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职务发明利益分配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程智婷 邓建志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2024年第1期72-80,共9页
优化高校职务发明利益分配制度,既是完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的关键,也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点之一。高校职务发明利益分配制度面临分配对象混乱、分配比例失衡、分配方式僵化的现实困境。为充分发挥专利制度激励科技创新、促进成果... 优化高校职务发明利益分配制度,既是完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的关键,也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点之一。高校职务发明利益分配制度面临分配对象混乱、分配比例失衡、分配方式僵化的现实困境。为充分发挥专利制度激励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和推动经济进步的效用,应以调动各利益主体积极性为根本,明晰高校职务发明利益分配规则:首先,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在投资主体、发明主体和转化主体间建立激励兼容的利益分配模式;其次,不设置固定的利益分配比例,在合理确定发明人利益占比的基础上,实现利益均衡分配;最后,明确利益分配基数的范畴,采用多元化的利益分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职务发明 权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制度 成果转化
下载PDF
职务发明权属规则与成果赋权改革的协同路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友华 李扬帆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2,共9页
为化解职务科技成果因国有资产属性而难以转化的障碍,我国正加快推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从“三权下放”到“混合所有”,探索由单位与科研人员共同所有职务科技成果,并在2020年修订的《专利法》得以体现。但现行专利法的职务发明权属... 为化解职务科技成果因国有资产属性而难以转化的障碍,我国正加快推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从“三权下放”到“混合所有”,探索由单位与科研人员共同所有职务科技成果,并在2020年修订的《专利法》得以体现。但现行专利法的职务发明权属规则与混合所有权属规则存在衔接障碍,难以满足改革新需求。从公私协同视域,推进专利法的私权配置与科技法之公法政策的价值整合,扩大约定权属范围,明确权益分配规则,细化赋权规则,实现职务发明权属规则与职务成果赋权改革的高效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发明 权属规则 赋权改革 权益分配
下载PDF
职务发明性质之约定和职务发明报酬及奖励——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有关职务发明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33
3
作者 陶鑫良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共11页
本文对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职务发明性质的界分及约定"与"职务发明创造的报酬与奖励"两个关键问题的立法安排提出了独立见解。认为立法应规定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但可... 本文对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职务发明性质的界分及约定"与"职务发明创造的报酬与奖励"两个关键问题的立法安排提出了独立见解。认为立法应规定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但可通过合同约定其为非职务发明创造或者共有。职务发明创造奖酬立法应当遵循约定优先及重酬轻奖的基本原则,职务发明报酬标准不宜过高或者过低,应采用"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模式,其保底下限应设定为不低于20%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奖励 职务发明报酬
下载PDF
职务发明权属的模式反思与制度重构
4
作者 李雨峰 伯雨鸿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4-236,共13页
我国职务发明制度肇生于计划经济时代,起初专利权由国家所有、单位持有的模式具有较为浓厚的时代特色。2000年《专利法》修改时将该规定删除,并建立了以法定权属规则为主,辅之以约定权属规则的“雇主主义”模式。尽管此次修法在一定程... 我国职务发明制度肇生于计划经济时代,起初专利权由国家所有、单位持有的模式具有较为浓厚的时代特色。2000年《专利法》修改时将该规定删除,并建立了以法定权属规则为主,辅之以约定权属规则的“雇主主义”模式。尽管此次修法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产业变革和技术革新需求相适配,但仍存在转化结构失调、激励机制失效和交易效率失衡等问题。横向考察国际视野下的职务发明权属制度可以发现,现有的雇主主义模式和雇员主义模式两种主要立法例均未臻完善。将专利权完全归属于雇主抑或是完全归属于雇员发明人,势必在二者之间产生职务发明权利分配不公的争议,进而导致雇主与雇员发明人之间的严重隔阂,从而抑制雇员发明人的创新活力或雇主的投资积极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打破绝对的“雇主主义”和“雇员主义”立法路径,采取混合主义的立法模式。我国职务发明权属制度采取“雇主主义”模式是实现职务发明创造转化和运用的根本途径,但对于调动人的创新积极性增加财产总量仍存有不足之处。我国关于职务发明权属制度的改革应当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采取“执行任务”标准,限缩职务发明类型范围。首先,基于雇员发明人在劳动关系中的人身依附性,将“物质技术条件标准”排除出职务发明的类型范围,为雇员发明人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其次,以“任务标准”为核心的职务发明判定规则可以排除实践中“主要利用”界定标准不统一的司法障碍。最后,以“任务标准”为核心的职务发明判定规则符合降低制度成本、提高效益的现实需求。二是秉持“人本主义”理念,扩张约定权属规制范畴。新职务发明制度将“任务标准”纳入约定优先原则的适用范围内,符合私法自治的法律理念,亦是对国家消解技术垄断、期待社会财富增长的充分回应。三是基于“利益平衡”原则,构筑三维配置结构模式。职务发明权属的制度重构在法定权属规则上对“任务标准”“物质技术条件标准”和“非职务发明创造”适用不同的权属模式,从而构筑职务发明制度的三维配置结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发明 权属制度 雇主主义 雇员主义 制度重构
下载PDF
论我国职务发明制度的认定标准与权属分配——基于比较法的视角
5
作者 李岩 吴欣哲 《大连干部学刊》 2023年第7期58-64,共7页
我国职务发明制度目前存在着尚未解决的两大难题:职务发明界定标准仍不清晰,在理论与实务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职务发明权属模式僵化生硬,约定权属规则的适用范围相对狭窄。对于制度困境的解决,国际经验具有借鉴意义。以美国、法国... 我国职务发明制度目前存在着尚未解决的两大难题:职务发明界定标准仍不清晰,在理论与实务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职务发明权属模式僵化生硬,约定权属规则的适用范围相对狭窄。对于制度困境的解决,国际经验具有借鉴意义。以美国、法国、德国为对照,三个国家虽然利益侧重有所不同,但都构建了清晰的任务标准与完善的权属分配模式。参照比较法经验,针对我国职务发明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在认定标准方面,应当采取清晰的单一“任务标准”,构建独立的第三种发明类型;在权属模式方面,应扩张约定权属规则范围,分类处理具有国资属性的职务发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发明 认定标准 权属分配
下载PDF
我国职务发明奖酬法律制度的改革与优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冬梅 《科技与法律》 2017年第5期9-15,共7页
我国职务发明奖酬法律制度的改革与优化,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职务发明奖酬规范应当全面覆盖职务发明从技术秘密阶段到专利技术阶段的整个生命周期;二是应当克服我国现行职务发明奖酬法律制度的多元化及其相互冲突的缺点,建立整合... 我国职务发明奖酬法律制度的改革与优化,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职务发明奖酬规范应当全面覆盖职务发明从技术秘密阶段到专利技术阶段的整个生命周期;二是应当克服我国现行职务发明奖酬法律制度的多元化及其相互冲突的缺点,建立整合一致的职务发明奖酬法制体系;三是我国职务发明奖酬法律制度应继续保留"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相应量化规范,并进行合理的改进;四是应当弥补现行职务发明奖酬"约定优先"规范中忽视显失公平的制度缺口,明确认定显失公平者即视为在前无约定与无规章制度的情况下,直接适用职务发明奖酬法定量化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发明 职务发明 职务发明奖励 职务发明报酬
下载PDF
职务发明人报酬权益保护制度研究
7
作者 宁艳玲 黄声野 杨利剑 《中国军转民》 2023年第11期50-53,共4页
由于雇佣关系的存在,职务发明人的报酬权益往往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尽管我国法律对此有相关规定,但规定比较原则上位,实践中单位侵害职务发明人报酬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从我国现行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入手,分析了职务发明人报... 由于雇佣关系的存在,职务发明人的报酬权益往往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尽管我国法律对此有相关规定,但规定比较原则上位,实践中单位侵害职务发明人报酬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从我国现行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入手,分析了职务发明人报酬的有关规定,结合实践中相关纠纷类型,归纳出我国现行职务发明报酬制度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发明 纠纷类型 职务发明报酬 专利法 权益保护制度 雇佣关系 局限性 结合实践
下载PDF
职务发明专利权属结构对专利质量的影响研究——来自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证据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东 《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6期86-90,共5页
基于2015—2021年40所试点单位的227 851项职务发明专利,利用国际专利分类号(IPC)提供的技术创新信息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专利质量指标,实证分析了职务发明所有权结构与专利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专利保护范围、创新水平、主体特... 基于2015—2021年40所试点单位的227 851项职务发明专利,利用国际专利分类号(IPC)提供的技术创新信息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专利质量指标,实证分析了职务发明所有权结构与专利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专利保护范围、创新水平、主体特征、时间以及技术领域等因素后,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发明的专利比科研单位单独发明的专利质量更高;而企业、个人合作发明的专利相对于科研单位发明的专利质量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专利所有权变更也是衡量专利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专利转让时企业和个人会选择更高质量的科研单位发明专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发明 混合所有制改革 拜杜规则 专利质量 知识宽度
下载PDF
中国职务发明研究三十年:回望、述评与前瞻——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的文献计量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奕吉 《竞争情报》 2023年第3期30-37,共8页
在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与职务发明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已愈发得到重视。迄今为止,对中国职务发明的相关研究已有30年,在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为更好地推进职务发明研究,发挥职务发明... 在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与职务发明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已愈发得到重视。迄今为止,对中国职务发明的相关研究已有30年,在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为更好地推进职务发明研究,发挥职务发明法律规制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保护作用,采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方法分析职务发明学术研究的演进,回顾中国职务发明研究30年的发展脉络,分析阐述我国职务发明研究现状,为职务发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发明 知识产权 科学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方法
下载PDF
高校职务发明权利归属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10
作者 程智婷 邓建志 《电子知识产权》 2023年第12期14-25,共12页
优化高校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既是完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的基础,也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面临权利主体不明、权利客体模糊、权利取得位阶缺位等现实困境。为充分发挥专利制度激励科技创新、促进... 优化高校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既是完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的基础,也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面临权利主体不明、权利客体模糊、权利取得位阶缺位等现实困境。为充分发挥专利制度激励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效用,应以促进产权自由流转为基础,确定高校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规则。首先,明晰高校职务发明的权利主体,赋予单位完整的权利,并将发明人纳入权利配置的主体范畴;其次,明确高校职务发明的权利客体,以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作为权利归属制度的核心;最后,确立高校职务发明的权利取得位阶,在类型化高校职务发明的基础上,灵活化权利归属的配置模式,并合理化约定权属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职务发明 权益分配机制 权利归属 科技成果转化
下载PDF
专利无效情形下的职务发明报酬权:定性与要件
11
作者 梁勋 袁秀挺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23年第11期70-80,共11页
在专利无效情形下,司法实践坚持适用《专利法》第47条第2款来解决单位与职务发明人之间的报酬权纠纷。但这一处理将导致违背常理的结果,有损专利法体系的协调性。症结在于司法实践未能合理地澄清报酬权与专利权之间的关系。报酬权为债权... 在专利无效情形下,司法实践坚持适用《专利法》第47条第2款来解决单位与职务发明人之间的报酬权纠纷。但这一处理将导致违背常理的结果,有损专利法体系的协调性。症结在于司法实践未能合理地澄清报酬权与专利权之间的关系。报酬权为债权,就其法律性质并不能得出其从属于专利权,随专利权的消灭而消灭的结论。出于践行分配正义、实现立法目的以及避免道德风险的考虑,应以技术方案或设计受专利权保护的客观事实为报酬权的构成要件,从而使报酬权的成立与消灭独立于专利权的效力。面对现行法上存在的文义障碍,可分别通过目的性扩张和法律位阶得出更妥当的适用结论。长远来看,应修改相关条文以明确其规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发明报酬 专利无效 债权 经济效益 发明创造专利
下载PDF
激励发明人参与职务发明创造转化的专利权分享:比较与适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饶世权 《电子知识产权》 2023年第1期81-90,共10页
发明人在职务发明创造转化中具有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激励发明人参与职务发明创造转化,可以在发明人与单位之间进行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所有权分享、使用权分享、处分权分享、收益权分享。对发明人来说,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所有权分... 发明人在职务发明创造转化中具有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激励发明人参与职务发明创造转化,可以在发明人与单位之间进行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所有权分享、使用权分享、处分权分享、收益权分享。对发明人来说,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所有权分享是最完整、完全的制度,预期也最易于确定,属事前激励且激励最大;专利使用权分享、处分权分享的权利较为完整,预期也较为确定,属事中激励且激励较大;专利收益权分享权利最不完全,预期也最不确定,属事后激励且激励最小。但在激励发明人的同时,还需要平衡发明人与单位的利益,因此,适用专利权分享制度应当以约定优先为原则,法定为补充,由发明人与单位协商选择专利权分享组合模式,根据技术性质、单位性质适用不同的专利权分享制度,并保留国家介入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发明创造 专利权分享 完全性 确定性 激励发明
下载PDF
我国职务发明奖酬法制沿革及其合理改革讨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鑫良 张冬梅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8年第8期38-48,共11页
我国职务发明奖酬法律规范主要涉及《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上一世纪五十年代起的科技奖励法规与政策是其早期源头,已经三次修改的我国专利法及其配套的实施细则是其主要源流,正在进行的我国专利法... 我国职务发明奖酬法律规范主要涉及《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上一世纪五十年代起的科技奖励法规与政策是其早期源头,已经三次修改的我国专利法及其配套的实施细则是其主要源流,正在进行的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和《职务发明条例》起草是其未来探求。笔者建议,在当前我国职务发明奖酬法制的改革中,一是职务发明奖酬规范应当全面覆盖职务发明从技术秘密阶段到专利技术阶段的整个专利生命周期。二是应当克服我国现行职务发明奖酬法律法规的多元状态及其相互冲突,建立整合一致的职务发明奖酬法制体系。三是我国职务发明奖酬法制应继续保留和合理明确"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相应量化规范。四是应当弥补现行职务发明奖酬"约定优先"规范中可能会出现显失公平的缺口,对因显失公平而被撤销原来约定或者规章制度的,直接适用法律法规规定的职务发明奖酬量化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发明 职务发明 职务发明奖励 职务发明报酬
下载PDF
论职务发明报告与确权规则的引入必要性及构建
14
作者 戴哲 《电子知识产权》 2023年第12期4-13,共10页
我国正计划出台《职务发明条例》,草案中创设了职务发明的报告规则与确权程序,但这一提议遭到诸多质疑,影响到了条例的起草,有必要予以厘清。比较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可以看出,雇佣创造性智力劳动与雇佣体力劳动有所不同,前者以一定的创... 我国正计划出台《职务发明条例》,草案中创设了职务发明的报告规则与确权程序,但这一提议遭到诸多质疑,影响到了条例的起草,有必要予以厘清。比较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可以看出,雇佣创造性智力劳动与雇佣体力劳动有所不同,前者以一定的创作自由为条件。在企业的雇佣环境下,为了使雇主可以使用雇员的创造性智力劳动,雇主对此类雇员应施以相对柔性的管理模式,报告规则正是在此种模式下必备的雇员反馈机制。而确权程序乃是一项纠纷解决的事前机制,可保障发明使用效率,避免发明使用受到雇主与雇员纠纷的影响。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职务发明的报告规则与确权程序。不过,条例草案规定的报告规则与确权程序尚存不足。对于报告规则,立法者应当将报告对象扩展至所有的雇员发明,并对报告的内容、期限要求进行完善,再设立雇员不报告的惩罚措施;对于确权程序,立法者应建立确权错误后的处理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发明 雇员发明 报告程序 确权程序
下载PDF
论我国职务发明制度框架的重构——建立《职务发明条例》之必要
15
作者 戴哲 《电子知识产权》 2023年第2期13-24,共12页
我国正计划出台《职务发明条例》,但这一提议遭到诸多质疑,因此起草工作暂时搁浅。不过,我国现有职务发明制度框架存在严重问题。不同的部门法、行政法规甚至于地方性规章都对职务发明作出了规定,由于缺乏规则之间的有效协调,导致横向... 我国正计划出台《职务发明条例》,但这一提议遭到诸多质疑,因此起草工作暂时搁浅。不过,我国现有职务发明制度框架存在严重问题。不同的部门法、行政法规甚至于地方性规章都对职务发明作出了规定,由于缺乏规则之间的有效协调,导致横向与纵向位阶上存在着诸多矛盾,有必要对这一制度框架进行修改。从比较法上看,各国对此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制度框架。由于职务发明制度融合了多个部门法的规则,难以为单一的部门法所涵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考虑到统一所有职务发明规则的必要性以及雇佣智力劳动者保护的特殊性,我国应当构建单一的职务发明规范。因此,我国拟创设的《职务发明条例》应当得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雇员发明 职务发明 制度框架
下载PDF
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制度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蒋逊明 朱雪忠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3-118,F0003,共7页
职务发明的界定及其专利权归属一直是理论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我国专利发展现状,根据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制度效率与公平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机制,提出了重构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制度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 职务发明 职务发明 专利权归属
下载PDF
非职务发明人 /设计人一定是专利权人吗
17
作者 唐玉刚 《商情》 2023年第15期141-144,共4页
发明人 /设计人与申请人 /专利权人错位时,即使发明人 /设计人有证据证明其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并且发明人 /设计人与单位之间没有劳动关系、劳务关系或者临时工关系,而且也没有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劳务关系或者临时... 发明人 /设计人与申请人 /专利权人错位时,即使发明人 /设计人有证据证明其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并且发明人 /设计人与单位之间没有劳动关系、劳务关系或者临时工关系,而且也没有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劳务关系或者临时工关系,如果发明人 /设计人没有证据证明其与单位之间存在合作开发关系或者委托开发关系,依然不能当然认定发明人 /设计人为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同理,即使单位与发明人 /设计人之间没有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如果单位没有证据证明在完成涉案专利的过程中,在涉案专利的发明人 /设计人属于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工作的人,那么单位无法将发明人 /设计人的名字从涉案专利中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职务发明 发明 设计人 专利申请人 专利权人
下载PDF
论高校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
18
作者 孙登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1期178-181,共4页
职务发明是我国专利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调整我国现有知识产权利益分配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我国的专利相关法律制度对高校职务发明并没有作出特殊的规定,高校职务发明的认定任然坚持以职责和资源两个要素为判断依据,这就导致高校... 职务发明是我国专利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调整我国现有知识产权利益分配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我国的专利相关法律制度对高校职务发明并没有作出特殊的规定,高校职务发明的认定任然坚持以职责和资源两个要素为判断依据,这就导致高校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显示公平,不利于职务发明的创造和保护。高校职务发明具有一般职务发明的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征,在主体、客体和利益分配等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职务发明,这些都是影响高校职务发明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充分明确高校职务发明的范围和界限,充分尊重发明人的意思自治并且保障职务发明人的知情权,才能够让职务发明这一制度充分发挥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专利 职务发明 权利归属
下载PDF
职务发明奖酬责任主体研究
19
作者 严海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4期46-49,共4页
通过对近些年来50份职务发明奖酬案件的司法判决进行分析,发现在当前法律规定的框架下,职务发明奖酬责任主体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协同创新职务发明涌现并发展,职务发明创造的参与主体呈现出... 通过对近些年来50份职务发明奖酬案件的司法判决进行分析,发现在当前法律规定的框架下,职务发明奖酬责任主体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协同创新职务发明涌现并发展,职务发明创造的参与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我国相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在协同创新情况下何者为奖酬支付的责任主体,且奖酬的支付标准规定模糊不清。应当注重完善奖酬的程序体制,对协同创新中可能出现的参与主体进行详细分类,并就类别不同的情况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协同创新中无约定情形下的奖酬标准适用,完善奖酬数额的计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发明 司法案例 奖酬支付主体 专利授权单位
下载PDF
试论职务发明人的权益保护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华 何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5-96,共2页
指出我国现行 专利法 对职务发明创造界定标准及权利归属的规定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
关键词 专利发明 职务发明 职务发明 权益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