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老子》“音声相和”命题之所指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范卫平
-
机构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37,共5页
-
文摘
"音声相和"是《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命题,其语义是指五声调和八音而形成和谐的音乐。用六律调和五声,用五声调和八音,即音乐实践中的"定音"和"定调",这是形成和谐之乐的关键,也是人们所熟知的音乐文化事象。五声、八音之间存在着互为"他者"、"以他平他"、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所以,《老子》以此喻说其辩证法思想。
-
关键词
《老子》
“音声相和”
五声
八音
-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
-
题名由老子的“音声相和”谈音乐的和谐之美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陈彤
-
机构
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与设计系
-
出处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2-73,129,共3页
-
文摘
老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反映老子哲学观点的"音声相和"理论包含了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音声相和"强调的是"音"和"声"的相互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只有不同的音调组合在一起,构成相互和谐关系的声音才能形成美妙的音乐。而音乐的起源、音乐艺术、政治功能以及"和"的哲学意义都揭示了"以和为美"
-
关键词
老子
音乐美学
"音声相和"
和谐之美
-
Keywords
Lao Zi
music aesthetics
"Harmonized Music with the Sound"
aesthetic in perfect harmony
-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
-
题名“音”“声”辨——《老子》“音声相和”解商榷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诸灵修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6期58-61,共4页
-
文摘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九六二年版(以下简称“初版”)第345页,在注释《老子》第二章“音声相和”一句时说:“音,单音。声,和声。”第909页,在常用词“声”字下辨析“声”和“音”的词义时又说:“‘声’和‘音’是同义词,但是有相当大的差别:‘声’往往指一般的声音,‘音’则往往指乐音。……在音乐上,‘声’和‘音’也有分别:声指乐音的高低旋律,音指各种乐器的配合。所以老子说:‘音声相和’。”
-
关键词
“声”
音声相和
《老子》
乐音
“乐”
八音
乐器
音乐
五音
初版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复义”视角中的“音声相和”
- 4
-
-
作者
范卫平
-
机构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
-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99-104,共6页
-
文摘
"复义"是英美"新批评"的核心术语,复义现象不仅存在于文学语言之中,也存在于生活语言之中。《老子》"音声相和"就是一个复义语。"音声相和"的所指可从音乐实践中诸多"乐从和"的文化事象和言语应答的生活情景作多层次的阐释,由此对作为中国音乐美学重要命题的"音声相和"的丰富意蕴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
-
关键词
“复义”
《老子》
“音声相和”
-
Keywords
"ambiguity"
Lao Zi
" different sounds harmonize with each other"
-
分类号
J60
[艺术—音乐]
I01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老子》“音声相和”释义辑述
- 5
-
-
作者
范卫平
-
机构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
-
出处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15,共7页
-
文摘
关于《老子》"音声相和"的语义所指,歧解颇多,或从自然、生活现象理解,或从音乐文化事象阐释其义,也有随意注解、不知所云的情况。这种现象也反映出现代学术研究的某些局限和误区,譬如为了"创新"而忽视对已有的正确观点的吸收和申述,为了"精确"地阐释,条分缕析的注释反而造成理解的不正确和阐释的不准确。因此,如何用现代汉语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阐释古代文献的语义所指,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关键词
《老子》
“音声相和”
释义
辑述
-
Keywords
Laofucius
Different-Sounds-Harmonize-with-Each-Other
interpretation
commentary
-
分类号
H109.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音声相和”: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命题
被引量:2
- 6
-
-
作者
范卫平
-
机构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44,59,共9页
-
文摘
在《老子·二章》中,"音声相和"并不是讲音乐美学问题,而是老子为说明其正反相生、相依、互转辩证思想的六个例证之一。但是,由于这些例证是对人们常见或熟知的自然、生活、文化现象的描述和概括,因而它们又有自己的所指。从音乐文化事象的角度看,"音声相和"既是对音乐实践经验及其特征的全面总结,也是对老子之前诸家乐论思想的凝练概括,它从音乐内在结构的矛盾关系中揭示了音乐的审美特质。故此,我们提出:"音声相和"是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命题。
-
关键词
《老子》
“音声相和”
中国音乐美学思想
命题
-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
-
题名“音声相和”还是“意声相和”?
被引量:7
- 7
-
-
作者
牛龙菲
-
出处
《人民音乐(评论)》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4-35,共2页
-
文摘
传世本<老子>第二章有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关键词
“音声相和”
“意声相和”
“音心对映论”
音乐艺术
音乐理论
-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
-
题名“大音希声”的乐妙之门——老子美学思想之一解
被引量:2
- 8
-
-
作者
轩小杨
-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6-188,共3页
-
文摘
"大音希声"是老子缔造的超越性的音乐审美妙境,它以大自然的和声为根源,引申出音乐创作上自然朴素的法则与音乐欣赏中心灵净化的境界。"音声相和"则是音乐审美妙境的核心,它张扬"比于赤子"的自然纯真的和音。令人耳聋的"五音"是对音乐审美妙境的解构,对寻求官能刺激、追逐声色之乐予以否定。
-
关键词
老子
大音希声
音声相和
自然
和
-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83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从“音”和“声”谈老子音乐美学的现实意义
- 9
-
-
作者
毕又文
-
机构
河南大学
-
出处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第16期158-159,185,共3页
-
基金
开封市社科联项目:ZXSKGH-2022-1382。
-
文摘
老子在《老子》第二章中提到的“音声相和”,第四十一章提到的“大音希声”,本意是表达事物之间相生相依的哲学观点,但“道”同“乐”有相通之处,而音乐与社会万物又有着密切关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的作品应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没有传承的创作,无艺术价值可谈。老子的思想具有传承性,它不仅体现了古代的音乐美学,更是一种辩证的哲学思维。正确理解其含义,对现代音乐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音声相和
老子
音乐美学
文化自信
-
分类号
J60
[艺术—音乐]
-
-
题名谈老子的音乐审美观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井华
李传高
-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系
-
出处
《管子学刊》
2001年第4期51-53,共3页
-
文摘
老子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音声相和”与“大音希声”是其以哲学的慧眼 ,对音乐美的深刻推断 ,本文从音声相和———音乐美的哲学 ,大音希声———音乐美的境界 ,探讨老子的音乐审美观。
-
关键词
老子
音乐审美观
'音声相和'
'大音希声'
音乐美
审美境界
-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老子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王玫
汤静
-
机构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部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8-119,共2页
-
文摘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史人,千百年来认为老子否定音乐,一直很少人去研究探讨他的音乐美学思想,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领悟老子否定背后的真正涵意。本文通过对老子音乐美学的分析从老子的“和”、“淡”、“朴”、“大”四大方面来论述音乐的本质,音乐内在结构形态,音乐的审美准则,揭示老子音乐的美学思想特征。
-
关键词
老子
音声相和
淡兮之味
为腹不为目
大音希声
-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
-
题名《老子》之“道”及其音乐观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王志成
-
机构
烟台大学
-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81-84,共4页
-
文摘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老子》中提出的“音乐相和”说与“大音希声”、“五音”的对立范畴,普遍地理解为是对“有声之乐”的肯定,甚至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和音乐的代言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老子》全书以“无”为本,否定一切世俗之“有”,旨在泯灭一切文化成果,对于人为之乐亦是如此,以无声之“道”否定有声之乐,其消极作用是显在的,故对此予以纠正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基于“道”之本体所蕴涵的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和深邃的意会之蕴,及客观上显现出审美经验的普遍规律,则当另作别论。
-
关键词
《老子》
“无”
“五音”
“音声相和”
“大音希声”
-
Keywords
Laozi
“nothing”
“man-made music”
“naturally harmonious music”
“silent music”
aesthetic ideology
-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3
- 13
-
-
作者
陈詠贤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人文艺术系
-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08-109,130,共3页
-
文摘
《老子》一书中"音声相和"与"大音希声"两命题,不仅仅是老子辩证法的体现,而且蕴含了颇有深意的美学韵味。本文从释义的角度出发,分别探寻了"音""声"及"大音希声"在《老子》中的本意,进而剖析了"音声相和"与"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思想:单调的、无节奏的是"声",复杂的、有节奏的是"音"。"大音"即合道之音",希声"即不是单调的声音。"音声相和"和"大音希声"这两个命题构成了老子音乐美学的思想。老子从哲学的高度对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加以集中地阐述,对后世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关键词
《老子》
音声相和
大音希声
音乐美学思想
-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浅析李白诗歌中蕴含的音乐思想
- 14
-
-
作者
王虎胤
-
机构
天水市第十中学
-
出处
《甘肃教育》
2020年第2期141-141,共1页
-
文摘
在唐代,内地汉民族音乐不断与边疆各地乃至异域音乐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这一时期多元化的音乐艺术,体现出内容的丰富性、情调的多彩性、风格的多样性。多元性特征熔于一炉,使得唐代音乐雍容大方、庄重典雅、博大精深。真正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唐代曲子辞(即当时的民歌)是唐代音乐的主流,流露着真实情感,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且内容丰富,样式自由多样。李白的乐府诗、绝句诗是与当时的音乐环境相适应的,也与唐代曲子辞的情调是高度契合的。其乐府诗具有鲜明的音乐旋律,充满音乐的流动和飘逸。
-
关键词
李白
诗歌
音乐思想
三位一体
中和之美
音声相和
-
分类号
G633.9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先秦时期音乐审美体验理论探析
- 15
-
-
作者
王咏虹
-
机构
淄博市歌剧舞剧院
-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13年第1期67-69,共3页
-
文摘
先秦时期儒家、道家都对音乐与人的情感内在联系性进行了关注,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音乐的审美体验的客观性,人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体现出对"道"的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虽然极力主张礼乐,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在对乐的论述中,也肯定了人对音乐的感性体验。
-
关键词
道家
儒家
音声相和
音乐审美体验理论
-
分类号
J609
[艺术—音乐]
-
-
题名读《老子》札记
被引量:2
- 16
-
-
作者
丁冰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2年第6期11-13,共3页
-
文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第一章)俞正燮:“名者,文字也.”“古谓文字为名,北朝人犹守此义,屡见于《魏书》(癸巳存稿》卷十二)按:俞以“名”为文字之义在句中一以贯之,固然以曲代全,然以此义释“名可名”中之后一“名”字,义则甚合.“名”为文字,俞氏广引《文子》、《淮南子》、《周礼》、《礼记》诸书证之,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
关键词
《老子》
札记
左传
郑玄
建木
河上公
文字
音声相和
乐记
五气
-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老子·二章》“故”字引起的误释
- 17
-
-
作者
范卫平
-
机构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
-
出处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8-83,共6页
-
文摘
由于对《老子·二章》"故"字及其前后文的逻辑和思想理解的偏颇,导致对其章旨和"音声相和"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误释。
-
关键词
《老子》
“音声相和”
误释6
-
Keywords
Lao Tzu, different sounds harmonize with each other
misinterpretation
-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就老解《易》略论中国文化史上一大发明:辩证法
- 18
-
-
作者
李戏鱼
-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38-41,22,共5页
-
文摘
一中国古笈,向称“六艺”(《周礼·地官·保氏》)。汉司马迁云: 孔子云:“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史记·滑稽列传》)儒家独尊,故称“六经”。究其意蕴,庄子亦云:
-
关键词
儒家独尊
辩证法
中国文化史
音声相和
道家老子
乾坤
司马迁
太极图
先天八卦图
无极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老子》第二章隱埋的義理
- 19
-
-
作者
-
机构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
出处
《诸子学刊》
2023年第2期1-13,共13页
-
文摘
《老子》第二章有云“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長久以來,現代學界普遍據此認爲《老子》提倡事物相反相因、互相轉化的辯證哲學,但並未仔細分析此説何以能够成立,而對於文中提及的六對概念,更鮮少具體解釋其意。本文嘗試解釋“有無相生”云云的實際内涵,同時又證明第二章這段文字實際上講述老子的治國論,而非講相反相因、互相轉化的辯證哲學。
-
关键词
《老子》
相反相因
有無相生
音聲相和
政治思想
-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晨钟暮鼓——时间性水彩写生的形式探索
- 20
-
-
作者
曹启海
-
机构
南京外国语学校
-
出处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57,共2页
-
文摘
唐朝诗人李咸用在《山中》一诗中云:“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诗句描述的是钟鼓之音、月云之色,二者乃视听之境界也。月云之色可见亦可意象为之,钟鼓之音则古人报时之用也。其实,音声相和,虽可以叩击心灵,亦可以形之于色也。笔者的水彩写生就以晨钟暮鼓为内容,虽是内容,亦为形式,基于此,本文以《晨钟》与《暮鼓》两幅作品为例阐释笔者艺术探索之心路历程。
-
关键词
水彩写生
音声相和
艺术探索
时间性
李咸用
形式探索
钟鼓
心路历程
-
分类号
J215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