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内模仿”与“无意识”理论 |
曹桂生
曹阳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2
|
心理批评之路:从弗洛伊德到弗莱 |
史风华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3
|
荣格原型理论与古代文学批评探微 |
钟晨音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4
|
|
4
|
从东西方文化看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差异 |
曾玲娟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5
|
古典精神分析对行为动力的认识分歧述评 |
叶国萍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6
|
精神分析的诠释学体现 |
司群英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7
|
精神分析学视域下的文学研究 |
金生翠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8
|
论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双性同体”思想 |
姜玉平
|
《新余高专学报》
|
2009 |
0 |
|
9
|
溯源与整合——荣格与弗洛伊德无意识学说比较 |
崔诚亮
|
《阴山学刊》
|
2012 |
0 |
|
10
|
《蝇王》主题再探 |
许习
|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1
|
马利坦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发展及其美学意义 |
李永胜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2
|
|
12
|
心理学类通识课程对大学生坚韧人格培养的调查与实践研究——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 |
杨晓玲
罗娟
刘利
|
《高教学刊》
|
201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