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4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佳林 张耀东 +2 位作者 娄艳茹 于洋 杨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2-1522,共11页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的治疗有效性与间充质干细胞相当,但对于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总结近年来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的研究进展,探究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分析目前面临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方法...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的治疗有效性与间充质干细胞相当,但对于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总结近年来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的研究进展,探究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分析目前面临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方法:以“exosomes,mesenchymal stem cells secrete,extracellular vesicles,mesenchymal stem cells,mechanism”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排除与文章研究目的无关及重复性文章,同时结合文献追踪的方法,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10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通过递送遗传物质、免疫调节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到靶细胞,通过激活靶细胞抗凋亡和促生存途径,调节血管生成,调节纤维化以及调节免疫微环境,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2)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在疾病治疗方面的潜力也得到证实,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可以作为炎症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的新型无细胞替代治疗方法。(3)近年来,经过工程化改造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发挥的治疗作用更加高效,但是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的异质性以及成分的复杂性,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4)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靶点,并且未来应结合工程化和基因工程技术等,研发出具有创新性的特异型、增强型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细胞外囊泡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 免疫调节 织修复 再生医学 分子机制
下载PDF
转录组测序与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医用臭氧治疗兔骨骼肌损伤的分子机制
2
作者 阮珍 寇久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767-3774,共8页
背景:医用臭氧局部注射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对损伤的骨骼肌组织具有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目的:观察医用臭氧对兔骨骼肌挤压伤模型的干预效应,通过转录组测序与标记定量蛋白技术分析损伤的兔胫... 背景:医用臭氧局部注射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对损伤的骨骼肌组织具有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目的:观察医用臭氧对兔骨骼肌挤压伤模型的干预效应,通过转录组测序与标记定量蛋白技术分析损伤的兔胫骨前肌在经过臭氧治疗后基因表达的差异情况,以期揭示医用臭氧治疗骨骼肌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臭氧组,每组6只,后两组构建兔胫前肌挤压伤模型。臭氧组在造模12 h后,损伤局部注射30μg/mL医用臭氧2 mL,臭氧治疗后3 d进行组织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骼肌的形态学变化,并应用转录组测序及串联质谱标签标记定量蛋白技术对兔胫骨前肌组织进行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及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进而探究臭氧治疗骨骼肌损伤的分子机制。结果与结论:①经臭氧治疗后3 d,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肿胀,可见浸润的炎症细胞,部分肌纤维溶解;相对于模型组,臭氧组细胞水肿有所减轻,炎症细胞减少;②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筛选出596个差异基因;臭氧组与模型组相比,筛选出405个差异基因;取其交集,共筛选出194个共有差异表达的基因;③定量蛋白质分析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共有138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臭氧组与模型组相比共有242个差异表达蛋白,共有的差异表达蛋白有66个;④对共有差异表达的基因/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⑤提示医用臭氧可能通过作用于Syk、FGF16、CSF-1、MRAS这些关键靶点来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及Ras/MAPK/NF-κB信号通路,进而促进损伤肌肉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损伤 医用臭氧 转录测序 蛋白质 基因差异表达
下载PDF
基于多组学联用的活鱼暂养及运输应激研究进展
3
作者 岑剑伟 陈琛 +6 位作者 姚世鹏 黄卉 郝淑贤 魏涯 杨少玲 何静怡 王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0,共8页
鱼类长途保活运输技术是我国“南鱼北运”实施的主要方法。鱼类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如低温、盐度变化、碱性胁迫等环境因素影响,结合多组学联合的研究方法对鱼类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应激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识别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及代谢物,... 鱼类长途保活运输技术是我国“南鱼北运”实施的主要方法。鱼类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如低温、盐度变化、碱性胁迫等环境因素影响,结合多组学联合的研究方法对鱼类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应激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识别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及代谢物,进而解析调控网络及生物标志物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有助于理解鱼类运输过程中的健康状况,优化暂养及运输条件,提高活鱼品质与存活率。综述了近年来鱼类在运输中产生各类应激的组学研究进展,为精准调控鱼类保活运输中的各项环境指标及深入研究活鱼运输应激的相关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保活运输 转录 蛋白质 代谢 学联用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骨质疏松症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4
作者 孙成涛 孙广江 +2 位作者 戚晓楠 程茗 姚啸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812-2821,共10页
背景:骨质疏松导致的脆性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亟需探索其病理生理、潜在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及有效药物。骨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细胞,对骨代谢的维持至关重要。近几年,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被开发用于表征单个细胞的转录组,并逐... 背景:骨质疏松导致的脆性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亟需探索其病理生理、潜在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及有效药物。骨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细胞,对骨代谢的维持至关重要。近几年,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被开发用于表征单个细胞的转录组,并逐步应用到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研究。目的:综述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骨质疏松症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使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9-2023年出版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bone marrow derived stromal cells,osteoblasts,osteocytes,osteoclasts,immune cells,Bone marrow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中文检索词为:“单细胞转录组测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免疫细胞,骨髓血管内皮细胞”;通过阅读筛选相关文献,最终纳入89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能够深入了解细胞发育、增殖、分化的轨迹及其调控机制。②影响骨密度的候选基因主要富集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亚群,其中Sox9是关键的转录因子。③成骨细胞不同亚群中差异表达Runx2控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④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RAB38与组蛋白修饰和转录调控动态变化有关。⑤单细胞层面研究证实,骨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细胞间通讯,破骨细胞可能通过CD160-TNFRSF14配体-受体结合进行细胞间通讯;中性粒/单核细胞与成骨细胞间可能通过RESISTIN通路进行交互;浆样树突状细胞与成骨细胞系通过表皮生长因子通路进行交流;均可以为靶点预测和药物研发提供方向。⑥新的骨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亚群,称为S型内皮细胞,完全起源于骨骺次级骨化中心,甚至比H型血管更具有可塑性。⑦文章从细胞角度总结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表征不同骨组织细胞的分化命运和分化轨迹、识别新的细胞亚群、鉴定细胞调控因子及明确细胞间通讯的研究进展,为探讨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筛选潜在诊断标志物、预测治疗靶点及探究药物作用机制提供细胞层面的信息。⑧未来单细胞测序技术将向单细胞多组学(基因组、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方向及结合其他诸如空间转录组技术为骨组织细胞变化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测序 骨质疏松 骨代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免疫学 骨髓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断陷湖盆细粒区页岩组构特征与页岩油富集成藏规律:以黄骅坳陷古近系为例
5
作者 蒲秀刚 付永强 +8 位作者 时战楠 柴公权 陈长伟 姜文亚 韩文中 鄢继华 官全胜 许静 董姜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4-1007,共14页
为明确断陷湖盆细粒区页岩微观组构特征及页岩油富集成藏规律,基于黄骅坳陷古近系孔二段、沙三段、沙一段3套页岩层系取心、测井、录井及试油等资料,综合利用矿物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 为明确断陷湖盆细粒区页岩微观组构特征及页岩油富集成藏规律,基于黄骅坳陷古近系孔二段、沙三段、沙一段3套页岩层系取心、测井、录井及试油等资料,综合利用矿物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针对页岩样品开展多尺度、多维度精细表征,从微观、定量的角度系统分析了页岩矿物、有机质、孔隙及页岩油赋存特征,揭示了页岩油成藏富集规律并建立了富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微观视域下,多类型矿物以“组分混合”和“组构叠置”构成复杂页岩类型;储集空间可划分为无机孔隙、有机孔隙和微裂缝3大类9小类,其中无机孔隙贡献率平均可达85%以上,孔径<50 nm的孔隙占据储集空间的主体;微观上有机质可划分为同沉积有机质、交生分异有机质和运移充填有机质3种类型;烃类主要赋存于长英质纹层、灰云质纹层或粉砂岩纹层中。基于矿物、有机质、储集空间、烃类4个要素的“四元耦合”页岩油富集成藏规律,建立了3类富集成藏模式。在该模式指导下,沧东凹陷孔二段实施多口水平井获高产,优质页岩油区块已经实现当今油价下的效益开发,歧口凹陷沙三段及沙一下亚段页岩油均获得重要突破,展示出黄骅坳陷古近系页岩油具有广阔的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孔店二段 沙河街三段 沙河街一段 黄骅坳陷 构特征 富集成藏规律
下载PDF
基于列车群组运行的重载铁路运输组织研究综述
6
作者 宋宗莹 丁辉 +3 位作者 王兴中 王文斌 倪少权 陈钉均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3-81,97,共10页
列车群组运行模式为重载铁路通过加大行车密度解决运能紧张问题提供了新途径。该模式可突破车站接发车、集解编运输组织模式、快捷货运三大瓶颈,实现运输效能、运输组织灵活性及快捷货运时效性的提升。在分析虚拟编组技术的发展历程及... 列车群组运行模式为重载铁路通过加大行车密度解决运能紧张问题提供了新途径。该模式可突破车站接发车、集解编运输组织模式、快捷货运三大瓶颈,实现运输效能、运输组织灵活性及快捷货运时效性的提升。在分析虚拟编组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技术特征、重载铁路群组运输控制和运输组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重载铁路群组列车控制理论与方法、列车群组运行条件下运输组织模式适应性、列车群组运行条件下运输组织方法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模式从理论走向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适应复杂运营条件的重载铁路列车群组运行协同控制方法、列车群组运行下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列车群组计划与运行图编制智能化理论与技术、列车群组运行智能调整优化理论与技术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运行 控制 计划 运行图
下载PDF
慢性肌筋膜触发点模型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7
作者 刘琳 刘世轩 +1 位作者 陆馨悦 王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85-1592,共8页
背景:慢性肌筋膜触发点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可识别差异性代谢物变化,有助于从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层面理解并进一步探究慢性肌筋膜触发点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发病机制。目的:以慢性肌筋膜触发点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基于尿液代谢组学寻找... 背景:慢性肌筋膜触发点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可识别差异性代谢物变化,有助于从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层面理解并进一步探究慢性肌筋膜触发点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发病机制。目的:以慢性肌筋膜触发点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基于尿液代谢组学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方法: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大鼠采用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跑台坡度为-16°,跑速为16 m/min,训练时间为90 min/次)方式建立慢性肌筋膜触发点动物模型,每周1次,连续干预8周,休息4周;正常组大鼠不做干预。12周造模结束后,采用代谢笼法收集大鼠造模后24 h尿液,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尿样进行代谢图谱检测,筛选出共同差异代谢物,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组相比,造模组有32个差异代谢标志物,其中上调21个、下调11个;依据变量权重值>3,共14个差异代谢物被认定为潜在生物标志物;②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表明,慢性肌筋膜触发点的形成与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触发点 大鼠 尿液 代谢 生物信息学 生物标志物 差异代谢物 代谢笼法 运动损伤
下载PDF
多组学分析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8
作者 史明月 卢发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96-600,共5页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是一种髋关节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NONFH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临床诊疗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多组学通过高通量检测和分析技术,在揭示NONFH疾病特征和辅助疾病诊断方面发挥着...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是一种髋关节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NONFH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临床诊疗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多组学通过高通量检测和分析技术,在揭示NONFH疾病特征和辅助疾病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多组学研究在NONFH中的最新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索NONFH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基因 转录 蛋白质 代谢
下载PDF
多组学视角下的衰老研究
9
作者 闫荣 唐聪敏 邢艳秋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731-737,共7页
衰老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自然而不可逆转的现象,随着时间推移,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会逐渐下降,影响到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生物体。衰老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肌少症、阿尔兹海默症等。随着全... 衰老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自然而不可逆转的现象,随着时间推移,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会逐渐下降,影响到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生物体。衰老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肌少症、阿尔兹海默症等。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理解衰老机制、延缓相关病变、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变得尤为重要。衰老研究已从早期的观察性和描述性研究,进展到深入探讨分子和细胞层面的机制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衰老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科学家们发现了多个与衰老密切相关的基因、蛋白、代谢物及信号通路,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衰老机制的理解。目前,衰老研究的焦点逐渐转向系统生物学和多组学数据的集成分析,旨在全面理解衰老的复杂本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未来有望揭示更多关于延缓衰老、提升健康水平的知识和策略,为增强人类健康带来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基因 转录 蛋白 代谢
下载PDF
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和应用
10
作者 张静 江燕 訾晓渊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7,共7页
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是指结合多种不同的生物学技术,对单个细胞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单细胞数据。该技术包括单细胞基因组学、单细胞转录组学、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单细胞表观组学等。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为... 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是指结合多种不同的生物学技术,对单个细胞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单细胞数据。该技术包括单细胞基因组学、单细胞转录组学、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单细胞表观组学等。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精确理解生物体内复杂的细胞类型和功能的方式,尤其是对于异质性细胞群体中少数的特殊细胞类型如干细胞或罕见癌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融合不同技术获得的信息,单细胞多组学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单个细胞在多个生命事件和过程中的状态与变化,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视角。本文系统概述了目前代表性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和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测序 单细胞多 基因 转录 蛋白质 表观 异质性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绵羊高效快繁领域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杭 王娟红 +2 位作者 侯健 陈彬龙 常卫华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2,76,共6页
繁殖力是绵羊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如何提高繁殖力对绵羊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组学技术已逐渐应用到绵羊繁殖领域的研究中。文章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等方面在绵羊高效快繁... 繁殖力是绵羊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如何提高繁殖力对绵羊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组学技术已逐渐应用到绵羊繁殖领域的研究中。文章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等方面在绵羊高效快繁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提高绵羊繁殖性能提供参考,同时为应用组学技术加快高效快繁绵羊的育种进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繁殖性能 学技术 基因 蛋白 代谢 转录
下载PDF
多组学技术在特应性皮炎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艳飞 李旭 +3 位作者 李丹 佟鑫 李娇娇 张俊晶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07-414,共8页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以及过敏性结膜炎等炎症性共病。典型临床特征为皮肤干燥、剧烈瘙痒以及反复湿疹样改变。AD的发病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反应...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以及过敏性结膜炎等炎症性共病。典型临床特征为皮肤干燥、剧烈瘙痒以及反复湿疹样改变。AD的发病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反应、外界致敏原、皮肤屏障破坏以及皮肤微生态改变等各种病理生理机制相关。目前,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表观遗传学、宏基因组学及代谢组学等方面,已发现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AD生物标志物和潜在靶点,本文将对各组学技术在AD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基因 转录 蛋白质 宏基因 表观遗传学 代谢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调节肠道微生物组平衡抑制卵巢早衰小鼠的氧化应激
13
作者 仲佳雯 姜波 +3 位作者 张文燕 李晓荣 秦岭 高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85-2293,共9页
背景:研究表明,卵巢早衰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卵巢早衰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环磷酰胺诱导卵巢早衰小鼠氧化应激和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方法:45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正常小鼠)... 背景:研究表明,卵巢早衰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卵巢早衰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环磷酰胺诱导卵巢早衰小鼠氧化应激和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方法:45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正常小鼠)、模型组(卵巢早衰小鼠)、六味地黄丸组,后2组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20 mg/kg)制备卵巢早衰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六味地黄丸组小鼠连续灌胃六味地黄丸(1.56 g/kg)28 d,其余2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28 d,灌胃结束后取材。每周记录小鼠体质量,计算卵巢指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卵泡的发育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抗苗勒管激素、雌二醇、促卵泡激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水平,并通过16S rDNA测序检测所有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组。结果与结论:(1)模型组小鼠的毛发疏松,活力及抓力下降,体质量几乎无增长,卵巢指数下降;六味地黄丸治疗后小鼠的体质量高于模型组,卵巢指数也随之升高(P<0.05)。(2)模型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六味地黄丸能恢复卵巢早衰小鼠的发情周期,减少闭锁卵泡数量。(3)模型组小鼠血清中促卵泡激素、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雌二醇、抗苗勒管激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著下降(P<0.01);六味地黄丸组小鼠血清促卵泡激素、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1),雌二醇、抗苗勒管激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升高。(4)根据16S rDNA测序结果,六味地黄丸可调控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可增加有益菌的相对丰度,KEGG通路分析显示,肠道微生物群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受六味地黄丸的调控。(5)结论: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可能是六味地黄丸治疗卵巢早衰的潜在机制之一。六味地黄丸能调节肠道微生物组结构,增加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数量,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这种调节作用有助于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进一步抑制卵巢早衰小鼠卵巢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卵巢早衰 肠道微生物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14
作者 刘子瑜 耿丹丹 +7 位作者 张润姣 刘清 李一博 王宏方 谢文梦 王文钰 郝佳欣 王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1,共9页
背景:帕金森病以中脑特别是黑质致密部为主要病理改变,导致患者运动和非运动功能受损。目前研究受制于细胞异质性,其发病机制仍需要更深入的阐明。近些年,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逐渐应用于神经退行性... 背景:帕金森病以中脑特别是黑质致密部为主要病理改变,导致患者运动和非运动功能受损。目前研究受制于细胞异质性,其发病机制仍需要更深入的阐明。近些年,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逐渐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对于理解细胞间异质性、疾病发展机制和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近些年scRNA-seq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为scRNA-seq在帕金森病诊断和治疗中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单细胞RNA测序,帕金森病,细胞异质性,细胞亚型,多巴胺能神经元,胶质细胞”;英文检索词为“single-cell RNA-seq,Parkinson Disease,heterogeneity,subtypes,dopaminergic neurons,glial cells”,最终纳入7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scRNA-seq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利用RNA测序对特定细胞群体进行基因表达谱定量的高通量实验技术,从分子水平揭示细胞奥秘。与传统的测序技术相比,scRNA-seq技术通过对细胞转录组进行自动聚类分析,从而揭示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复杂组织中细胞类型多样性和特异性基因表达的变化。(2)通过scRNA-seq阐明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过程以及各种细胞亚型的独特功能特性,从而更好地了解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分子靶点。(3)利用scRNA-seq分析,提高了研究者对帕金森病胶质细胞反应的了解,从而全面表征了不同的细胞类型群体,并鉴定出与神经变性相关的胶质细胞亚群,绘制了有价值的单细胞图谱,作为未来研究的参考数据。(4)应用scRNA-seq检测胚胎小鼠以及干细胞,将有助于改善细胞治疗的体外分化方案和质量控制,以及评估干细胞衍生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整体细胞质量和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测序 帕金森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细胞异质性 综述
下载PDF
多组学技术在食用菌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飞宇 刘娅妮 +6 位作者 李然 史德芳 高虹 范秀芝 殷朝敏 于巍 张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3期159-168,共10页
食用菌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对提升食用菌全产业链的竞争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鲜菌菇消费量大幅增长,消费者对菌菇品质也愈发关注。因此,提高对生鲜菌菇品质劣变机制的科学认知和开发精准高效的智能保鲜技术将对促... 食用菌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对提升食用菌全产业链的竞争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鲜菌菇消费量大幅增长,消费者对菌菇品质也愈发关注。因此,提高对生鲜菌菇品质劣变机制的科学认知和开发精准高效的智能保鲜技术将对促进食用菌物流贮运和鲜食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多种组学技术可以从不同层面、多尺度、深维度解析子实体组织、细胞结构、细胞器、胞内胞外生物大分子及代谢物的时空变化特征,涉及食用菌采后劣变及衰老过程的基因表达、蛋白变化、代谢调控和微生物侵染等诸多方面,为深入探求食用菌采后劣变机制提供了新方法 、新途径和新视角。本文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多种组学技术(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在食用菌采后保鲜方面的应用进展,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相关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探索新型、绿色、高效的、低成本的食用菌保鲜方法 打开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保鲜 蛋白质 转录 代谢 微生物
下载PDF
柳江盆地髫髻山组凝灰岩地球化学与熔体包裹体水含量特征
16
作者 赵汇珍 陈勇 +1 位作者 涂聪 冯艳伟 《岩矿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101,共14页
水作为岩浆体系中最主要的挥发组分,对岩浆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的影响,柳江盆地髫髻山组岩浆岩是燕山期火山活动的重要产物,尽管前人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关于柳江盆地燕山期岩浆中的水含量仍不清楚。熔体包裹体记录了原始... 水作为岩浆体系中最主要的挥发组分,对岩浆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的影响,柳江盆地髫髻山组岩浆岩是燕山期火山活动的重要产物,尽管前人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关于柳江盆地燕山期岩浆中的水含量仍不清楚。熔体包裹体记录了原始岩浆信息,是获取岩浆水含量特征的最直接样品。本文基于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利用标准样品建立了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定量熔体包裹体水含量的标定曲线,并对柳江盆地髫髻山组下部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中石英斑晶内的原生熔体包裹体进行了水含量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髫髻山组下部凝灰岩样品具有富Si、Al、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负Eu异常、Sr含量低等特点;熔体包裹体中水含量的定量分析结果为0.99%~4.98%,平均水含量为2.62%,与前人统计的酸性岩浆水含量基本一致。地球化学特征和熔体包裹体水含量分析结果共同揭示了研究区髫髻山期早期为富水酸性岩浆。结合髫髻山期样品的熔体包裹体水含量测定结果及其早期的大规模火山喷发背景,本文认为岩浆中高含水量增强了岩浆系统的喷发动力,是诱发研究区髫髻山期早期大规模火山爆发的有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江盆地 髫髻山 凝灰岩 熔体包裹体 水含量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法
下载PDF
反义核调节因子-κBp65基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钱祝银 刘训良 苗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反义核调节因子-κBp65(NFκBp65)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1)固相亚磷酸三酯法人工合成反义NFκBp65寡核苷酸,并进行全硫代磷酸化修饰。(2)采用腹腔内直接注射反义NF-κBp65寡核苷酸于实验动物... 目的探讨反义核调节因子-κBp65(NFκBp65)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1)固相亚磷酸三酯法人工合成反义NFκBp65寡核苷酸,并进行全硫代磷酸化修饰。(2)采用腹腔内直接注射反义NF-κBp65寡核苷酸于实验动物体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应用12、24h肺脏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结果(1)12、24h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为:对照组(23.6±2.6)和(21.4±2.8)分,预防组(20.7±3.4)和(8.7±1.8)分,治疗组(9.20±2.3)和(14.7±1.9)分。同时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对照组12h和24h肺脏组织中NFκBp65表达的阳性细胞为(67.4±12.1)%和(59.7±13.4)%,预防组(49.3±9.2)%和(28.7±15.7)%,治疗组(42.9±1.9)%和(34.3±5.0)%。预防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1)STC诱导的SAP时肺脏组织中NFκB活性明显升高;(2)反义NF-κBp65对SAP时的肺脏组织损害不仅有保护作用而且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改善SAP的病变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保护作用 调节因子 P65基因 NF-κB 免疫织化学法 肺脏 寡核苷酸 显著性差异 24h 对照 治疗 SAP 人工合成 直接注射 动物体内 病理评分 胰腺 阳性细胞 差异显著 治疗作用 织损害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组学研究现状
18
作者 段明秀 陈新利 +3 位作者 常伟宇 杨媛 杨仕琦 吴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0-1247,共8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高达30%,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并构成公共卫生负担。由于该病难以诊断和监控,因此,识别潜在的药物靶点和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价值,多组学技术在探索NAFLD早期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疗效和预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高达30%,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并构成公共卫生负担。由于该病难以诊断和监控,因此,识别潜在的药物靶点和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价值,多组学技术在探索NAFLD早期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疗效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对近年来多组学技术在NAFLD中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NAFLD的防治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基因 蛋白质 代谢 胃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栎属麻栎亚组与冬青栎组的质体捕获历史研究
19
作者 俞树良 李志敏 +1 位作者 马祥光 孙文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1-1731,共11页
栎属(Quercus)麻栎亚组(subsect.Campylolepides)包括麻栎(Q.acutissima)、栓皮栎(Q.variabilis)及小叶栎(Q.chenii)3个物种,是栎属土耳其栎组(section Cerris)的东亚分支,前人已经对麻栎亚组或组内物种的物种形成和谱系地理做过深入研... 栎属(Quercus)麻栎亚组(subsect.Campylolepides)包括麻栎(Q.acutissima)、栓皮栎(Q.variabilis)及小叶栎(Q.chenii)3个物种,是栎属土耳其栎组(section Cerris)的东亚分支,前人已经对麻栎亚组或组内物种的物种形成和谱系地理做过深入研究,也发现了土耳其栎组(section Cerris)曾与冬青栎组(section Ilex)发生过古基因渐渗并导致质体捕获,但目前麻栎亚组与冬青栎组质体的具体进化历史仍不清楚。该研究对15个冬青栎组的样品进行了基因组浅层测序,并整合先前发表的麻栎亚组及其近缘类群共计325个重测序数据,其中麻栎亚组3物种19居群276个体,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质体基因组组装和分析。结果表明:(1)麻栎亚组3个物种间存在共享单倍型,但整个麻栎亚组的质体单倍型基本构成一个单系分支,嵌套在华中至四川凉山州一带冬青栎组物种组成的分支中。(2)麻栎亚组物种中一个来自辽东半岛的孑遗麻栎单倍型与冬青栎组物种万山栎(Q.pseudosetulosa)聚为一个进化枝。(3)两次质体捕获事件均发生在中新世中期,在此之后麻栎亚组与冬青栎组未发生过质体捕获,推测麻栎亚组跟冬青栎组物种目前已经形成近乎完全的生殖隔离。该研究表明冬青栎组和麻栎亚组在质体基因组的演化历史中经历了古老的质体捕获事件,并最终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演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属 麻栎亚 土耳其栎 冬青栎 质体捕获 质体基因渐渗
下载PDF
高龄女性卵子颗粒细胞转录组的数据分析
20
作者 秦立峰 王加强 朱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4069-4075,共7页
背景:颗粒细胞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卵母细胞的质量。随着高龄女性在辅助生殖中占比不断增多,为了能更好地评估卵母细胞的质量,此研究在转录水平对不同年龄段患者来源的颗粒细胞进行了检测。目的:探究低龄和高龄患者颗粒细胞mRNA及长链... 背景:颗粒细胞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卵母细胞的质量。随着高龄女性在辅助生殖中占比不断增多,为了能更好地评估卵母细胞的质量,此研究在转录水平对不同年龄段患者来源的颗粒细胞进行了检测。目的:探究低龄和高龄患者颗粒细胞mRNA及长链非编码RNA表达变化。方法:在辅助生殖治疗周期中收集患者取卵时获得的废弃卵丘颗粒细胞,其中低龄组患者年龄为25-35周岁,高龄组患者年龄为38-45周岁。对低龄和高龄女性颗粒细胞进行RNA-seq分析,每组3个重复。结果与结论:①RNA-seq分析结果显示,样本平均测序量超过14 G,质控后的数据质量Q30超过93%,数据平均比对率为98.4%,表明数据质量较好;②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组和低龄组样本间基因表达水平具有明显差异;③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低龄组,高龄组颗粒细胞中共有410个差异表达的mRNA,其中上调基因167个,下调基因243个,GO分析结果显示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到胞吐作用调节、激素代谢过程等,GSEA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组颗粒细胞中与分泌相关的通路表达下调;④相对于低龄组,高龄组共检测到662个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这部分长链非编码RNA直接调控的蛋白质编码基因为1772个,其中与差异表达基因交集59个。结果表明:高龄组颗粒细胞中与分泌相关的基因及通路表达下调,从而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同时这些表达下调的基因受到长链非编码RNA调控,因此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可能与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颗粒细胞 卵母细胞 全转录 差异基因 长链非编码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