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村BA”现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耦合及实践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绍奎 熊文 王辉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逻辑推理等方法,分析贵州“村BA”现象的生成,探究其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耦合,并提出实践启示。贵州“村BA”现象的生成:广泛关注是推动外因,土洋交融是驱动内因,文化共情是心理基础,新内生模式是演进机制。...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逻辑推理等方法,分析贵州“村BA”现象的生成,探究其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耦合,并提出实践启示。贵州“村BA”现象的生成:广泛关注是推动外因,土洋交融是驱动内因,文化共情是心理基础,新内生模式是演进机制。逻辑耦合:实现共同富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发展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践行高质量发展,遵循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产业实践。实践启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恪守地域传统文化的发展要求,重视村字号品牌建设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贵州“村BA”现象 乡村体育文化
下载PDF
贵州少数民族汉式家谱文化现象研究
2
作者 周国茂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6-42,共7页
汉式家谱于明代在贵州少数民族土司中出现,清雍正至民国年间在贵州少数民族中基本普及,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汉式家谱在贵州少数民族中的出现和发展演变,是统治者倡导和推动、土司率先示范,专业谱匠参与的结果,既是对国家层面社会治理和... 汉式家谱于明代在贵州少数民族土司中出现,清雍正至民国年间在贵州少数民族中基本普及,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汉式家谱在贵州少数民族中的出现和发展演变,是统治者倡导和推动、土司率先示范,专业谱匠参与的结果,既是对国家层面社会治理和族际整合意图的践行,也反映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少数民族中的汉式家谱是一种外在压力下的家族历史和身份建构,因此其中叙述的历史存在诸多疑点,导致历史价值的减弱,但这种“建构”的过程和结果加强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加强对家谱编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引导,避免家谱编修中的各种弊端,将极大地发挥家谱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更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少数民族 汉式家谱 文化现象
下载PDF
贵州苗族独木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象追踪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卢塞军 代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74,共6页
贵州苗族独木龙舟竞渡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实践活动场景规模宏大,文化内容古朴而独特,是一部真实的、生动而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象,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运用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从历史文化景象、社会文化景象... 贵州苗族独木龙舟竞渡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实践活动场景规模宏大,文化内容古朴而独特,是一部真实的、生动而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象,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运用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从历史文化景象、社会文化景象以及竞渡文化景象对贵州苗族独木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象进行追踪研究,并在总结其非物质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探寻龙舟竞渡背后所反映的古老而又神秘的苗族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苗族 独木龙舟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象追踪
下载PDF
天然抑菌剂对贵州糟辣椒“生花”菌株及常见食源菌的抑菌活性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雪雅 陆宽 +6 位作者 殷勇 蓬桂华 何建文 陈菊 史勋祝 杨秋燕 钟定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154,共6页
选取6种天然抑菌成分,考察其对引起贵州糟辣椒"生花"主要微生物及有害食源菌的体外抑菌性能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将不同剂量复合配比的天然抑菌剂添加至糟辣椒制品中,追踪贮藏期间菌落总数和总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 选取6种天然抑菌成分,考察其对引起贵州糟辣椒"生花"主要微生物及有害食源菌的体外抑菌性能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将不同剂量复合配比的天然抑菌剂添加至糟辣椒制品中,追踪贮藏期间菌落总数和总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天然抑菌成分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和MIC存在较大差异,植物源抑菌成分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优于曲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其中山苍子油、大蒜油的抑菌效果较好,对部分供试菌的MIC达到0.312μL/m L。最佳复合天然抑菌剂为山苍子油0.2%、大蒜油0.025%及生姜油0.025%,其对糟辣椒的抑菌效果和持续性及维持总酸稳定性的能力最优,糟辣椒贮藏180 d时,菌落总数降低了58.7倍,总酸含量降低0.22%。该研究在保证糟辣椒食用安全的前提下达到了较长的保质期,可为糟辣椒的绿色保质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糟辣椒 天然抑菌成分 “生花”现象 食源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地方经验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贵州现象”
5
作者 杨洋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8-24,共7页
20世纪80年代贵州作家凭借极具个性特色的创作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以丰硕的成果给全国文艺界带来了震撼性的影响,其中小说和诗歌成为当时贵州地域性的文化品牌,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创造了20世纪80年代文学艺术领域的&qu... 20世纪80年代贵州作家凭借极具个性特色的创作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以丰硕的成果给全国文艺界带来了震撼性的影响,其中小说和诗歌成为当时贵州地域性的文化品牌,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创造了20世纪80年代文学艺术领域的"贵州现象"。"贵州现象"代表了一种贵州本土的文化"态度""视点""立场",表现为一种本土文化精神主体性的建构。同时,"贵州现象"还意味着20世纪80年代的贵州艺术家们通过自身的艺术实践和探索,突破了"边缘"的区位弱势和局限,构建起属于贵州艺术家的审美话语空间,获得了与文化中心乃至世界展开对话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贵州现象” 地方经验
下载PDF
脱贫与经济增长:“贵州新现象”探析——贵州云南两省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杜强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2-77,共6页
经济增长通常意味着贫困率的下降,然而,对于增长很慢的经济体或经济增长没有带动贫困率降低的案例,这种假设似乎并不成立。中国两个较为贫困省份的数据展示了这样一个谜题:贵州省的经济增长缓慢但农村贫困率的下降较为显著,对这一现象... 经济增长通常意味着贫困率的下降,然而,对于增长很慢的经济体或经济增长没有带动贫困率降低的案例,这种假设似乎并不成立。中国两个较为贫困省份的数据展示了这样一个谜题:贵州省的经济增长缓慢但农村贫困率的下降较为显著,对这一现象不妨称之为"贵州新现象";与此同时,云南省经济高速增长但贫困率下降较为迟缓。根据相关考察和统计数据的分析,交通、流动人口、旅游业和矿产业四个因素是解释这个谜题的关键。这四个因素在两个省的不同分布和构造解释了它们经济增长与贫困率下降关系中的不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新现象 经济增长 贫困率 流动人口 交通 矿产业 旅游业
下载PDF
论“贵州现象”——关于贵州文化背景与贵州艺术家
7
作者 谢彬如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1-8,共8页
贵州是一个穷省,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然而,十多年来,贵州的艺术家们在文学、音乐、戏剧、美术工艺等领域异军突起,创作的大量作品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轰动。这种反响和轰动,尤以美术界为甚。
关键词 贵州现象 艺术 文化
下载PDF
贵州旅游业“盆地现象”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盘晓愚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76,共5页
贵州旅游业落后于周边各省份,被称为“盆地现象”。其原因在于:在目前大众观光旅游为主的阶段,贵州旅游资源难以发挥优势;旅游产品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于周边省份。贵州旅游业只有抓住机遇,依靠资源的后发优势才能冲出“盆地”。
关键词 贵州旅游 盆地现象 原因
原文传递
“共生”与“共情”——20世纪七八十年代贵阳诗歌与艺术的两个瞬间
9
作者 蓝庆伟 《都市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235-243,共9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南地区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镇,除"四川画派"之外,贵州当代艺术以其鲜明的地缘文化、粗狂豪爽等特点,形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贵州现象"。1990年第6期《美术》杂志以"‘贵州现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南地区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镇,除"四川画派"之外,贵州当代艺术以其鲜明的地缘文化、粗狂豪爽等特点,形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贵州现象"。1990年第6期《美术》杂志以"‘贵州现象’面面观"展开专题讨论,形成了贵州美术发展的高峰。在"贵州现象"的形成过程中,以1979年的"贵阳五青年画展"和1983年"第三代诗人"诗人唐亚平到贵阳为标志性的事件,充分体现这一时期贵阳诗歌与艺术"共生"、"共情"的两个瞬间。除了艺术家个人的独特创造力之外,作为"都市漫游者"的诗人与画家所形成的艺术与诗歌之间的特殊关系,及不断前往贵州之外中心城市北京举办展览是美术"贵州现象"的重要文化内涵与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诗歌与艺术 美术“贵州现象” 中心与边缘 都市漫游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