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得X不Y”的形成、演变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叶建军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2-616,共15页
现代汉语中常见句式"非得X不Y"最早可能出现于清中叶,其生成机制是糅合,是由双重否定句式"非X不Y"与隐含结果"才Y"的肯定句式"得X"糅合而成的。"非得X不Y"的生成动因是凸显言者的主... 现代汉语中常见句式"非得X不Y"最早可能出现于清中叶,其生成机制是糅合,是由双重否定句式"非X不Y"与隐含结果"才Y"的肯定句式"得X"糅合而成的。"非得X不Y"的生成动因是凸显言者的主观性。"非得X不Y"从晚清开始衍生出了"非得X"与"非得X才Y"两种变式。"非得X"由"非得X不Y"省缩而来,而"非得X才Y"由"非得X"扩展而成。韵律词"非得"最迟在清末已副词化。在晚清出现的与"非得X不Y"相关的近义句式"非要X不Y"的生成机制也是糅合,生成动因也是凸显言者的主观性,其在晚清也出现了省缩式"非要X"及扩展式"非要X才Y"。韵律词"非要"最迟在清末也已副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得x不y"句式糅合 主观性 省缩式 扩展式 "非要x不y"
下载PDF
近代汉语中“X如Y相似”类平比句式的类别、来源及相关问题
2
作者 叶建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7-51,共15页
近代汉语中“X如Y相似”类平比句式具有普遍性,类别丰富。“X如Y相似”类平比句式的生成机制是糅合,其是由“X如Y”类平比句式与“XY相似”类平比句式糅合而成的。“X如Y相似”类平比句式的生成动因是言者凸显新信息。从“XY相似”等平... 近代汉语中“X如Y相似”类平比句式具有普遍性,类别丰富。“X如Y相似”类平比句式的生成机制是糅合,其是由“X如Y”类平比句式与“XY相似”类平比句式糅合而成的。“X如Y相似”类平比句式的生成动因是言者凸显新信息。从“XY相似”等平比句式的来源可以看出,句式末尾的“相似”“似”仍是动词,并未语法化为助词;句式末尾的“似的”“也似”虽然有助词化倾向,但是仍然或多或少具有动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y相似”类 平比句式 糅合 新信息 助词
下载PDF
“X胜似Y”的来源、“胜似”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2
3
作者 叶建军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5-249,共15页
"X胜似Y"最早见于宋代,是由差比句式"X胜Y"与平比句式"X似Y"糅合而成的,用以表达递进。在韵律制约、语义范畴变化、用频较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糅合句式"X胜似Y"中的"胜似"最迟... "X胜似Y"最早见于宋代,是由差比句式"X胜Y"与平比句式"X似Y"糅合而成的,用以表达递进。在韵律制约、语义范畴变化、用频较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糅合句式"X胜似Y"中的"胜似"最迟在南宋末期已词汇化了。从元代汉语直至现代汉语,"胜似"基本上表示差比,极少表示平比,差比义逐渐规约化了。伴随着"胜似"的词汇化,平比动词"似"语法化为引出差比对象的介词。由于类化机制的作用,糅合句式"X胜如Y"中的"胜如"也发生了词汇化,"如"也发生了语法化。句式糅合不仅会致使某个结构发生词汇化,而且会引起此结构中某个词语发生语法化,使之产生新的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胜似y 句式糅合 递进 词汇化 语法化 类化
下载PDF
近代汉语“X不如Y较A”类差比句式的语义、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4
4
作者 叶建军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41,共9页
“X不如Y较A”类差比句式唐代便开始出现了,在近代汉语中的类别丰富多样,其语义与“X不如Y(A)”类差比句式一致,其中的程度副词“较”等是羡余的。从句式糅合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同义句式的共现来看,“X不如Y较A”类差比句式的生成机制是糅... “X不如Y较A”类差比句式唐代便开始出现了,在近代汉语中的类别丰富多样,其语义与“X不如Y(A)”类差比句式一致,其中的程度副词“较”等是羡余的。从句式糅合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同义句式的共现来看,“X不如Y较A”类差比句式的生成机制是糅合,由“X不如Y(A)”类不及义差比句式与“Y较A”类胜过义差比句式糅合而成。“X不如Y较A”类差比句式的生成动因是,言者从X与Y两个不同的视角将反面与正面结合起来,以便更加清晰、完整地表达一个差比义事件,在结合过程中受到语言经济原则的驱动。“X不如Y较A”类差比句式的演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清代中期开始出现了兼表胜过义与建议义的简略式“不如Y较A”类;二是最迟在民国时期该类句式至少出现了两种变式,即“与其X,不如Y较A”类取舍复句与“如果X,不如Y较A”类假设复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x不y较A”类 差比句式 句式糅合 经济原则
原文传递
“除非X,不Y”与“除非X,才Y”的来源 被引量:1
5
作者 叶建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50,126,127,共12页
"除非X,不Y"最初出现于唐代,由"除X,不Y"与"非X不Y"糅合而成,其生成动因是凸显言者的主观性。"除非X,才Y"的前身是唐代出现的"除非X,方Y"。"除非X,方Y"是因言者想通过话... "除非X,不Y"最初出现于唐代,由"除X,不Y"与"非X不Y"糅合而成,其生成动因是凸显言者的主观性。"除非X,才Y"的前身是唐代出现的"除非X,方Y"。"除非X,方Y"是因言者想通过话题的转换从正面或肯定的一面来呈现隐含义而由"除非X,不Y"衍生出来的。"除非X,方Y"可能还有另一个来源。大概从元明时期开始,同义词"才"替换了"除非X,方Y"中的"方"等,从而产生了"除非X,才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非x 不y “除非x y 句式糅合 主观性 话题转换 同义替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