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2015~2016年出土的石制品
1
作者 李三灵 杜水生 李占扬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5,共13页
灵井许昌人遗址2015、2016年共出土石制品1213件,光释光年代为距今约12.5~9万年。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以硬锤直接打击法进行剥片,出现少量高效率的盘状石核,工具有刮削器、锯齿刃器、尖状器、凹缺刮器、钻和砍砸器等,表现出中国北... 灵井许昌人遗址2015、2016年共出土石制品1213件,光释光年代为距今约12.5~9万年。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以硬锤直接打击法进行剥片,出现少量高效率的盘状石核,工具有刮削器、锯齿刃器、尖状器、凹缺刮器、钻和砍砸器等,表现出中国北方小石器工业的特点。许昌人所使用的压制法与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压制法剥片技术不同,它仅仅是对优质脉石英原料强化利用时所使用的一种修理技术,和“指垫法”修理技术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井许昌人遗址 石制品 脉石英 压制技术
下载PDF
“许昌人”的技术与艺术
2
作者 尚柯文 葛大芃(图) 《奇妙博物馆》 2023年第10期10-13,共4页
旧石器时代三年一度的“部落技艺争霸赛”就要开始啦!我们“许昌人”(这里指15000年前生活在许昌地区的古人)对这次的冠军是志在必得。出征之前,大家摩拳擦掌,斗志昂扬,别提多激动了!但不要以为我们光会“打鸡血”,我们的准备也很充分,... 旧石器时代三年一度的“部落技艺争霸赛”就要开始啦!我们“许昌人”(这里指15000年前生活在许昌地区的古人)对这次的冠军是志在必得。出征之前,大家摩拳擦掌,斗志昂扬,别提多激动了!但不要以为我们光会“打鸡血”,我们的准备也很充分,不信就往下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技术与艺术 许昌地区 打鸡血 许昌人 部落
下载PDF
许昌人遗址研究的新收获及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占扬 李浩 吴秀杰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9-227,共9页
许昌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镇,2005-2017年发掘,揭露面积500余平方米,2007、2014年在9号探方出土包括2颗"许昌人"头骨在内的5个古人类个体,大量的石制品和21种哺乳动物化石。头骨具有东亚古人类、欧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 许昌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镇,2005-2017年发掘,揭露面积500余平方米,2007、2014年在9号探方出土包括2颗"许昌人"头骨在内的5个古人类个体,大量的石制品和21种哺乳动物化石。头骨具有东亚古人类、欧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人的镶嵌特征,可能代表一种新型的古老型人类。石制品研究显示,石核类型多样,且以小型双锥形盘状石核为特色;小型工具类型分异明显、加工精细,显示出不同于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的工具技术,而与西方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工具技术上的特点较为一致。此外,遗址出土7件软锤工具,以动物长骨或鹿角为原料,用以修理石质工具。软锤工具的发现,对于认识中国旧石器时代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遗址形成过程的分析,"许昌人"生活时期的沉积环境经历了三个阶段:下部灰绿色滨湖相粉砂堆积所指示的水流动力相对较弱的沉积环境,中部综红色粉砂堆积所指示的水流动力相对较强的沉积环境,以及上部浅棕红色粉砂堆积所指示的相对冷湿、水动力仍然较强的沉积环境。尽管存在水动力强弱上的相对变化,但水动力总体上并不大,以低能量水流为主,文化遗物属于原地埋藏。今后将开展人类艺术行为能力、古人用软锤和压制法制作石器的技术、动物埋藏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昌人遗址 许昌人头骨化石 石制品 遗址形成过程
下载PDF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骨骼表面人工改造痕迹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双权 李占扬 +1 位作者 张乐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326,共14页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发掘出土了距今约10—8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与头骨化石同层发现的还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及石制品等文化遗物。本文是对该遗址2005—2006年出土动物化石骨骼表面人工改造痕迹的观察分析结果。灵井遗址中13%的动物...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发掘出土了距今约10—8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与头骨化石同层发现的还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及石制品等文化遗物。本文是对该遗址2005—2006年出土动物化石骨骼表面人工改造痕迹的观察分析结果。灵井遗址中13%的动物骨骼表面有人工切割痕的产生,其中切割痕位于长骨骨干部位的约占此类标本总数的98.45%;同时,在具切割痕的长骨类化石材料中,属于食草动物上部和中部肢骨的分别为34%和41%,属于下部肢骨的则仅为25%。此外,灵井动物群中具敲击痕、火烧痕迹、人工使用痕迹的骨骼标本分别占全部观察例数的4.2%、1%、1.32%。总之,通过对动物骨骼表面保留的上述人工改造痕迹的观察与统计分析,并与埋藏学实验及其他考古遗址相关属性的对比,表明古人类是这一遗址中大量脊椎动物肉食资源的初级获取者和利用者,他们是导致这一动物群聚集形成的主要埋藏学因素。同时,许昌人遗址中大量破碎动物骨骼的出现可能也与古人类敲骨取髓的取食行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 埋藏学 骨骼表面改造痕迹 切割痕 敲击痕
下载PDF
“许昌人”头盖骨:现代人类起源再诠释?——“许昌人”头盖骨对国际学术界的挑战 被引量:3
5
作者 路运洪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90-92,共3页
"许昌人"头盖骨的发现,印证了"多地区起源"及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模式学说的正确性,面对"许昌人"头盖骨,"非洲夏娃说"、"代替说"等不攻自破。"许昌人"不仅可能是北京猿... "许昌人"头盖骨的发现,印证了"多地区起源"及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模式学说的正确性,面对"许昌人"头盖骨,"非洲夏娃说"、"代替说"等不攻自破。"许昌人"不仅可能是北京猿人的后代,同时还应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同时"许昌人"头盖骨的发现在人类学研究领域对DNA的科学证明提出了严峻挑战。它以事实提醒我们,面对现代人类多源说的实证资料,在人类学、考古学和基因科学诸多学术研究领域里调整学术思路势在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昌人 头盖骨化石 现代人类起源 非洲夏娃说 连续进化附带杂交
下载PDF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普通马(Equus caballus)化石居群的死亡年龄曲线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占扬 张双权 +1 位作者 张乐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54,共10页
普通马(Equus caballus)是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群中的一个优势属种。本文基于这一动物属种牙齿材料的测量与分析,初步完成了普通马个体死亡年龄的计算及其化石居群的生命表构建,并与世界范围内多个动物群的相关材料进行了对比研究。... 普通马(Equus caballus)是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群中的一个优势属种。本文基于这一动物属种牙齿材料的测量与分析,初步完成了普通马个体死亡年龄的计算及其化石居群的生命表构建,并与世界范围内多个动物群的相关材料进行了对比研究。该动物群普通马化石材料的死亡年龄曲线反映了这一时期古人类以普通马居群中的壮年个体为主要狩猎目标的选择性生存策略和狩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中期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 埋藏学 死亡年龄曲线 生存策略
下载PDF
灵井许昌人遗址第5层细石核工艺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占扬 李雅楠 加藤真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5-303,共19页
本文研究的细石核出自灵井"许昌人"遗址第5层,该层为桔黄色粉细砂,2008-2013年发掘,出土细石核82件,其他还有与之相关的材料。该层碳十四年龄为13402±406BP。细石核素材一般为燧石质的石片、小砾石等。根据其毛坯形状、... 本文研究的细石核出自灵井"许昌人"遗址第5层,该层为桔黄色粉细砂,2008-2013年发掘,出土细石核82件,其他还有与之相关的材料。该层碳十四年龄为13402±406BP。细石核素材一般为燧石质的石片、小砾石等。根据其毛坯形状、细石叶剥离进度等的差异,形成了角锥形、柱形、圆锥形等各种形状。在剥离石叶过程中,曾运用过台面修理、工作面上端(细石叶头部)修正、台面更新、台面转移等调整手法。灵井石器工业的细石叶工艺是一种以角锥形(型)细石核为主的技术。通过对比,灵井与华北各地的同类细石核大小尺寸接近,与本省临近的大岗、李家沟等细石器遗址应属相同或相近技术传统的细石叶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井 细石核 许昌人 河南省
下载PDF
“许昌人”头骨化石发现记 非洲移民还是东亚土著?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占扬 《大众考古》 2013年第3期39-42,共4页
在"许昌人"头骨化石发现之前,今天的中国境内基本没有发现过距今10至5万年间的重要古人类化石。而距今10万年前后,是学术界认为的现代人类起源演化的最关键时间段。自从1987年美国遗传学家卡恩(Rebecca Cann)等提出世界上所有的现... 在"许昌人"头骨化石发现之前,今天的中国境内基本没有发现过距今10至5万年间的重要古人类化石。而距今10万年前后,是学术界认为的现代人类起源演化的最关键时间段。自从1987年美国遗传学家卡恩(Rebecca Cann)等提出世界上所有的现代人均起源于非洲并逐步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以来,国内外古人类学界诸多同行都渴望能够亲手找到距今10至5万年间的古人类化石,来检验卡恩的假说。2007年12月17日上午,幸运之神眷顾了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化石 许昌人 非洲 土著 东亚 移民 人类起源 中国境内
下载PDF
“许昌人”遗址发现已知最古老的人工刻画图案
9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7期85-85,共1页
考古学家在河南省“许昌人”遗址出土的一个小骨片上发现了经红赭石涂染的7条平行刻画直线。这件人工制品距今11万年左右,比来自南非的最古老现代人的画作早约4万年,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人工刻画作品。
关键词 许昌人 人工制品 遗址 图案 考古学家 河南省 现代人 出土
下载PDF
许昌人遗址研究成果对探索现代人类起源问题的意义何在
10
作者 王晓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17期62-63,共2页
"许昌人"的发现和研究为中国古人类演化进程的连续性提供了依据,对中国缺少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观点提出挑战。进一步说明东亚境内有多种古人类群体存在的可能,不同群体之间极有可能杂交从而产生基因交流。为"多地起源... "许昌人"的发现和研究为中国古人类演化进程的连续性提供了依据,对中国缺少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观点提出挑战。进一步说明东亚境内有多种古人类群体存在的可能,不同群体之间极有可能杂交从而产生基因交流。为"多地起源说"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昌人”头骨化石 连续进化 多地起源
下载PDF
“许昌人”发现者李占扬做客中原国学讲坛
11
作者 大卫 《理财(经济)》 2015年第1期14-14,共1页
本刊讯(特约记者大卫)2014年11月22日,“许昌人”头骨化石发现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占扬研究员做客中原国学讲坛,以《文明的曙光--“许昌人”与远古文明》为题,讲述“许昌人”发现以来最新的研究成果。省会各界和洛阳、许昌... 本刊讯(特约记者大卫)2014年11月22日,“许昌人”头骨化石发现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占扬研究员做客中原国学讲坛,以《文明的曙光--“许昌人”与远古文明》为题,讲述“许昌人”发现以来最新的研究成果。省会各界和洛阳、许昌等地的文物工作者,以及慕名而来的听众400余人聆听了这次讲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昌人 发现者 讲坛 国学 中原 远古文明 文物工作者 特约记者
下载PDF
日本学者赴豫合作研究“许昌人”并举行讲座
12
作者 大卫 《理财(经济)》 2016年第7期11-11,共1页
5月18日,日本学者小畑弘己、加藤真二来豫,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研究灵井许昌人遗址早期陶器并举办学术讲座.讲座中,小畑弘己介绍了日本一万多年前出土的绳文陶器胎内米虫的发现及与遗址主人的关系,为当时人类究竟食用何物提出了... 5月18日,日本学者小畑弘己、加藤真二来豫,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研究灵井许昌人遗址早期陶器并举办学术讲座.讲座中,小畑弘己介绍了日本一万多年前出土的绳文陶器胎内米虫的发现及与遗址主人的关系,为当时人类究竟食用何物提出了新的诠释.加藤真二认为,日本部分细石器文化起源于中国华北,并经韩半岛进入日本九州地区,进而向北扩展.但韩国至今未发现如此早的细石器文化,加藤认为这应引起有关人士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学者 许昌人 学术讲座 合作 细石器文化 文物考古 文化起源 九州地区
下载PDF
“许昌人”发现者李占扬到中科大演讲并题字
13
作者 大卫 《理财(经济)》 2014年第11期12-12,共1页
本刊讯(特约记者大卫)9月17日,“许昌人”发现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占扬先生应邀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中国现代人起源于非洲吗——灵井许昌入研究最新进展》学术演讲。科大师生及驻合肥文博单位科研人员百余人聆听... 本刊讯(特约记者大卫)9月17日,“许昌人”发现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占扬先生应邀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中国现代人起源于非洲吗——灵井许昌入研究最新进展》学术演讲。科大师生及驻合肥文博单位科研人员百余人聆听了这次讲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昌人 发现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题字 特约记者 文物考古 学术演讲 科研人员
下载PDF
“许昌人”发现记
14
作者 李占扬 《化石》 2010年第1期41-46,共6页
灵井位于许昌县西北,距许昌旧城大约15公里。由于泉水的作用,这里曾经是一片不小的水域。该地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井在卫灵公庙(行宫遗址)内,故俗称灵井;一是灵公庙的铜铃随风而动,声传数里,因“铃”,“灵”同音,故称... 灵井位于许昌县西北,距许昌旧城大约15公里。由于泉水的作用,这里曾经是一片不小的水域。该地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井在卫灵公庙(行宫遗址)内,故俗称灵井;一是灵公庙的铜铃随风而动,声传数里,因“铃”,“灵”同音,故称之为灵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井遗址 许昌 考古研究 "许昌人"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考察灵井许昌人遗址
15
作者 大卫 《理财(经济)》 2014年第12期12-12,共1页
11月5日至7日,国际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先生在河南考察了灵井许昌入遗址。灵井许昌人遗址1965年发现.经过近10年来的考古发掘,出土数以万计的古人类石制工具和哺乳动物化石,尤其是两颗“许昌人”头骨化石的出土,... 11月5日至7日,国际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先生在河南考察了灵井许昌入遗址。灵井许昌人遗址1965年发现.经过近10年来的考古发掘,出土数以万计的古人类石制工具和哺乳动物化石,尤其是两颗“许昌人”头骨化石的出土,使这处距今10万年前的古人类遗址蜚声中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古人类遗址 许昌人 哺乳动物化石 人类学家 考古发掘 出土
下载PDF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大型食草类动物死亡年龄分析及东亚现代人类行为的早期出现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双权 李占扬 +1 位作者 张乐 高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857-2863,共7页
以近期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群为主要研究目标.埋藏学的分析表明,原始牛和普通马是该动物群的优势属种,同时也是灵井许昌人时期古人类的主要猎捕对象.在死亡年龄分布模式方面,这两种大型食草类动物都是以壮年... 以近期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群为主要研究目标.埋藏学的分析表明,原始牛和普通马是该动物群的优势属种,同时也是灵井许昌人时期古人类的主要猎捕对象.在死亡年龄分布模式方面,这两种大型食草类动物都是以壮年个体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一种组合面貌,说明这一时期的东亚古人类已经是十分熟练的狩猎者,他们完全有能力猎捕原始牛、普通马等大型食草类动物.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东亚旧石器时代中期及晚期的古人类在狩猎策略、能力以及群体组织等方面已经不存在明显差异,从而验证了这一地区现代人类行为起源的早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类行为起源 旧石器时代中期 灵井许昌人遗址 埋藏学 动物考古学
原文传递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大型食草类动物的骨骼单元分布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双权 李占扬 +1 位作者 张乐 高星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4-772,共9页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2005~2006年发掘出土了上万件动物化石.基于遗址中两种优势动物原始牛和普通马骨骼单元的量化与统计分析,逐次衡量了多种埋藏学营力在这一动物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对于自然性因素而言,古人类的狩猎行为以及由...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2005~2006年发掘出土了上万件动物化石.基于遗址中两种优势动物原始牛和普通马骨骼单元的量化与统计分析,逐次衡量了多种埋藏学营力在这一动物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对于自然性因素而言,古人类的狩猎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肢解、屠宰、搬运等活动才是造就这一动物群当前面貌的最主要原因.更为重要的是,本项研究首次确认了东亚旧石器时代记录中古人类对于原始牛和普通马骨骼单元的差异处理模式,从而表明这一时期的古人类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狩猎技巧与生存技能,并且熟知大型猎物的生态习性及解剖特点和营养价值,从而能够根据猎获对象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野外处理和搬运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井许昌人遗址 埋藏学 动物考古学 骨骼单元分布 古人类搬运行为
原文传递
微痕观察初步确认灵井许昌人遗址旧石器时代骨制工具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占扬 沈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95-903,共9页
2007~2008年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发现距今10~8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与头骨化石同层出土有大量哺乳动物骨骼化石.部分动物骨骼中可能存在经人工改造的骨制品.通过对遗址出土的部分骨骼化石进行微痕观察并与实验标本对比分析,能辨认... 2007~2008年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发现距今10~8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与头骨化石同层出土有大量哺乳动物骨骼化石.部分动物骨骼中可能存在经人工改造的骨制品.通过对遗址出土的部分骨骼化石进行微痕观察并与实验标本对比分析,能辨认出灵井骨制品上确有锥钻、穿刺、刮削等使用痕迹以及疑似捆绑的微痕.研究确认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早期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存在着有意识加工制作和使用过的骨制工具.这一发现也证实了骨制工具的使用与石器一样,是古人类技术发展和行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许昌人遗址 模拟实验 微痕分析 骨制品
原文传递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细石器功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占扬 赵清坡 +1 位作者 鹿又喜隆 加藤真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9-796,共8页
摘要本文借鉴日本细石叶工业的研究范例,运用高倍微痕分析法对许昌人遗址第5层出土的细石器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20件细石叶多为不带使用痕迹,端刮器中19.3%带有明显使用痕迹,雕刻器、钻器、琢背小刀未发现明显使用痕迹。通... 摘要本文借鉴日本细石叶工业的研究范例,运用高倍微痕分析法对许昌人遗址第5层出土的细石器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20件细石叶多为不带使用痕迹,端刮器中19.3%带有明显使用痕迹,雕刻器、钻器、琢背小刀未发现明显使用痕迹。通过研究端刮器使用痕迹推测其可能用于鞣皮等工作。本文研究对于深入探讨许昌人遗址古人类细石器技术,以及人类的适应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探讨细石器在东北亚扩散的路径和机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昌人遗址 细石器 高倍法 功能研究
原文传递
灵井许昌人遗址2017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清坡(文/绘图/摄影) 马欢欢 李占扬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2,42,F0002,共12页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西侧,2017年发掘9平方米,共出土遗物3894件,其中有三维坐标的石制品1308件。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剥片方法以锤击法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碎屑。石器类型组合丰富,有刮...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西侧,2017年发掘9平方米,共出土遗物3894件,其中有三维坐标的石制品1308件。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剥片方法以锤击法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碎屑。石器类型组合丰富,有刮削器、尖状器、锯齿刃器等,加工方式以正向为主,同时存在压制技术。石制品属原地埋藏,年代范围为95ka和125ka。遗址性质为古人在泉水形成的小型湖泊周围获取猎物、制作石器和骨器进而分割肉食和加工兽皮的工作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昌人遗址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中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