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和窃取”行为之法律定性——兼论“平和窃取说”与“秘密窃取说”
1
作者 辛旭东 张元方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7-104,共8页
近年,“平和窃取”行为频发,传统的“秘密窃取说”对此类新型犯罪行为评价能力有限,导致实践中对平和窃取行为的认定不一,引发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而“平和窃取说”的提出与发展有望实现对传统盗窃罪的补充。出于不损害国民的习惯认知及... 近年,“平和窃取”行为频发,传统的“秘密窃取说”对此类新型犯罪行为评价能力有限,导致实践中对平和窃取行为的认定不一,引发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而“平和窃取说”的提出与发展有望实现对传统盗窃罪的补充。出于不损害国民的习惯认知及法的稳定性的目的,应将“平和窃取”行为的要素进行拆分,针对主客观一致的平和窃取行为可依“秘密性”与“公然性”分别认定为盗窃和抢夺,而对于基于认识错误导致主客观不一致的平和窃取行为,应纳入盗窃罪的评价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罪 抢夺罪 秘密窃取 平和窃取
下载PDF
“秘密窃取”的证成与“平和窃取”的证伪——关于盗窃罪构成要件要素的一个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洋洋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8-73,共6页
关于盗窃罪的本质是"秘密窃取"还是"平和窃取"的争论较大,"秘密窃取说"主张"秘密性"是行为人主观上自认为处于一种"秘密性"的场合,它是区分盗窃罪和抢夺罪的标准。"平和窃取说&... 关于盗窃罪的本质是"秘密窃取"还是"平和窃取"的争论较大,"秘密窃取说"主张"秘密性"是行为人主观上自认为处于一种"秘密性"的场合,它是区分盗窃罪和抢夺罪的标准。"平和窃取说"认为"秘密性"违反了主客观相一致的刑法原则,否定它作为盗窃罪的构成要件要素地位,即盗窃罪是一种平和取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罪 秘密窃取 平和窃取 证成
下载PDF
驳盗窃限于秘密窃取的通说主张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雅璇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40-42,共3页
通说一直以来秉承盗窃行为应以"秘密窃取"为客观表现,但观察现实生活不难发现,亦有不少盗窃行为客观上并非秘密窃取,而系公开窃取。持"秘密窃取"的通说不仅自身无法自圆其说,而且对于处理现实案件也存有问题,易导... 通说一直以来秉承盗窃行为应以"秘密窃取"为客观表现,但观察现实生活不难发现,亦有不少盗窃行为客观上并非秘密窃取,而系公开窃取。持"秘密窃取"的通说不仅自身无法自圆其说,而且对于处理现实案件也存有问题,易导致处罚的漏洞,造成不公正现象;同时,依照通说也无法合理地认定盗窃罪以及盗窃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所以,我国刑法理论不如面对现实,坦率承认公然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 公然窃取 秘密窃取
下载PDF
反思秘密窃取说与和平窃取说之争——兼论强拿硬要的行为定性
4
作者 陈凌剑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0-25,12,共7页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背他人意志、公开转移占有财物的行为的定性问题是秘密窃取说与和平窃取说争论的焦点。秘密窃取说通过扩张抢夺的范围,而和平窃取说则采取扩张盗窃的范围为这一行为定性。对强拿硬要行为的定性应当脱离二者的争论,...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背他人意志、公开转移占有财物的行为的定性问题是秘密窃取说与和平窃取说争论的焦点。秘密窃取说通过扩张抢夺的范围,而和平窃取说则采取扩张盗窃的范围为这一行为定性。对强拿硬要行为的定性应当脱离二者的争论,通过文义解释以确定盗窃与抢夺的可能文义来确定行为的性质。通过解释可以得出,行为本身无法与盗窃或抢夺相契合,而通过分析该行为特征,得出将行为定性为敲诈勒索的合理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密窃取 和平窃取 文义解释 强拿硬要
下载PDF
论盗窃罪“秘密性”的取舍——“秘密窃取说”与“平和窃取说”之双重批判
5
作者 江奥立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13-120,共8页
关于盗窃罪的标准,学界提出了"秘密窃取说"和"平和取财说"。"秘密窃取说"坚守概念类型但对概念类型的偏向存在疑问以及易造成处罚的漏洞,"平和窃取说"强调处罚公正以及区分标准客观化却忽视对... 关于盗窃罪的标准,学界提出了"秘密窃取说"和"平和取财说"。"秘密窃取说"坚守概念类型但对概念类型的偏向存在疑问以及易造成处罚的漏洞,"平和窃取说"强调处罚公正以及区分标准客观化却忽视对概念类型及立法现实的把握。"修正的平和窃取说"结合了两种学说的优势与劣势,以取财方式作为划分标准,以区分盗窃罪、抢夺罪和抢劫罪。"修正的平和窃取说"在概念类型的坚持、处罚的公正、立法现实的契合性以及标准的明确性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罪 秘密窃取 平和窃取 修正的平和窃取
下载PDF
刍议“公开以平和方式非法获取他人财物”行为的定性——兼论“秘密窃取说”与“平和窃取说”的取舍 被引量:2
6
作者 章璐璐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82-85,111,共4页
公开以平和方式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的定性是"平和窃取说"攻击"秘密窃取说"的主要论点。尽管"平和窃取说"自成体系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曲解盗窃原意,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而"秘... 公开以平和方式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的定性是"平和窃取说"攻击"秘密窃取说"的主要论点。尽管"平和窃取说"自成体系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曲解盗窃原意,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而"秘密窃取说"袭承法律文化传统,为广大民众所支持,也符合立法模式,因而"平和窃取说"不存在取代"秘密窃取说"的优势。而公开以平和方式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归入到抢夺罪中,并配置不同的法定刑便可以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和窃取 秘密窃取 抢夺
下载PDF
议“秘密窃取”在盗窃罪定义中的地位嬗变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晋杰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8-31,共4页
传统刑法中,"秘密窃取"一直是盗窃罪客观要件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学者认为应该否定"秘密窃取"这一客观要件。然而,以上争议是出于对"秘密窃取"的错误理解而产生的。"秘密窃取"为主观... 传统刑法中,"秘密窃取"一直是盗窃罪客观要件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学者认为应该否定"秘密窃取"这一客观要件。然而,以上争议是出于对"秘密窃取"的错误理解而产生的。"秘密窃取"为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结合,而非单纯的客观要件描述。在我国现有的未改变的刑法体系中,"秘密窃取"在盗窃罪的定义中仍应处于核心地位,以区别于其他具体罪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罪 秘密窃取 公开
下载PDF
谈谈盗窃爆炸物品罪中“秘密窃取”的界定
8
作者 余波 《法制与经济》 2011年第22期52-53,共2页
《刑法》第127条第一款规定:"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依法定罪处刑。就秘密窃取是否是盗窃爆炸物品罪的构成要件的问题。文章从一则案例入手... 《刑法》第127条第一款规定:"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依法定罪处刑。就秘密窃取是否是盗窃爆炸物品罪的构成要件的问题。文章从一则案例入手,试探讨盗窃爆炸物品罪与秘密窃取行为的关系及立法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 爆炸物品 秘密窃取
下载PDF
从“要素分析”回归“类型考察”:为“秘密窃取说”辩护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亚可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8-140,共13页
关于“盗窃行为是否具有秘密性”这一问题,“公开盗窃说”与“秘密窃取说”的理论争鸣持续多年而未平息。寻根溯源,上述理论未达成共识的原因在于:对盗窃行为进行界定时,“公开盗窃说”遵循了“从部分到整体”的要素分析思维方式,“秘... 关于“盗窃行为是否具有秘密性”这一问题,“公开盗窃说”与“秘密窃取说”的理论争鸣持续多年而未平息。寻根溯源,上述理论未达成共识的原因在于:对盗窃行为进行界定时,“公开盗窃说”遵循了“从部分到整体”的要素分析思维方式,“秘密窃取说”则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的类型考察思维方式。以盗窃罪的立法机理为评价标准,“秘密窃取说”遵循的类型考察思维方式可谓盗窃罪的类型化立法机理在刑法理论上的延续。同时,取财行为秘密与否,是对盗窃罪与抢夺罪“同质分立”的类型分类标准做出的正确把握。这表明“秘密窃取说”是应予坚持的刑法教义学理论。引申考察,“秘密窃取说”遵循的类型考察思维方式、坚持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刑法原理,对于深化犯罪构成理论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即主客观相统一的刑法原理有助于正确理解犯罪主客观要素的相互依存关系,以类型为指导观念则为行为无价值二元论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密窃取 公开盗窃说 类型考察 要素分析 类型化立法机理
原文传递
“秘密窃取”之认定
10
作者 张新江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2,共1页
一、理论界对“秘密窃取”的不同解释立法上至今尚没有对“秘密窃取”进行解释,但在理论界却有诸多不同观点,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秘密窃取指行为人乘财物所有人、持有人或经手人不觉察,偷偷地窃取公私财物。第二种... 一、理论界对“秘密窃取”的不同解释立法上至今尚没有对“秘密窃取”进行解释,但在理论界却有诸多不同观点,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秘密窃取指行为人乘财物所有人、持有人或经手人不觉察,偷偷地窃取公私财物。第二种观点:秘密窃取指行为人采用不易被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密窃取 行为人 保管人 自认为 经手人 其他人 作案手段 公私财物 非法占有 窃取行为
原文传递
“平和窃取说”理论和实践意义之重申
11
作者 金泽刚 张曦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66-75,共10页
我国刑法学界对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限问题存在传统观点与"平和窃取说"的争论。通说主张的行为"秘密性"具备规范意义的观点可能存在主观归罪的风险;"平和窃取说"与"秘密窃取说"的对立是文义解... 我国刑法学界对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限问题存在传统观点与"平和窃取说"的争论。通说主张的行为"秘密性"具备规范意义的观点可能存在主观归罪的风险;"平和窃取说"与"秘密窃取说"的对立是文义解释力所不及所产生的漏洞所致,"平和窃取说"并未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行为人自认为秘密进行"的要件不能作为盗窃罪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因此"秘密窃取说"对"平和窃取说"的批评难以成立。"平和窃取说"有利于减轻盗窃与抢夺两罪在量刑上产生的罪刑倒挂问题,有利于避免通说下将携带凶器盗窃认定为拟制抢劫,从而造成量刑畸重的问题,因而具有相当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和窃取 秘密窃取 罪刑倒挂
下载PDF
论盗窃罪中的公开“窃取”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珊珊 张旭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4期109-114,共6页
关于盗窃罪的行为方式有"秘密窃取说"和"平和手段说"之分。通说主张盗窃罪的行为方式仅限于秘密窃取,否认公开窃取的存在。但传统"秘密窃取说"理论上存在着自相矛盾之处,一些新形式案件用通说难以解决。... 关于盗窃罪的行为方式有"秘密窃取说"和"平和手段说"之分。通说主张盗窃罪的行为方式仅限于秘密窃取,否认公开窃取的存在。但传统"秘密窃取说"理论上存在着自相矛盾之处,一些新形式案件用通说难以解决。而"平和窃取说"与中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环境不相兼容,也难以指导司法实践。在坚持"秘密窃取说"的基础上,"秘密窃取"应为盗窃罪的主观超过要素,采用推定的手段来确定"秘密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密窃取 平和手段说 盗窃罪 刑法理论
下载PDF
再论盗窃罪的秘密性——基于责任主义的规范诠释
13
作者 江淑娟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取得型的财产犯罪,取得方式可表现为公开—秘密,或表现为暴力—非暴力,在公开—非暴力取得方式下,我国通说即秘密窃取说认为成立抢夺罪,平和窃取说主张成立盗窃罪。盗窃罪之秘密性乃行为的秘密性,秘密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行为人具... 取得型的财产犯罪,取得方式可表现为公开—秘密,或表现为暴力—非暴力,在公开—非暴力取得方式下,我国通说即秘密窃取说认为成立抢夺罪,平和窃取说主张成立盗窃罪。盗窃罪之秘密性乃行为的秘密性,秘密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行为人具备主观上的秘密性与行为方式的秘密性,而被害人只是秘密性的行为对象。当秘密性在行为对象之处发生变化时,基于责任主义的要求和对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坚守,并不必然影响到对行为秘密性的整体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罪 秘密 公开盗窃说 秘密窃取 责任主义
下载PDF
论盗窃罪中的公开“窃取”
14
作者 沈材 《楚天法治》 2022年第14期34-36,共3页
在我国法律中,有关盗窃罪行为方式的解读包含两种:秘密窃取和平和窃取,即秘密窃取和公开窃取,其中秘密窃取比较常见,但公开窃取并不常见且也被法律所否认.实际上,公开窃取与秘密窃取之间是存在矛盾的,特别是公开窃取在司法环境与刑事立... 在我国法律中,有关盗窃罪行为方式的解读包含两种:秘密窃取和平和窃取,即秘密窃取和公开窃取,其中秘密窃取比较常见,但公开窃取并不常见且也被法律所否认.实际上,公开窃取与秘密窃取之间是存在矛盾的,特别是公开窃取在司法环境与刑事立法方面兼容度不高,对于司法实践的指导价值意义不高.本文中专门探讨了秘密窃取与平和窃取两种关键法律学说,思考、比较二者内容,然后重点讨论盗窃罪中的公开窃取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密窃取 平和窃取 法律规范 对比 公开窃取
下载PDF
窃取信用卡并消费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15
作者 黄鹏 《经济视野》 2019年第12期164-166,共3页
行为人以秘密窃取的方式将银行邮寄给被害人的信用卡邮件盗走。随后通过邮件中载明的被害人身份信息将信用卡激活,实施刷卡消费、提取现金的行为,且消费、提现的金额较大。行为人在盗取信用卡时,信用卡并未被激活,不具备信用卡的消费、... 行为人以秘密窃取的方式将银行邮寄给被害人的信用卡邮件盗走。随后通过邮件中载明的被害人身份信息将信用卡激活,实施刷卡消费、提取现金的行为,且消费、提现的金额较大。行为人在盗取信用卡时,信用卡并未被激活,不具备信用卡的消费、提现功能,而行为人取得非法财物是通过将信用卡激活,并冒用的行为实现,故应认定行为人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应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卡诈骗罪 消费构成 行为人 秘密窃取 刷卡消费 定罪处罚 被害人 激活
下载PDF
如何界定商业秘密与侵权损失?
16
作者 江金骐 《中国经济快讯》 2003年第36期27-28,共2页
日前,在由司法系统组织召开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论坛上,会议尚未进入正式程序之前,出席会议的部分专家,就正在提审的“深圳华为商业秘密被窃取案”进行讨论。与此同时,来自安徽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总队的徐为国也提交了一个有... 日前,在由司法系统组织召开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论坛上,会议尚未进入正式程序之前,出席会议的部分专家,就正在提审的“深圳华为商业秘密被窃取案”进行讨论。与此同时,来自安徽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总队的徐为国也提交了一个有关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案例,他准备请专家鉴定,案中涉及到的某公司的生产配方是否为商业秘密。“办侵犯商业秘密的案子,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商业秘密的司法鉴定和直接损失的计算。”徐为国的话,不仅说出了参加这次论坛的同行们的普遍感受,也点破了“华为案”审而难结的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 侵权损失 华为技术公司 商业秘密窃取 侵犯商业秘密 犯罪特点 刑法
下载PDF
“公开盗窃说”之否定——以刑法基本立场为中心展开
17
作者 孔忠愿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3期22-37,共16页
“公开盗窃说”实际上以客观不法论作为理论基础,这一基本立场存在缺陷.基于主观不法论,在判断盗窃罪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过程中,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重视客观要素,又要强调主观要素;坚持重点论,亦即应当着重... “公开盗窃说”实际上以客观不法论作为理论基础,这一基本立场存在缺陷.基于主观不法论,在判断盗窃罪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过程中,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重视客观要素,又要强调主观要素;坚持重点论,亦即应当着重把握主观要素,突出其主导作用.由此,在刑事实体法中,采取“先主观,后客观”的判断顺序,能够使得盗窃行为的性质得到合理的说明.而被他人发觉并非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事实,不属于盗窃罪故意的认识内容.此外,“公开盗窃说”对盗窃概念的定义存在用抽象偷换具体、用共性代替个性之弊病,不能展现出盗窃罪的特殊本质.其脱逸了盗窃罪的规范保护目的,使得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处罚边界不甚明晰.“公开盗窃说”的底层逻辑实际上是倚重裁判规范,过度重视裁判功能的发挥,轻视了刑法作为行为规范的属性.故而,“公开盗窃说”不足为取,仍应坚持“秘密窃取”这一通说之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开盗窃说 秘密窃取 主观不法论 规范保护目的 行为规范
下载PDF
盗窃罪客观方面再探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玉庭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52,共6页
盗窃罪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财产犯罪 ,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客观方面 ,特别是1 997年刑法典第 2 65条规定了有关电信业务的特殊盗窃罪 ,因此 ,深入研究盗窃罪客观方面是极为必要的。应从秘密窃取行为过程和手段、财物的控制和支配关系等方面 。
关键词 盗窃罪 秘密窃取行为 客观要件 "秘密" 刑法 盗窃次数 秘密窃取数额
下载PDF
偷换移动支付二维码侵犯财产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蒲恩灿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1-38,共8页
移动支付是付款人通过手机扫描收款二维码进行商品交易的简便、快捷的新方式,是科技创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表现,对促进消费型社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面临侵财犯罪的刑事风险。在商品交易移动支付中,个人对其移动支付账户余额具有... 移动支付是付款人通过手机扫描收款二维码进行商品交易的简便、快捷的新方式,是科技创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表现,对促进消费型社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面临侵财犯罪的刑事风险。在商品交易移动支付中,个人对其移动支付账户余额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占有,商家基于商品交易关系有对顾客可即刻实现财物现实价值性的即时债权。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偷换商家收款二维码侵占商家即时债权获得转账资金,被害人并未处分财物,属于采用秘密窃取手段、违背被害人意志的行为,构成盗窃既遂,不构成诈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即时债权 秘密窃取
下载PDF
盗窃罪构成要件理论之检讨——走出我国传统犯罪论的迷思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燮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0-165,共6页
盗窃罪的客观构成无需以秘密窃取为充分必要条件,有时它在客观上可以表现为公开的窃取行为。如果要求盗窃罪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秘密窃取的话,那么就会给法律适用带来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在逻辑上无法自圆其说,而且不符合司法实践... 盗窃罪的客观构成无需以秘密窃取为充分必要条件,有时它在客观上可以表现为公开的窃取行为。如果要求盗窃罪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秘密窃取的话,那么就会给法律适用带来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在逻辑上无法自圆其说,而且不符合司法实践。传统理论之所以会在盗窃罪的客观构成要件上要求"秘密窃取"而又没有发现这样定义产生的各种弊端,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国传统犯罪论体系的缺陷,对于这些缺陷应当加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罪 秘密窃取 传统理论 检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