共1页
文摘
欧阳修《皱水轩词筌》云:“唐李益诗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张先)《一丛花慢》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他所说的“无理”,是指作品中的描写违反了人们通常的思维逻辑和生活情况;所说的“妙”,是指作品通过此类违反常情而近于荒唐的描写,反而更细致深刻地表达了所写人物的特定感情。 李益这首诗名《江南曲》,借描摹商妇的口气,写她对商人重利轻情、屡次失约误期的怨恨;又由潮之有信,想到驾舟击浪、随潮上下的弄潮儿之有信,从而发出不如嫁与弄潮儿的痴想。张先的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独处深闺,百无聊赖,愁恨难遣,在“
关键词
无理而妙
弄潮儿
桃杏
李益
特定感情
无聊赖
商妇
张先
东风
生活情况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无理而妙”
14
作者
左文华
出处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2-45,共4页
文摘
在日常生活中,“情理”二字时常连用,因为通常情况下,事物总是既然合“情”便自然合“理”的。然而对于艺术,尤其以饱含情感为突出特点的诗歌,合情与合理,却不是简单的同一关系。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张先的《一丛花令》结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即为其例。女主人公或因“商人重利轻别离”,生出决断之情,或因送别怀远,
关键词
无理而妙
一丛花
江南曲
张先
二字
贺裳
合情
古代文论
唐宋诗举要
怀远
分类号
G52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理而妙:从情理视角析《踏莎行·雾失楼台》
15
作者
高诗雅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49,共2页
文摘
秦观乃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赞之“有屈宋之才”,然其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词作风格亦随其人生经历而生转变。《踏莎行·雾失楼台》即为其贬谪期之作,处处可见其后期的凄惨哀厉风格,无不透露出秦少游人生之悲剧色彩。
关键词
踏莎行
无理而妙
北宋中后期
情理
人生经历
词作风格
苏门四学士
悲剧色彩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痴语以情深而愈妙——略谈抒情诗“无理而妙”的写法
16
作者
谢逢江
出处
《阅读与写作》
2005年第3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诗人
抒情诗
诗歌
辛弃疾
无奈
李白
无理而妙
《楚天都市报》
“对话”
栏目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理而妙——谈戏曲创作中的模糊性思维
17
作者
方李珍
机构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出处
《艺海》
2010年第4期16-19,共4页
文摘
蒋星煜先生在《张生与崔莺莺手中的扇子》一文里对明刊《西厢记》诸刊本插图中张生与崔莺莺手中的扇子提出质疑,从文本自身(剧情中他们手里并没有扇子或者说没有扇子这个砌末)、季节提示(第一场的时间是暮春时节,根本不需要扇子)以及扇子“本源”(宋代才从日本传入的扇子何以会出现在唐代的张生手中?)进行阐述,
关键词
模糊性思维
戏曲创作
无理而妙
《西厢记》
崔莺莺
扇子
张生
蒋星煜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诗“无理而妙”的情感表达
18
作者
陶晓跃
机构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
2012年第11期47-48,共2页
文摘
清人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评说:“唐李益词日:‘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贾人之妇欲嫁弄潮儿。闺中少妇羡慕桃杏能嫁给东风,都不合乎情理,但就是这些不合常理的怨语,曲折而深沉地表达了少妇无限的幽怨.虽无理却奇妙。可见。所谓“无理”,是指有悖于一般生活的常理,它与知性、逻辑无关;所谓的“妙”,则是借助于看似的“无理”,表达深层意义上的“有理”,以构成诗意的妙趣。它是一种艺术的辩证法。
关键词
无理而妙
情感表达
唐诗
深层意义
“
妙
”
辩证法
少妇
常理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古典诗歌中的“无理而妙”
19
作者
梁晶
机构
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
出处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0期12-13,共2页
文摘
一、何谓“无理而妙”“无理而妙”的说法出自于清代贺裳所撰的《绉水轩词筌》,他在“诗词无理而妙”一节说:“唐李益词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注:[唐]李益《江南曲》)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春风。’(注:[宋]张先《一丛花令》)此皆无理而妙。”
关键词
无理而妙
古典诗歌
《江南曲》
李益
诗词
张先
宋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理而妙的假设想象
20
作者
鲍华明
机构
安徽
出处
《现代中学生(初中学习版)》
2013年第4期15-16,共2页
文摘
想象,是指人们在外界刺激的激发下,将大脑储存的来自社会实践的表象、感觉、印象重新组合,或者在大脑中将现实形象幻化升华,从而产生新形象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无理而妙
想象
现实形象
社会实践
思维方式
新组合
大脑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严歌苓小说《白蛇》“无理而妙”的修辞艺术
李婧
汤欣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分限与解构——论文学作品中的“无理而妙”
邓满姣
王劲松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无理而妙”说
王希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异曲而同工——“陌生化”与“无理而妙”对比研究
邓满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细斟慢品 无理而妙──以《湖心亭看雪》教学片段为例谈“浅文深教”的五个“注重”
田春林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无理而妙 意蕴隽永——兼论古典诗歌中的渔者形象
蔡雪妹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浅淡古典诗歌“无理而妙”的表现手法运用
庄世华
《湖北社会科学》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无理而妙”的修辞艺术初探
张炼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顿入”:“无理而妙”的一种表现手法
欧阳国胜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诗歌中的“无理而妙”
余庆安
《文史杂志》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无理而妙——也谈汉语修辞的陌生化
孔祥娟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无理而妙 妙用修辞
刘海军
《师范教育》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无理而妙
南山子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说“无理而妙”
左文华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无理而妙:从情理视角析《踏莎行·雾失楼台》
高诗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痴语以情深而愈妙——略谈抒情诗“无理而妙”的写法
谢逢江
《阅读与写作》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无理而妙——谈戏曲创作中的模糊性思维
方李珍
《艺海》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唐诗“无理而妙”的情感表达
陶晓跃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浅谈古典诗歌中的“无理而妙”
梁晶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无理而妙的假设想象
鲍华明
《现代中学生(初中学习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7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