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权桂冠下的菲勒斯中心——张洁创作论之一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怀玉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张洁 男性话语 女性文学 叙述方式 菲勒斯中心
下载PDF
从菲勒斯中心突围——《金色笔记》里女性话语的构建
2
作者 仇湘云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由于长期受到父权主义的"菲勒斯中心"的压制,女性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处于失语的状态。多丽丝.莱辛在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中从叙述方式、结构布局以及女性本真体验方面揭示了父权中心文化对女性的奴役,让女性使用自己的语言讲... 由于长期受到父权主义的"菲勒斯中心"的压制,女性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处于失语的状态。多丽丝.莱辛在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中从叙述方式、结构布局以及女性本真体验方面揭示了父权中心文化对女性的奴役,让女性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使得女性回归到了言说主体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勒斯中心 女性主义 构建 《金色笔记》
下载PDF
菲勒斯中心语境下《圣经》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蒋彩云 蒋栋元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6期96-99,共4页
书中之书《圣经》本是妇女寻求平等自由的福音,但当我们诠释经文时,便会发现菲勒斯中心的文化现象在《圣经》中赫然存在,其中的女性形象或者在履行完父权制功能后从叙述中消隐,或者遭到漠视、歪曲和凌辱,另外还塑造了一些反面女性形象,... 书中之书《圣经》本是妇女寻求平等自由的福音,但当我们诠释经文时,便会发现菲勒斯中心的文化现象在《圣经》中赫然存在,其中的女性形象或者在履行完父权制功能后从叙述中消隐,或者遭到漠视、歪曲和凌辱,另外还塑造了一些反面女性形象,所有这些都反映了这部作品的男权话语下女性的失语和受歧视的地位。对《圣经》中女性形象的菲勒斯批评解读对于当今世界妇女争取民主、自由和平等,构建两性平等的和谐社会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女性形象 菲勒斯中心
下载PDF
论小说《教父》中的身份建构——女性身份的建构及菲勒斯中心的消解
4
作者 王秀红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7-178,共2页
如同所有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环境中成长的"贫民"一样,1920年在纽约"地狱厨房"出生的马里奥.普佐也同样对英美主义者(对英美文化极度热爱的非英美籍人士)所信奉的"黄金乐土"采取嗤之以鼻的态度,最可贵的... 如同所有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环境中成长的"贫民"一样,1920年在纽约"地狱厨房"出生的马里奥.普佐也同样对英美主义者(对英美文化极度热爱的非英美籍人士)所信奉的"黄金乐土"采取嗤之以鼻的态度,最可贵的是他付诸了实践,创作了一系列被评论界称之为"揭露资本主义内部黑暗秩序的"史诗类巨著。其中《教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勒斯中心 身份建构 女性身份 迈克尔 小说 教父 家族 消解 女性视角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原文传递
谁杀死了弗朗西斯·麦康伯——从男人、女人与菲勒斯文明转向说起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冬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98-101,共4页
海明威在他的短篇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已发现男权中心主义岌岌可危,但他仍顽固地据守着。女主人公的作为只不过是男权主义的翻版。在他的大男人观念的统摄下,男女主人公只能对立和冲突。
关键词 海明威 玛格丽特 菲勒斯中心 弗朗西斯 海德格尔 主体意识 西方文明 布鲁姆 二元对立 《圣杯与剑》
下载PDF
妖女与镜——林白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及其困境 被引量:1
6
作者 汪雨涛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1-65,共5页
林白以其尖锐而执著的女性主义立场与姿态使其小说呈现鲜明的反男权传统的叛逆性。她塑造了一个个充满女性欲望并难以被男权传统规范所界定的“妖女”形象投入到那场女性的“一个人的战争”。然而 ,异常强大的“菲勒斯中心”却设置了一... 林白以其尖锐而执著的女性主义立场与姿态使其小说呈现鲜明的反男权传统的叛逆性。她塑造了一个个充满女性欲望并难以被男权传统规范所界定的“妖女”形象投入到那场女性的“一个人的战争”。然而 ,异常强大的“菲勒斯中心”却设置了一座无所不在的“镜城” ,林白也难免身陷其中 ,于是其笔下的一些女性也就如同“镜中的花朵”般凄凉地开放、枯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白 小说 女性主义 "镜" "菲勒斯中心" "妖女"形象
下载PDF
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擢升“女性自主性”的乌托邦意图 被引量:1
7
作者 范登伟 王爱珍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4期125-128,共4页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小说家戴·赫·劳伦斯的晚年绝唱,书中的性爱描写受到后人的非议,女权主义者则从中"发现"了劳伦斯的男性沙文主义情结,给他扣上"菲勒斯中心论"的帽子。其实,重读该小说,劳伦斯擢...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小说家戴·赫·劳伦斯的晚年绝唱,书中的性爱描写受到后人的非议,女权主义者则从中"发现"了劳伦斯的男性沙文主义情结,给他扣上"菲勒斯中心论"的帽子。其实,重读该小说,劳伦斯擢升"女性自主性"的乌托邦意图在文本中隐约闪现,该"作者意图"和相应的乌托邦编排可形成对"菲勒斯中心论"式文本解读的解构,并彰显出该经典文学文本的一个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自主性 乌托邦 女性 小说文本 女主人公 康妮 菲勒斯中心 克利福 文学文本
下载PDF
位移与超越:中国比较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8
作者 方汉文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39-44,共6页
文章认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与世界比较文学的理论体系一样面临重新建构的问题。针对近年来关于比较文学规范与理论体系的主要争论,探讨了西方学者所提出的比较文学“失范”问题与二次危机论。认为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应当超越20世... 文章认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与世界比较文学的理论体系一样面临重新建构的问题。针对近年来关于比较文学规范与理论体系的主要争论,探讨了西方学者所提出的比较文学“失范”问题与二次危机论。认为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应当超越20世纪中期的“菲勒斯—西方中心”的理论模式,在全球化语境下,建立代表新学术思想的理论体系是比较文学发展新阶段的主要标志,也将是中国学者对于世界比较文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新理论由学科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与实践论4个部分构成,重点讨论了各部分的主要内涵,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提出了初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 菲勒斯中心 比较文学理论体系 国比较文学
下载PDF
他者“话语权势”中的女性失语──戏曲艺术与女性文化研究札记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祥林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10,共5页
他者「话语权势」中的女性失语戏曲艺术与女性文化研究札记李祥林当我们从两性文化学入手探讨戏曲艺术与女性文化的关系,并把前者视为后者的心声传达时,不能不注意到通过梨园舞台所折射出来的男权语境中女性“失语”这一具有普遍性的... 他者「话语权势」中的女性失语戏曲艺术与女性文化研究札记李祥林当我们从两性文化学入手探讨戏曲艺术与女性文化的关系,并把前者视为后者的心声传达时,不能不注意到通过梨园舞台所折射出来的男权语境中女性“失语”这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这种“失语”是在数千年强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化研究 戏曲艺术 话语权 菲勒斯中心 “失语” 强势话语 国女性 “才” 伊格尔顿 权力话语
下载PDF
对古典戏曲创作中男权视角的反思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祥林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9,共5页
对古典戏曲创作中男权视角的反思●李祥林在古代中国,身处父权宗法制度控制下的女性作为他体,必须经过男性话语系统即父权制意识形态的整合才能被父权社会所容纳、认可。整合的结果,要么是女性以“不言”或其他曲折隐晦的方式来言说... 对古典戏曲创作中男权视角的反思●李祥林在古代中国,身处父权宗法制度控制下的女性作为他体,必须经过男性话语系统即父权制意识形态的整合才能被父权社会所容纳、认可。整合的结果,要么是女性以“不言”或其他曲折隐晦的方式来言说,要么是女性被嵌入男性话语系统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权视角 古典戏曲 国女性 文化视角 男权社会 女性形象 《西厢记》 菲勒斯中心 创作视角 戏曲创作
下载PDF
“男人说女人话”——中国戏曲文化现象解读之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祥林 《民族艺术研究》 1997年第6期3-9,共7页
(一)从文化层面看“男说女话”中国戏曲舞台上有“男扮女”故事,也有“男变女”故事,诸如此类文本若从母题角度指认,皆可划归广义即文化学意义上的“男人说女人话”(正如“女扮男装”的母题认定是“女人说男人话”一样).
关键词 女人话 国戏曲 文化现象 女扮男装 女性形象 《女状元》 生殖崇拜 菲勒斯中心 “香草美人” 男性作家
下载PDF
爱情的囚徒们——拜伦笔下的女性人物群像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美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79,共4页
“拜伦式英雄”通过爱情把女性人物桎梏于爱的囚笼中。这种“菲勒斯中心意识”是打着爱情的幌子,其奴化女性的本质具有很大的遮蔽性,致使女性在拜伦式英雄的爱情陷阱中牺牲自我、丧失自我,沦为爱的囚徒。
关键词 拜伦式英雄 菲勒斯中心 遮蔽
下载PDF
后女性主义与拉康后精神分析理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汉文 马天丽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11-116,129,共7页
后女性主义理论与后精神分析理论之间的联系是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拉康的后精神分析理论以语言学观念对于女性主义的身体欲望与写作欲望进行调整 ,把这种欲望的超越引入政治化与社会化的范围。正是这种观念成为后女性主义女性写... 后女性主义理论与后精神分析理论之间的联系是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拉康的后精神分析理论以语言学观念对于女性主义的身体欲望与写作欲望进行调整 ,把这种欲望的超越引入政治化与社会化的范围。正是这种观念成为后女性主义女性写作对抗男性社会压迫的主旨 ,对当代后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忽略后女性主义对于拉康精神分析的批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女性主义 后精神分析 拉康 菲勒斯中心 文学理论 政治 欲望 文学批评 文化批评 主体批判
下载PDF
拜伦的女性观 被引量:7
14
作者 彭江浩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1-64,共4页
英国杰出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有不少关于女性的评论,他既洞察和同情妇女的苦难,对妇女受到男性自我中心的歧视而被排挤到边缘的命运有一定理解,渴望女性的精神慰籍,同时又对她们抱有很深的偏见,轻视嘲笑女性,本质上仍然是父权意识形态的“... 英国杰出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有不少关于女性的评论,他既洞察和同情妇女的苦难,对妇女受到男性自我中心的歧视而被排挤到边缘的命运有一定理解,渴望女性的精神慰籍,同时又对她们抱有很深的偏见,轻视嘲笑女性,本质上仍然是父权意识形态的“厌女”传统的继承者。拜伦女性观的形成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及周围的女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诗歌中的女性人物缺乏主体性和真实感,折射出拜伦对女性的矛盾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伦 女性观 “阿尼玛”原型 菲勒斯中心
下载PDF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主题的嬗变与发展
15
作者 唐晴川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主题经历了追寻与发现女性自我价值,批判与解构菲勒斯男性中心神话,对女性个人生命经验进行真实书写三个发展阶段。女性文学审美思维经过了由单纯到丰厚、审美态度经过了由激烈到平和。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女权主义 菲勒斯中心 个人生命经验
下载PDF
女性主义观照下的他者世界——对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一种解读
16
作者 董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24-127,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中,学术界或盛赞其自主的婚恋观念,或肯定其对女性才情的重视。但是,倘若用社会性别理论去解读这些小说,就会发现,这些男性作者笔下的女性有关爱情婚姻的诸多观念,仍是出于“菲勒斯中心”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中,学术界或盛赞其自主的婚恋观念,或肯定其对女性才情的重视。但是,倘若用社会性别理论去解读这些小说,就会发现,这些男性作者笔下的女性有关爱情婚姻的诸多观念,仍是出于“菲勒斯中心”的男性理念。于是,在男性话语统摄之下,女性成为一个没有主体的“他者”,一个“失语”的存在。小说作者们虽然在特定的时代文化氛围中极力显扬、夸饰女性“才情”,由于缺少新的思想资源作为支持体系,其理想女性观仍然未能脱出男性中心的价值关怀,充其量只不过是男性作者怀才不遇之情的一种外化,显示了男性对女性的全面凝视和文化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 菲勒斯中心 他者 失语 凝视
下载PDF
从李箕永小说女性形象看其性别意识的演变
17
作者 刘艳萍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8-43,共6页
李箕永小说女性形象可分为贤妻良母型、越轨型、恶魔型、新女性、精神成长型五种类型,由此管窥出作者的女性意识是同情与丑化旧式女性,赞美与异化新式女性。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看,形成这种性别意识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过于强化... 李箕永小说女性形象可分为贤妻良母型、越轨型、恶魔型、新女性、精神成长型五种类型,由此管窥出作者的女性意识是同情与丑化旧式女性,赞美与异化新式女性。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看,形成这种性别意识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过于强化民族解放重任,而弱化了女性个性解放要求,以阶级意识代替性别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箕永 小说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菲勒斯中心
下载PDF
换装:在边缘和中心之间——女性写作传统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策略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乐诗 《文艺争鸣》 CSSCI 1993年第5期72-78,共7页
近几年,中国学者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了大量介绍工作,同时,也已经开始运用它作为重审中国妇女文学传统的重要借鉴工具。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由各种阐释组成,本身颇多歧异和矛盾之处,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对西方女性批评的运用,有... 近几年,中国学者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了大量介绍工作,同时,也已经开始运用它作为重审中国妇女文学传统的重要借鉴工具。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由各种阐释组成,本身颇多歧异和矛盾之处,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对西方女性批评的运用,有助于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修正和继续发展。因为中西妇女在男性中心社会中受压抑的处境是相似的,精神也是相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写作 菲勒斯中心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批评 男性 文学传统 国妇女 伍尔夫 乔治·艾略特
原文传递
《伤逝》:无意识性别叙事化语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之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5期29-33,共5页
《伤逝》:无意识性别叙事化语李之鼎一般认为,《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爱情题材小说。大半个世纪以来,这个短篇曾引起不少文学研究者的关注,也曾引起一些争论①。最近有一些研究者从新的角度对它进行探讨②。这个短篇可说是现代文... 《伤逝》:无意识性别叙事化语李之鼎一般认为,《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爱情题材小说。大半个世纪以来,这个短篇曾引起不少文学研究者的关注,也曾引起一些争论①。最近有一些研究者从新的角度对它进行探讨②。这个短篇可说是现代文学的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其中或许蕴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男性叙述者 无意识性 隐含作者 涓生 叙事化 强力意志 菲勒斯中心 男性 女性形象
下载PDF
论戏曲史上母亲崇拜的原型威力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祥林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11,共4页
中国戏曲文学史上,以“孝母、认母、寻母、救母”题材展开叙事的作品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且脍炙人口流传广远,有着极其厚实的民众接受基础。《玉蜻蜓》元宰觅亲认母,《白蛇传》仕林祭塔寻母,《宝莲灯》沉香劈山救母,从来都是中国老... 中国戏曲文学史上,以“孝母、认母、寻母、救母”题材展开叙事的作品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且脍炙人口流传广远,有着极其厚实的民众接受基础。《玉蜻蜓》元宰觅亲认母,《白蛇传》仕林祭塔寻母,《宝莲灯》沉香劈山救母,从来都是中国老百姓口头上津津乐道的龙门阵。即使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崇拜 戏曲史 菲勒斯中心 目连戏 女性主义 原型 元杂剧 女权意识 《劝善金科》 《目连救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