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慧琳“音义”校读札记
1
作者 黄仁瑄 《长江学术》 2023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慧琳“音义”见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至卷八,约占全书8%的篇幅,其中存在许多文字问题。详其讹误原因,或因形近,或有脱漏,或是衍倒,或违文例。勘正这些问题,对促进和深化慧琳《一切经音义》的研究和利用有着积...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慧琳“音义”见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至卷八,约占全书8%的篇幅,其中存在许多文字问题。详其讹误原因,或因形近,或有脱漏,或是衍倒,或违文例。勘正这些问题,对促进和深化慧琳《一切经音义》的研究和利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般波罗蜜多经》 慧琳 音义 校读
下载PDF
“若”类让步连词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郑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41-146,共6页
"若"类让步连词与假设连词在语义上具有关联性,而且"若"类让步连词的使用年代均不早于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根据语法化相关理论推断"若"类让步连词是由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语法化而来的。语法化过程发生的... "若"类让步连词与假设连词在语义上具有关联性,而且"若"类让步连词的使用年代均不早于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根据语法化相关理论推断"若"类让步连词是由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语法化而来的。语法化过程发生的句法环境是转折假设复句,语义上则经历了从[+假设]、[±转折]、[?让步]到[+假设]、[+转折]、[+让步]的转化。这两类关系密切的连词在表义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有否前项,能否表示周遍性意义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词 假设连词 ”类让步连词 汉语语法
下载PDF
故、旧典、故府与“曰若稽古”——兼论周穆王时代的文献编纂整理活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浩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7,共10页
古文献中"古"与"故"相通,有"旧典"之义,"曰若稽古"即查考旧典的意思。这不仅表明《尧典》、《皋陶谟》等篇是出自后世的整编,更表明其材料来源的可靠与文献编纂态度的审慎。据《国语》、《管... 古文献中"古"与"故"相通,有"旧典"之义,"曰若稽古"即查考旧典的意思。这不仅表明《尧典》、《皋陶谟》等篇是出自后世的整编,更表明其材料来源的可靠与文献编纂态度的审慎。据《国语》、《管子》等文献记载,西周穆王时代曾进行过文籍编纂活动,主要对西周前期的仪式乐歌、古史传说以及"商周书"中的部分篇章进行整编。学者的新近研究也表明,《尧典》、《皋陶谟》等为西周中期文献,则其开首的"曰若稽古"四字,正是对穆王时代这场文献编纂整理活动的折射和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典 故府 “曰稽古” 周穆王时代 文献编纂
下载PDF
《道行般若经》中“何所”的用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幼军 舟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57,93,共5页
“何所”在东汉支娄迦谶所译《道行般若经》中有九种用法。其意义原本是“何处” ,是一个名词性短语 ,后扩大到“何” ,相当于“什么”“哪个”“为何” ,作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此外 。
关键词 《道行般经》 “何所” 语法 疑问代词 类关系代词
下载PDF
“若”字古读考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治民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3,共3页
现代汉语方言、域外对音、民族语言、经籍异文、《诗经》用韵以及古书注解等材料均显示了“若”字音自《诗经》始至《广韵》一直都有阴声韵一读。“若”的入声韵尾的弱化、脱落不是一种孤立的偶然现象,而是汉语语音史中第一次有规模的... 现代汉语方言、域外对音、民族语言、经籍异文、《诗经》用韵以及古书注解等材料均显示了“若”字音自《诗经》始至《广韵》一直都有阴声韵一读。“若”的入声韵尾的弱化、脱落不是一种孤立的偶然现象,而是汉语语音史中第一次有规模的上古入声韵尾弱化、脱落中的一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声韵 阴声韵 韵尾弱化 读音
下载PDF
《左传》《国语》连词“若”的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广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5-97,共3页
"若"是先秦汉语中使用较多的假设连词,偶尔也用作选择连词。选取先秦时期代表性文献《左传》和《国语》,对其中"若"的连词用法进行了全面地描写和比较,附带对性质来源相关的"如"的连词用法进行说明,可以... "若"是先秦汉语中使用较多的假设连词,偶尔也用作选择连词。选取先秦时期代表性文献《左传》和《国语》,对其中"若"的连词用法进行了全面地描写和比较,附带对性质来源相关的"如"的连词用法进行说明,可以总结其在两部文献乃至在先秦汉语中使用特点和语法功能,并可以为考辨《左传》《国语》的文献关系提供语言学的资料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词 假设连词 《左传》 《国语》
下载PDF
《说文》形声字“读若”注音条例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卯根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4期25-28,共4页
本文从分析声符丧失标音作用的具体原因入手,归纳出《说文解字》中形声字的“读若”注音条例:因声符字生僻而设;因形声字与其声符读音背离而设;因同一声符之形声字读音分化而设;因声符字多音而设。
关键词 形声字 声符 被释字 声读同字
下载PDF
闽南语三个次方言区疑问代词“偌”“若”“夥”
8
作者 洪晓婷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4-50,共7页
闽南语询问数量、程度的疑问代词在泉漳、潮汕、雷琼三个次方言区呈现为三种音读,分别为:[lua^22][dzioʔ^5][ua^33]。从语义与语法、历史来源、语音三个方面考察这三个疑问代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三者的语义、语法功能高度一致;第二,... 闽南语询问数量、程度的疑问代词在泉漳、潮汕、雷琼三个次方言区呈现为三种音读,分别为:[lua^22][dzioʔ^5][ua^33]。从语义与语法、历史来源、语音三个方面考察这三个疑问代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三者的语义、语法功能高度一致;第二,三者的历史来源一致,本字是“若”,继承自中古汉语口语,是当时新兴的疑问代词之一;第三,“若”的入声韵和阴声韵来自不同历史层次,是与通语的语言接触造成的不同时期的语音层次叠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代词 闽南语
下载PDF
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价值——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胡敕瑞 舟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0-85,共6页
本文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 ,简要论述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重要价值。因为汉文佛典异译数量丰富 ,且具有历时层次 ,所以不但可以借助佛典异译意同文异的特点来考订词语 。
关键词 汉文异译 汉文佛典 汉语词汇 词义
下载PDF
“觳觫若无罪”中的“若”索解
10
作者 吴媛媛 《保定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94-95,共2页
关于《孟子.梁惠王上》中"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的句读后世一直有争议,前贤各持观点。对"若"的解读是断句的关键。"若"当训"其",是指示代词"它",指代"牛"。基于此... 关于《孟子.梁惠王上》中"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的句读后世一直有争议,前贤各持观点。对"若"的解读是断句的关键。"若"当训"其",是指示代词"它",指代"牛"。基于此探讨断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觳觫 断句
下载PDF
从假设度看先秦汉语的“苟”“若”之别
11
作者 刘利 朱光鑫 《语言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51,共15页
先秦汉语中存在两个近似的条件标记“苟”“若”,二者在假设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别。根据假设度的高低,条件句可以依次分为6类:事实、半事实、可能性大、可能性小、主观假定、反事实条件句。“苟”标记事实、半事实、可能性大的条件,不能... 先秦汉语中存在两个近似的条件标记“苟”“若”,二者在假设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别。根据假设度的高低,条件句可以依次分为6类:事实、半事实、可能性大、可能性小、主观假定、反事实条件句。“苟”标记事实、半事实、可能性大的条件,不能标记主观假定、反事实条件,其假设度较低;“若”则主要标记可能性大的条件,同时可以延伸标记事实、半事实、可能性小、主观假定、反事实条件,其假设度中性。先秦汉语可以通过连词来区分句子的假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苟” 假设度 条件句 先秦汉语
原文传递
《君奭》等《尚书》类文献“若”字训诂与西周天命观参证
12
作者 吴铭 《中国训诂学报》 2024年第1期15-24,共10页
《尚书·君奭》有“时则有若伊尹”格式的句子排比使用,传统将“若”视为虚字,时贤又有“有若”整体解作“杰出的”的新解。综观《君奭》全篇乃至其他《尚书》类文献,此“若”当用常训“顺也”解释,代表的是西周受命后奉顺天命的观... 《尚书·君奭》有“时则有若伊尹”格式的句子排比使用,传统将“若”视为虚字,时贤又有“有若”整体解作“杰出的”的新解。综观《君奭》全篇乃至其他《尚书》类文献,此“若”当用常训“顺也”解释,代表的是西周受命后奉顺天命的观念。由此,此类文献中“若天棐忱”“越天棐忱”“越卬敉宁王大命”“天乃弗若”“我其克灼知厥若”“用奉恤厥若”“若汝予嘉”“未其有若汝封之心”“非天攸若”等难题可一以贯之得到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天命
原文传递
《渊若韵辨》的语音特点及音系性质
13
作者 袁舒 《古汉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125,128,共19页
《渊若韵辨》是清代山东章丘人纪浵编撰的一部韵书。通过梳理归纳《渊若韵辨》的语音特点及语音系统,并与现代方言进行比较,可以判定此书音系基础是18世纪60年代左右的章丘方言。《渊若韵辨》所保留的诸多反映当时章丘方音面貌的字音材... 《渊若韵辨》是清代山东章丘人纪浵编撰的一部韵书。通过梳理归纳《渊若韵辨》的语音特点及语音系统,并与现代方言进行比较,可以判定此书音系基础是18世纪60年代左右的章丘方言。《渊若韵辨》所保留的诸多反映当时章丘方音面貌的字音材料,为探究章丘一带方言200余年来的语音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渊韵辨》 语音特点 章丘方言 音系性质
原文传递
高职院校“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若诗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8期130-133,共4页
为落实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的要求,“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师必须承担起学生法治精神培养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开展的具体方式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为落实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的要求,“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师必须承担起学生法治精神培养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开展的具体方式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对“建设工程法规”的思政入课实践方法和教学设计展开探索,基于互动教学,列举主要章节思政元素如何与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实现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双融合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程造价 建设工程法规 课程思政 互动教学
下载PDF
关于殷墟甲骨文中有无被动句式的问题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玉金 《殷都学刊》 2006年第3期1-7,共7页
研究殷墟甲骨文中有无被动句式的问题,要从探讨甲骨文中“若”的意义和用法开始。关于甲骨文中“若”的意义,过去主要有“顺”、“善”和“诺”三种说法,本文认为“若”应是“顺着”的意思,为动词。动词“若”有些是表主动态的,这时以... 研究殷墟甲骨文中有无被动句式的问题,要从探讨甲骨文中“若”的意义和用法开始。关于甲骨文中“若”的意义,过去主要有“顺”、“善”和“诺”三种说法,本文认为“若”应是“顺着”的意思,为动词。动词“若”有些是表主动态的,这时以神名为主语,可用“弗”否定;有些是表被动态的,这时以人名(一般是“王”)为主语,可用“不”否定。“若”和以“若”为核心的动词语,可以构成单句或分句,这时“若”可以是表主动态的,也可以是表被动态的;也可以作谓宾动词“有”、“亡”、“降”的宾语,这时“若”一定是表被动态的。殷商时代已存在“于”字式被动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被动句式
下载PDF
边塞与闺情的结合——论纳兰容若边塞词的艺术个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亚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纳兰容若边塞词在词史上是独特的存在,塞外风物与闺中情愫的巧妙结合,边塞题材与婉约词性的完美统一,显示了纳兰容若卓绝的艺术个性。这源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情的特殊体认。纳兰对情的体认和表述,受晚明重情、任情的文学观念的影响... 纳兰容若边塞词在词史上是独特的存在,塞外风物与闺中情愫的巧妙结合,边塞题材与婉约词性的完美统一,显示了纳兰容若卓绝的艺术个性。这源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情的特殊体认。纳兰对情的体认和表述,受晚明重情、任情的文学观念的影响,词中在乎的是情的充分表达,而不注重边塞景物的猎奇性描写。纳兰词把闺情的叙写置于边塞词的核心,把边塞景物作为情感表现的背景,从而在传统的边塞词领域开拓出新的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容 边塞词 闺情 人生经历 情观
原文传递
庄子虚静认知观释解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立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51,共9页
出于让体道修道者充分认识道家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论并践行道性人生的根本目的,庄子提出了"心斋""坐忘""丧我""用心若镜"等虚静认知方法。"心斋"诉诸感知,"坐忘"... 出于让体道修道者充分认识道家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论并践行道性人生的根本目的,庄子提出了"心斋""坐忘""丧我""用心若镜"等虚静认知方法。"心斋"诉诸感知,"坐忘"诉诸意志,"丧我"诉诸理解,"用心若镜"诉诸虚静,它们分别以不同的心理机能来改变世俗之人的认知方式,抑制"四六"等世俗化贪欲奢情对认知主体心性的干扰,洗心革性,重建道学的虚静认知心理,即建构道镜、道心。以道镜、道心去认识宇宙人生万象,才能真正客观公正地认识自然天道玄德的本性,在"人法道""道法自然"的逻辑演进中,真正理解并践行物我齐一、天人相和、无为而无不为的道性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虚静认知 心斋 坐忘 丧我 用心
下载PDF
甲骨文有关“帝”的新材料——兼论卜辞中的“帝若爻”、“帝弗若爻” 被引量:1
18
作者 牛海茹 孔德超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20,108,共10页
在殷商史研究中,上帝权能问题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以往的研究多讨论上帝权能的范围,以及殷人的天神崇拜观念。最近,我们发现关于上帝的卜辞还有两则,上帝权能所及的对象还有--■、爻。通过商代晚期的卜辞和金文材料,我们发现"爻&q... 在殷商史研究中,上帝权能问题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以往的研究多讨论上帝权能的范围,以及殷人的天神崇拜观念。最近,我们发现关于上帝的卜辞还有两则,上帝权能所及的对象还有--■、爻。通过商代晚期的卜辞和金文材料,我们发现"爻"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时常受到商王的关注,经常有贞人卜问"爻"之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弗 对象
原文传递
《说苑》对称代词研究
19
作者 颜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38-40,共3页
通过对汉代重要典籍《说苑》对称代词的定量定性分析,认为“汝”是最主要的对称代词,功能较为完备,主要做主语、宾语;“女”用例为仿古;“尔”主要做定语;“若”初现衰微;“而”代词用例仍旧很少。
关键词 《说苑》 对称代词
下载PDF
《道行般若经》中特殊的“而”字考察
20
作者 张幼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8-115,128,共9页
《道行般若经》译出早在东汉,其中有些"而"字的用法有别于常。其特殊用法包括句法和词法两方面。句法方面主要表现在置于特殊的句法位置,包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和"于……"后;词法方面主要表现在用于特殊的词语中,... 《道行般若经》译出早在东汉,其中有些"而"字的用法有别于常。其特殊用法包括句法和词法两方面。句法方面主要表现在置于特殊的句法位置,包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和"于……"后;词法方面主要表现在用于特殊的词语中,包括用在词语"无而"和"何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行般经》 “而” 特殊用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