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义子”廖立峨:作为广东青年的“这一个” 被引量:5
1
作者 朱崇科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2,共9页
表面上看,廖立峨(1904-1962)对于鲁迅研究者和一般读者来说,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加上留下的作品极少,似乎他更多变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谈资与证据,或者可以反证鲁迅先生对青年爱护的道德高度,甚至是溺爱,又或者他变成了... 表面上看,廖立峨(1904-1962)对于鲁迅研究者和一般读者来说,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加上留下的作品极少,似乎他更多变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谈资与证据,或者可以反证鲁迅先生对青年爱护的道德高度,甚至是溺爱,又或者他变成了纯粹道德视野扫描下的小丑形象——贪得无厌,见利忘义等等。而实际上,在这个被类型化乃至被忽略的形象背后自有其值得关注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一个 鲁迅 青年 广东 丑形象 研究者 小人物 类型化
下载PDF
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和“这一个”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枫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71,共7页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概念是由本原概念演化而来的,与存在概念具有词源学上的同构关系。对实体的探究是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形而上学)的全部内容。但是,在什么是第一实体及什么具有"这一个"特征的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概念是由本原概念演化而来的,与存在概念具有词源学上的同构关系。对实体的探究是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形而上学)的全部内容。但是,在什么是第一实体及什么具有"这一个"特征的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给出的答案到了《形而上学》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亚里士多德对问题的关注点发生了转移。他从寻求千变万化的世界的基础转向了追问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或那样的原因,也即事物的之所以然(自然),或"是其所是"。亚里士多德给出的看似矛盾的实体定义及其特征,也只有基于此转向的理解,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实体 这一个 “是其所是”
下载PDF
气质使学校成为“这一个”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国均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2年第1期10-11,共2页
学校气质是学校文化内涵和外在特征的人格化表达。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最为强大的动力。又是学校发展的归属,最终的沉淀和生成就集中体现在学校气质上。
关键词 学校发展 这一个 气质 外在特征 文化内涵 学校文化 人格化 沉淀
下载PDF
“此处这个!”与“这一个”——胡塞尔现象学开端溯源
4
作者 陈志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3,共5页
胡塞尔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纯粹现象学通论》中使用"此处这个!"概念来展开其对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划分。"此处这个!"概念恰可看成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开端,正如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以&qu... 胡塞尔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纯粹现象学通论》中使用"此处这个!"概念来展开其对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划分。"此处这个!"概念恰可看成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开端,正如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以"这一个"作为其哲学研究的开端一样。胡塞尔的"此处这个!"发端于古希腊哲学的个体观念,他明确宣称此概念取自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里对"实体"问题考察时所使用的"这个"。作者追根溯源,由亚里士多德对"这个"概念的阐述,经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这一个",到胡塞尔的"此处这个!",考察西方哲学发展脉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即殊相与共相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以此切近地审察胡塞尔现象学本质直观方法的根源和实质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处这个!” 这一个 亚里士多德 黑格尔 胡塞尔
下载PDF
从“这一个”到“这一类”
5
作者 褚树荣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3,共3页
我喜欢台湾的同行,实在、文雅、谦和,所以我们合作得很愉快。我喜欢台湾的文章,台湾没有发生文化断裂的革命,可能集体主义的意识形态对创作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性情中人的文字多(真淳朴)。台湾保持了传统文化的水土养分,唯美文... 我喜欢台湾的同行,实在、文雅、谦和,所以我们合作得很愉快。我喜欢台湾的文章,台湾没有发生文化断裂的革命,可能集体主义的意识形态对创作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性情中人的文字多(真淳朴)。台湾保持了传统文化的水土养分,唯美文学源远流长,所以典雅脱俗的文字多(真雅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一个 文化断裂 意识形态 集体主义 传统文化 台湾地区 文字
下载PDF
《辛俊地》:抗日队伍中的“这一个”
6
作者 徐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9期66-70,共5页
《辛俊地》是管桦创作的一部优秀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农民战士辛俊地的战斗和情爱故事,其中展现了具有强烈个人英雄主义的辛俊地和组织之间的冲突,也表现出辛俊地自尊、自爱的复杂人性,是抗日文学作品系列中不能缺少的"这一个&qu... 《辛俊地》是管桦创作的一部优秀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农民战士辛俊地的战斗和情爱故事,其中展现了具有强烈个人英雄主义的辛俊地和组织之间的冲突,也表现出辛俊地自尊、自爱的复杂人性,是抗日文学作品系列中不能缺少的"这一个"。因此,可以用"真实"来概括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俊地》 抗日队伍 个人英雄主义 组织 真实 这一个
下载PDF
王兆平的“这一个”
7
作者 杨九俊 《江苏教育》 2007年第1期23-23,共1页
卢梭说:“上帝创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掉了。”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总有“自以为是上帝实际上是魔鬼”的那些人。会把人的成长变成一条生产流水线.这真是人类的大悲哀!好在还有些有识之士不甘心格式化,坚守“这一个”... 卢梭说:“上帝创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掉了。”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总有“自以为是上帝实际上是魔鬼”的那些人。会把人的成长变成一条生产流水线.这真是人类的大悲哀!好在还有些有识之士不甘心格式化,坚守“这一个”,让这个世界多了些缤纷色彩。在知名中学的校长中,王兆平的管理哲学就是“这一个”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一个 生产流水线 管理哲学 上帝 格式化 卢梭 魔鬼
下载PDF
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从“这一个”开始——《刷子李》教学谈
8
作者 陆文红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第23期66-67,共2页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究竟“例”什么,怎么“例”,还要从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出发,批文得意,缘意学文,做到既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又着眼于语言形式,学习表达。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刷子李》 这一个 指向 人文内涵 语言形式 文章 课文
下载PDF
独特的“这一个”——以《背影》为例谈如何准确把握选文的教学价值
9
作者 张聪慧 《语文教学之友》 2005年第11期7-9,共3页
同一篇文章,可以用来积累语言、积淀文化,可以用来学习阅读与写作的方法,还可以引发某个话题进行讨论。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切入点,这就导致语文教学内容的泛化,似乎透过一篇选文,教师可以教与本文相关的所有知识。究竟怎样处置... 同一篇文章,可以用来积累语言、积淀文化,可以用来学习阅读与写作的方法,还可以引发某个话题进行讨论。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切入点,这就导致语文教学内容的泛化,似乎透过一篇选文,教师可以教与本文相关的所有知识。究竟怎样处置选文才算恰当?准确把握选文的教学价值便显得异常重要。一篇选文,处于一套教材中的某一个特定的位置,一定有其独特的价值,即教材编写者之所以把此文放在此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价值 这一个 选文 《背影》 教材编写者 积累语言 教学内容 教师 文章
下载PDF
教出每篇课文独特的“这一个”——阅读课堂的突破之道
10
作者 王祥连 《学子(理论版)》 2012年第3期48-50,共3页
思维科学告诉我们:陌生能够调动人们思维的积极性,促进人们去思考、去探究,增强思维的活力,从而带来新鲜的感觉。这种新鲜感就是新认知的起点。往往导致创造性思维的新结果。语文教学应该讲究一些“陌生感”,追求一点“新意”,体... 思维科学告诉我们:陌生能够调动人们思维的积极性,促进人们去思考、去探究,增强思维的活力,从而带来新鲜的感觉。这种新鲜感就是新认知的起点。往往导致创造性思维的新结果。语文教学应该讲究一些“陌生感”,追求一点“新意”,体现一点“个性”——把握不同文本的特点,教出每篇课文独特的“这一个”。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时时在“新鲜感”“陌生感”与“挑战性”的激发下,产生并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与不竭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从昏昏欲唾中惊醒,感受语文学习独特的魅力与乐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一个 阅读课堂 课文 思维科学 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 “个性” 课堂学习
下载PDF
文学写作比喻家族中的“这一个”——试论“荷马式比喻”
11
作者 陶铖 《写作》 2014年第6期10-13,共4页
有一种比喻,在一般作品中极为罕见,但在荷马史诗中却大量存在,屡见不鲜。据统计,《伊利亚特》有二百余例,《奥德赛》中也有四五十例之多。因为由荷马原创并在荷马史诗中运用多多,故有人称之为“荷马式比喻”。还有论者根据这种比... 有一种比喻,在一般作品中极为罕见,但在荷马史诗中却大量存在,屡见不鲜。据统计,《伊利亚特》有二百余例,《奥德赛》中也有四五十例之多。因为由荷马原创并在荷马史诗中运用多多,故有人称之为“荷马式比喻”。还有论者根据这种比喻的特点,称之为“象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马史诗 这一个 比喻 文学写作 家族 《伊利亚特》 《奥德赛》 原创
下载PDF
讲好“这一个”,写活“这一个”
12
作者 姚雪青 《江苏教育宣传》 2017年第5期6-7,共2页
2015年底,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将杰出导师奖颁给了5位中国科学家,其中一位是南京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陈洪渊。名单出来后,引起了各方关注。教学与科研到底怎样平衡?如何培养出更多人才?在《人民日报》“文化”版... 2015年底,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将杰出导师奖颁给了5位中国科学家,其中一位是南京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陈洪渊。名单出来后,引起了各方关注。教学与科研到底怎样平衡?如何培养出更多人才?在《人民日报》“文化”版,有个“治学者”栏目,就是将视角对准这些在学术和教学一线长期耕耘并做出自身贡献的可敬的身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一个 科学研究所 教学与科研 《人民日报》 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家 《自然》 生物学
下载PDF
从“这一个”到“这一些”——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侧记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潇潇 忻叶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3年第12期6-9,共4页
工作室,维基百科的解释是"一处创意生产和工作的空间"。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那些艺术大师们的工作场所,因为组织灵活、功能卓著,后来在各种产业领域被沿用。在普通教育领域如今红红火火的名师工作室庶几回归了其最开始的意思,即名... 工作室,维基百科的解释是"一处创意生产和工作的空间"。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那些艺术大师们的工作场所,因为组织灵活、功能卓著,后来在各种产业领域被沿用。在普通教育领域如今红红火火的名师工作室庶几回归了其最开始的意思,即名师领衔,不同的是,它"创意生产和工作"的最主要"产品"是"人",即希望由名师带出名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团队化结构。多年实践证明,这种师资建设的效果还很不错。在职业教育注重内涵发展的今天,引入"名师工作室"就成了一些视野高远的职校的必然之选。那么,职业学校的"名师工作室"又有什么独特的功能和特点呢?请看来自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 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省 这一个 昆山 侧记 文艺复兴时期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范畴、这一个与个体——试论原联想中的范畴化与时间意识中的个体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毛家骥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3-109,117,共8页
胡塞尔并未系统地分析形式本体论,因此有研究者认为胡塞尔形式本体论没有完备的系统结构。但胡塞尔对范畴的现象学构造可以作为线索来澄清胡塞尔形式本体论系统的范畴结构,本文的目标就是在胡塞尔的被动综合分析中刻画范畴构造的秩序与... 胡塞尔并未系统地分析形式本体论,因此有研究者认为胡塞尔形式本体论没有完备的系统结构。但胡塞尔对范畴的现象学构造可以作为线索来澄清胡塞尔形式本体论系统的范畴结构,本文的目标就是在胡塞尔的被动综合分析中刻画范畴构造的秩序与层次。本文首先探讨了客体化行为解释意义起源问题的有限性,以及"前述谓的"对意向性经验的限制所标明的范畴构造场所,即在被动综合中感受材料获得意义与范畴结构;其次,考察时间意识和原联想中的范畴构造,分析时间意识中个体化构造与原联想中范畴化构造的差异;最后,解释意向性经验中句法范畴与被动综合构造中基底范畴的差异、胡塞尔对基底范畴中这一个与本质的区分,以及个体、具体项与抽象项的区分。本文借助个体化的构造分析了"这一个"与个体的差异,并借助个体化与范畴化的区分刻画了个体化中本质单个体("这一个"与具体项)和本质范畴(抽象项)的差异。本文的最终结论解释了胡塞尔形式本体论系统具有句法范畴、本质范畴与本质单个体三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一个 个体 范畴 时间意识 原联想
下载PDF
属于自己的“这一个”虎妞
15
作者 文静媛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这一个 虎妞 骆驼祥子 30年代 社会底层 人文关怀 终极关怀 中国文坛
下载PDF
王小帅:我是“这一个”
16
作者 王铭俊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6期99-103,共5页
众所周知,国内每一年的电影市场份额中,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并不多见,而熟知于观众的导演更是屈指可数。竞争的激烈并不意味着新人的消退,相反,他们扛着先辈的光环等待突围。而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贾樟柯的成功给了他们希望,只是“墙... 众所周知,国内每一年的电影市场份额中,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并不多见,而熟知于观众的导演更是屈指可数。竞争的激烈并不意味着新人的消退,相反,他们扛着先辈的光环等待突围。而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贾樟柯的成功给了他们希望,只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零票房导演”的尴尬又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他们选择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帅 这一个 第六代导演 市场份额 贾樟柯 电影 影片 意味
下载PDF
追求独特的“这一个”
17
作者 李忠运 《青年记者》 2005年第12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这一个 追求 独家报道 “新” 新闻
下载PDF
超越历史的传说,塑造与众不同的“这一个”——评大型新编历史剧《下鲁城》
18
作者 周爱华 刘文莉 《戏剧丛刊》 2008年第6期55-55,54,共2页
北京京剧院演出的大型新编历史剧《下鲁城》,取材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是一段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在之前的很多文艺作品中频频出现.历经千百次的演绎。而这一次的搬演,却是以最强的创作阵容和主演阵容.借助于京剧深厚的文化底... 北京京剧院演出的大型新编历史剧《下鲁城》,取材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是一段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在之前的很多文艺作品中频频出现.历经千百次的演绎。而这一次的搬演,却是以最强的创作阵容和主演阵容.借助于京剧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磅礴气势,空灵大气、简洁明朗的舞美造型.以更为风采粲然的艺术形式.超越历史的传说,重新塑造了与众不同的“这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历史剧 这一个 传说 北京京剧院 历史故事 文艺作品 文化底蕴 艺术形式
下载PDF
浓墨重彩的“这一个”——浅谈戏曲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表现手段的运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丽 《黄梅戏艺术》 2012年第4期43-44,共2页
戏曲表演艺术要求对剧中人物进行性格化、个性化的创造,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演员的理解和把握。剧中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与否,能不能鲜活地立在观众面前关键是看演员能否利用各种表现手段来创造“这一个”。一、“大家”的启示 戏... 戏曲表演艺术要求对剧中人物进行性格化、个性化的创造,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演员的理解和把握。剧中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与否,能不能鲜活地立在观众面前关键是看演员能否利用各种表现手段来创造“这一个”。一、“大家”的启示 戏曲是一种“写意”性很强的艺术,在剧中人物的塑造上,它要求“人物性格和艺术家情志的统一”。怎样的演员,怎样的人生观、价值取向、审美追求、生活阅历、文化修养等等,都关乎着她选择用怎样的手段、方式去表现人物。这也是京剧流派的成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塑造 这一个 戏曲表演 表现手段 艺术要求 “写意” 人物性格 审美追求
下载PDF
捋出文本的“这一个”
20
作者 陶连春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4年第8期1-1,共1页
人有其特质,文有其特点。就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的道理一样,每一个文本都有着与其他文本不同的"这一个"。正是"这一个",决定着文本的生命,决定着文本的价值。如果我们忽视文本的独特性,就会让文本失去应有的价值而淹没在... 人有其特质,文有其特点。就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的道理一样,每一个文本都有着与其他文本不同的"这一个"。正是"这一个",决定着文本的生命,决定着文本的价值。如果我们忽视文本的独特性,就会让文本失去应有的价值而淹没在浩瀚的书海之中。为此,我们只有基于每个文本的"这一个",才能给学生创造出许多的"这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一个 文本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