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频率副词“动不动”的主观评价功能及其形成机制
1
作者 朱铭宇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现代汉语频率副词“动不动”具有表达说话人主观评价的功能,且倾向于表达负面评价,表示说话人认为某行为、动作、事件发生过于轻易。说话人使用“动不动”表达主观评价的原因实质上是因为说话人认为行为、动作、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合理性... 现代汉语频率副词“动不动”具有表达说话人主观评价的功能,且倾向于表达负面评价,表示说话人认为某行为、动作、事件发生过于轻易。说话人使用“动不动”表达主观评价的原因实质上是因为说话人认为行为、动作、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合理性或非常规性,从而产生意外情感,表现为语用否定、感叹、强化疑问三项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不动” 句法特征 意外范畴 语用否定
下载PDF
表频率副词“时不时”和“动不动” 被引量:6
2
作者 郝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06-109,共4页
现代汉语中"时不时"和"动不动"都是表中等频率义副词,两词在句法功能上有很多共同点,但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句法上,二者在谓语的词性、后加"地"、在句中的位置、主语的人称、否定式的... 现代汉语中"时不时"和"动不动"都是表中等频率义副词,两词在句法功能上有很多共同点,但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句法上,二者在谓语的词性、后加"地"、在句中的位置、主语的人称、否定式的意义、可进入的祈使句的类型等方面都有差别。"动不动"可以提示"反预期事件"或"反预期频率",而"时不时"没有这样的功能。另外,"动不动"常含有"轻易"、"随意"、"轻率"的意味,有明显的主观性,口语色彩明显,"时不时"没有明显的主观性,口语色彩也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不时 动不动 比较 频率 预期 主观性
下载PDF
频度副词“好不好”的虚化历程及主观化 被引量:2
3
作者 付开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9-90,93,共3页
频度副词"好不好"产生于明末清初,清代有零星用例,到现代汉语基本消失。其来源是"好不好1"、"好不好2"的持续虚化、词汇化,其中也伴随着主观化的历程。其消亡后,原有功能由"动不动、动辄"替代。
关键词 频度副词 好不好 虚化 主观化 动不动
下载PDF
评注性副词“动不动”的用法与来源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军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54,共5页
现代汉语的频度副词"动不动"具有较强的评注性。一般出现在小句或谓词性短语的前面,表达说话者对后面动作、行为、事件频繁出现的消极评价,主要适应于口语体或主观语体。这种用法最早出现于宋代文献,在元曲中发展、明清小说... 现代汉语的频度副词"动不动"具有较强的评注性。一般出现在小句或谓词性短语的前面,表达说话者对后面动作、行为、事件频繁出现的消极评价,主要适应于口语体或主观语体。这种用法最早出现于宋代文献,在元曲中发展、明清小说中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不动 评注性 消极义 口语语体 主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