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明理学的"本体-工夫"之辨——兼论其教育哲学内涵及理论深化 被引量:3
1
作者 于述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8-53,共6页
宋明理学在"本体-工夫"范畴框架内所展开的性习关系之辨,是体用之辨的具体展开形式之一。其在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实现了从性习分离到性习合一的转变,从而构成了从先验人性论到实践创生论的过渡环节,大... 宋明理学在"本体-工夫"范畴框架内所展开的性习关系之辨,是体用之辨的具体展开形式之一。其在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实现了从性习分离到性习合一的转变,从而构成了从先验人性论到实践创生论的过渡环节,大大深化了人们对于人性和性习关系的理解。没有理学的"本体-工夫"之辨,便不会有明末清初理学批判和自我批判思潮的实践创生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本体-工夫" 教育哲学 内涵 "性-习" 自我批判 人性 明末清初 理学批判
下载PDF
李二曲工夫论中“格物致知”与“慎独”的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常新 《唐都学刊》 2012年第6期23-27,41,共6页
工夫与本体问题是宋明儒学的显题,李二曲承袭阳明"合本体工夫而一"之说,强调二者的统一性,其"格物致知"说与"慎独"说都是基于"致良知"、"止于至善"的为学工夫,其"格物致知"... 工夫与本体问题是宋明儒学的显题,李二曲承袭阳明"合本体工夫而一"之说,强调二者的统一性,其"格物致知"说与"慎独"说都是基于"致良知"、"止于至善"的为学工夫,其"格物致知"同阳明一样是一种向内的意向性活动,通过对先验良知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穷理"的道德境界。他对"独"的理解更接近《中庸》的原意,其"慎独"的工夫论强调了实践与行动的重要性,对于晚明以来王学末流的学风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二曲 本体-工夫 "格物致知" "慎独"
下载PDF
简论理学美学三大流派的独特贡献 被引量:1
3
作者 章辉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年第1期275-287,373,共14页
宋明理学美学三大流派各有其特色与独到贡献。程朱一派首次构建美的超验本体,使“理”“理趣”成为美学范畴,推重“居敬”“穷理”的工夫,善于发挥六艺教化的美育功能,以“大公”“圆”“敬畏”为境界,其形上旨趣对现当代美学话语仍具... 宋明理学美学三大流派各有其特色与独到贡献。程朱一派首次构建美的超验本体,使“理”“理趣”成为美学范畴,推重“居敬”“穷理”的工夫,善于发挥六艺教化的美育功能,以“大公”“圆”“敬畏”为境界,其形上旨趣对现当代美学话语仍具影响。气学一派以“气”为美学本体,以“气化”为审美生成过程,重“氤氲”形态,倡导内外/主客并重的工夫(“大心”与“变化气质”),追求“太和”“民胞物与”之境界,开生命美学、生态美学之先河。心学一派以“心”“身”为本,将“良知”“性灵”纳入美学范畴,其心上工夫强调缘机体认与直觉领悟,呈现“洒落”“乐”“狂者胸次”之境界,由此促成了中国美学话语在关系论、价值论、情感论、个性论等多方面的理论突破,并为现代美育转向提供了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美学 美学流派 本体-工夫-境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