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3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诗话对刘勰“风骨”论的文学接受
1
作者 成松柳 毛琇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1-126,共6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风骨”之说在宋代诗话中发生了多样化的改变:北宋中期欧阳修等人倡导的“尚健”诗风着重宣扬“风骨”中雄健阔大的一面;江西诗派更关注诗人的性情和品格如何通过语言呈现在诗歌之中,对语言“生新瘦硬”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风骨”之说在宋代诗话中发生了多样化的改变:北宋中期欧阳修等人倡导的“尚健”诗风着重宣扬“风骨”中雄健阔大的一面;江西诗派更关注诗人的性情和品格如何通过语言呈现在诗歌之中,对语言“生新瘦硬”的追求使得他们更看重“风骨”之“骨”对言辞的要求,并在宋代理学家“气本论”的影响之下,变“风骨”为“气骨”;南宋后期的诗论代表严羽虽对江西诗派的观点有所纠正,但又将“风骨”论从美学要求变成了对建安文学风格的概括,当前学术界评价建安文学最常用的“建安风骨”便源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风骨 宋代诗话 文学接受
下载PDF
经学思维与古代文论范畴--以“教化”“文质”“风骨”“古雅”范畴为中心
2
作者 高明峰 王淑悦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19,共8页
经学思维在中国古代官方意识形态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对古代文论范畴的研究中,离不开对经学思维的分析讨论。经学思维中明道致用、宗经征圣、权威崇拜、信而好古等特点直接关系到了“教化”“文质”“风骨”“古雅”等文论范畴的生成和演... 经学思维在中国古代官方意识形态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对古代文论范畴的研究中,离不开对经学思维的分析讨论。经学思维中明道致用、宗经征圣、权威崇拜、信而好古等特点直接关系到了“教化”“文质”“风骨”“古雅”等文论范畴的生成和演变。经学思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道德文化品格,文学与经学广泛交融,共同满足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思维 文论范畴 教化 文质 风骨 古雅
下载PDF
从《花篮图》探讨文人风骨的画、插花和装饰应用
3
作者 郭玲 《丝网印刷》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从李嵩的花篮图赏析起笔,以文人插花与文人画为切入点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风骨的体现,将其应用于当代室内装饰中更显示出中国韵味。
关键词 文人画 插花 装饰应用 文人风骨
下载PDF
“风骨”的无限衍义
4
作者 邢继扬 李卫华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5期149-156,共8页
“风骨”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诗学范畴之一,然而,对“风骨”这一范畴的理解却言人人殊。根据皮尔斯提出的“无限衍义”理论,“风骨”作为一个符号,是一个由再现体、对象、解释项组成的三元结构,其中解释项居于优先地位。在三元的相互... “风骨”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诗学范畴之一,然而,对“风骨”这一范畴的理解却言人人殊。根据皮尔斯提出的“无限衍义”理论,“风骨”作为一个符号,是一个由再现体、对象、解释项组成的三元结构,其中解释项居于优先地位。在三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形成新的再现体、新的对象和新的解释项。这是一个持续开放的动态过程,在理论上是没有终点的。“风骨”的意义从六朝的“化感本源”,到唐代的“风雅兴寄”、宋代的“去俗妙悟”、明代的“温柔敦厚”,以至清代的“蕴蓄理趣”,一直在不断地衍义之中,且这一衍义过程将不断持续下去。这一过程不是线性地向着一个既定目标的发展,而是如同星光一般向四周辐射,其中最耀眼的光芒是唐代的“风雅兴寄”和宋代的“去俗妙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骨 无限衍义 古典诗学 古代文论
下载PDF
建安风骨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宏灿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3-68,共6页
建安文学受到历代读者、论者的推重,皆以“建安风骨”标示建安文学的独特品格。它经历了“风骨”、“建安风力”、“汉魏风骨”、“建安风骨”的进程。由于论者生活时代不同,其审美理想、审美情趣不同,赋予它不同时代风格的内涵。这些概... 建安文学受到历代读者、论者的推重,皆以“建安风骨”标示建安文学的独特品格。它经历了“风骨”、“建安风力”、“汉魏风骨”、“建安风骨”的进程。由于论者生活时代不同,其审美理想、审美情趣不同,赋予它不同时代风格的内涵。这些概念,既有相近的内涵,也有各自的内容,呈现出多义性特点,明显地展示出论者的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骨 建安风力 汉魏风骨 建安风骨
下载PDF
论“建安风骨”之文学内蕴——以建安诗人之创作祈向为中心
6
作者 孙耀庆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建安诗歌广泛而深刻地记录了时代乱象,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其基调非颓靡消沉、悲戚哀怨,而是充满着壮大郁勃的力量与高迈豪逸的气势,讲究辞藻雕润,言有尽而意无穷,诗风流畅,诗味醇厚,这些铸就了“建安风骨”这一影响深远的理论范畴。“建... 建安诗歌广泛而深刻地记录了时代乱象,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其基调非颓靡消沉、悲戚哀怨,而是充满着壮大郁勃的力量与高迈豪逸的气势,讲究辞藻雕润,言有尽而意无穷,诗风流畅,诗味醇厚,这些铸就了“建安风骨”这一影响深远的理论范畴。“建安风骨”的文学内蕴有三:其一,实录历史,缘情而发;其二,崇尚逸气与力量;其三:文辞流丽,含蓄蕴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风骨 文学内蕴 诗歌创作
下载PDF
从“风骨”理论的矛盾与自洽考刘勰之文质观念
7
作者 张淑颖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24-128,共5页
“风骨”本是对文章雄健有力、刚正不屈风格的概括,是中国传统文论中的高阶评语。刘勰《风骨》篇所论“风骨”却将风与骨分开阐述,骨属外、风属内,与汉魏风骨重“骨”正好相反。骨是言辞,风是情志,这里其实已经包含了文与质的概念,刘勰... “风骨”本是对文章雄健有力、刚正不屈风格的概括,是中国传统文论中的高阶评语。刘勰《风骨》篇所论“风骨”却将风与骨分开阐述,骨属外、风属内,与汉魏风骨重“骨”正好相反。骨是言辞,风是情志,这里其实已经包含了文与质的概念,刘勰将“风骨”与文采对立,认为风骨应该与文采结合才能呈现出精致流利的美文,这正是刘勰“风骨”理论的矛盾与自洽之处,透过这一现象可看到他所崇尚的是“先质后文”的文质观念。刘勰的宗经师圣倾向使他更在意文章所载之道,然而在六朝崇尚华丽文风的时代,其文质观也必然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因此,不免要强调文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风骨 文质观念
下载PDF
魏晋风骨与性命之论——任性而不知命
8
作者 胡辰蕾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9期33-35,共3页
魏晋风骨是动荡的现实下文人墨客宣泄的出口,是对传统儒学理念的反思与超越,是儒、道思想相对而又交融的产物。在历史的流变和传承中,魏晋风骨超越了诗学范畴,体现了宏观的审美情趣与精神追求,形成了一种意涵丰富的文化气质。该文以魏... 魏晋风骨是动荡的现实下文人墨客宣泄的出口,是对传统儒学理念的反思与超越,是儒、道思想相对而又交融的产物。在历史的流变和传承中,魏晋风骨超越了诗学范畴,体现了宏观的审美情趣与精神追求,形成了一种意涵丰富的文化气质。该文以魏晋风骨为主线,讨论其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并联系现实关怀,探究其对于当下美学与教育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风骨 文化气质 美学思想 教育启发
下载PDF
论紫砂艺术作品《竹韵壶》的创意设计和精神风骨
9
作者 汤市云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2期173-173,共1页
紫砂竹器作为紫砂艺术之中靓丽的存在,受到了许多壶友的喜爱和亲睐,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竹韵壶》,围绕竹子所展示的艺术创作细腻且飘逸,尽最大可能地在实用性和艺术性之间达到平衡。特别是竹子的竹段抟制和枝叶的不同颜色的... 紫砂竹器作为紫砂艺术之中靓丽的存在,受到了许多壶友的喜爱和亲睐,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竹韵壶》,围绕竹子所展示的艺术创作细腻且飘逸,尽最大可能地在实用性和艺术性之间达到平衡。特别是竹子的竹段抟制和枝叶的不同颜色的装饰,都能够体现作者对紫砂竹器的情有独钟。这样的一把小壶在我们的茶座之上却充满了实用性和把玩的乐趣,而且还能够把蕴藏其中的人文内涵充分地展示出来,带来更好的艺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艺术 竹韵壶 创意设计 精神风骨
下载PDF
风骨论二辨
10
作者 张业敏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73-77,共5页
“风骨”本是汉魏以来用以品评人物的一个词,如“羲之风骨清举”(《世说新语·晋安帝纪》)“刘裕风骨不恒,盖人杰也.”(《宋书·武帝纪》)也有单用为“风”或“骨”的,都是指人物所具有的一种气势不凡的精神面貌.以后,六朝士人... “风骨”本是汉魏以来用以品评人物的一个词,如“羲之风骨清举”(《世说新语·晋安帝纪》)“刘裕风骨不恒,盖人杰也.”(《宋书·武帝纪》)也有单用为“风”或“骨”的,都是指人物所具有的一种气势不凡的精神面貌.以后,六朝士人将“风骨”由品人而推及品文,提倡文亦应有风骨.曹丕主“文气”说,可以看作是文学领域中风骨论的滥觞,刘勰的《文心雕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骨 “建安风骨 汉魏风骨 左思风力 风骨 建安风力 陈子昂 辞采 时代风格 晋宋莫传
下载PDF
太行风骨读陵川
11
作者 史运玲 《保健医苑》 2024年第9期50-51,共2页
我是个衷情山水的女子,隔段时间便要到大山深处走走,不去汲取一番山水的阔润灵气,便觉神思恢恢。最近一段时间,我又无精打采起来。我知道,这是我在想念太行山了,想念八百里太行深处,那个画屏环列的美丽山城陵川了。只要让我去那里转上一... 我是个衷情山水的女子,隔段时间便要到大山深处走走,不去汲取一番山水的阔润灵气,便觉神思恢恢。最近一段时间,我又无精打采起来。我知道,这是我在想念太行山了,想念八百里太行深处,那个画屏环列的美丽山城陵川了。只要让我去那里转上一圈,我便会神奇地恢复精气神儿,变得神清气爽,神采奕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思 风骨 八百里 陵川 想念 太行 山水
下载PDF
祛风骨八方汤治疗创伤骨折急性软组织挫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12
作者 孙从府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5期67-69,共3页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对创伤骨折急性软组织挫伤实施祛风骨八方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来自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骨折急性软组织挫伤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58例,之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样本量分成了两组,接受伤科接骨片治疗的...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对创伤骨折急性软组织挫伤实施祛风骨八方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来自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骨折急性软组织挫伤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58例,之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样本量分成了两组,接受伤科接骨片治疗的设为常规组(29例),采用祛风骨八方汤治疗的设为试验组(29例);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更高(P<0.05);两组疼痛程度比较,试验组更低(P<0.05);两组炎性因子比较,试验组更佳(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试验组更优(P<0.05)。结论:对创伤骨折急性软组织挫伤患者采取祛风骨八方汤治疗干预后,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骨八方汤 治疗 创伤骨折急性软组织挫伤 临床效果 分析
下载PDF
周敦颐的文人风骨与血性侠义
13
作者 司南 《年轻人(A版)》 2024年第1期36-37,共2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不仅存在于过去的历史中,更深深扎根于我们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里,它们就如同璀璨的星辰,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通过历史名人和当代大学生的故事,看这些刻在中国青年骨子里的基因,在新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不仅存在于过去的历史中,更深深扎根于我们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里,它们就如同璀璨的星辰,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通过历史名人和当代大学生的故事,看这些刻在中国青年骨子里的基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的新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名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人风骨 周敦颐 侠义 人生观 当代大学生 价值观
下载PDF
“建安风骨”辨思——对建安文学接受史的考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涂波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1期88-93,共6页
本文通过对建安文学接受史的的考察 ,指出从魏晋至中唐 ,建安文学在批评家心目中正是今天我们称道的“风骨”(古义 )的反面。陈子昂以及严羽正式提出“汉魏风骨”或者“建安风骨” ,又是以改变“风骨”的古义为前提的。那么 ,今天我们... 本文通过对建安文学接受史的的考察 ,指出从魏晋至中唐 ,建安文学在批评家心目中正是今天我们称道的“风骨”(古义 )的反面。陈子昂以及严羽正式提出“汉魏风骨”或者“建安风骨” ,又是以改变“风骨”的古义为前提的。那么 ,今天我们所说“建安风骨”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它在多大程度上能概括建安文学的真实风貌 ?本文所做的还原式的工作 ,可能使这些问题变得较为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文学 曾丕 钟嵘 文学接受史 文学研究 刘勰 风骨 "建安风骨" 《文心雕龙》 陈子昂
下载PDF
从“建安风骨”到“盛唐气象”─-论“风骨”说的美学内涵和历史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敏强 《浙江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建安风骨"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标举的重要美学范畴。本文在把握"建安风骨"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刘勰、钟嵘等文论家的"风骨"论的基本内涵,并对建安诗人和南朝论家为诗歌的"盛唐气... "建安风骨"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标举的重要美学范畴。本文在把握"建安风骨"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刘勰、钟嵘等文论家的"风骨"论的基本内涵,并对建安诗人和南朝论家为诗歌的"盛唐气象"的产生所作的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作了高度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风骨 南朝文学 刘勰 风骨论” 盛唐气象
下载PDF
刘勰论气与风骨的关系——兼论风骨的涵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归青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9-174,共6页
气与风骨的关系也就是作者情性与风格的关系;风骨的形成与作品中表现的作者的情性有关;阳刚之气是形成风骨的首要因素,语言表述是形成风骨的重要因素。在《风骨》篇中,刘勰不仅没有排除风骨与内容的联系,而且明确肯定,风的概念中包含有... 气与风骨的关系也就是作者情性与风格的关系;风骨的形成与作品中表现的作者的情性有关;阳刚之气是形成风骨的首要因素,语言表述是形成风骨的重要因素。在《风骨》篇中,刘勰不仅没有排除风骨与内容的联系,而且明确肯定,风的概念中包含有思想情感的要素。风既指刚健清正的情志意气,又指明朗有力的语言特点。骨指语言的质朴和表述的简约。风骨是一种充满力量感,具有阳刚之美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风骨 风骨
下载PDF
从“风骨”看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的多义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兴田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76-81,共6页
“风骨”作为重要的古文论范畴,其含义歧见迭出。“风骨”是对文章审美的整体诉求,强调完整性,但“风骨”同时具有多面性和复合性特质,应当允许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理解,尤其需要结合文本和具体的语境。“风骨”强调作家要关注社会现实,具... “风骨”作为重要的古文论范畴,其含义歧见迭出。“风骨”是对文章审美的整体诉求,强调完整性,但“风骨”同时具有多面性和复合性特质,应当允许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理解,尤其需要结合文本和具体的语境。“风骨”强调作家要关注社会现实,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情与气偕,作品需要具备感人的张力;“风骨”是情感和力量的结合后形成的文章的整体精神风貌的显现,表现为“情显”与“辞精”两个方面。从建安风骨到盛唐兴象,“风骨”的含义随时代的变迁而相应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多义性,但作为对文章最高风格要求的基本内涵没发生多大变化,则又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的稳固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骨 建安风骨 《文心雕龙》 《河岳英灵集》
下载PDF
论左思诗歌创作对汉魏风骨的继承
18
作者 陈祥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4期90-95,共6页
初唐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说:"汉魏风骨,晋宋莫传。"这一论断与客观实际不符。左思是西晋诗人,其代表作《咏史诗》八首批判了压抑人才的门阀社会,抒发了个人的怀抱,语言刚健有力,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具备了"汉魏风骨... 初唐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说:"汉魏风骨,晋宋莫传。"这一论断与客观实际不符。左思是西晋诗人,其代表作《咏史诗》八首批判了压抑人才的门阀社会,抒发了个人的怀抱,语言刚健有力,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具备了"汉魏风骨"的特点,是对"汉魏风骨"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思 咏史诗 风骨 建安风骨 汉魏风骨
下载PDF
浅谈刘勰的“风骨论”
19
作者 覃俏丽 《南方论刊》 2007年第3期81-81,78,共2页
在《文心雕龙》的创作论中,《风骨》是比较重要的一篇。在此篇中,刘勰对风骨的内涵、风骨的关系、风骨的重要性、风骨与辞采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到风骨兼备等方面的问题作了阐述,并且有相当的见地。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风骨 刘勰 《文心雕龙》 风骨 创作论 辞采
下载PDF
燕赵风骨考论 被引量:14
20
作者 崔志远 葛振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99-106,共8页
古燕赵地理环境是从西北部高原到东南部平原的有序排列 ,这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古燕赵的社会结构是游牧人和农耕人的对峙与交融 ,因而历代多征战。燕赵区域文化形成于战国末期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燕... 古燕赵地理环境是从西北部高原到东南部平原的有序排列 ,这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古燕赵的社会结构是游牧人和农耕人的对峙与交融 ,因而历代多征战。燕赵区域文化形成于战国末期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燕赵文化潜意识即燕赵风骨 ,其特征是勇武任侠 ,慷慨悲歌。战国以降 ,燕赵风骨发展的因素有二 :战争和移民。二者强化着燕赵的胡风 ,也强化着燕赵的勇武。元明以降 ,京都文化的强辐射 ,增强着燕赵文化的庙堂性、包容性和典雅性 ,燕赵文化得以提高和升华 ,古老的燕赵风骨却受到蚀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赵风骨 形成 发展 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