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6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资本如何影响青年居民生育意愿——基于转型中国背景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龚曦 王红波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社会资本的丰富理论意涵能够弥补既有文献在讨论生育意愿时未能结合个体家庭特征和社会经济结构特征的不足,为改善生育意愿提供了新视角。研究深入剖析了个体社会资本积累影响青年居民生育意愿的一般理论逻辑,并结合转型中国背景提出了... 社会资本的丰富理论意涵能够弥补既有文献在讨论生育意愿时未能结合个体家庭特征和社会经济结构特征的不足,为改善生育意愿提供了新视角。研究深入剖析了个体社会资本积累影响青年居民生育意愿的一般理论逻辑,并结合转型中国背景提出了社会资本的生育意愿影响效应在中国可能存在的具体机制。实证检验显示,一方面,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均对青年居民生育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青年群体间存在异质性;另一方面,转型中国情境赋予了社会资本影响生育意愿的具体机制,可以通过心理缓释效应提升青年居民幸福感,通过规范转换效应改善青年居民的育儿态度,进而提升生育意愿。研究拓展了社会资本影响生育意愿的研究视野,有利于中国本土化生育理论的构建,为应对中国低生育问题提供新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意愿 结构性社会资本 认知性社会资本 转型中国
下载PDF
李洁非:“转型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探寻
2
作者 陈辉 田泥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5-32,共8页
作为一位多栖的著名文化学者和学院派作家,40年来,李洁非在写作上始终坚持将学术与创作融为一体,并经历了一个“由文入史”而“文史融通”转变。在此期间,李洁非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开辟新的研究阵地,通过自我转型的方式来持续推进... 作为一位多栖的著名文化学者和学院派作家,40年来,李洁非在写作上始终坚持将学术与创作融为一体,并经历了一个“由文入史”而“文史融通”转变。在此期间,李洁非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开辟新的研究阵地,通过自我转型的方式来持续推进自己对于“转型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学文化的研究和思考,不断寻找历史发展的秘密,更深层次地探究中国式发展的文化基石。同时,他还以深切的现实人文关怀进行写作,反哺着行进中的当代社会,在学者、作家中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洁非 转型中国 “由文入史” 中国式现代化 现实人文关怀 精神思想构成
下载PDF
转型中国“共意性运动”中的媒介动员 被引量:15
3
作者 易前良 程婕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7,共4页
共意性运动的媒介动员是建制性媒体和替代性媒体互激互渗的结果。前者主要通过"合理化"扮演理性动员的角色,后者则通过"建构认同"进行情感动员。共意性运动在社会转型期纷繁复杂的冲突性事件中所占比重差可忽略,而... 共意性运动的媒介动员是建制性媒体和替代性媒体互激互渗的结果。前者主要通过"合理化"扮演理性动员的角色,后者则通过"建构认同"进行情感动员。共意性运动在社会转型期纷繁复杂的冲突性事件中所占比重差可忽略,而且媒介动员具有高度的情境依赖性。但探讨共意性运动中的媒介动员具有"昭示"意义,因为作为"媒介"与"国家"、"民众"之间进行良性互动的对话机制,其展示了转型中国在"国家-社会"重构进程中积极的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中国 共意性运动 媒介动员
下载PDF
网络媒体“更年期”修辞与转型中国的市场经济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晋 徐璐 许一凡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4-152,共9页
在健康理念普及的转型中国,网络"更年期"修辞已经成为中年妇女危机的代名词,更年期话语因新媒体的快速流播而日渐宰制中年妇女的日常生活。此议题通过聚焦新媒体对妇女更年期的文本再现,透视社会性别、新媒体技术、资本等权... 在健康理念普及的转型中国,网络"更年期"修辞已经成为中年妇女危机的代名词,更年期话语因新媒体的快速流播而日渐宰制中年妇女的日常生活。此议题通过聚焦新媒体对妇女更年期的文本再现,透视社会性别、新媒体技术、资本等权力关系如何交织而成具有科学权威性的医学话语。研究发现,新媒体建构了转型中国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更年期定义和中年妇女危机,强化了贬抑、歧视中年妇女的社会性别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 新媒体 话语 转型中国
下载PDF
网络新修辞与转型中国的性别秩序重塑及阶层关系重构——以“局吊丝”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曹晋 徐婧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6-31,共6页
本文聚焦网络新修辞"局吊丝"的线上文本意涵,旨在探索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其一,"局吊丝"一词在网络中的语义流变过程;其二,揭示市场经济转型后"局吊丝"一词所再现的中国社会性别秩序与阶层关系之重构;其... 本文聚焦网络新修辞"局吊丝"的线上文本意涵,旨在探索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其一,"局吊丝"一词在网络中的语义流变过程;其二,揭示市场经济转型后"局吊丝"一词所再现的中国社会性别秩序与阶层关系之重构;其三,以"局吊丝"修辞为例,体察新媒体如何在国家与技术能动主体、男人与妇女、"局吊丝"与"高富帅"等多组对立关系中,通过新修辞的生产和快速传播参与到转型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与社会性别秩序再造的进程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吊丝” 新媒体 男性气质 转型中国
下载PDF
国家、议题与政策的互动:转型中国的国家能力建构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树平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65,共16页
国家、议题与政策的互动是理解转型中国国家能力建构的重要视角。当前中国以"三大攻坚战"为典型代表的政治议题处于中国社会发展多领域相互交叉的节点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由国家形态所决定的政治制度体系和政治... 国家、议题与政策的互动是理解转型中国国家能力建构的重要视角。当前中国以"三大攻坚战"为典型代表的政治议题处于中国社会发展多领域相互交叉的节点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由国家形态所决定的政治制度体系和政治议题偏好,共同塑造当代中国独特的议题能力。政策能力是议题能力的延伸,交叉指向的议题设定决定审慎平衡的总体政策取向。中国作为特定现代国家的国家形态赋能于当代中国独特的议题-政策能力,而"交叉指向"的议题塑造与"审慎平衡"的政策过程又影响和改变着当前中国国家形态的现实构造。在议题、政策与国家的互动关系中,中国政治发展将进入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发展与治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理论与价值、政策与制度、技术与艺术之间相互规定的政治发展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能力 国家形态 议题能力 政策能力 转型中国
下载PDF
在自由与平等之间——社会公正理论与转型中国城市规划公正框架的构建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锋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7,共9页
对作为政治哲学基本范畴和价值的自由与平等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辨析,分析了1990年代以来思想理论界围绕自由与平等问题之争论的社会背景;阐述了西方主要社会公正理论的要点及其对于我国转型期城市规划的适用性,强调运用社会公正理论建构... 对作为政治哲学基本范畴和价值的自由与平等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辨析,分析了1990年代以来思想理论界围绕自由与平等问题之争论的社会背景;阐述了西方主要社会公正理论的要点及其对于我国转型期城市规划的适用性,强调运用社会公正理论建构城市规划公正框架需紧密结合转型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整合自由和平等两大价值及其思想资源;并运用国内学者在借鉴西方理论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公正理论,对建构转型中国城市规划公正框架提出了探索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正理论 转型中国 城市规划公正框架
下载PDF
城乡起跑线上的落差:转型中国的数字鸿沟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曹晋 梅文宇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78,共6页
继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脑体差别之后,数字鸿沟已成为当今中国第四大不平等范畴。数字鸿沟结盟既存的各类权力等级且强化已经形成的差异政治,导致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区隔持续扩大化。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民族志的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透过... 继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脑体差别之后,数字鸿沟已成为当今中国第四大不平等范畴。数字鸿沟结盟既存的各类权力等级且强化已经形成的差异政治,导致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区隔持续扩大化。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民族志的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透过小学生新媒体使用的差异描述,分析数字鸿沟的城乡景观并勾连转型中国的社会情境,探寻数字鸿沟的生成及其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社会公平 转型中国 信息社会
下载PDF
国家自主性与再分配能力:转型中国分配正义的一个解释框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分配正义是与人类同生共存的问题。能否解决好分配正义问题,直接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兴衰成败。影响再分配正义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作为"输入"端的国家"财政汲取能力",一个是作为"输出"端的国家"... 分配正义是与人类同生共存的问题。能否解决好分配正义问题,直接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兴衰成败。影响再分配正义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作为"输入"端的国家"财政汲取能力",一个是作为"输出"端的国家"再分配能力"。转型中国,由于受"国家自主性"流失的制约,在经济增长和"财政汲取能力"较强的基础上,并没有实现强大的"再分配能力",从而严重影响了分配正义。因此,要推进转型中国的分配正义,应该在确保强大的"财政汲取能力"的前提下,重建转型中国的"国家自主性",以实现强大的"再分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中国 分配正义 国家自主性 再分配能力
下载PDF
里格斯行政生态学与转型中国公共行政环境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力 朱良 《理论研究》 2016年第5期54-59,共6页
行政生态学作为一门生态学与行政学的边缘学科,它借用生态学研究生命主体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行政,对世界各国尤其是转型中国的公共行政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转型中国公共行政环境相对动态性和复杂... 行政生态学作为一门生态学与行政学的边缘学科,它借用生态学研究生命主体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行政,对世界各国尤其是转型中国的公共行政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转型中国公共行政环境相对动态性和复杂性的背景呈现出异质性、重叠性和形式主义困境。深层挖掘内外环境的制约因素是解决公共行政困境,构建国家良好治理生态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生态学 转型中国 公共行政
下载PDF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转型中国法律运行模式的功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洪涛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24-31,共8页
法律运行模式解决的是法律运行的外部问题,即社会因素进入法律运行过程的制度化途径问题。我国实然的行政主导的法律运行模式,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与立法主导、司法主导的法律运行模式相比,存在功能性障碍,不能有效地保障社会因素尤其是... 法律运行模式解决的是法律运行的外部问题,即社会因素进入法律运行过程的制度化途径问题。我国实然的行政主导的法律运行模式,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与立法主导、司法主导的法律运行模式相比,存在功能性障碍,不能有效地保障社会因素尤其是反映社会底层民众的社会因素如习惯顺畅地制度化地进入法律运行过程之中。社会因素进入法律运行过程的状况,反过来决定了法律进入社会的状况。因此,这种行政主导的法律运行模式使我国法律运行存在制度性障碍,不利于我国法律的顺畅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中国 法律运行模式 制度化途径 功能性障碍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转型中国社会的职业与职业变动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义祯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3-46,共4页
当代中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结构转型,双重转型带来许多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其中,职业变动是最重大的现象之一。文章主要探讨改革开放以来,转型中国社会中发生的职业变动现象,探讨当代中国社会职业变动的现状、动因,以及问题和原因... 当代中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结构转型,双重转型带来许多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其中,职业变动是最重大的现象之一。文章主要探讨改革开放以来,转型中国社会中发生的职业变动现象,探讨当代中国社会职业变动的现状、动因,以及问题和原因,旨在宏观层面上把握中国社会的职业状况和职业变动情况,进而展开政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中国社会 职业 职业变动 政策思考
下载PDF
价值要素:转型中国群体事件研究的重要维度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荆红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3-86,共4页
转型中国群体事件可分为两类:利益主导型群体事件和价值主导型群体事件。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由利益因素主导,后者则由价值因素主导。重视群体事件中价值因素的研究,分析其在群体事件的产生、发展及终结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防范和... 转型中国群体事件可分为两类:利益主导型群体事件和价值主导型群体事件。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由利益因素主导,后者则由价值因素主导。重视群体事件中价值因素的研究,分析其在群体事件的产生、发展及终结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防范和处置此类群体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因素 转型中国 群体性事件 研究维度
下载PDF
改文风的媒体使命与转型中国新时代 被引量:1
14
作者 纪忠慧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0,共5页
媒体改文风的意义不只在于让公众易于接受,其深远的历史使命还在于推动转型中国开辟出一个崭新的时代,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文风成为问题"暴露出诸多社会症候,从反面印证了我们的社会还缺少"讲实话... 媒体改文风的意义不只在于让公众易于接受,其深远的历史使命还在于推动转型中国开辟出一个崭新的时代,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文风成为问题"暴露出诸多社会症候,从反面印证了我们的社会还缺少"讲实话、讲真话"的氛围和条件;杜绝"假长空"有赖于拓展公共讨论的制度空间,建构良善的公共生活。改文风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依托政改及社会转型的协同推进,其渐进性与长期性已被历史经验所反复证明,从这个意义上说,耐心和耐力成为中国媒体改文风的又一检验尺度,绝不能以短时间内的声势大小论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文风 讲真话 媒体使命 转型中国
下载PDF
转型中国法律秩序的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谈萧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47,176,共6页
如果将法律秩序看成是具有物之属性的运动系统,则也可利用社会动力学的原理来分析其运动状态。转型中国法律秩序的运动状态取决于作用于其上的自治之力、官治之力和政治之力的消长状况。总体上看,转型中国法律秩序,既非完全沿着集权治... 如果将法律秩序看成是具有物之属性的运动系统,则也可利用社会动力学的原理来分析其运动状态。转型中国法律秩序的运动状态取决于作用于其上的自治之力、官治之力和政治之力的消长状况。总体上看,转型中国法律秩序,既非完全沿着集权治理的路径运动,也非完全沿着分权治理的路径运动,而是在伸缩的自治之力、合作的官治之力和妥协的政治之力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一种游走在集权治理和分权治理之间的运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中国 法律秩序 运动状态 动力分析 自治 官治与政治
下载PDF
转型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共时性逻辑——基于一种主体性哲学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智航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3-140,共8页
鉴于中国实现法律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以及西方国家在法律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转型中国不可能再像西方国家那样通过一个历时性的过程来完成法律现代化。主体性确立时期与主体性重建时期两个阶段在中国以及中国... 鉴于中国实现法律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以及西方国家在法律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转型中国不可能再像西方国家那样通过一个历时性的过程来完成法律现代化。主体性确立时期与主体性重建时期两个阶段在中国以及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中合二为一。相应地,中国法律的内在逻辑也要在实现从人治的内在逻辑向主体性支撑的现代社会法律内在逻辑转变的同时,实现从主体性支撑的现代社会法律内在逻辑向主体性重建的现代社会法律内在逻辑转变。这种转变决定了权利话语、法律责任以及纠纷解决机制所应遵循的内在逻辑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重建 转型中国 权利话语 法律责任 纠纷解决
下载PDF
转型中国的城市化治理与发展法体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奕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32,共14页
在转型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化法律治理研究应当跨越价值分析与规范分析的鸿沟,在理论与实证的基础上更新理念框架。城市化治理的历史进程为我们反思"法律与发展"研究的成败得失,提供了丰富的启迪和资源。聚焦城市化法律治... 在转型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化法律治理研究应当跨越价值分析与规范分析的鸿沟,在理论与实证的基础上更新理念框架。城市化治理的历史进程为我们反思"法律与发展"研究的成败得失,提供了丰富的启迪和资源。聚焦城市化法律治理的现实症结,"发展法"的新分析框架得以成型,并导向一种新的整体性法治发展战略。"为了发展的法"是城市化和法治化有机一体的理念构造,"发展中的法"为"作为发展的法"奠定历史传统基底,"通过发展的法"确保城市化中法律权能的宏观均衡配置,"有关发展的法"将启动新的"法律与发展"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中国 城市化治理 发展法
下载PDF
转型中国与农业社会学:理论·议题·实践研讨会综述
18
作者 熊春文 李阳阳 柯雪龙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33,共9页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为农业社会学提出了许多富有时代性与历史性的新议题。农业社会学的理论与视角有助于揭示处于社会变迁中的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复杂机制与过程,从而为政策与实践提供启发。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的研讨会以“转型中国与...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为农业社会学提出了许多富有时代性与历史性的新议题。农业社会学的理论与视角有助于揭示处于社会变迁中的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复杂机制与过程,从而为政策与实践提供启发。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的研讨会以“转型中国与农业社会学:理论·议题·实践”为主题,围绕农业社会学的经典传统、农业社会学与中国实践、产业振兴的社会基础、新型经营主体的行动机制、农业环境与乡村文化再出发等议题展开讨论交流,并对农业社会学的学科内涵、学科意识与学术使命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会还举行了“农业社会学名著译丛”启动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学 转型中国 学科使命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研究范式——对《转型中国如何创新经济学》一文的探讨
19
作者 杨民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0-122,共3页
《改革》2005年第4期发表《改革》社评《转型中国如何创新经济学》(王佳宁,2005),在经济学界引起一定反响。笔者对文中观点深表赞同,而且认为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值得探讨。
关键词 转型中国如何创新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 中国 经济建设 书评
下载PDF
转型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特征与发展逻辑
20
作者 郇雷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3-48,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逻辑的盛行,促进了社会领域的分化状态,加深了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困局。现代国家的成熟以形成能为治理提供有效支持的整合性意识形态体系为前提,因而,中国意识形态转型既要回应日益复杂的治理环境,又要以一种超越性的...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逻辑的盛行,促进了社会领域的分化状态,加深了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困局。现代国家的成熟以形成能为治理提供有效支持的整合性意识形态体系为前提,因而,中国意识形态转型既要回应日益复杂的治理环境,又要以一种超越性的姿态引导社会的良性发展。转型的关键在于有效析分政党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并实现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形成精致化的先进意识形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转型中国 现代国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