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中和“超级能源系统”内涵、路径及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邹才能 李士祥 +12 位作者 熊波 陈艳鹏 张国生 谢小平 刘翰林 马锋 梁英波 朱凯 关春晓 潘松圻 侯梅芳 袁懿琳 罗双涵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4-936,共13页
超级含油气盆地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提供了能源基础,在气候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构建兼顾能源生产与碳中和的“超级能源系统”是转型方向。在加快构建以新能源、新电力、新储能、新智能“四新为主”的绿色+智慧能源体系... 超级含油气盆地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提供了能源基础,在气候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构建兼顾能源生产与碳中和的“超级能源系统”是转型方向。在加快构建以新能源、新电力、新储能、新智能“四新为主”的绿色+智慧能源体系框架下,以巨量地下煤炭/石油/天然气/地热与地上丰富风光能源资源高度叠合、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协同开发利用的区域性智慧用能系统构成的“超级能源系统”与以碳循环为主线的碳中和系统相融合,在传统含油气盆地中研究选择具备建成世界级能源生产与碳中和示范大基地条件的碳中和“超级能源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区位优势明显,化石能源和新能源资源丰富,CO_(2)源汇匹配优势显著,具备建成世界级能源生产与碳中和盆地的基础条件,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代表的碳中和“超级能源盆地”给出了传统含油气盆地转型方向。“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S(碳捕集与封存)”融合发展理念与模式下,盆地区域内基本实现碳中和,进一步夯实能源生产保供能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建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动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率先建成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代表的世界级碳中和“超级能源系统”示范盆地,将重塑超级能源盆地勘探开发新理念与新模式,对全球“碳中和”下的能源革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能源系统 碳中和系统 碳中和“超级能源系统” 碳中和“超级能源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中国实现碳中和:进程评估与实践困境
2
作者 袁晓玲 金中国 李朝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6,共17页
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经济结构转型与能源结构调整等严峻挑战。根据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消费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核算得到其CO_(2)排放量与吸收量,对碳中和进程进行评估。研究认为,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平均碳中和进程... 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经济结构转型与能源结构调整等严峻挑战。根据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消费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核算得到其CO_(2)排放量与吸收量,对碳中和进程进行评估。研究认为,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平均碳中和进程为5.45%,区域碳中和进程差异较大,呈现出“阶梯状”特征;其中9个高碳中和进程型省市自治区平均碳中和进程为16.66%,而11个低碳中和进程型省市自治区平均进程仅为1.32%。目前,中国实现碳中和面临碳赤字严重、碳汇量缩减以及区域协同不足的实践困境,应根据区域CO_(2)排放与吸收特征,由经济与科研水平具有比较优势的省市自治区研发新型低碳技术,通过区域内部产业承接转移实现结构性减排,同时完善碳汇自然资源价值实现机制推进增汇,配合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现区域协同的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进程 区域特征 实践困境 碳中和路径 区域协同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天然气工业进展、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邹才能 林敏捷 +10 位作者 马锋 刘翰林 杨智 张国生 杨依超 关春晓 梁英波 王影 熊波 于豪 余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8-435,共18页
天然气在21世纪中叶将迈入“鼎盛期”,“天然气时代”正在到来。回顾全球天然气工业历程,梳理美国页岩革命启示,总结中国天然气发展历史与成果进展,分析天然气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地位与挑战,提出当前和未来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对... 天然气在21世纪中叶将迈入“鼎盛期”,“天然气时代”正在到来。回顾全球天然气工业历程,梳理美国页岩革命启示,总结中国天然气发展历史与成果进展,分析天然气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地位与挑战,提出当前和未来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对策。中国天然气工业经历了起步、增长、跨越3个发展阶段,已成为世界第4大天然气生产国与第3大消费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取得重大成就,为储量产量规模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碳中和目标下,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天然气工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天然气低碳优势显著,“气电调峰”助力新能源发展;同时,开采难度与成本加大等问题更突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碳中和进程中,立足“统筹布局、科技创新;多能互补、多元融合;灵活高效、优化升级”,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速推动天然气工业发展:①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规划部署重点勘探开发领域,突破关键理论,强化技术攻关,持续支撑增储上产;②推进天然气绿色创新发展,突破新技术,拓展新领域,融合新能源;③优化天然气供需转型升级,加大管道气、液化天然气布局和地下储气库建设,建立储备体系,提升应急调节能力和天然气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助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实现资源利用低碳化、能源消费清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天然气 页岩气 致密气 煤层气(煤岩气) 新能源 能源转型
下载PDF
国内碳中和技术研究进展评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瑞丰 徐俊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碳中和概念提出以来,国际国内逐渐明确相关领域科技进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举措。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国内碳中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前景走向。文章基于已有文献界定了碳中和技术内涵,梳理了代表性碳中和技术分类和14个重点碳中和技... 碳中和概念提出以来,国际国内逐渐明确相关领域科技进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举措。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国内碳中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前景走向。文章基于已有文献界定了碳中和技术内涵,梳理了代表性碳中和技术分类和14个重点碳中和技术领域,概括了国内碳中和技术需求和技术路径,列举了近年来国内重点领域碳中和技术最新进展,讨论了当前国内碳中和技术发展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包括发展多领域技术集成在内的进一步促进国内碳中和技术发展的7项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中和技术 最新进展 多领域技术集成
下载PDF
中国实现碳中和:降碳风险的识别与应对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广文 顾一帆 +1 位作者 吴玉锋 穆献中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必将引发能源利用模式的深度变革,重塑各领域生产生活方式既是一场系统性变革,也面临微观与宏观的转型风险。从系统视角阐释中国零碳转型过程中降碳风险及其风险的系统传导机制,并基于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及转化... 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必将引发能源利用模式的深度变革,重塑各领域生产生活方式既是一场系统性变革,也面临微观与宏观的转型风险。从系统视角阐释中国零碳转型过程中降碳风险及其风险的系统传导机制,并基于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及转化的“研发—应用—推广”的阶段过程,解析了零碳转型过程中风险因素的传导路径;指出技术成熟度、产品绿色溢价、资产沉没成本、技术应用及供应链保障五类主要降碳风险,评估其对中国碳中和目标实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中国需从系统视角慎重把握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降碳风险,从政策引领、监测核算、科技人才、创新环境、国际合作等多方面共同发力和协同推进,全局把控设计应对政策措施,应深入实施低碳技术领跑者政策、加强碳排放核算与碳减排风险评估、积极培育壮大低碳技术研发力量、营造有利于低碳创新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峰碳中和 风险 系统视角 风险传导机制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碳中和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天军 陈晓龙 +1 位作者 张文霞 张丽霞 《自然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工业化以来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为有效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国际社会通过《巴黎协定》设定了2℃和1.5℃温控目标,由此提出了碳中和的概念。文章介绍了全球变暖... 工业化以来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为有效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国际社会通过《巴黎协定》设定了2℃和1.5℃温控目标,由此提出了碳中和的概念。文章介绍了全球变暖的基本事实、人类碳排放对工业化以来全球变暖的作用,归纳了关于未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结果,阐释了1.5/2℃温升阈值与碳中和的关系,概述了国际社会为有效应对全球变暖而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中和 极端气候事件 气候模拟 气候预估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矿山生态修复的制度困境与规范调适 被引量:7
7
作者 黄锡生 李旭东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4,共14页
矿山生态修复产生的碳减排与碳汇功能,对促进实现碳中和目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法学视角下,矿山生态修复制度研究应首先完成对相关概念的厘清,并结合碳中和要求界定法律目标。通过实践检视,发现矿山生态修复存在项目设计不科学、资金投... 矿山生态修复产生的碳减排与碳汇功能,对促进实现碳中和目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法学视角下,矿山生态修复制度研究应首先完成对相关概念的厘清,并结合碳中和要求界定法律目标。通过实践检视,发现矿山生态修复存在项目设计不科学、资金投入不到位、功能评价不全面、工作管理不严格等阻碍回应碳中和要求的因素。然而,实践上的问题表征根本归因于制度的内生困境,具体表现为矿山生态修复规划逻辑结构失调、多元激励保障失位、标准理性评判失当、监管执行监督失序等方面。因此,响应碳中和目标,应建立完善的矿山生态修复法律体系,以此为基础,优化矿山生态修复规划制度、激励机制、标准规范、监管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矿山生态修复 碳中和 汇功能
下载PDF
碳达峰碳中和视域下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难点及进路 被引量:3
8
作者 于文轩 冯瀚元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9,共10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保障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在理念融合、治理体系、发展模式、法治保障等方面仍存在难点。为此,应以整体主义为基本立场,以协同治理为进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保障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在理念融合、治理体系、发展模式、法治保障等方面仍存在难点。为此,应以整体主义为基本立场,以协同治理为进路,完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在理念层面,生态安全观与低碳发展理念的融合基础在于主体的生态理性实践。在治理层面,政府、企业和公众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功能,应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特点,注重实现主体之间的协同。在发展方式层面,应将生态安全作为发展与转型的底线,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法治层面,应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方面完善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导向的生态安全法治保障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安全的协同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峰碳中和 生态安全 整体主义 协同治理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蓝碳保护与发展趋势及中国因应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志文 寇勇栎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2期156-162,共7页
蓝碳具有比传统绿色碳汇更强大的碳捕获和存储能力,保护与发展蓝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中国蓝碳资源禀赋优越,蓝碳挖掘潜力巨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当前,蓝碳保护与发展在国际层面面临着蓝碳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全球碳交易体系缺... 蓝碳具有比传统绿色碳汇更强大的碳捕获和存储能力,保护与发展蓝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中国蓝碳资源禀赋优越,蓝碳挖掘潜力巨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当前,蓝碳保护与发展在国际层面面临着蓝碳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全球碳交易体系缺失等挑战,在中国层面也面临着蓝碳生态系统危机重重、蓝碳监测与核算体系不完备、蓝碳交易体系不健全、缺乏成熟的蓝碳法治保障等问题。从国际社会实践看,蓝色碳汇已然由科研概念阶段迈入实用工具阶段,未来蓝碳纳入气候变化法律与框架将是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之必然;从国内实践看,中国对于蓝碳的相关研究已经由跟随转至逐渐引领,国内各项政策试点也在有序推进。面对国内外蓝碳发展局势,中国自价值、技术、制度、立法等多个方面作出因应,着力挖掘蓝碳资源固碳增汇潜力是把握蓝碳发展机遇的必然,对于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价值重大、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绿色 汇核算 环保立法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森林碳汇功能实现的困境检视与法治保障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冰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72,共12页
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同时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功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也愈发凸显,成为重要的“碳库”。然而,我国森林碳汇功能实现存在因法治化程度较低、法律体系不健全且位阶低而造成的法律困境,以及因存在产权、资金、技... 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同时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功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也愈发凸显,成为重要的“碳库”。然而,我国森林碳汇功能实现存在因法治化程度较低、法律体系不健全且位阶低而造成的法律困境,以及因存在产权、资金、技术、风险障碍而造成的事理积弊。因应之策在于: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门立法、推进森林碳汇相关法律修订与制定、加强森林碳汇司法保障以巩固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另一方面要明晰森林碳汇的产权与收益归属,建立健全森林碳汇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森林碳汇项目技术实现能力、发展森林碳汇项目风险分散机制以消弭森林碳汇功能实现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森林资源 森林 法治保障
下载PDF
基于碳中和新技术的美丽中国建设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启星 王辉 欧阳少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7-1787,共11页
碳中和技术是以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固定为目的,以节能、减排、增效为核心的新技术体系,主要分为三类,包括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和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将碳中和技术应用于美丽中国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推动我国能源结构... 碳中和技术是以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固定为目的,以节能、减排、增效为核心的新技术体系,主要分为三类,包括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和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将碳中和技术应用于美丽中国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还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本研究通过阐述碳中和技术相关理念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并进一步讨论了碳中和技术如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结果表明,目前关于碳中和技术的研究领域主要有氢能领域、电化学领域、绿色化学领域、节能技术、储能技术、废物的资源回收以及合成生物学领域.这些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出现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够促进绿色清洁技术的发展.此外,碳中和技术也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强资源的高效利用,助力低碳能源体系的建立和促进生态文明体制的健全,从而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技术 美丽中国建设 能源结构 能源体系
下载PDF
面向碳中和目标的中国工业部门减排路径与战略选择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诗一 王畅 郭越 《管理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共20页
工业部门(包含电力工业)是中国碳排放量最多的国民经济部门.探寻工业部门合理有效的碳减排路径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分解了中国2000年—2019年工业碳排放历史演变路径的驱动因素,预测了三种情景下2019年—2060... 工业部门(包含电力工业)是中国碳排放量最多的国民经济部门.探寻工业部门合理有效的碳减排路径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分解了中国2000年—2019年工业碳排放历史演变路径的驱动因素,预测了三种情景下2019年—2060年工业碳排放的潜在演变路径,估计了工业部门碳中和进程中所需的投资额,讨论了不同减排时点选择下投资需求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规模效应和效率效应是历史演变路径中最关键的驱动因素,而化石能源清洁转化效应、化石能源内部结构效应和清洁能源替代效应的影响较小;2)非电力工业未来核心的碳减排技术路径为能源效率提升和清洁能源消费替代,电力工业未来核心的碳减排技术路径则为清洁能源发电替代;3)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工业部门碳中和的进程中需要超过300万亿元的巨额投资,所需投资主要集中于高排放的非电力工业.本文最后提出了“以技术为核心,以市场为机制,以政策为引导”的中国工业部门实现碳中和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排放 碳中和路径 指数分解 情景分析 边际减排成本
下载PDF
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实践及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博 杨思雨 王思齐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0,22,共6页
通过对国内外现行和正在研制的碳中和相关标准进行梳理和归纳,结合碳中和实现路径中标准的运用实践,探究我国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现状。指出我国的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着顶层设计和统筹机制不完善、政策与标准发展... 通过对国内外现行和正在研制的碳中和相关标准进行梳理和归纳,结合碳中和实现路径中标准的运用实践,探究我国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现状。指出我国的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着顶层设计和统筹机制不完善、政策与标准发展不协调、技术研发与标准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提出了强化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构建标准实施和监管体系、加快制定急需技术标准、建设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以及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标准化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标准体系 排放 温室气体
下载PDF
绿色视域下造纸产业经济现状及碳中和实现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秦芳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1期148-151,共4页
碳中和是未来我国造纸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绿色可循环发展的重要目标。总结了当前我国造纸产业经济绿色可循环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造纸产业发展绿色可循环经济的问题,着重强调了碳中和对我国造纸产业的影响并对碳中和视角下我国造纸... 碳中和是未来我国造纸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绿色可循环发展的重要目标。总结了当前我国造纸产业经济绿色可循环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造纸产业发展绿色可循环经济的问题,着重强调了碳中和对我国造纸产业的影响并对碳中和视角下我国造纸产业经济绿色可循环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造纸产业在碳中和目标下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制浆造纸产业 绿色可循环经济 发展路径规划
下载PDF
甘肃省碳中和路径下二氧化碳减排与环境健康效益协同分析
15
作者 陈莎 麦兴宇 +6 位作者 刘影影 张蓝天 李素梅 李寒冰 张新民 姜克隽 刘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6-808,共13页
基于LEAP(the Low Emissions Analysis Platform)模型,并利用综合效益模型(Integrated Benefits Calculator,IBC),耦合建立甘肃LEAP-IBC模型。根据碳中和政策,结合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建立基准情景与碳中和情景。通过自下而上不同... 基于LEAP(the Low Emissions Analysis Platform)模型,并利用综合效益模型(Integrated Benefits Calculator,IBC),耦合建立甘肃LEAP-IBC模型。根据碳中和政策,结合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建立基准情景与碳中和情景。通过自下而上不同部门的技术组合叠加,量化分析甘肃省2019—2050年的能源需求量以及CO_(2)与PM_(2.5)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并评估其带来的环境、健康协同效益,进而以碳减排成本及健康成本衡量综合效益。结果显示:在碳中和情景下,甘肃省CO_(2)排放将呈现达峰期、平台期、中和期3个阶段,并在2027年达到峰值,约为1.90亿t;随后,CO_(2)排放量将持续下降,到2050年CO_(2)排放量为380.82万t,根据甘肃省综合碳汇,可以达到碳中和。此外,实现碳中和可以使污染物协同减排与健康效益更好,较基准情景相比,碳中和情景下可以减少1.64亿t CO_(2)排放量以及4.15万t PM_(2.5)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PM_(2.5)质量浓度在2050年将下降为13.34μg/m3,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碳中和情景下可以多避免8636人(48.26%)的提前死亡和12.06万a(49.06%)的生命损失。因此,相较于基准情景,碳中和情景可以多带来477.7亿元的经济效益,具有更好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能源转型 碳中和 健康效益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中美欧印2035年碳减排力度及经济代价探究
16
作者 王海林 翁玉艳 潘勋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根据《巴黎协定》共同时间框架,2025年前各缔约方要提交面向2035年的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2035年的减排雄心将是连接当前NDC与长期碳中和承诺的重要纽带,对全球能否最终实现2℃/1.5℃温升控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聚焦美国、... 根据《巴黎协定》共同时间框架,2025年前各缔约方要提交面向2035年的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2035年的减排雄心将是连接当前NDC与长期碳中和承诺的重要纽带,对全球能否最终实现2℃/1.5℃温升控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聚焦美国、欧盟这两个碳排放量最大的发达经济体和中国、印度这两个碳排放量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从衔接NDC与碳中和承诺的角度预估四大排放体2035年潜在的碳减排力度,并利用碳配额分配体系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探究对2℃/1.5℃支持情况以及减排经济代价。结果显示:(1)从NDC迈向碳中和,2035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可能比2005年下降73%~77%,美国碳排放可能比2005年下降61%~67%,欧盟碳排放可能比1990年下降65%~70%,印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可能比2005年下降51%~58%。(2)上述碳减排力度有可能支持全球2035年走上2℃温控目标碳排放路径,但若要支持走上1.5℃路径,美国和欧盟2035年要达到零碳乃至负碳排放,中国碳排放要降至50亿t左右。(3)在不合作情景下,2035年中国实现上述碳减排力度面临的GDP损失为0.36%~0.58%,与美国(0.36%~0.52%)相当,略低于欧盟(0.49%~0.80%),印度所处发展阶段相对滞后,GDP损失更易受碳减排力度影响(0.26%~0.81%);增强合作有助于以更低的经济代价实现碳减排,2035年四大排放体整体GDP损失有望从0.39%~0.65%下降至0.21%~0.41%。建议尽快深化面向2035年减排目标和实施路径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国家间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交流,以助力全球实现巴黎气候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35年减排 国家自主贡献 碳中和 配额 GDP损失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电力碳排放水平分析
17
作者 杜效鹄 周兴波 周建平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3,共11页
电力低碳化转型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在总结我国近10年电力低碳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人口、城市化、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为边界条件和驱动力,分析预测未来40年电力增长过程和阶段性发展目标;以系统安全、供需平衡... 电力低碳化转型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在总结我国近10年电力低碳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人口、城市化、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为边界条件和驱动力,分析预测未来40年电力增长过程和阶段性发展目标;以系统安全、供需平衡为约束,分析了化石电力占比、终端电力消费比重、核电发展规模以及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等因素对碳排放水平的影响;预计电力碳排放峰值将出现在2035年前后,达到60~65亿吨,随后逐年降低,到2060年降至10亿吨以内,辅以CCUS技术,可实现电力零排放。最后,针对需求持续增长与低碳转型长期并存的矛盾,提出未来电力发展须以安全供给为前提,优先开发可再生能源电力、多能发展、更大范围多能互补协调开发和互补运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电力 碳中和 电力结构 排放水平
下载PDF
北京市大学生碳足迹现状及碳中和意愿研究
18
作者 徐岭 曲国华 +4 位作者 李高如倩 孙盈 杨洋 李诺言 陆张煜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3,共8页
该文从多个维度分析北京大学生碳足迹现状,深入挖掘大学生碳中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北京市高校学生衣食住行等现状和碳中和意愿进行调研,运用因子分析法基于调研数据对学生碳足迹进行计算和评估,通过Mat... 该文从多个维度分析北京大学生碳足迹现状,深入挖掘大学生碳中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北京市高校学生衣食住行等现状和碳中和意愿进行调研,运用因子分析法基于调研数据对学生碳足迹进行计算和评估,通过Matlab、anova1函数、回归模型等对调研结果进行数据挖掘和因果关联分析,探究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8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20个因子能更好地刻画原始数据信息。对20个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度得到显著改善。回归结果表明环保意识、碳中和态度等多个因子对低碳生活认同产生了显著影响。根据以上研究对高校碳中和提出在交通、水电、饮食及宣传方面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足迹 碳中和 节能减排 校园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研究——来自绿色债券的证据
19
作者 刘斯琴 祁怀锦 刘艳霞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9,共13页
绿色债券是为企业绿色转型以及碳中和相关技术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绿色低碳化发展的新型融资工具。本文以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作为主动承担碳中和责任的观测指标,分析其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机构投资者... 绿色债券是为企业绿色转型以及碳中和相关技术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绿色低碳化发展的新型融资工具。本文以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作为主动承担碳中和责任的观测指标,分析其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显著提高,其中长期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变化更为显著;绿色债券“绿色”程度越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表明碳中和目标下,机构投资者具有一定绿色偏好。机制检验发现,媒体关注和获取战略性资源是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以吸引机构投资者的两个重要渠道。横截面分析显示,上述结果在国有企业、信息质量较高、社会责任水平较高样本中更为显著。此外,发行绿色债券还能带来更高的超额回报。本文结论不仅为机构投资者绿色偏好提供了经验证据,还为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以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绿色债券 机构投资者 绿色偏好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20
作者 杨博 张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碳循环影响、碳排放核算方法、碳排放效应分析、碳排放效率及碳减排潜力评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等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明晰了碳中和目标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进展。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从区域土地利用变... 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碳循环影响、碳排放核算方法、碳排放效应分析、碳排放效率及碳减排潜力评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等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明晰了碳中和目标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进展。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视角,提出碳中和目标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的系统性框架,即构建碳收支“调查—监测—核算—评价—过程模拟—低碳优化—碳减排效益评价—低碳政策”的整体框架和方法体系,发挥其在区域碳减排、土地利用低碳结构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土地利用 结构优化 排放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