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女权桂冠下的菲勒斯中心——张洁创作论之一 |
郭怀玉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2
|
从菲勒斯中心突围——《金色笔记》里女性话语的构建 |
仇湘云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3
|
菲勒斯中心语境下《圣经》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
蒋彩云
蒋栋元
|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7 |
2
|
|
4
|
论小说《教父》中的身份建构——女性身份的建构及菲勒斯中心的消解 |
王秀红
|
《芒种》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5
|
谁杀死了弗朗西斯·麦康伯——从男人、女人与菲勒斯文明转向说起 |
于冬云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7 |
1
|
|
6
|
妖女与镜——林白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及其困境 |
汪雨涛
|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
2002 |
1
|
|
7
|
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擢升“女性自主性”的乌托邦意图 |
范登伟
王爱珍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8 |
1
|
|
8
|
位移与超越:中国比较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
方汉文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9
|
他者“话语权势”中的女性失语──戏曲艺术与女性文化研究札记 |
李祥林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10
|
对古典戏曲创作中男权视角的反思 |
李祥林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11
|
“男人说女人话”——中国戏曲文化现象解读之一 |
李祥林
|
《民族艺术研究》
|
1997 |
1
|
|
12
|
爱情的囚徒们——拜伦笔下的女性人物群像 |
王美萍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13
|
后女性主义与拉康后精神分析理论 |
方汉文
马天丽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4
|
拜伦的女性观 |
彭江浩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7
|
|
15
|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主题的嬗变与发展 |
唐晴川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6
|
女性主义观照下的他者世界——对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一种解读 |
董雁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7
|
从李箕永小说女性形象看其性别意识的演变 |
刘艳萍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8
|
换装:在边缘和中心之间——女性写作传统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策略 |
周乐诗
|
《文艺争鸣》
CSSCI
|
1993 |
12
|
|
19
|
《伤逝》:无意识性别叙事化语 |
李之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6 |
22
|
|
20
|
论戏曲史上母亲崇拜的原型威力 |
李祥林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1999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