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花”“草”崇尚对清初词坛的影响
1
作者 岳淑珍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5-47,共3页
明代中后期强烈的“花”“草”崇尚在清初仍然温度不减,沿着明代崇尚的惯性,持续影响着清初词坛近半个世纪。这种影响在词坛上表现为:词体创作模仿“花”“草”;词籍纂著继承“花”“草”;词体评价以“花”“草”为标准。此时词坛亦在... 明代中后期强烈的“花”“草”崇尚在清初仍然温度不减,沿着明代崇尚的惯性,持续影响着清初词坛近半个世纪。这种影响在词坛上表现为:词体创作模仿“花”“草”;词籍纂著继承“花”“草”;词体评价以“花”“草”为标准。此时词坛亦在孕育着词学新变,针对《草堂诗余》编纂而成的词选——《词综》,逐渐对《草堂诗余》形成强有力的冲击,“花”“草”尤其是《草堂诗余》的影响被大大削弱的时代已经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词坛 《花间集》 《草堂诗余》 “花”“草”崇尚
下载PDF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稀见广东俗曲版本述略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蕊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133,共9页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批广府地区的俗曲唱本,具体为"杂歌曲"共84种,《第八才子花笺记》3种,《西番宝蝶全本》和其他俗曲共4种。"杂歌曲"中"富桂堂刊本"为现存较早的版本。此外,《大棚朱买臣分妻》《新本...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批广府地区的俗曲唱本,具体为"杂歌曲"共84种,《第八才子花笺记》3种,《西番宝蝶全本》和其他俗曲共4种。"杂歌曲"中"富桂堂刊本"为现存较早的版本。此外,《大棚朱买臣分妻》《新本今晚水大》等俗曲,版本尤为珍稀,今尚未见有目录著录。这些文献对研究广东俗曲与地方文化具有特殊的价值,值得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国家图书馆 杂歌曲 第八才子花笺记 西番宝蝶全本
下载PDF
《花间集》编纂背景及编纂原则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罗争鸣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晚唐五代时期 ,大量才子士人流寓西蜀 ,再加上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 ,蜀地词曲创作日益繁荣。本文在征引史料的基础上论述了蜀词的成就和地位 ,进而揭示了《花间集》的编纂背景 ,从体例、词人、词作、词调等方面 ,分析了其力求精美别致的... 晚唐五代时期 ,大量才子士人流寓西蜀 ,再加上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 ,蜀地词曲创作日益繁荣。本文在征引史料的基础上论述了蜀词的成就和地位 ,进而揭示了《花间集》的编纂背景 ,从体例、词人、词作、词调等方面 ,分析了其力求精美别致的编纂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集》 编纂背景 编纂原则 西蜀 精雕细刻
下载PDF
校勘俗文学文献的方法——从《第八才子书花笺记会评会校本》校记之商榷谈起 被引量:2
4
作者 关瑾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8期17-19,共3页
《花笺记》是粤调说唱文学"木鱼书"的代表作,《第八才子书花笺记会评会校本》是木鱼书文本整理的一个重要成果。不过,该书校录与取舍、校语之具体表述,尚有可商之处。为了适应语言面貌发展或人们审美意识改变等要求,俗文学在... 《花笺记》是粤调说唱文学"木鱼书"的代表作,《第八才子书花笺记会评会校本》是木鱼书文本整理的一个重要成果。不过,该书校录与取舍、校语之具体表述,尚有可商之处。为了适应语言面貌发展或人们审美意识改变等要求,俗文学在表演、抄传、刻录过程中会不断被再加工,由此产生的异文,是这一演变过程的忠实记录。校勘俗文学文献,先要进行最基本的对校,然后依次运用本校法和他校法,最后采用理校时,则必须考虑俗文学样式自身的体裁特点以及方言、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笺记》 木鱼书 异文 校勘方法
下载PDF
毛本《花间集》来源补证
5
作者 罗争鸣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87-289,共3页
毛晋汲古阁刊本《花间集》是一个比较精审的明刊本 ,但其来源尚无定论。陆游跋本《花间集》仅是陆氏题跋的一个宋本 ,并没有刊刻流行。毛晋所谓陆跋本是自己借用陆游跋文抄补的某一宋本 ,这个宋本很可能就是聊城杨氏海源阁曾藏的鄂州公... 毛晋汲古阁刊本《花间集》是一个比较精审的明刊本 ,但其来源尚无定论。陆游跋本《花间集》仅是陆氏题跋的一个宋本 ,并没有刊刻流行。毛晋所谓陆跋本是自己借用陆游跋文抄补的某一宋本 ,这个宋本很可能就是聊城杨氏海源阁曾藏的鄂州公文册子纸印本 ,毛本多从此出 ,但毛氏刊刻时也参照了其他版本。因此毛本的来源不能简单地指定某一本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集》 毛本 公文纸印本 陆跋本 来源 版本 考证 文学研究 宋本
下载PDF
花间别调:毛文锡词的艺术成就探析
6
作者 于广杰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4-50,共7页
毛文锡高才雅怀却身处乱世,不幸以《茶谱》和小词等文人“末技”留名后世。然毛文锡在词体始兴之时,自觉地将诗人之诗的传统带入到词中,深化了词的比兴寄托之意,丰富了词的题材和社会功能,形成了清丽疏越的词风,是花间词人中追求别调别... 毛文锡高才雅怀却身处乱世,不幸以《茶谱》和小词等文人“末技”留名后世。然毛文锡在词体始兴之时,自觉地将诗人之诗的传统带入到词中,深化了词的比兴寄托之意,丰富了词的题材和社会功能,形成了清丽疏越的词风,是花间词人中追求别调别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颇通音律,于词调多有改制或新创。按《钦定词谱》,以毛文锡词为正体10调,其中《赞成功》《接贤宾》《月宫春》3调《教坊记》未载,又一体8调;取毛文锡词句为词调别名3调,足见其对词体声律的创调定体之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文锡 《花间集》 词调 词律
下载PDF
“《花间》范式”及其批评
7
作者 刘桂华 刘茜茜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花间》范式"首先是指由《花间集》所确立的一种词学创作审美规范、词学审美理想。这种规范和理想建立之后,从宋代开始就成为批评家评价词人词艺高下、优劣的准绳和重要标准。所以,不论是从词创作还是词学批评的角度来说,... "《花间》范式"首先是指由《花间集》所确立的一种词学创作审美规范、词学审美理想。这种规范和理想建立之后,从宋代开始就成为批评家评价词人词艺高下、优劣的准绳和重要标准。所以,不论是从词创作还是词学批评的角度来说,《花间》词的影响都极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集》 “《花间》范式” 批评标准
下载PDF
校勘俗文学文献的方法——从《第八才子书花笺记会评会校本》校记之商榷谈起
8
作者 关瑾华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花笺记》是粤调说唱文学“木鱼书”的代表作,《第八才子书花笺记会评会校本》是木鱼书文本整理的一个重要成果。不过,书中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商讨,尤其是在异文的选择上,由此探讨若干俗文学校勘整理的方法。
关键词 《花笺记》 木鱼书 校勘 异文
下载PDF
迷失的环节:《云谣集》在词诞生过程中的定位
9
作者 萧虹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90-101,共12页
20世纪初,曲子词集《云谣集》(922)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之后的研究表明,《云谣集》的时代比之前公认的最早的词集《花间集》(约940)更早,它很可能是最早的词集,是一个唐诗到五代、宋的词的发展过程中曾经“迷失”的环节。虽然前贤的作... 20世纪初,曲子词集《云谣集》(922)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之后的研究表明,《云谣集》的时代比之前公认的最早的词集《花间集》(约940)更早,它很可能是最早的词集,是一个唐诗到五代、宋的词的发展过程中曾经“迷失”的环节。虽然前贤的作品常常提及《云谣集》,但几乎没有对它在词的起源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过详细的析论。文章梳理了从唐诗到曲子词再到词的文体发展过程,并通过作品分析寻找所属各个阶段的证据,最后归结到《云谣集》与《花间集》的传承关系,进而确定了《云谣集》在词的诞生过程中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谣集》 曲子词 敦煌学 音乐文学 词史 《花间集》
下载PDF
论常州词派对《花间集》的词学接受
10
作者 梅向东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5,26,共6页
《花间集》是"倚声填词之祖",然而在词学接受史上其命运多舛,至清代的常州词派有一个深刻变化,后者正是在对《花间》的词学接受中拓开理论堂庑的。张惠言对《花间》之首的温庭筠词作微言大义的重新阐释,以期实现词的形式之本... 《花间集》是"倚声填词之祖",然而在词学接受史上其命运多舛,至清代的常州词派有一个深刻变化,后者正是在对《花间》的词学接受中拓开理论堂庑的。张惠言对《花间》之首的温庭筠词作微言大义的重新阐释,以期实现词的形式之本与意义之源的合一,从而开启常派词学;但他将温庭筠攀比屈子抽离《花间》的解读策略,有着重大破缺。周济以"浑厚"之说观照《花间》,立其为词之渊源,修补了张氏的破缺。陈廷焯则既推温、韦为词宗,又斥《花间》为祸首,将张氏的破缺演绎成了对《花间》的悖论式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词派 花间集 词学接受
下载PDF
火焰之歌:試論《花間集》中的燈燭書寫
11
作者 李文鈺 《人文中国学报》 2021年第1期189-229,共41页
本文以燈燭的文化底藴爲背景,解析《花間集》中的燈燭書寫。首先梳理並探索先秦至唐五代的燈燭發展,從火炬到蜜燭,從食器到油燈,日益繁複奇巧,不僅爲照明器物,亦是娛樂珍玩、身分表徵;而火尤其是燈燭靈魂,既是照明功能所在,更具靈幻美... 本文以燈燭的文化底藴爲背景,解析《花間集》中的燈燭書寫。首先梳理並探索先秦至唐五代的燈燭發展,從火炬到蜜燭,從食器到油燈,日益繁複奇巧,不僅爲照明器物,亦是娛樂珍玩、身分表徵;而火尤其是燈燭靈魂,既是照明功能所在,更具靈幻美感及引人遐思的特質,成爲意藴深邃的象徵。以燈燭的認知背景解讀《花間》詞,詞中燈燭在場的場景得以重現,紅燭熒煌、蘭膏香暖之外,透窗而出的摇曳燈影,屏幃之中的蠟淚殘光皆常見景象;火焰則爲詞中亮點,既映照多變的情感空間、無常的人間風景,也映照自然的塵外之境,透過其象徵内藴的投射,雲雨風月的情感自有純浄境界,飄轉如風燭的生命流程也深藏内在追尋,而信仰遺落的年代則呈現光暗和解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間集 燈燭 物質文化
下载PDF
鏡裏花間——試論《花間集》的镜書寫
12
作者 李文鈺 《人文中国学报》 2022年第2期259-301,共43页
本文以先秦至唐五代銅鏡發展爲依據,考述《花間集》中鈿鏡、鸞鏡、有柄鏡、菱花鏡,以及鏡匣、鏡奩、鏡臺等週邊器物,對於向來不易確解的詞句提出具實物背景的解讀,從而使詞作脈絡、詞中場景獲得更爲清晰的梳理與呈現。以此爲基礎,透過... 本文以先秦至唐五代銅鏡發展爲依據,考述《花間集》中鈿鏡、鸞鏡、有柄鏡、菱花鏡,以及鏡匣、鏡奩、鏡臺等週邊器物,對於向來不易確解的詞句提出具實物背景的解讀,從而使詞作脈絡、詞中場景獲得更爲清晰的梳理與呈現。以此爲基礎,透過鏡的文化與文學意涵,對照詩歌傳統中的鏡書寫,亦得以凸顯《花間集》中與鏡相關詞作的特殊表現與深層内藴。異於詩人的各言其志與寫實風格,對鏡感傷壯志消磨、紅顔易老,或描寫眼前如鏡晶瑩的水月風光,詞人隱身詞境之外,以如鏡之照影的手法,如“實”映現鏡花水月般未必真實存在的人事物,比如對鏡理妝或掩鏡無語的閨閣女子、虚擬遠隔的樂園與歷史場景等,而於精致如鏡的詞境中藴含深情妙理,在冷落中猶自好修、在困境中夢想飛越,以及樂園的探尋、殷鑑的徒勞、愛與美的救贖等,可謂於幻境中披露真實,於轉瞬消逝的時空中鏤刻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間集 文人詞 唐五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