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洞穴喻”反思人的媒介化生存
1
作者 赵晨宇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6期90-92,96,共4页
面对人的媒介化生存,从“构成思想”的角度出发,在发现媒介显性工具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媒介化”对人类生活的全面统治危机。那么,从“反思思想”的角度看,也应对“人的媒介化生存”进行必要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我们发现,媒介已构成... 面对人的媒介化生存,从“构成思想”的角度出发,在发现媒介显性工具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媒介化”对人类生活的全面统治危机。那么,从“反思思想”的角度看,也应对“人的媒介化生存”进行必要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我们发现,媒介已构成世界的二元划分。为此,以哲学审视的方式,选取柏拉图理念论中说明世界二元划分的“洞穴喻”为参照,反思由人类自行创造的媒介及媒介技术所构成的“媒介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二元划分,并强调人类需要走出媒介世界的包围转身关注作为媒介世界依据的现实世界。在此基础上,以柏拉图的走出洞穴的“入善”路径为参照,提出了走出媒介世界的价值论路径及两个方面的问题:转身的重要性和转身方向的重要性。研究认为,人的媒介化生存与否的决定权、媒介世界向现实世界的转身权终究也必然复归人类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生存 数字媒介 比较分析 洞穴喻 媒介世界
下载PDF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与正义观——基于《理想国》中的“洞穴喻”隐喻
2
作者 周妍璇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13,共4页
“洞穴喻”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非常关键的内容,蕴意丰富,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其对真理的探索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洞穴喻”进行简单地阐释,在巩固与强调《理想国》中的其他隐喻的基础上,剖析了人类... “洞穴喻”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非常关键的内容,蕴意丰富,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其对真理的探索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洞穴喻”进行简单地阐释,在巩固与强调《理想国》中的其他隐喻的基础上,剖析了人类对真理层层递进的看见以及对至善真理的追求。接着,围绕柏拉图的人性论,通过阐释灵魂的永恒性、向善性以及“理性”的含义、可能性和凌驾性,强调“洞穴喻”所体现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促进灵魂转向。最后围绕“洞穴困境”凸显柏拉图的正义观,即正义一定比不正义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喻 灵魂转向 理性 正义
下载PDF
柏拉图的“洞穴喻” 被引量:19
3
作者 田海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6-21,共6页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洞穴喻”的哲学寓言。这是一个关于人从黑暗走向光明 ,从无知走向有知 ,从被遗弃状态走向被拯救状态的神话。它最形象地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理想 :“光源”是理念论的终极实在 ;“灵魂转向”是理念论的基本...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洞穴喻”的哲学寓言。这是一个关于人从黑暗走向光明 ,从无知走向有知 ,从被遗弃状态走向被拯救状态的神话。它最形象地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理想 :“光源”是理念论的终极实在 ;“灵魂转向”是理念论的基本原理。柏拉图为西方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个“光源隐喻” ,它是对光明的一种理解 ,是理性自主独立的凯歌 ,其核心是对“永恒在者”的“光源化”。西方现代文明之“根”一直可以回溯到柏拉图的这个最基本的哲学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洞穴喻 光源隐 灵魂转向
下载PDF
柏拉图的洞穴喻与《百年孤独》的孤独意识 被引量:4
4
作者 郑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88-92,共5页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通过运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洞穴喻"来解析弥漫于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可以看出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反映了对真理的渴求与现实的矛盾、理性发...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通过运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洞穴喻"来解析弥漫于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可以看出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反映了对真理的渴求与现实的矛盾、理性发展与宗教信仰的冲突,指出人们要想摆脱孤独,必须走出黑暗的洞穴,摆脱愚昧落后、因循守旧的现状,借助爱和团结的力量,彻底走出孤独的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孤独》 洞穴喻 孤独意识
下载PDF
困境囚徒与光明使者——柏拉图“洞穴喻”的伦理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冯昊青 胡祎赟 《红河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3-15,23,共4页
柏拉图“洞穴喻”形象地说明了世界有可感领域和可知领域两个部分。可感领域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可知领域是“善的理念”的世界。柏拉图“洞穴喻”的伦理内涵表现在:要达到对“善的理念”的把握,灵魂要发生一系列转向,最终回到它的本... 柏拉图“洞穴喻”形象地说明了世界有可感领域和可知领域两个部分。可感领域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可知领域是“善的理念”的世界。柏拉图“洞穴喻”的伦理内涵表现在:要达到对“善的理念”的把握,灵魂要发生一系列转向,最终回到它的本真状态。柏拉图“洞穴喻”给我们的伦理启示:真正能够达到对理念把握的人是很少的,这不仅需要伟大的心灵智慧,更需要承担人类责任的巨大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洞穴喻" 灵魂转向 理念论
下载PDF
柏拉图洞穴喻的伦理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有保 《黑河学刊》 2012年第12期17-18,共2页
柏拉图的洞穴喻浓缩了《理想国》的思想,它指出了人的困境根源于人是欲望的囚徒。而一个人要想摆脱囚徒式的困境,必须实现灵魂的转向,从欲望向善的转向。但如果只转向个人的善,是无法彻底解决人囚徒式的境遇。幸福的生活是不能自给自足... 柏拉图的洞穴喻浓缩了《理想国》的思想,它指出了人的困境根源于人是欲望的囚徒。而一个人要想摆脱囚徒式的困境,必须实现灵魂的转向,从欲望向善的转向。但如果只转向个人的善,是无法彻底解决人囚徒式的境遇。幸福的生活是不能自给自足的,城邦的善才能满足人幸福生活,城邦的善才能彻底实现囚徒的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洞穴喻 伦理 解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论教化与真理——对柏拉图洞穴喻的一种生存论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罗久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0-24,共5页
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教化理解为教育,将真理看作是关于世界的现成的知识,因而教化就是将真理作为一种现成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但是在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中,教化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化并不是主体对一种客观知识的掌握和传授,... 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教化理解为教育,将真理看作是关于世界的现成的知识,因而教化就是将真理作为一种现成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但是在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中,教化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化并不是主体对一种客观知识的掌握和传授,它应该在柏拉图的意义上被理解为以某种"理念"为原型的"造形",教化本质上是人的存在状态的本质性的转变。海德格尔在关于柏拉图洞穴喻的生存论解读中,对教化与真理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教化 真理 柏拉图 洞穴喻
下载PDF
“洞穴喻”观照下的《约翰的归来》
8
作者 张静静 谭惠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83-86,共4页
柏拉图在《理想国》提出的"洞穴喻"以其深意和张力给了世人无限启迪。作为长期研究哲学与历史的学者,W.E.B杜波依斯对柏拉图的思想有独到和深刻的理解。其著作《黑人的灵魂》多处影射柏拉图的"洞穴喻"。其中的短篇... 柏拉图在《理想国》提出的"洞穴喻"以其深意和张力给了世人无限启迪。作为长期研究哲学与历史的学者,W.E.B杜波依斯对柏拉图的思想有独到和深刻的理解。其著作《黑人的灵魂》多处影射柏拉图的"洞穴喻"。其中的短篇小说《约翰的归来》则是在奴隶制阴影的语境下对"洞穴喻"的一次鲜活改写。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洞穴喻为观照,杜波依斯小说中所蕴含的哲学审美意义和教育思想则有更深刻通透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喻 约翰的归来 教育 审美
下载PDF
海德格尔论教化与真理——对柏拉图洞穴喻的一种生存论解读
9
作者 罗久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5-18,共4页
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教化"理解为教育,将"真理"看作是关于世界的现成的知识,因而教化就是将真理作为一种现成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但是在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中,教化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化并不是主体对一... 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教化"理解为教育,将"真理"看作是关于世界的现成的知识,因而教化就是将真理作为一种现成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但是在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中,教化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化并不是主体对一种客观知识的掌握和传授,它应该在柏拉图的意义上被理解为以某种"理念"为原型的"造形",教化本质上是人的存在状态的本质性的转变。海德格尔在关于柏拉图洞穴喻的生存论解读中,对教化与真理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教化 真理 柏拉图 洞穴喻
下载PDF
试论理想的大学师生关系——以存在主义师生观赋新洞穴喻
10
作者 吴莹 《今天》 2020年第18期27-27,29,共2页
师生关系一直以来是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尤其在大学中,教学和科研的双重要求使师生关系更显复杂。为明晰何谓理想的大学师生关系,本文以柏拉图“洞穴喻”开篇,在深刻体会其教育隐喻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指出其存在的乌托邦倾向,继而以存在... 师生关系一直以来是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尤其在大学中,教学和科研的双重要求使师生关系更显复杂。为明晰何谓理想的大学师生关系,本文以柏拉图“洞穴喻”开篇,在深刻体会其教育隐喻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指出其存在的乌托邦倾向,继而以存在主义师生观重构“洞穴喻”,探索理想的大学师生关系的可能走向,最终发现现实与理想的难以调和,需以理想为指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真正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创造出自己的“太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喻 存在主义 师生关系
下载PDF
解读柏拉图“洞穴喻”的含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红 《科教文汇》 2011年第34期89-90,共2页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论证著名的"洞穴喻"这个哲学寓言,这是人类从可见世界走向可知世界形而上的生动比喻。着重刻画了受过教育的有识之士与未受教育的无知之徒两种人的本质区别,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柏拉图 洞穴喻 教育
下载PDF
“洞穴喻”视角下的《会饮篇》解读
12
作者 缪继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年第12期125-128,共4页
文章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洞穴喻"角度对《会饮篇》进行解读,通过分析对话中人物的形象及场景设置,揭示出柏拉图通过在对话中为解读者设置的两重洞穴,在第一重洞穴中,苏格拉底对爱欲的颂辞向众人指出如何从现象美上... 文章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洞穴喻"角度对《会饮篇》进行解读,通过分析对话中人物的形象及场景设置,揭示出柏拉图通过在对话中为解读者设置的两重洞穴,在第一重洞穴中,苏格拉底对爱欲的颂辞向众人指出如何从现象美上升到真实美,这也是对解读者的启发。但在第二重洞穴中,这个启发由于是柏拉图戏剧设置的要素之一,其本身变得可疑,在这个意义上,《会饮篇》为解读者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喻 洞穴 苏格拉底 转述
下载PDF
柏拉图洞穴喻的后殖民解读——以康拉德《进步前哨》为例
13
作者 安芳慧 周苹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4期125-128,共4页
约瑟夫·康拉德的短篇小说《进步前哨》中两个白人男性主人公被派到了西非殖民地,负责与当地土著进行贸易。二人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最终造成卡利尔被凯亦兹误杀,凯亦兹自杀的悲剧。从后殖民的角度来看,“文明”与“野蛮”发生... 约瑟夫·康拉德的短篇小说《进步前哨》中两个白人男性主人公被派到了西非殖民地,负责与当地土著进行贸易。二人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最终造成卡利尔被凯亦兹误杀,凯亦兹自杀的悲剧。从后殖民的角度来看,“文明”与“野蛮”发生在两位主人公身上的碰撞,与柏拉图的洞穴喻有异曲同工之妙,且二者均包含了三段认知过程。本篇论文将用后殖民理论中的欧洲中心主义、身份认同、他者化这三个概念分别对三段认知过程进行解读与类比,挖掘康拉德对文明与野蛮超前的解构理解与哲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拉德 《进步前哨》 后殖民 柏拉图洞穴喻
下载PDF
柏拉图“洞穴喻”思想再探究
14
作者 孟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5-27,共3页
"洞穴喻"是柏拉图哲学中的一个著名寓言,这个天才式的哲学寓言一直启示着后人对自己身处的世界和人生的不断自醒和反思。文章试图从"洞穴喻"所引发的哲学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思考、哲学和艺术之间关系的思考两个方面... "洞穴喻"是柏拉图哲学中的一个著名寓言,这个天才式的哲学寓言一直启示着后人对自己身处的世界和人生的不断自醒和反思。文章试图从"洞穴喻"所引发的哲学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思考、哲学和艺术之间关系的思考两个方面展开探究,以期窥视思想背后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喻 真理 理性 艺术
下载PDF
从“洞穴喻”看柏拉图对“善”的追求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俊逸 《今古文创》 2022年第20期50-52,共3页
柏拉图通过“洞穴喻”,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和哲学使命,洞穴中的囚徒在挣脱了枷锁之后走出洞口、寻求太阳的道路,便象征着人们对于统摄一切的原则——“善”的追求。在追寻万物生长真正的原因即太阳的过程中,即便有痛苦也无法阻挡囚徒对... 柏拉图通过“洞穴喻”,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和哲学使命,洞穴中的囚徒在挣脱了枷锁之后走出洞口、寻求太阳的道路,便象征着人们对于统摄一切的原则——“善”的追求。在追寻万物生长真正的原因即太阳的过程中,即便有痛苦也无法阻挡囚徒对于真正知识的向往,他甘愿为此割断以往经验所带给自己的虚假的知识,并且忍受光线的刺眼。在走出洞口外看到真正的太阳即“善”后,他又义无反顾返回洞穴去解救那些仍然被锁链困住的同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喻 哲学王
下载PDF
理想国叠影之魅——柏拉图《理想国》与王符《潜夫论》洞穴喻比较
16
作者 陈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7-203,共7页
对理想国的美好向往搭建了《理想国》与《潜夫论》之间比较研究的一般可能性,而二者各自无比全面精细的顶层设计更是增加了论说高度相似的另一种可能性。“正义”是双方论述共同的中心主题。“义”是《潜夫论》贯穿诸卷的批评标准,“义... 对理想国的美好向往搭建了《理想国》与《潜夫论》之间比较研究的一般可能性,而二者各自无比全面精细的顶层设计更是增加了论说高度相似的另一种可能性。“正义”是双方论述共同的中心主题。“义”是《潜夫论》贯穿诸卷的批评标准,“义”在国家层面以君臣关系之“义”彰之,在个人层面则以君子贤人品质要求之“义”明之。《理想国》与《潜夫论》双方都以正义论为核心,以认识活动及其结果——真知的获取为路径,以主体后天美德的养成为目标,终而以美德规范和保障正义之践行。在此共同范式框架之下,光(日/烛)喻以其明、洞穴/夜喻以其黑,或指认识活动之背景,或言认识活动之前提,或表认识活动本身之性质。正义如同譬喻之出发点、关捩点,指引着双方殊途同归而又异彩纷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国》 《潜夫论》 洞穴喻 正义
下载PDF
基于洞穴喻的柏拉图教化思想研究
17
作者 庞韵林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9期42-44,共3页
洞穴喻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核心思想之一,洞穴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化思想。柏拉图的洞穴喻思想展示了教化的场景、探讨了教化的本质、教化的方法、教化的过程、教化的目的、教化的困境、洞穴中的囚徒和自由人、以及重返洞穴的哲人。... 洞穴喻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核心思想之一,洞穴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化思想。柏拉图的洞穴喻思想展示了教化的场景、探讨了教化的本质、教化的方法、教化的过程、教化的目的、教化的困境、洞穴中的囚徒和自由人、以及重返洞穴的哲人。深入挖掘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洞穴喻 教化 囚徒 哲人
下载PDF
柏拉图的“洞穴喻”研究
18
作者 李文熠 《新丝路》 2020年第9期198-198,200,共2页
在古希腊,民众曾视“科学与哲学之祖”泰勒斯为“只顾天空不看脚下”的异类,对哲人生活难以理解。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开头通过“洞穴喻”生动地说明了民众生活的现状,进而说明哲人生活与民众生活不可避免地冲突原因“。洞穴喻”... 在古希腊,民众曾视“科学与哲学之祖”泰勒斯为“只顾天空不看脚下”的异类,对哲人生活难以理解。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开头通过“洞穴喻”生动地说明了民众生活的现状,进而说明哲人生活与民众生活不可避免地冲突原因“。洞穴喻”是整篇对话中寓意最丰富的比喻,诠释了太阳之喻及线段之喻,对现代社会的民众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洞穴喻 四假相说
下载PDF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基于柏拉图“洞穴喻”的思考
19
作者 朱明竞 张晶晶 《文教资料》 2017年第20期110-112,共3页
柏拉图的“洞穴喻”不仅以形象的方式表明了其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更对教育做出了最本质的阐释。他提出,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灵魂的转向,培养拥有自由和理性的同时又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独立个体。然而,随着机械化工业大生产的出现,效率至... 柏拉图的“洞穴喻”不仅以形象的方式表明了其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更对教育做出了最本质的阐释。他提出,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灵魂的转向,培养拥有自由和理性的同时又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独立个体。然而,随着机械化工业大生产的出现,效率至上的理念影响着各个领域,把教育教学看成是简单的传授与被传授的过程,把学生训练成复制知识的机器。教师只有回归教育的本质,转变职业角色,才能使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角色 洞穴喻 核心素养
下载PDF
如何走出柏拉图的洞穴——关于《理想国》中“洞穴之喻”的现象学思考
20
作者 江海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洞穴之喻”是西方思想传统中最基本的文本之一,它可以有多种解释。这篇文章借助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现象学家的术语并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尝试给出一种新的解释。柏拉图的洞喻启发了我们对自身生存的存在论的思考。人们日常的... “洞穴之喻”是西方思想传统中最基本的文本之一,它可以有多种解释。这篇文章借助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现象学家的术语并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尝试给出一种新的解释。柏拉图的洞喻启发了我们对自身生存的存在论的思考。人们日常的存在方式就是在洞穴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就像洞穴中囚犯的认识,将想象或者影像误认为现实。社会习俗、传统价值、伦理道德等都是将我们囚禁于其中的洞穴。一般人的行为都受到这些日常生活习惯性观念的支配,缺乏反思与批判。哲学的怀疑论者断定人们是洞穴中的囚犯,而科学和实际生活则证实人们经常摆脱洞穴。我们如何走出柏拉图的洞穴?三种借以走出日常生活洞穴的方式分别是失去平衡的疾病体验、不在家的焦虑感觉、先行到死的生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理想国》 洞穴 现象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