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神话学解读 被引量:7
1
作者 林玮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3-187,共5页
"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是中西方文化品格的一组重要概述。但长期以来,对这一组文化品格的形成,缺乏"发生学"的研究。透过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叙事,可以发现,中国神话饱含着"乐感文化"的因子... "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是中西方文化品格的一组重要概述。但长期以来,对这一组文化品格的形成,缺乏"发生学"的研究。透过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叙事,可以发现,中国神话饱含着"乐感文化"的因子,而希腊神话则演绎着"罪感文化"的主题。"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因子滋生于人与自然抗争的集体体验,其深层成因,可以追溯至中希两族的地理母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文化 罪感文化 文化品格 张力对子
下载PDF
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刍议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4-126,共3页
世界文化的划分因其角度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文化体系,其中较为直接的一种划分是将世界文化分为东方文化体系与西方文化体系,这是因为东、西方之间存在着根本的文化差异——东方属于耻感文化而西方属于罪感文化。究其原因,这两种文化的... 世界文化的划分因其角度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文化体系,其中较为直接的一种划分是将世界文化分为东方文化体系与西方文化体系,这是因为东、西方之间存在着根本的文化差异——东方属于耻感文化而西方属于罪感文化。究其原因,这两种文化的差异主要在于东方耻感文化根源于儒家思想而西方罪感文化根源于基督教之“原罪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罪感文化 儒家思想
下载PDF
罪感文化与耻感文化的差异——《菊与刀——日本文化类型》读后 被引量:12
3
作者 庄严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29-31,共3页
文化模式是历史中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它形成之后,对生活于其中的个体起到型塑的作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是一种“罪感文化模式”,日本是一种“耻感文化模式”。两类文化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成长环境和具体... 文化模式是历史中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它形成之后,对生活于其中的个体起到型塑的作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是一种“罪感文化模式”,日本是一种“耻感文化模式”。两类文化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成长环境和具体行为表现,表明了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在形成根源、制约机制、影响后果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模式 罪感文化 文化
下载PDF
善与恶的交融——从西方“罪感文化”的视角看《失乐园》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运涛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93-94,97,共3页
罪感文化是西方基督教社会的精神基底,对西方人的心理及价值取向具有深刻的影响。罪感文化的产生和基督教的原罪说联系密切,是原罪说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化范式。《失乐园》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渡边淳一的一部小说,作品内容动人,思想深刻。试... 罪感文化是西方基督教社会的精神基底,对西方人的心理及价值取向具有深刻的影响。罪感文化的产生和基督教的原罪说联系密切,是原罪说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化范式。《失乐园》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渡边淳一的一部小说,作品内容动人,思想深刻。试从西方罪感文化的视角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探讨和揭示作品中的罪感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感文化 基督教 失乐园
下载PDF
竞技体育赛场上的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
5
作者 金羽西 王艳琼 +1 位作者 任洋 杨景 《体育科学研究》 2015年第4期27-30,共4页
以解读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为核心,并结合竞技体育赛场上的相关案例对两种文化进一步进行解读,以德国球星克洛泽的主动澄清、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禁赛以及2005年上海世乒赛上德国名将波尔面对误判的及时纠正等案例,进一步阐述两种文... 以解读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为核心,并结合竞技体育赛场上的相关案例对两种文化进一步进行解读,以德国球星克洛泽的主动澄清、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禁赛以及2005年上海世乒赛上德国名将波尔面对误判的及时纠正等案例,进一步阐述两种文化对于道德认知的深刻影响。由此认为面对追求公平公正、超越极限竞技体育追求,罪感文化的影响力显然对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更加有利。因此,罪感文化不应仅仅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也应逐步渗透到东亚文化中,为营造公平公正的竞技体育氛围奠定坚实的道德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文化 罪感文化 东亚 欧洲
下载PDF
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柳士同 《社会科学论坛》 2012年第3期156-158,共3页
国人颇热衷于区分东西方文化之不同,而东西方文化也确实有不少差异。比如东方,当然这里说的东方主要是指中国,崇尚"性本善",并由对人性善的认知形成一种耻感文化;而西方却崇尚"原罪说",并由对人性恶的认知形成一种罪感文化。这两种... 国人颇热衷于区分东西方文化之不同,而东西方文化也确实有不少差异。比如东方,当然这里说的东方主要是指中国,崇尚"性本善",并由对人性善的认知形成一种耻感文化;而西方却崇尚"原罪说",并由对人性恶的认知形成一种罪感文化。这两种文化就其本源来讲,也许不相伯仲各有千秋,但从其传承、演变和发展来看,就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感文化 文化 东西方文化 两种文化 性本善 人性善 人性恶
下载PDF
论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的差异
7
作者 郝菲菲 《大庆社会科学》 2015年第4期80-82,共3页
文化模式制约着每一个个体的行为方式,并赋予人的行为以根据和意义。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通过对比美国人和日本人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指出美国属于罪感文化模式,日本为耻感文化模式,不同的文... 文化模式制约着每一个个体的行为方式,并赋予人的行为以根据和意义。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通过对比美国人和日本人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指出美国属于罪感文化模式,日本为耻感文化模式,不同的文化模式造就了不同的国民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和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感文化 文化 文化模式
下载PDF
从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角度看中西文化之争
8
作者 王笑盈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148-149,共2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东西方文化冲突愈加明显。东西方文化矛盾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东方推崇的"耻感文化"以及西方信仰的"罪感文化"之间的差异:前者根源于儒家思想,而后者则深受基督教的影响。鉴于此,从文化起源、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东西方文化冲突愈加明显。东西方文化矛盾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东方推崇的"耻感文化"以及西方信仰的"罪感文化"之间的差异:前者根源于儒家思想,而后者则深受基督教的影响。鉴于此,从文化起源、强制力以及解脱方式三个方面,浅析"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之争,并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于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罪感文化 起源 强制力 解脱方式 道德启示
下载PDF
从西方罪感文化的视角看《失乐园》中的罪与罚
9
作者 裘梦楚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33-35,共3页
西方的罪感文化强调人生来有罪,人的内在欲望诱使人违抗上帝的旨意行事,为此,人要通过悔罪行善来求得救赎。日本著名小说家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讲述了一对已婚男女沉湎于一段不伦之恋并为之殉情的故事。本文试从西方罪感文化的视... 西方的罪感文化强调人生来有罪,人的内在欲望诱使人违抗上帝的旨意行事,为此,人要通过悔罪行善来求得救赎。日本著名小说家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讲述了一对已婚男女沉湎于一段不伦之恋并为之殉情的故事。本文试从西方罪感文化的视角对小说进行解读,从罪恶之源、罪感意识、惩罚与救赎三个方面探讨这段不伦之恋的始末,以期进一步揭示小说题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感文化 渡边淳一 失乐园 与罚
下载PDF
非艺术性冲动 罪感文化的艰难抉择
10
作者 邹星枢 《剧本》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4-85,共2页
如果说,只要有了好的人物,或好的故事、理念,哪怕三者只具其一便可成就一篇小说,那么话剧《戏剧系戏剧》应该是人物、故事、理念三者基础俱佳,可惜实在是写得不尽人意,起码是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艺术高度。若究其所以,须从我写的... 如果说,只要有了好的人物,或好的故事、理念,哪怕三者只具其一便可成就一篇小说,那么话剧《戏剧系戏剧》应该是人物、故事、理念三者基础俱佳,可惜实在是写得不尽人意,起码是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艺术高度。若究其所以,须从我写的另一部话剧——《绿帽子》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艺术 罪感文化 性冲动 《绿帽子》 戏剧系 人物 故事 话剧
原文传递
莫言小说的罪感和罪感困境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岚嘉 杨天豪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132,共9页
罪感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的重要思想,本尼迪克特将"罪感文化"置于理论的殿堂。但在中国,罪感文化是微弱的火星,似有星点,但无燎原之势。莫言自动担当当代文学罪感的重任,《蛙》是其开山之作。莫言的罪感意识主要来自于本土环境... 罪感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的重要思想,本尼迪克特将"罪感文化"置于理论的殿堂。但在中国,罪感文化是微弱的火星,似有星点,但无燎原之势。莫言自动担当当代文学罪感的重任,《蛙》是其开山之作。莫言的罪感意识主要来自于本土环境和母亲的影响,还有自己的经历。《蛙》虽然以罪感为终极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莫言的罪感还是不彻底的,留有"耻感文化"的尾巴和悔罪的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感文化 文化 《蛙》 救赎
下载PDF
耻感文化与个人隐私权的保护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维民 《西部法学评论》 201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耻感文化是指这样一种文化模式:即存在一个公认的道德标准,并且在外力的作用下依靠这一标准来发展人的社会之良心。在此文化模式中,羞耻感是一种强大的强制力。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具有耻感文化的一般特性,在此影响下,人们一方面对自己的&q... 耻感文化是指这样一种文化模式:即存在一个公认的道德标准,并且在外力的作用下依靠这一标准来发展人的社会之良心。在此文化模式中,羞耻感是一种强大的强制力。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具有耻感文化的一般特性,在此影响下,人们一方面对自己的"隐私"相当注重,而另一方面个人的隐私权又很容易遭到忽视与侵犯。我们应该摒弃过去的思维习惯,自觉培养出尊重他人隐私权的意识,以维护每个公民的人格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感文化 文化 隐私权 人格尊严
下载PDF
刍议日本耻感文化及其对处理中日关系的启示
13
作者 钱道赓 杨家庆 《德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5-59,62,共6页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所著《菊与刀》一书,是解读日本文化,剖析日本民族特性的经典范本之一,书中借助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日本文化、社会制度、国民性格、地域人情和伦理道德等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将其称为"耻感...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所著《菊与刀》一书,是解读日本文化,剖析日本民族特性的经典范本之一,书中借助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日本文化、社会制度、国民性格、地域人情和伦理道德等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将其称为"耻感文化"。"耻感文化"是在地理因素、儒家文化、共同体意识、等级思想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它与代表西方的"罪感文化"在形成根源、制约机制、影响后果等方面存有较大差异。研究日本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隐藏在日本构建道德社会、维持社会秩序、应对自然灾害、洗刷战争罪名背后的深层次原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耻文化 罪感文化
下载PDF
“礼文化”与“罪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西厢记》和《红与黑》的女主人公形象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朝霞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1-134,共4页
本文立足于东、西方文化的特质差异将《西厢记》的女主人公崔莺莺与《红与黑》的女主人公德·雷纳尔夫人的艺术形象进行观照对比 ,说明了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对爱情追求的不同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宗教文化的“罪感”对西方文明... 本文立足于东、西方文化的特质差异将《西厢记》的女主人公崔莺莺与《红与黑》的女主人公德·雷纳尔夫人的艺术形象进行观照对比 ,说明了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对爱情追求的不同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宗教文化的“罪感”对西方文明自觉的、深入人心的影响与东方“礼”文化的表层深入性、强迫性对人的禁锢以及瓦解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红与黑》 女性人物形象 “礼”文化 文化
下载PDF
宪政民主与基督教文化关系探微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德顺 普春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2,共5页
西方宪政民主的产生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复杂的联系。一方面,基督教的罪感文化体现为人性论上的幽暗意识,并孕育了权力悲观主义;另一方面,基督教的二元政治观经过一系列嬗变,最终演变为现代西方公域与私域、国家与社会分离的二元政治文化... 西方宪政民主的产生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复杂的联系。一方面,基督教的罪感文化体现为人性论上的幽暗意识,并孕育了权力悲观主义;另一方面,基督教的二元政治观经过一系列嬗变,最终演变为现代西方公域与私域、国家与社会分离的二元政治文化。它们共同为宪政民主的权力制衡与有限政府理念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感文化 权力悲观主义 二元政治观 消极国家观
下载PDF
从传统文化视角看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内涵
16
作者 周进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6-129,共4页
文学作为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其系统功能、特征均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中国文化与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之间存在着诸多交点,两者均讲求"己"与"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均推崇宿命论、遗传... 文学作为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其系统功能、特征均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中国文化与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之间存在着诸多交点,两者均讲求"己"与"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均推崇宿命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造人的理念。在以往有关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国自然主义的学术讨论中,其研究主体往往是单向的、割裂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文学所折射出的文化之"异",而非文化之"同"。本文则力图去"异"存"同",对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消除文化隔阂,全方位地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纵深性和多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朱者赤 罪感文化 人性论 环境决定论 宿命论 遗传论
下载PDF
论“耻”的文化向度与价值呈现
17
作者 罗诗钿 《船山学刊》 2014年第1期83-90,共8页
"耻"是人类认识自己的重要范畴和重要方式。在古今中外不同的文化向度里,耻的哲学建构方式和价值存在方式、伦理约束方式不尽相同。耻在儒家那里不仅被建构为人之本体性存在之伦理性情(内部世界),而且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的全... "耻"是人类认识自己的重要范畴和重要方式。在古今中外不同的文化向度里,耻的哲学建构方式和价值存在方式、伦理约束方式不尽相同。耻在儒家那里不仅被建构为人之本体性存在之伦理性情(内部世界),而且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的全部,它将意义世界(内部世界)与生活世界(外部世界)联结了起来,体现一种"内外"相通的伦理精神。而在西方罪感文化视界里,"耻"之自我评价方式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的烙印,"耻"之存在价值纠缠于人、生物、神与人自身的身体等复杂关系中,以神秘的"身体——心理"的经验描述方式将其伦理价值阐述为"人之生存方式"。在西方宪政文明里,耻经历了身份伦理到理性契约伦理的转换,成为对"制度正义的自我支持的道德态度",以适合政治自由主义的需要。当前中国的社会无耻现状,应从"耻"的文化向度与价值呈现方式上寻找原因,并从"点睛"(社会主义制度)、"荣辱的初始条件"(市场、货币、资本)与"文化传统"(中国传统耻感文化)之间寻找张力和契合点,重建既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实际,又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罪感文化 宪政文化 价值呈现
下载PDF
宋代词人“生命意识”的文化心理解读——以柳永、苏轼为例
18
作者 黄海蓉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29-31,共3页
唐宋词人的生命意识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闲愁”自来,一种是对生命的理性把握。在生命意识的认知上,“耻感文化”的心理标杆来自于他人和外部的评价机制,“罪感文化”则是个体生命对自己的内在约束。柳永和苏轼是这两种文化心理的代表,... 唐宋词人的生命意识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闲愁”自来,一种是对生命的理性把握。在生命意识的认知上,“耻感文化”的心理标杆来自于他人和外部的评价机制,“罪感文化”则是个体生命对自己的内在约束。柳永和苏轼是这两种文化心理的代表,解读二者的异同,可以对宋代词人的生命意识有更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苏轼 生命意识 文化 罪感文化
下载PDF
道歉中的东西方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19
作者 完颜炫晖 《大观周刊》 2011年第13期17-18,共2页
道歉融合社会百态,也折射世界文化。是否道歉,何时道歉,怎么道歉,都折射出世界不同的文化传统。陈冠希艳照门事件,CNN辱华事件,日德两国对于二战不同的认罪态度,可以采用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的“耻感文... 道歉融合社会百态,也折射世界文化。是否道歉,何时道歉,怎么道歉,都折射出世界不同的文化传统。陈冠希艳照门事件,CNN辱华事件,日德两国对于二战不同的认罪态度,可以采用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的“耻感文化”说和“罪感文化”说解释。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表明每个社会都有其他社会没有的用来解释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各种组合。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上述几种典型的道歉行为事件所折射出的东西方文化差异,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认识民族差异,以平和的心态和视角正视各自的民族性格,促进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歉 文化 罪感文化 文化交际
下载PDF
战后“日本文化论”的轨迹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大慧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3年第1期34-39,共6页
战后40多年来,日本国内外对日本人及其心理、文化、社会的评价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而每个时期又都曾出现过具有时代特征的“日本文化论”。“日本文化论”一般亦称“日本论”、“日本人论”或“日本社会论”,... 战后40多年来,日本国内外对日本人及其心理、文化、社会的评价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而每个时期又都曾出现过具有时代特征的“日本文化论”。“日本文化论”一般亦称“日本论”、“日本人论”或“日本社会论”,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日本文化论”因人们看问题的立场、视角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化 当代日本 赖肖尔 中曾根康弘 现代化研究 文化类型 文化 本尼迪克特 罪感文化 菊花与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