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9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栎属麻栎亚组与冬青栎组的质体捕获历史研究
1
作者 俞树良 李志敏 +1 位作者 马祥光 孙文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1-1731,共11页
栎属(Quercus)麻栎亚组(subsect.Campylolepides)包括麻栎(Q.acutissima)、栓皮栎(Q.variabilis)及小叶栎(Q.chenii)3个物种,是栎属土耳其栎组(section Cerris)的东亚分支,前人已经对麻栎亚组或组内物种的物种形成和谱系地理做过深入研... 栎属(Quercus)麻栎亚组(subsect.Campylolepides)包括麻栎(Q.acutissima)、栓皮栎(Q.variabilis)及小叶栎(Q.chenii)3个物种,是栎属土耳其栎组(section Cerris)的东亚分支,前人已经对麻栎亚组或组内物种的物种形成和谱系地理做过深入研究,也发现了土耳其栎组(section Cerris)曾与冬青栎组(section Ilex)发生过古基因渐渗并导致质体捕获,但目前麻栎亚组与冬青栎组质体的具体进化历史仍不清楚。该研究对15个冬青栎组的样品进行了基因组浅层测序,并整合先前发表的麻栎亚组及其近缘类群共计325个重测序数据,其中麻栎亚组3物种19居群276个体,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质体基因组组装和分析。结果表明:(1)麻栎亚组3个物种间存在共享单倍型,但整个麻栎亚组的质体单倍型基本构成一个单系分支,嵌套在华中至四川凉山州一带冬青栎组物种组成的分支中。(2)麻栎亚组物种中一个来自辽东半岛的孑遗麻栎单倍型与冬青栎组物种万山栎(Q.pseudosetulosa)聚为一个进化枝。(3)两次质体捕获事件均发生在中新世中期,在此之后麻栎亚组与冬青栎组未发生过质体捕获,推测麻栎亚组跟冬青栎组物种目前已经形成近乎完全的生殖隔离。该研究表明冬青栎组和麻栎亚组在质体基因组的演化历史中经历了古老的质体捕获事件,并最终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演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组 土耳其 冬青 质体捕获 质体基因组渐渗
下载PDF
干旱-复水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青冈栎幼苗叶片光合能力、叶绿素荧光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平 吴敏 +3 位作者 林丁 赵英 陆海娇 岑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6,共14页
【目的】探讨喀斯特地区适生种青冈栎幼苗对“干旱-复水”环境的适应机制,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人工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4种土壤干旱胁迫强度[对照(-0.1 MPa)、轻度干旱(-0.5 MPa)、中... 【目的】探讨喀斯特地区适生种青冈栎幼苗对“干旱-复水”环境的适应机制,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人工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4种土壤干旱胁迫强度[对照(-0.1 MPa)、轻度干旱(-0.5 MPa)、中度干旱(-0.9 MPa)和重度干旱(-1.5 MPa)]及复水处理对叶片水分状况、光合效率、叶绿素荧光和解剖结构参数的影响。【结果】(1)随干旱胁迫加剧,叶片相对含水率、水势、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_(2)浓度(C_(i))均显著降低,而气孔限制值(L_(s))显著增加,但轻度胁迫下各光合参数以及轻中度胁迫下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均不受显著影响。复水后,各干旱处理叶片水分参数、P_(n)、T_(r)、Gs、C_(i)、WUE均比复水前提高,L_(s)比复水前降低;轻度胁迫复水后叶片水分和光合参数均优于对照,中度胁迫仅L_(s)未恢复,重度胁迫复水后叶片水分和光合参数均未恢复。(2)随干旱胁迫加剧,叶片初始荧光(F_(o))显著增加,最大荧光(F_(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均显著下降,且在轻度胁迫下均与对照显著差异。复水后,各干旱胁迫处理F_(m)、F_(v)/F_(m)和F_(v)/F_(o)比复水前提高,而F_(o)均略低于复水前,轻度胁迫复水后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恢复或优于对照,中度和重度胁迫复水后F_(o)未恢复,且重度胁迫复水后F_(v)/F_(m)仅为0.75。(3)随干旱胁迫加剧,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气孔密度、主脉导管直径均显著增加,叶片气孔器长度、宽度、开口面积、海绵组织厚度均显著降低,而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和主脉厚度均表现为中度>轻度>对照>重度。复水后,各干旱胁迫处理气孔开口面积和主脉厚度比复水前显著提高;而轻度胁迫叶片结构参数也均恢复或优于对照,中度胁迫气孔开口面积仍显著低于对照,重度胁迫气孔开口未能恢复打开,主脉厚度也低于对照。【结论】青冈栎幼苗有较强耐旱性和旱后恢复能力,适合作为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树种,但在青冈栎幼苗抚育阶段应免受中度以上干旱胁迫(-0.9 MPa),以利于旱后恢复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复水 青冈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气孔 叶片结构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柞园栎凹翅萤叶甲防效初试
3
作者 赵世文 赵鸿宇 +3 位作者 崔国杰 韩冰 穆秀奇 李喜升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8期81-82,86,共3页
[目的]有效降低栎凹翅萤叶甲危害,保证健康有序的柞蚕生产。[方法]采用试虫小区套袋药剂试验法,依据常规使用浓度,设置乐果50 mL、敌敌畏15 mL、敌克+敌克1号组合20 mL、蚕敌一扫光20 mL,各药剂兑水15 L配置成相应药剂溶液,以清水为对照... [目的]有效降低栎凹翅萤叶甲危害,保证健康有序的柞蚕生产。[方法]采用试虫小区套袋药剂试验法,依据常规使用浓度,设置乐果50 mL、敌敌畏15 mL、敌克+敌克1号组合20 mL、蚕敌一扫光20 mL,各药剂兑水15 L配置成相应药剂溶液,以清水为对照,进行药剂防效试验及持效期试验,24 h后调查试虫情况。[结果]蚕敌一扫光、敌敌畏、敌克+敌克1号对试虫防效较好,均可达85%以上,其中敌克+敌克1号防效达95%;持效期试验,敌克+敌克1号持效期3~5 d,其他药剂药后3 d防效均明显降低。[结论]敌克+敌克1号、蚕敌一扫光、敌敌畏对栎凹翅萤叶甲均有较好的防效,推荐有蚕柞园选用敌克+敌克1号,无蚕柞园选用蚕敌一扫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 凹翅萤叶甲 防效 持效期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间伐强度对栎类天然林生长与更新的影响——对我国栎类天然林经营的启示
4
作者 刘建锋 肖以华 +1 位作者 程向芬 肖文发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目的】基于文献综述,研究间伐强度对栎类天然林生长与更新的影响,促进其科学经营和林分质量改善。【方法】检索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数据,获得有效文献37篇和数据149条,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究间伐强度对栎类林分胸径年均生长量(mm·a^... 【目的】基于文献综述,研究间伐强度对栎类天然林生长与更新的影响,促进其科学经营和林分质量改善。【方法】检索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数据,获得有效文献37篇和数据149条,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究间伐强度对栎类林分胸径年均生长量(mm·a^(−1))、林分蓄积年均生长量(m^(3)·hm^(−2)·a^(−1))和幼苗密度(株·100 m^(−2))的影响。【结果】中度(20%~39%)和强度间伐(≥40%)均能显著提高林分胸径生长量和蓄积生长量,特别是对幼龄林(≤20 a)和中龄林(21~40 a)效果显著,但对近熟林(41~60 a)和成熟林(>60 a)效果不显著;中度和强度间伐均能显著提高林分的幼苗密度,尤其对成熟林的效果最大;同时,在阳坡和下坡位或中坡位林分的间伐正效应值高于其它坡向和坡位。间伐激发幼龄林与中龄林生长和成熟林更新的效应持续时间约为10 a。【结论】中度以上间伐(≥20%)显著提高了栎类中幼龄林分的胸径和蓄积生长量以及成熟林幼苗密度,为持续促进上述林分生长与更新,其间伐间隔期应为10 a左右。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栎类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然次生林 生长 更新 META-分析
下载PDF
伏牛山东段栎类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
5
作者 王晶 俞秀玲 +1 位作者 杨金橘 代子闻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9-11,18,共4页
对河南伏牛山东段栎类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槲栎重要值最高为46.80%,其次为麻栎、黄栌;按照相对显著度排序,栎类占据了前3,依次为槲栎、麻栎、栓皮栎,三者之和占全部乔木的94.94%;群落不同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R、H、... 对河南伏牛山东段栎类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槲栎重要值最高为46.80%,其次为麻栎、黄栌;按照相对显著度排序,栎类占据了前3,依次为槲栎、麻栎、栓皮栎,三者之和占全部乔木的94.94%;群落不同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R、H、D、J)均为灌木层>草木层>乔木层;上层及大径阶乔木均以槲栎为主,垂直分布从上至下层乔木种类、数量逐步增加,径级分布呈倒“J”型左偏,群落处于中幼龄林演替阶段,自然更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弗吉尼亚栎种子发芽的影响
6
作者 马尚 崔蓝芳 王富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113-116,176,共5页
为提高弗吉尼亚栎种子的发芽率,以弗吉尼亚栎种子为材料,选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外源激素分别浸种1、3 h,以清水浸种1、3 h为对照,在20℃恒温下观测种子的发芽指标。结果表明:100 mg/L NAA浸种1 h发芽率为66.70%,100... 为提高弗吉尼亚栎种子的发芽率,以弗吉尼亚栎种子为材料,选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外源激素分别浸种1、3 h,以清水浸种1、3 h为对照,在20℃恒温下观测种子的发芽指标。结果表明:100 mg/L NAA浸种1 h发芽率为66.70%,100、200 mg/L IAA浸种3 h和150 mg/L浸种1 h IAA发芽势均为53.30%;100 mg/L IAA浸种3 h的发芽指数为16.38;100 mg/L IAA浸种3 h的胚根生长为3.80 cm,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激素 北美 弗吉尼亚 发芽率
下载PDF
栎林实生苗更新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嘉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栎树是优良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在用材和生态防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栎林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出现地力衰退、林分退化等现象,导致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下降。森林更新是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自我修复的手段之一,是驱动群落建立和恢复的重要因素,... 栎树是优良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在用材和生态防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栎林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出现地力衰退、林分退化等现象,导致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下降。森林更新是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自我修复的手段之一,是驱动群落建立和恢复的重要因素,栎林兼具实生更新和萌蘖更新两种方式,但萌蘖更新方式引起木材质量下降、生活力退化和种群老化等问题。因此,需要关注栎林的实生更新特征及驱动力,采用合理的人为干扰促进实生更新。该文从当前栎林更新的相关研究入手,总结栎林实生更新研究成果,重点探讨实生更新特征、影响因素和人工促进更新手段等方面,以期促进栎林实生更新的进行,种群的恢复与演替,提升栎林经营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生更新 影响因素 人工促进更新
下载PDF
辽东栎不同大小种子幼苗生长对子叶去除和施氮的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慧 张泽 +5 位作者 张兰 罗永红 邵长琪 覃章 纪嵩岩 闫兴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目的】以辽东栎不同大小种子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子叶去除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施氮的生长补偿效应,以期为辽东栎实生更新和苗木繁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方法,设置子叶去除和施氮(40 g·m^(-2)·a^(-1))处理,测定幼苗株高... 【目的】以辽东栎不同大小种子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子叶去除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施氮的生长补偿效应,以期为辽东栎实生更新和苗木繁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方法,设置子叶去除和施氮(40 g·m^(-2)·a^(-1))处理,测定幼苗株高、主根长、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等指标,并计算根冠比、比叶面积、比根长、比枝长、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等参数。通过三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处理间的差异。【结果】1)子叶去除显著减小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株高、主根长、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比枝长、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增大了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根冠比、比叶面积和比根长,且在各处理中,大种子幼苗株高、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比叶面积显著大于小种子幼苗;2)施氮对子叶去除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株高、主根长、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比根长、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有补偿作用,且子叶去除后施氮处理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比叶面积、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显著大于子叶去除后不施氮处理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结论】子叶去除对辽东栎小种子幼苗的影响大于大种子幼苗,施氮在一定程度上对子叶去除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的生长有补偿作用,但不能代替子叶在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 种子大小 子叶去除 施氮 幼苗生长
下载PDF
栎类次生林自稀疏条件下的林分空间结构单元划分方法
9
作者 王子卫 肖化顺 +3 位作者 龙时胜 曾思齐 孙华 吴小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34,共7页
【目的】划分栎类次生林自稀疏结构单元,是应用林分自稀疏发生规律开展栎类次生林经营的基础性工作。【方法】以湖南省2009年和2014年两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中6块栎类次生林样地为数据源,使用3种林分空间结构单元划分方法,分别得到... 【目的】划分栎类次生林自稀疏结构单元,是应用林分自稀疏发生规律开展栎类次生林经营的基础性工作。【方法】以湖南省2009年和2014年两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中6块栎类次生林样地为数据源,使用3种林分空间结构单元划分方法,分别得到若干个结构单元,计算各结构单元内林木的株数密度和平均胸径,建立Reineke密度指数模型,比较模型的拟合效果和检验效果。【结果】方法1、方法2和方法3所得样本拟合的自稀疏边界线R^(2)分别为0.882、0.780、0.893;RMSE分别为0.180、0.229、0.169;方法3的拟合效果最好。3种方法的检验结果中,方法3对自稀疏判断的正确率为72%,检验效果较好;其余2种方法均低于50%。【结论】3种结构单元划分方法中,方法1忽略了距离死亡木较远的样木;方法2没有考虑位置不同的样木对死亡木影响的差异;方法3(Voronoi图+样圆权重法)更为完整地统计了对自稀疏有影响的样木,并区分为Ⅰ类样木和Ⅱ类样木,分别计算权重,分析其对死亡木影响的差异。方法3是一种考虑了林木空间分布差异,同时还依据对死亡木影响大小区分样木类别的林分空间结构单元划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次生林 自稀疏 林分空间结构单元 湖南省
下载PDF
径级差异驱动辽东栎根系菌根真菌群落嵌套分布格局
10
作者 林力涛 卢德亮 +1 位作者 张霜 马克明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48-2158,共11页
嵌套理论反映局域集合群落物种的扩散迁移特征,菌根真菌作为维管束植物重要的共生对象,明晰其迁移扩散特征有助于提升生境破碎背景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选取东灵山辽东栎林10个海拔高度... 嵌套理论反映局域集合群落物种的扩散迁移特征,菌根真菌作为维管束植物重要的共生对象,明晰其迁移扩散特征有助于提升生境破碎背景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选取东灵山辽东栎林10个海拔高度不同的山体半阳坡组成研究系统,测定坡面辽东栎根系外生菌根真菌群落并调查坡面植物属性,使用坡面植物属性表征树岛特征,使用真菌菌门属性特征表征菌根真菌扩散能力,使用重叠嵌套指数(NODF)和零模型检验确定菌根真菌群落嵌套水平及嵌套显著性,探究了基于辽东栎树岛的菌根真菌群落是否呈嵌套分布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辽东栎树岛的菌根真菌群落呈显著嵌套分布格局(P<0.05),重叠嵌套指数(57.35)高于完全随机零模型和列限定零模型(物种多度限定)。②锤舌菌纲、伞菌纲和座囊菌纲等真菌菌纲分别占群落相对多度的41.46%、29.31%和16.37%,多度较高的锤舌菌纲的生态位宽度显著高于其他菌纲(P<0.05),即其树岛分布范围最广。③调整树岛属性顺序后,基于土壤温度、生境异质性集合群落的NODF值显著高于完全随机零模型(P<0.05),表明土壤温度、生境异质性主要通过驱动种群多度方式来影响菌根真菌群落分布;基于胸径集群群落的NODF值显著高于列限定零模型(P<0.05),表明植株径级差异可显著影响菌根真菌的迁移扩散路径。研究发现,菌根真菌迁移扩散过程受辽东栎径级的影响,粗径级植株可通过能源供给招募更多菌根真菌成为菌根真菌群落中的迁移扩散源,驱动形成较高的嵌套性水平和群落稳定性,因此森林经营中应适当加强对粗径级林木的保护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群落 菌根真菌 嵌套性 胸径
下载PDF
沼生栎种子失水过程中水分时空迁移规律
11
作者 袁鸣 朱铭玮 +2 位作者 解志军 康真 李淑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49,共6页
【目的】探究沼生栎种子失水过程中水分的动态迁移规律,为其安全运输、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然干燥法降低种子的含水量,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失水过程中种子内部水分的迁移路径,并结合信噪比定量分析失水过程中种子各... 【目的】探究沼生栎种子失水过程中水分的动态迁移规律,为其安全运输、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然干燥法降低种子的含水量,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失水过程中种子内部水分的迁移路径,并结合信噪比定量分析失水过程中种子各部位水分的散失情况。【结果】1)高场核磁共振成像及信噪比结果表明:新鲜种子中胚根区域、子叶中心部位水分含量较高,子叶外围区域水分相对较少;不同组织、不同部位子叶及不同部位种皮的信噪比均有差异。2)含水量降至30.0%时,胚根区域水分大幅下降,且胚根尖端失水速率最快,子叶外围水分也有所减少,而子叶中心部位水分变化不明显,失水最慢;种皮各部位水分散失速率也不同;含水量继续降至25.0%时,种子发芽率开始显著下降,此时胚根区域的水分已近乎不见,信噪比再次大幅下降,胚根下方很大一部分子叶开始变暗,3个种皮部位的信噪比均降至很低,其中合点端信噪比降幅最大,且该部位由于失水而出现皱缩现象;含水量降至10.0%时,子叶皱缩明显,只有子叶中心部位及其下方一小部分区域还存在少量水分。【结论】沼生栎种子的重要储水部位为胚根区域和子叶中心位置,失水过程中胚根尖端水分下降最快,子叶中心部位失水最慢,胚根区域水分的流失是影响种子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生 顽拗型种子 失水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水分迁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西南地区主要亚热带常绿栎属乔木地理分布研究
12
作者 赵彩云 陆双飞 +4 位作者 李荣亮 殷晓洁 滕皎 高伟杰 王妍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6,共10页
为了解中国西南地区6种亚热带常绿栎属植物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该文利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帽斗栎(Quercusguyavaefolia)、川滇高山栎(Q.aquifolioides)、毛脉高山栎(Q.rehderia... 为了解中国西南地区6种亚热带常绿栎属植物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该文利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帽斗栎(Quercusguyavaefolia)、川滇高山栎(Q.aquifolioides)、毛脉高山栎(Q.rehderiana)、高山栎(Q.semecarpifolia)、灰背栎(Q.senescens)和匙叶栎(Q.dolicholepis)的分布数据、生理生态特性、环境数据及未来2070s(2061—2080年)气候情景数据(SSPs126、SSPs245、SSPs585),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各乔木种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乔木MaxEnt模型的AUC均值均大于0.9,模拟效果好。温度季节性、年降水量、海拔、最冷月最低温和坡度等5个环境因子为6种栎属乔木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即多适宜分布在温度季节性变化较小、温暖潮湿的山区。其中,川滇高山栎、毛脉高山栎和高山栎较其他3树种更适宜生长于温度偏低、温度季节性变化略大的中、高山地区。西南地区6种主要亚热带常绿栎属乔木潜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华中地区西部、华南地区西部和西北地区南部部分地区也有分布,高适宜区主要位于四川南部和云南西北部。在未来气候情景下,西南地区亚热带常绿主要栎属乔木适宜区面积以增长趋势为主,且向西北方向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 Ent模型 气候变化 地理分布 西南地区
下载PDF
青冈栎原花青素合成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13
作者 曹睿彬 杨俊杰 +2 位作者 罗常莎 姜小龙 徐刚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180,共14页
【目的】对青冈栎原花青素(缩合单宁)合成基因进行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为青冈栎果实资源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奠定分子基础。【方法】基于已公布的青冈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原花青素合成基因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蛋... 【目的】对青冈栎原花青素(缩合单宁)合成基因进行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为青冈栎果实资源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奠定分子基础。【方法】基于已公布的青冈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原花青素合成基因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蛋白质序列、染色体定位、种间共线性、基因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青冈栎中11种原花青素合成基因有42个家族成员,分布在11条染色体上;蛋白质理化性质在具有多拷贝数的QgPAL、QgC4H、Qg4CL、QgF3′H基因家族成员间存在差异;Qg4CL8、Qg4CL14、Qg4CL17、QgF3’H2、QgC4H4蛋白具有2~3个跨膜区域,表明这些蛋白可能在细胞内外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因家族成员在栎属中进化比较保守,通过栎属古老的全基因组复制及串联重复和片段重复扩张;QgPAL2~QgPAL6和Qg4CL15基因分别与拟南芥中参与原花青素合成的AtPAL1~2和At4CL3聚为同一分支,可能在原花青素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Qg4CL基因家族在系统发育树中进化出新的分支,其家族成员表现出基因结构的多样性,并在4CL基因的高度保守基序中发生氨基酸位点的突变,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因进化出新功能而被保留下来。【结论】青冈栎原花青素合成基因通过多种复制方式进行扩张,复制基因在栎属中相对保守,在青冈栎中表现出理化性质、蛋白结构和进化模式的多样化。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原花青素合成基因的特征和进化模式,这为深入解析栎属植物单宁合成机制奠定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原花青素合成基因 生物信息学 进化特征
下载PDF
基于竞争与立地效应的湖南栎类天然林冠幅模型
14
作者 杨浩 何海梅 +3 位作者 黄朗 游文彪 汤维 朱光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101,155,共11页
【目的】分析立地因子和竞争因子对冠幅生长的影响,构建含立地因子和竞争因子的混合效应湖南栎类天然林冠幅预测模型,为栎类天然林科学经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1块湖南栎类天然林样地的1 429株栎类林木为研究对象,筛选对冠幅... 【目的】分析立地因子和竞争因子对冠幅生长的影响,构建含立地因子和竞争因子的混合效应湖南栎类天然林冠幅预测模型,为栎类天然林科学经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1块湖南栎类天然林样地的1 429株栎类林木为研究对象,筛选对冠幅影响显著的因子,将显著性因子按照标准分级、组合,构成竞争类型和立地类型;从10个基础模型中筛选出最优模型;应用k-means聚类方法将初始竞争类型聚类成竞争类型组;将立地类型和竞争类型组作为随机效应加入最优模型,构建含竞争和立地效应的湖南栎类天然林冠幅模型。【结果】对冠幅影响显著的因子包括海拔、坡度、坡位、坡向、土壤类型、相对断面积(R_(S))、简单竞争指数(C_(LH))和大于对象木断面积之和(B_(AL)),立地因子显著性顺序为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类型,竞争因子中R_(S)与冠幅呈正相关,而C_(LH)、B_(AL)与冠幅呈负相关;最优基础模型为异速生长模型(有截距),R^(2)为0.534 8;将筛选的3个竞争因子按照标准分级、组合构成竞争类型,加入基础模型构建含竞争类型的混合效应模型,R^(2)升至0.583 5;应用k-means聚类将初始竞争类型聚类成17个竞争类型组,作为随机效应加入基础模型,R^(2)升至0.749 2;将立地类型作为随机效应再加入模型,构建基于竞争和立地混合效应的冠幅模型,R^(2)升至0.841 6,相对基础模型提升了57.36%。【结论】含竞争因子和立地因子的湖南栎类天然林冠幅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及预测精度。因此,本研究所构建的冠幅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湖南栎类天然林的冠幅,可为研究栎类天然林生长、经营管理以及更新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库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幅模型 类天然林 混合效应 立地因子 竞争因子
下载PDF
缓释肥和复合肥施氮量对青冈栎容器苗质量的影响
15
作者 鞠昕萌 黄逢龙 喻方圆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58,共8页
为探究缓释肥和复合肥不同施用水平对青冈栎容器苗生长、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探索培育青冈栎容器苗的最佳肥料类型和施氮量,对青冈栎容器苗施用缓释肥和复合肥,分别设置4个施氮浓度梯度(0.1、0.2、0.3、0.4 g/株)和1... 为探究缓释肥和复合肥不同施用水平对青冈栎容器苗生长、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探索培育青冈栎容器苗的最佳肥料类型和施氮量,对青冈栎容器苗施用缓释肥和复合肥,分别设置4个施氮浓度梯度(0.1、0.2、0.3、0.4 g/株)和1个对照处理。在生长季末测量苗高、地径、根系指标,并将随机选取的苗木烘干,以测定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缓释肥和复合肥均显著促进了青冈栎容器苗的生长。在同等用氮量情况下,施用缓释肥效果总体上优于复合肥。其中在H4处理下,青冈栎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均为最大值,分别为69.08 cm、4.79 mm、281.92 cm、111.57 cm^(2)、3.86 cm^(3)和1.40 cm;在H3处理下,青冈栎容器苗的总生物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为最大值,分别为6.09 g、207.22 mg/g和188.77 mg/g,分别是CK的1.86、1.33、1.76倍。施肥促进生物量更多地分配给青冈栎容器苗的茎和叶;可溶性糖多集中在叶部;淀粉多集中在根部。就青冈栎容器苗而言,施用缓释肥的总体效果优于复合肥,H3和H4处理下,青冈栎容器苗质量最好,结合成本、肥料利用率和实际效果等方面考虑,青冈栎容器苗的最佳肥料类型为缓释肥,最佳施肥处理是H3,即最佳缓释肥用量为2.14 g/株,施氮量为0.3 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容器苗 缓释肥 复合肥 苗木质量
下载PDF
湖南栎类天然林自稀疏边界线及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刘玉 曾思齐 龙时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3,124,共8页
为确定湖南栎类天然林自稀疏边界线的最优统计方法以及影响栎类自稀疏的主要因素,以湖南省225块栎类天然林长期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小二乘法、分位数回归法和随机前沿方法拟合栎类天然林自稀疏边界线,采用现实林分死亡率对3种统... 为确定湖南栎类天然林自稀疏边界线的最优统计方法以及影响栎类自稀疏的主要因素,以湖南省225块栎类天然林长期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小二乘法、分位数回归法和随机前沿方法拟合栎类天然林自稀疏边界线,采用现实林分死亡率对3种统计方法进行比较与验证,依据自稀疏边界线对现实林分的自稀疏状态进行判别,并对未稀疏和已稀疏样地的立地因素和森林结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分位数值等于0.95)拟合的自稀疏边界线更加接近于栎类天然林的最大密度临界值,其拟合效果优于最小二乘法和随机前沿方法;栎类自稀疏边界线的斜率为-1.063,截距为10.232;海拔、坡度、Pielous指数和高径比是影响栎类天然林自稀疏速率和起始时间的显著因素。构建的自稀疏边界线可以准确反映栎类天然林最大密度与林分平均直径的异速生长关系,可以为湖南栎类天然林生长演替和森林抚育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自稀疏边界线 分位数回归 随机前沿 立地质量 类天然林
下载PDF
青冈栎次生林林分形高模型构建
17
作者 吴莎 边更战 +1 位作者 易烜 吕勇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2,共9页
探索林分形高模型的构建与评价方法,可为湖南省青冈栎林分蓄积量的精准测定提供理论依据。以芦头林场和青羊湖林场的青冈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35个样地的1055株单木实测数据,建立青冈栎次生林一元、二元林分形高模型。由孔兹干曲线... 探索林分形高模型的构建与评价方法,可为湖南省青冈栎林分蓄积量的精准测定提供理论依据。以芦头林场和青羊湖林场的青冈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35个样地的1055株单木实测数据,建立青冈栎次生林一元、二元林分形高模型。由孔兹干曲线推导出青冈栎树高曲线以计算林分条件平均高,基于林分形高与林分平均胸径、林分条件平均高的一元、二元相关关系,选取6个一元模型和8个二元模型,以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解释方差(EA)、平均绝对误差(MAE)和模型预估精度(P_(1))作为评价指标。经过评估和比较,选定一元林分形高模型为f(D)=2.8707×D^(0.2618)、f(H)=2.0224+0.3395×H和二元林分形高模型为f(D,H)=0.5906×exp(-0.0083×D)×H、f(D,H)=(0.7102-0.0701×logD)H和f(D,H)=2.4799×(D^(2)×H)^(0.1092)。通过留一交叉验证和配对T检验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一元、二元林分形高模型均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适用性,进一步验证了以林分平均胸径和林分条件平均高构建林分形高模型的方法合理可行,可为其它类型的林分形高模型构建和林分形高表的编制提供示范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林分条件平均高 林分形高模型 林分蓄积量 留一交叉验证
下载PDF
立地环境和林分结构驱动的辽东栎林生长与模拟
18
作者 刘兵兵 于澎涛 +1 位作者 王彦辉 张雪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目的】定量研究宁夏六盘山区辽东栎(Quercus mongolica)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对气候、地形、土壤、林分结构等多种因子变化的响应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因子耦合模型,准确模拟和预测气候等因子对森林生长的影响。【方法】依据宁夏六盘... 【目的】定量研究宁夏六盘山区辽东栎(Quercus mongolica)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对气候、地形、土壤、林分结构等多种因子变化的响应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因子耦合模型,准确模拟和预测气候等因子对森林生长的影响。【方法】依据宁夏六盘山区环境梯度,2021—2022年对79块辽东栎天然次生林样地进行每木调查,利用上外包线法确定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对立地环境和林分结构等因子的响应关系和函数类型,通过连乘构建多因子耦合模型框架并基于实测数据拟合模型参数,用于模拟气候变化对辽东栎林生长的影响。【结果】同时影响六盘山区辽东栎林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生长的主要因子是林龄、林分密度、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土壤厚度。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随林龄增大呈缓慢−快速−缓慢的生长变化,随林分密度增大呈先稳定后加速下降的变化,随土壤厚度和年均降水量增大呈先快速增加后渐趋平稳的变化,随年均气温升高呈先快速上升后快速下降的单峰变化趋势。根据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对各单因子的响应函数构建了二者的多因子耦合模型,预测精度较高(R2>0.70)。对年均气温升高1.5℃的情景模拟结果表明,整个六盘山区的辽东栎林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生长速率都会降低,其降低幅度在气候冷湿的六盘山区南部分别为10%和7%,在气候暖湿的六盘山区中部分别为15%和12%,在气候暖干的六盘山区北部分别为18%和13%。【结论】宁夏六盘山区辽东栎次生林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生长同时受气候、林分结构、立地环境等多因子的影响,建立反映多个主要因子(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林龄、林分密度、土壤厚度)影响的耦合生长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气候变化和密度调控对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影响。未来的气温升高将会降低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的生长,但降低幅度存在区域差异,表现为气温越高的区域降低幅度越大,需要分区采取不同的森林管理应对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预测气候变化影响和确定森林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 天然林 树高 胸径 气候变化 立地条件 林分结构 耦合模型
下载PDF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栎类群落优势种的种群结构特征
19
作者 蒲发光 王瑞 +4 位作者 谢宛 左睿涛 张贝贝 周美生 刘华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栎类天然次生林是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分布的森林类型。为了解不同类型的群落结构及其在森林生态功能中的作用,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物种重要值采用K-means的方法进行群落划分,并分析其优势种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1)天马保护... 栎类天然次生林是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分布的森林类型。为了解不同类型的群落结构及其在森林生态功能中的作用,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物种重要值采用K-means的方法进行群落划分,并分析其优势种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1)天马保护区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组成丰富,有79科、202属、294种;其中双子叶植物有269种,占全部物种的91.5%。(2)天马保护区栎类天然次生林的主要群落类型有5类,分别为栓皮栎+青冈栎-红果山胡椒-野灯心草群落、青冈栎+牛鼻栓-红果山胡椒-沿阶草群落、茅栗-荚蒾-蕨群落、短柄枹+青冈栎-大果山胡椒-野灯心草群落和麻栎+灯台树-红果山胡椒-求米草群落。(3)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完整,呈倒“J”型,Ⅱ径级的占比为最大,其数量占总株数的41.01%。树高级呈“单峰型”正态分布,Ⅳ高度级的株数占比最大,达到29.37%;其次为Ⅲ和Ⅴ高度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群落 种群结构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山西辽东栎良种繁育及造林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强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6期103-105,共3页
辽乐栎是一种环境适应性较强的树种,木质坚硬,是优质的家具用材,种子可作润滑油、叶片可提制烤胶,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为此,山西省辽东栎栽植范围较广。科学选用良种繁育技术、造林技术,是提升辽乐栎造林质量的关键所在。结合山西省气... 辽乐栎是一种环境适应性较强的树种,木质坚硬,是优质的家具用材,种子可作润滑油、叶片可提制烤胶,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为此,山西省辽东栎栽植范围较广。科学选用良种繁育技术、造林技术,是提升辽乐栎造林质量的关键所在。结合山西省气候条件、地理情况,探寻了适合山西省的辽东栎良种繁育及造林技术,旨在实现辽东栎的优产与丰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 良种繁育技术 造林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