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构架—肌质"和"召唤结构"看新批评与接受美学的融通
1
作者 莫炎奇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5期70-72,148,共4页
文章基于"构架—肌质"说和"召唤结构"理论,分析新批评与接受美学的融通.新批评是20世纪的一个形式主义文论派别,其早期开拓者艾略特和瑞恰兹分别提出了"非个性论"和将"语义学"引入文学批评的... 文章基于"构架—肌质"说和"召唤结构"理论,分析新批评与接受美学的融通.新批评是20世纪的一个形式主义文论派别,其早期开拓者艾略特和瑞恰兹分别提出了"非个性论"和将"语义学"引入文学批评的理论观点,都体现了对"诗"本身研究的重视.兰色姆是新批评的真正奠基者,他将新批评称为"本体论"批评,提出了"构架—肌质"说,其对"构架"和"肌质"的阐释,实质上是对诗本身即"文本"的阐释.兰色姆的"构架—肌质"说是新批评的重要理论,他认为"构架"是"诗的表面实体",而"肌质"则"使诗成为诗".伊瑟尔的"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的代表理论,他认为文本具有五个语言结构层,体现出召唤结构的文本性;同时,文本具有空白和未定点,召唤读者通过想象等方式填补,因此文本具有召唤性.尽管新批评是一个"文本中心"的流派,但是如兰色姆的"构架—肌质"说,其实隐含着对接受者的关注;接受美学虽然是一个"读者中心"的流派,但是如伊瑟尔的"召唤结构"理论,也重视文本的召唤性.新批评虽然以文本为中心,着意于文本研究,但也曾论述过、隐含着读者接受的重要性,促进了接受美学的形成和发展;从理论倾向上看,接受美学的创立,导致文学研究的中心从文本转移到读者接受上,即从"文本中心"转变为"读者中心",体现出接受美学对新批评"文本中心论"的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架—肌质" "召唤结构" 新批评 接受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