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触物以起情”与“索物以托情”──中西抒情诗美学性格之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忆京 《中国韵文学刊》 1996年第2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美学性格 西方抒 自然意象 康德人本主义 文学艺术 客观结构 起情 古典抒 心理学 《普鲁弗洛克的歌》
下载PDF
狼烟四起情报战(下)——透视经济技术领域一场新的角斗
2
作者 唐浩 《外向经济》 1994年第6期32-33,共2页
——不善辨别商业秘密 一般来说,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世界各国对商业秘密的认识和保护不尽相同,但关于商业秘密的内涵却有所共识,即注重商业... ——不善辨别商业秘密 一般来说,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世界各国对商业秘密的认识和保护不尽相同,但关于商业秘密的内涵却有所共识,即注重商业秘密的价值和保密性,并将此作为制定某一事物是否是商业秘密的基本标准。对商业秘密实施有效保护,首要的就是要考虑对商业机密进行辨别。目前的情况是,有许多企业远没有做好这第一步,不善于合理运用有效手段保护应该保护的情报,而是一古脑地将各种情报都归于商业秘密名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技术 起情 狼烟 商业秘密 “入关” 技术权益 利人 商业机密 泄露 技术合同仲裁委员会
下载PDF
论《诗经》中“兴”的“起情”作用
3
作者 杨滨 《唐都学刊》 1995年第6期36-41,共6页
论《诗经》中“兴”的“起情”作用杨滨《虞书》上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这大概是我国文字记载中年代最早的对于诗歌创作的本质及作用的认识了。所谓“志”,据闻一多在《歌与诗》一文中的论证,“志”在汉语发展史... 论《诗经》中“兴”的“起情”作用杨滨《虞书》上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这大概是我国文字记载中年代最早的对于诗歌创作的本质及作用的认识了。所谓“志”,据闻一多在《歌与诗》一文中的论证,“志”在汉语发展史上大致经历过由记忆、记载到怀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兴" "起情" 《虞书》 《说文》
全文增补中
诗之“触物起情”与画之“天机自张”——中国美学的感兴观念在诗画艺术中的呈现方式
4
作者 张晶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0,共12页
感兴作为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意义不限于创作发生的初始阶段,而是贯通于艺术创作的审美发生到艺术表现的基本路径,同时也是在深层体现中华美学特色的核心审美范畴。感兴不止于诗学,而且在画论、书论等艺术理论中也有广泛呈现。感... 感兴作为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意义不限于创作发生的初始阶段,而是贯通于艺术创作的审美发生到艺术表现的基本路径,同时也是在深层体现中华美学特色的核心审美范畴。感兴不止于诗学,而且在画论、书论等艺术理论中也有广泛呈现。感兴最基本的意涵是“触物起情”,其特征一在于偶然性,二在于艺术家与外物的互为主体性。感兴即是情感之唤起,而情感的客观化和思致的唯一化,使作品具有了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独特品格。画论中的“天机”,其实是感兴观念在绘画理论与实践中的呈现。“天机”是画家与自然造化的神遇,也即“应会感神”。无论是在诗学抑或在画论中,“感兴”的创作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彰显了中华美学的精神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物起情 天机自张 感兴
原文传递
兴而致情,情生诗歌——论中国传统诗歌美学创作主张
5
作者 张子程 《阴山学刊》 2008年第5期5-9,共5页
艺术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吟咏性情",而情的生发又离不开"兴"。兴而致情,情生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美学主张。由兴致情的诗歌艺术主张实际上代表着中国审美艺术创作中一种颇具积极意义和艺术原创价值... 艺术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吟咏性情",而情的生发又离不开"兴"。兴而致情,情生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美学主张。由兴致情的诗歌艺术主张实际上代表着中国审美艺术创作中一种颇具积极意义和艺术原创价值的理论,这种艺术创作主张也不单单地局限于诗歌艺术领域内,实际上它已扩展到整个艺术领域中,成为一种较为健康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欣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触物起情 由兴致
下载PDF
道德主体的情感规定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建华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2-74,共3页
道德主体是指处于社会道德关系中,自觉进行着道德实践活动的人。这种主体视道德为自我规定、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同科学认识主体、审美主体一样,不是理性因素的“枯竭物”,而有其深刻和丰富的情感蕴含。 道德主体规定:道德主体是全面... 道德主体是指处于社会道德关系中,自觉进行着道德实践活动的人。这种主体视道德为自我规定、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同科学认识主体、审美主体一样,不是理性因素的“枯竭物”,而有其深刻和丰富的情感蕴含。 道德主体规定:道德主体是全面 占有已身本质的主体,是情感和理性 的统一体。 情感作为人类实践主体非智能因素的一个方面和理性因素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理性和情感共同构成人的实践活动异于动物活动的根本特征。在道德生活中,只有基于情感体验的理性,才是真正的人的理性,否则,就是空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主体 感体验 道德实践活动 理性因素 道德 道德选择 起情 人的本质力量 道德生活 人的
下载PDF
情感的激越,人格的完满──论“兴”的艺术教育功能
7
作者 刘云兰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5-29,共5页
“兴”是中国古代诗学中内涵最复杂、义蕴最繁乱的命题。古今学者大多从“兴”义、“兴”法等方面去研究。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即艺术教育的角度来探讨它的功能:即接受主体的审美想象力和审美趣味的培养和人格的不断完美。而“兴”,从... “兴”是中国古代诗学中内涵最复杂、义蕴最繁乱的命题。古今学者大多从“兴”义、“兴”法等方面去研究。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即艺术教育的角度来探讨它的功能:即接受主体的审美想象力和审美趣味的培养和人格的不断完美。而“兴”,从酝酿至完成,又是创作主体情感不断升华、人格不断重塑的历程。因此,“兴”的艺术教育功能具有二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审美想象力 审美趣味 人格 完满 起情
下载PDF
情系你我他——献给煤气化职工的歌
8
作者 高斌祯 李新 《黄河之声》 1999年第3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煤气化 幸福 职工 创业 中速 起情 煤矿 创效 矿煤 连通
下载PDF
为低聘、落聘人员建起情感“缓冲区”
9
作者 常小明 《石油政工研究》 1996年第3期33-33,共1页
做好低聘、落聘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决不能认为仅仅靠讲清了道理就行.人是情感和理智的结合体,人的情感能影响和左右人的思想和行为.道理讲清了,并不代表思想工作就做好了.低聘、落聘人员工作失落、收入下降,他们的情感跌宕最大,极易产... 做好低聘、落聘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决不能认为仅仅靠讲清了道理就行.人是情感和理智的结合体,人的情感能影响和左右人的思想和行为.道理讲清了,并不代表思想工作就做好了.低聘、落聘人员工作失落、收入下降,他们的情感跌宕最大,极易产生悲观、沮丧甚至抵触对立情绪.这些同志有一定的文化素质,道理容易懂,但在情感上却一时难以按受.在消极情绪影响和支配下,极易产生消极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减轻低聘、落聘人员情感跌宕,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应该是做好低聘、落聘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情感工作怎样做?要从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原则出发,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尊重他们,为他们建立起情感的“缓冲区”.具体做法是:舆论宣传得当.在当前的人事制度改革中,一句宣传用语是“能者上,庸者下”.在聘任改革中,不宜使用这句话.一年一度的聘任工作,低、落聘者仅仅是这一年度某些方面相对较差,不能全盘否定他全部,称之为“庸者”.而且,这种舆论,使低、落聘同志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容易引发自卑心理和对抗情绪.宣传口号用“机遇人人平等,经过考核,优者上,差者让”,更符合实际.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低、落聘同志在工作上失落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区 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 起情 文化素质 自卑心理 对立 宣传用语 关心帮助 人事制度改革
原文传递
妙笔彩绘 情深意明——漫议文章的比兴
10
作者 赵兴明 刘绍本 《殷都学刊》 1986年第3期63-69,共7页
比兴,原出于对《诗经》表现方法的概括。前人多有论述,虽说法不尽相同,但含义大体是一致的。后汉郑玄在注《周礼》时笺引了郑众的话,对比兴解释说:“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也。”后来梁朝刘勰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在《文心雕龙... 比兴,原出于对《诗经》表现方法的概括。前人多有论述,虽说法不尽相同,但含义大体是一致的。后汉郑玄在注《周礼》时笺引了郑众的话,对比兴解释说:“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也。”后来梁朝刘勰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进行了专门的论述:“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这是说,比是借用事物间类似的特点,去说明、议论事理;兴是依据事物间微妙的关系来寄托作者的情意。刘勰抓住了比兴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兴 漫议 彩绘 深意 比喻 起情 短诗 刘勰 茶花 博比
下载PDF
周润发的爱情与亲情
11
作者 穆紫 《大舞台》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4-55,共2页
电影巨星周润发,并非科班出身,却出版发行了两盒歌带。第一张唱片名曰《十二分十分时》,搞的是笑与幽默;第二张唱片名曰《旧情人》,正正经经唱起情歌来,闻说唱片一上街抢购一空,卖了好价钱。
关键词 唱片 歌带 起情 影迷 闲时 十二分 婚后 好价钱 说唱
下载PDF
舞厅大爆炸缘起情杀
12
作者 胡杰 《法律与生活》 2002年第12期64-66,共3页
2002年9月17日晚,西安市春天大舞厅发生了一起爆炸案,22人受伤。西安警方组成130余人的专案组,连续奋战34天,终于在10月21日凌晨3时许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让人惊诧不已的是这场大爆炸竟由因情而生的谋杀引发。
关键词 郭宝荣 大舞厅 大爆炸 专案组 犯罪嫌疑 派出所 闲人 起情 社会 小伙子
原文传递
架起情感的桥梁
13
作者 周芙蓉 《宁夏教育》 1998年第Z1期22-22,共1页
架起情感的桥梁银川四中周芙蓉粗通艺术之后,就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每一个领域,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弹琴时,深深的情从手指中滑出,令人荡气回肠;唱歌时,饱含的激情,通过声音一泻而出;跳舞时,舞者明眸善睐,眉目传情。... 架起情感的桥梁银川四中周芙蓉粗通艺术之后,就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每一个领域,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弹琴时,深深的情从手指中滑出,令人荡气回肠;唱歌时,饱含的激情,通过声音一泻而出;跳舞时,舞者明眸善睐,眉目传情。正因为有了浓浓的情,才感染着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情 教师 需要层次论 生理需要 学习生活 学习兴趣 学习环境 内心深处 明眸善睐 消极
原文传递
“赋比兴”诗学话语与《良友》画报中的“抗战”书写
14
作者 林嘉琪 张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良友》画报的“抗战”书写在践行“救亡图存”媒介担当的同时,将传统中国“赋比兴”的文艺观融入图像文本,实现了传统文艺观与图像符号互文化的叙事景观。《良友》的抗战报道从图文互动下的直接叙述、形象思维的图式化呈现和民族意识... 《良友》画报的“抗战”书写在践行“救亡图存”媒介担当的同时,将传统中国“赋比兴”的文艺观融入图像文本,实现了传统文艺观与图像符号互文化的叙事景观。《良友》的抗战报道从图文互动下的直接叙述、形象思维的图式化呈现和民族意识的内在唤起三方面体现出“赋比兴”的编写思维。“赋”在画报中以铺陈直叙的方式奠定了基本的叙述“地基”;“比”在画报中以比喻比类的设置为读者展开了关于“民族抗战”的想象空间;“兴”在画报中则通过诗意配文与富有张力的图像报道唤起读者的爱国情思。如此形成的多元叙事格局成就了《良友》画报关于“抗战”的视觉书写,在唤起民众家国意识与抗战信念的舆论宣传、动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友》画报 抗战书写 体物写志 比方于物 兴而起情
下载PDF
论中国美学物化思维的艺术表现及其文化根源——兼及物化思维与心化思维之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有光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物化思维和心化思维,究其实质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从主体说,是人被"物化";从客体说,是物被"心灵化",心化思维强调审美对象的心化即主体化,而物化思维则强调审美主体的物化即对象化。"感物起情"和"心... 物化思维和心化思维,究其实质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从主体说,是人被"物化";从客体说,是物被"心灵化",心化思维强调审美对象的心化即主体化,而物化思维则强调审美主体的物化即对象化。"感物起情"和"心物合一"是物化思维在美学上的具体表现特征,道家的"物化"、"心斋"和"坐忘"以及儒家的"比德"和"天人感应"思想可谓物化思维的文化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思维 感物起情 心物合一 比德
下载PDF
《文心雕龙·比兴》篇的理论建树及其在传统诗学中的地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涂光社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1-45,共5页
古人做诗重视比兴,相关的言说与儒家《诗》学一脉相承。比兴有表现手法和美刺两重意义,虽然自汉代起就屡有诠解,但古代唯独《文心雕龙.比兴》堪称成篇的专论,其"显隐"、"附理"、"起情"以及"拟容取心... 古人做诗重视比兴,相关的言说与儒家《诗》学一脉相承。比兴有表现手法和美刺两重意义,虽然自汉代起就屡有诠解,但古代唯独《文心雕龙.比兴》堪称成篇的专论,其"显隐"、"附理"、"起情"以及"拟容取心"之说涵盖了"比兴"的渊源、意义、思维特征和艺术传达特点,尤其是以"物"为中介进行间接性艺术传达的功效与意义,对传统诗学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兴 六义 显隐 附理 起情
下载PDF
“境界”:美的形式与审美效应
17
作者 杨立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19-121,共3页
审美特性是文学的根本问题之一;中国文学理论中明确表示文学审美特性的最高、最核心范畴就是“境界”这一概念。其基本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方面,它体现了中国文学(主要是抒情言志的诗词)创作的内在规律——情感的审美形式化;另... 审美特性是文学的根本问题之一;中国文学理论中明确表示文学审美特性的最高、最核心范畴就是“境界”这一概念。其基本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方面,它体现了中国文学(主要是抒情言志的诗词)创作的内在规律——情感的审美形式化;另一方面,又是把创作——作品——接受三者联结起来的一种审美效应。 本世纪西方著名的现代派诗人、理论家艾略特(T·S·Eliot)曾为新批评理论建立了一个著名观点,即所谓的“客观的相互关系者”(objectiv correlative)。意思是指表达内心情意的艺术的唯一公式,就在於找到“objective correlative”,它是一组物象、一个情境,或一连串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感的审美形式化 审美效应 美的形式 “境” “兴” 创作主体 起情 感审美 审美意象
下载PDF
“兴”义辨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湘 《中州学刊》 1982年第4期70-75,41,共7页
元人杨载作《诗学正源》说:“诗有六义,而实则三体。风、雅、颂者,诗之体;赋、比、兴者,诗之法。”这是关于《诗经》六义的体,法之分,类似的说法不少,杨说较为简明。关于这种分法,直到今天,也仍然无大歧议,基本都这样看了。 但是,关于... 元人杨载作《诗学正源》说:“诗有六义,而实则三体。风、雅、颂者,诗之体;赋、比、兴者,诗之法。”这是关于《诗经》六义的体,法之分,类似的说法不少,杨说较为简明。关于这种分法,直到今天,也仍然无大歧议,基本都这样看了。 但是,关于“赋、比、兴”三法的具体理解亦即界说问题,却自汉至今,论者纷纭,迄无定论;特别关于“兴”法的界说,则似乎尤为纷歧。由于界说的分歧,就必然要导致一系列有关认识及继承方面的分歧,这是不可避免的。 界说分歧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当然是由于这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但考察历代论者,多喜讲求笺疏或师承,尊古心理较重,就不免影响一些人进行独立的思考;另外有不少论者,甚至包括一些名家在内,往往把后世的诗篇同“三百篇”相提并论,这就混淆了研究对象,当然也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所以我认为,要弄清有关“兴”法的诸多问题,就必先弄清其界说,要想弄清其界说,就必先分清源流。而“兴”法之正源在《诗经》,那就必须先从《诗经》去考察“兴”法的原貌,把认识统一在《诗经》上,才能得出“兴”法的本义。另外,对过去的一些界说,必须分析评判,取其合理部分,以求得我们自己的答案。这应是研究“兴”法的真正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 “比” 《诗经》 比兴 朱嘉 孔安国 引譬 起情 《离骚》 王逸
下载PDF
诗人比兴 拟容取心——《文心雕龙》“比兴”论 被引量:6
19
作者 詹福瑞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S1期26-30,39,共6页
比、兴是我国诗学的重要传统。《周礼》首标风、赋、比、兴、雅、颂“六诗”。此后,注疏《诗经》标以比兴,成为风气,比兴之论亦有很多。但象《文心雕龙》这样专辟一章研究比、兴,上溯秦汉,可谓空前;下视其后,也很少见。因此,《比兴篇》... 比、兴是我国诗学的重要传统。《周礼》首标风、赋、比、兴、雅、颂“六诗”。此后,注疏《诗经》标以比兴,成为风气,比兴之论亦有很多。但象《文心雕龙》这样专辟一章研究比、兴,上溯秦汉,可谓空前;下视其后,也很少见。因此,《比兴篇》历来就被人重视,成为《文心雕龙》研究的一个重点。不过,与前代理论相比,《文心雕龙·比兴篇》有哪些特点?也就是说刘勰做了哪些开创性的工作?刘勰的比兴论对我们有哪些启发?现在似乎仍有发掘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兴 刘勰 拟容取心 思想感 《文心雕龙》 心与物 想象活动 心物 起情 表现手段
下载PDF
“兴”法分类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湘 《中州学刊》 1983年第5期83-89,98,共8页
多年来,对《诗经》“兴”法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关于其性质与界说的分辨上,而对它到底具备有哪些类型的研究,至今甚少。这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在确定了“兴”法的性质与界说之后,“兴”法的分类问题,就应提到日程。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 多年来,对《诗经》“兴”法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关于其性质与界说的分辨上,而对它到底具备有哪些类型的研究,至今甚少。这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在确定了“兴”法的性质与界说之后,“兴”法的分类问题,就应提到日程。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一,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兴”诗的全貌,二,有助于我们比较具体地了解古“兴”法艺术的多样性,以利更好地总结与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 小雅 象征性 比喻性 起情 《诗经》 伐柯 周南 朱嘉 “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