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枯槁之美的文化内涵及发生——兼从“枯”的造字理念入手
1
作者 管宗昌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50-161,共12页
中国古人崇尚生命和生命之美。"枯槁"虽具有死亡和消极意义,却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形成了典型的"枯槁之美"。关于它的发生、文化渊源以及发展过程尤其值得关注。通过梳理发现,其内涵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q... 中国古人崇尚生命和生命之美。"枯槁"虽具有死亡和消极意义,却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形成了典型的"枯槁之美"。关于它的发生、文化渊源以及发展过程尤其值得关注。通过梳理发现,其内涵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枯槁之美"还没有获得审美内涵;第二阶段审美内涵初步发生,集中展现为对生命的眷顾;第三阶段其内涵出现大拓展,展现出偏重高古、崇尚荒寒和道家属性。这些内涵都有相关的文化渊源,也与宋代特定的文化特征、审美倾向以及苏轼的贡献有关。同时,对"枯"的字义追溯,是深入探讨枯槁之美发生机制不容忽视的视角。"古"的字义承载着枯槁之美的文化基因,"枯"的造字理念暗含着枯槁之美两种不同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槁之美 “古” 字义 造字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