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虚静视角与中国社会工作自主话语体系建构
1
作者 童敏 王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2,54,共11页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职业化发展,中国社会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在具体现实生活场景中开展专业实践是其核心特征,这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所倡导的追求普遍化解释的“人—环境”分析框架以及...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职业化发展,中国社会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在具体现实生活场景中开展专业实践是其核心特征,这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所倡导的追求普遍化解释的“人—环境”分析框架以及类型化的问题解决路径存在明显的冲突。通过回顾先秦虚静视角发现,注重在具体现实生活场景中发挥人的主体性的“人—场景”双向影响框架一直以来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讨论的焦点,并且强调舍弃是人们在过度“有为”的现实生活场景中找到成长改变之路的唯一求真方式。为此,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需要吸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先秦虚静视角,建立以“人—场景”双向影响为框架、以舍弃行动策略为核心、以自然行动理性为目标的中国社会工作自主话语体系,走不同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中国社会工作这种现代化后发国家的社会工作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实践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静 社会工作 自主话语体系
下载PDF
“虚静之美”的传统审美在现代茶空间设计中的延续与发展
2
作者 邓伊均 王小康 +1 位作者 何铭锋 田飞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9,共5页
通过对“虚静之美”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融合与体现。再从“虚静”的特征分析入手,剖析“虚静之美”在空间环境、材质、意境等方面的设计特征,从而找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与茶空间设计的契合之处,统一内在的文化... 通过对“虚静之美”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融合与体现。再从“虚静”的特征分析入手,剖析“虚静之美”在空间环境、材质、意境等方面的设计特征,从而找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与茶空间设计的契合之处,统一内在的文化意境与外在的空间表现形式,提出蕴藏深厚文化的现代茶空间设计理念,进而研究如何将“虚静之美”的传统审美在现代茶空间设计中进行延续与发展,使得现代茶空间的设计既能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趋势,又能凸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情感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静之美 现代茶空间 传统审美
下载PDF
运用“虚静复命”理念探究中医导引术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3
作者 吴婧 易良杰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随着医学技术的逐渐发展,癌症患者生存时间的不断延长,癌症患者的症状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提升已成为癌症支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疗法及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医导引法作为中医特色的养生和体疗方法,分... 随着医学技术的逐渐发展,癌症患者生存时间的不断延长,癌症患者的症状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提升已成为癌症支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疗法及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医导引法作为中医特色的养生和体疗方法,分别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在肿瘤疾病的防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虚静复命”思维是指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精神状态,作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一部分,它指导着人们修生养性、防治疾病,为国人推崇。笔者认为两者结合,以道家“虚静复命”理论为指导运用导引术防治肿瘤疾病,发挥了传统养生文化的特色,可以更好地展现出中医在肿瘤防治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防治 虚静复命 导引术 体疗 运动疗法
下载PDF
论刘勰对庄子虚静观的继承与超越 被引量:1
4
作者 程丽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继承与超越 虚静 刘勰 庄子 虚静 心理状态 审美心理学 老庄哲学
下载PDF
万物静观皆自得——浅谈中国古典绘画创作中的虚静观 被引量:2
5
作者 鹿宽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5年第3期46-48,共3页
“虚静”是艺术审美发生的心理前提。中华美学对虚静的心境十分推崇,凡是从事高雅的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之时,一定要讲究幽静的环境和虚静的心境。中国绘画自魏晋以来的一个中心主题便是崇尚自然,在自然山水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开启心灵的... “虚静”是艺术审美发生的心理前提。中华美学对虚静的心境十分推崇,凡是从事高雅的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之时,一定要讲究幽静的环境和虚静的心境。中国绘画自魏晋以来的一个中心主题便是崇尚自然,在自然山水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开启心灵的窗户,并以此来观照、体验无限的宇宙,从而创造出无穷无尽的艺术境界。抟虚成实,使虚的空间化为实的生命,画家们正是以这种虚静的胸襟、玄学的意味去体会自然,以深沉、自由的艺术心灵为万物传神、为四季写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 虚静 绘画创作 万物 古典 自得 艺术欣赏 审美发生 虚静
下载PDF
审美虚静说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献惠 《武警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72-75,共4页
儒道佛三家共有的重心灵体验的认识方式,所追求的中国文化的柔静精神,是审美虚静说的哲学渊源。其理论内涵是,审美主体在进入审美活动之前必须去物去我,保持一种空灵、宁静的审美心态。具体包括:去物但得物之内在精神;去我但得灵心独运... 儒道佛三家共有的重心灵体验的认识方式,所追求的中国文化的柔静精神,是审美虚静说的哲学渊源。其理论内涵是,审美主体在进入审美活动之前必须去物去我,保持一种空灵、宁静的审美心态。具体包括:去物但得物之内在精神;去我但得灵心独运的审美效应。审美虚静说的科学性可从生理学、心理学和异质同构说三个角度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虚静 儒道佛 虚静 审美主体 异质同构说
下载PDF
哲学虚静论与中古文学虚静理论
7
作者 张恩普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67,共7页
"虚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和思想,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对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形成中国古代哲学中独特的"虚静"理论。儒家对"虚静"的阐述只注重一般的哲学层面,而道家则从一般宇宙观的... "虚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和思想,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对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形成中国古代哲学中独特的"虚静"理论。儒家对"虚静"的阐述只注重一般的哲学层面,而道家则从一般宇宙观的角度阐述"虚静",认为"虚静"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的哲学方法。中古文学的虚静理论就是在这一哲学层面上引入了哲学上的"虚静"理论,把"虚静"看做是文学创作的方法论。陆机的"虚静"理论与具体的文学创作过程相联系,并用形象的描述,阐述了文学"虚静"的特点和实际运用的情形。刘勰则从理论的高度,将"虚静"与艺术构思紧密联系起来,构成了他完整、系统的文学虚静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虚静 中古文学 虚静理论
下载PDF
论庄子的“虚静”
8
作者 彭茵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72-75,共4页
庄子的虚静思想可以看作是主体进行审美或艺术创作活动必需的心理状态,但从根本上说,它是要求主体超脱世俗,忘其身后,心怀空明澄澈,从而获得精神解脱和心灵自由,庄子提出以“心斋”、“坐忘”达至虚静之境。
关键词 《庄子·齐物论》 “坐忘” 对后世的影响 心斋 心理状态 虚静 心灵自由 艺术创作 虚静恬淡 《庄子》
下载PDF
虚静、消极能力与逃避个性——关于中西审美心胸理论的一次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锋杰 薛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4-100,共7页
本文对虚静、消极能力与逃避个性进行了比较,从审美心胸理论这一角度,阐明三者之间的异同,并认为朱光潜突破了虚静、消极能力与逃避个性说,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不即不离说”,是对审美心胸理论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虚静 消极能力 逃避个性 朱光潜
下载PDF
慧远的禅智论与东晋南北朝的审美虚静说 被引量:13
10
作者 普慧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8-35,共8页
本文指出,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虚静说的真正确立和形成,是与佛教分不开的。慧远的禅智论在思维与心理活动等方面,为审美虚静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慧远提出的"幽人玄览"与"冥神绝境"的审美虚静说,揭示了艺术审... 本文指出,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虚静说的真正确立和形成,是与佛教分不开的。慧远的禅智论在思维与心理活动等方面,为审美虚静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慧远提出的"幽人玄览"与"冥神绝境"的审美虚静说,揭示了艺术审美的心理特征。宗炳的"澄怀味象",注重超功利的直觉和美感体验,是慧远审美虚静说的进一步发挥。刘的审美虚静说虽语多出庄老,然其内涵则主要是从慧远、宗炳一线而来,它强调了虚静是艺术创作中审美心态变化的全部流程,是艺术创作的最佳的心理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远 禅智论 念佛三昧 审美虚静
下载PDF
刘勰“虚静”的由来和还原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文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4-52,共9页
关键词 刘勰 虚静 文学评论 意思表达 文论建设 由来
下载PDF
刘勰的“虚静”说与佛家的禅学 被引量:7
12
作者 冯国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57,共6页
本文通过对刘勰师承渊源和作品的考察 ,证明刘勰与佛教禅学有密切的关系。在结撰《文心雕龙》时 ,刘勰吸收了禅学的内容 。
关键词 刘勰 禅学 虚静 为文 《文心雕龙》 师承 文学创作 老庄 佛教 本体论
下载PDF
“虚静”理论视域下的“消极能力”说——中国古代哲学理念与济慈诗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桂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7-103,共7页
“消极能力”(NegativeAbility)是济慈最重要的诗歌创作理论之一,“消极能力”说体现的是诗人对创作主体的创作状态的思考。“虚静”说首先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后为文艺批评采用,也体现了对创作主体的创作状态的思考。“虚静... “消极能力”(NegativeAbility)是济慈最重要的诗歌创作理论之一,“消极能力”说体现的是诗人对创作主体的创作状态的思考。“虚静”说首先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后为文艺批评采用,也体现了对创作主体的创作状态的思考。“虚静”理论与“消极能力”说颇为契合,以作为哲学概念和文艺批评术语的“虚静”理论审视济慈的“消极能力”说,不仅可以阐释济慈“消极能力”的内涵,还可以为该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极能力 虚静 济慈 哲学 创作
下载PDF
庄子、荀子“虚静”范畴比论 被引量:6
14
作者 余开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133,共3页
"虚静"理论由先秦提出,到魏晋南北朝被文艺理论发展,成为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多人并不过于注意以荀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儒道"虚静"论的区别,倾向于把二者放在一起来理解"虚静"审美范畴。但事实上,儒... "虚静"理论由先秦提出,到魏晋南北朝被文艺理论发展,成为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多人并不过于注意以荀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儒道"虚静"论的区别,倾向于把二者放在一起来理解"虚静"审美范畴。但事实上,儒道"虚静"论有本质的区别。庄子"虚静"论是与道家体道工夫紧密相连的,它更多属于一种精神境界论,因而具有美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静 中国美学史 审美范畴 美学范畴 解蔽 体道 心斋 文艺理论 唯道集 征知
下载PDF
古代文论原创性的还原和虚静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文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10-116,共7页
古代文学理论的价值在于其原创性。加强对这种原创性的研究,是建设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工作。以虚静的研究为例,虚静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可在文学实践和心理学中得到证明。
关键词 原创性 还原 虚静 古代文学 文学理论 中国
下载PDF
论道家虚静之道与当代人生命健康 被引量:4
16
作者 吕有云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20,共5页
道家的生命哲学,从大道的虚静本质出发来理解生命,主张虚静乃是生命的大根大本,动作纷纭只是暂时的表象;生命倘能致虚守静就是归根复命。归根复命就要对生命的顺向消耗过程(顺则生人)作逆溯的修身炼养(逆则成仙),利用天地阴阳消长之机,... 道家的生命哲学,从大道的虚静本质出发来理解生命,主张虚静乃是生命的大根大本,动作纷纭只是暂时的表象;生命倘能致虚守静就是归根复命。归根复命就要对生命的顺向消耗过程(顺则生人)作逆溯的修身炼养(逆则成仙),利用天地阴阳消长之机,夺天地生生不已的造化之妙,得长生久视之生命自由。对当代普通人而言,归根复命就是要解决好睡眠问题,其大要乃在于因应阴阳之道,动而复静,往而知反,发掘和培育自身生命的内在潜力,以减缓或消解生命的消耗,得享健康长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虚静之道 十二主卦 阴阳 睡眠
下载PDF
《神思》篇“虚静”说释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墨白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3,共4页
《文心雕龙·神思》篇“虚静”的语义本于老庄哲学认识论的虚静说。刘勰以之论述作家创作的艺术想象活动 ,是对老庄神秘的直觉主义审美观的转用。其文学理论意义即在于揭示了作家展开艺术构思活动所应备有的主体条件 :“虚静”就是... 《文心雕龙·神思》篇“虚静”的语义本于老庄哲学认识论的虚静说。刘勰以之论述作家创作的艺术想象活动 ,是对老庄神秘的直觉主义审美观的转用。其文学理论意义即在于揭示了作家展开艺术构思活动所应备有的主体条件 :“虚静”就是要求作家临文创作应实现由生活态向审美态的转换 ,排除世俗尘杂而生成审美心胸 ,在由“虚静”心态所拓展的艺境之中 ,凝神结虑 ,驰聘文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静 壹而 物化 直观
下载PDF
庄子虚静认知观释解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立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51,共9页
出于让体道修道者充分认识道家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论并践行道性人生的根本目的,庄子提出了"心斋""坐忘""丧我""用心若镜"等虚静认知方法。"心斋"诉诸感知,"坐忘"... 出于让体道修道者充分认识道家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论并践行道性人生的根本目的,庄子提出了"心斋""坐忘""丧我""用心若镜"等虚静认知方法。"心斋"诉诸感知,"坐忘"诉诸意志,"丧我"诉诸理解,"用心若镜"诉诸虚静,它们分别以不同的心理机能来改变世俗之人的认知方式,抑制"四六"等世俗化贪欲奢情对认知主体心性的干扰,洗心革性,重建道学的虚静认知心理,即建构道镜、道心。以道镜、道心去认识宇宙人生万象,才能真正客观公正地认识自然天道玄德的本性,在"人法道""道法自然"的逻辑演进中,真正理解并践行物我齐一、天人相和、无为而无不为的道性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虚静认知 心斋 坐忘 丧我 用心若镜
下载PDF
从西方文艺心理学看中国古代文论中虚静的动态心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莹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0-23,共4页
虚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若从西方文艺心理学角度探求虚静的心理动态机制,就会发现,是虚静中的动静相宜、个性心理和集体无意识心理,虚静与醉并行不悖的心理机制,虚静与梦求同存异的心理特征等,共同构成了虚静的动态心理的价... 虚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若从西方文艺心理学角度探求虚静的心理动态机制,就会发现,是虚静中的动静相宜、个性心理和集体无意识心理,虚静与醉并行不悖的心理机制,虚静与梦求同存异的心理特征等,共同构成了虚静的动态心理的价值与意义。虚静的动态心理,为构思创作提供了活跃的思维和广阔的心理空间,是创作构思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静 迷醉 梦幻 心理机制
下载PDF
“虚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思维方式之一 被引量:2
20
作者 靳义增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8-130,共3页
虚静是中国文论特有的一种创作思维方式。虚静以其空明的心境状态、凝神观照的专注态度而达到物我不分的境界;虚静思维具有非逻辑性和非理性的特征,是一种直觉思维;虚静思维体现了艺术创造活动的无功利性和自由性,在游心自适中使创造活... 虚静是中国文论特有的一种创作思维方式。虚静以其空明的心境状态、凝神观照的专注态度而达到物我不分的境界;虚静思维具有非逻辑性和非理性的特征,是一种直觉思维;虚静思维体现了艺术创造活动的无功利性和自由性,在游心自适中使创造活动达到“宛如神助”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静 物我融合 直觉思维 无功利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