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郁证发微(四十二)——郁证《黄帝内经》论 被引量:2
1
作者 蒋健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黄帝内经》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之一,从郁证的角度重新审视并挖掘《黄帝内经》的有关理论。《黄帝内经》系统提出了郁证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及治疗方法。指出情志不遂可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得病,病机特点为气机紊乱,临床表现变化多端,... 《黄帝内经》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之一,从郁证的角度重新审视并挖掘《黄帝内经》的有关理论。《黄帝内经》系统提出了郁证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及治疗方法。指出情志不遂可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得病,病机特点为气机紊乱,临床表现变化多端,诊断察体尚需观心,重视以非药物情志疗法疗病先医心。《黄帝内经》是一部蕴含心身医学的诊治大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郁证 情志致病 移精变气 “五过”“四失” 心身医学
下载PDF
从《黄帝内经》谈喘病辨证辨治
2
作者 赵晶晶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13期32-34,共3页
《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出了喘病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其证候特点,成为后世对喘病辨治的理论依据。喘病病因涉及外因、内因、不内外因3种,病位多在肺、肾、肝、心、大肠诸脏腑,六经辨证多在足三阴、足三阳经,病性有虚实之分。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喘病 病因 病位 病性
下载PDF
“分消走泄法”源流与证治 被引量:28
3
作者 毛德西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27-230,共4页
"分消走泄法"源于《黄帝内经》,方出仲景,法于北齐,详于清代,而明确提出者乃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分消走泄法"对应疾病为暑温、湿温、湿病等,而其对应之证,乃湿热证。湿浊之邪所盘踞之处均以脾胃为主,旁及于肝... "分消走泄法"源于《黄帝内经》,方出仲景,法于北齐,详于清代,而明确提出者乃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分消走泄法"对应疾病为暑温、湿温、湿病等,而其对应之证,乃湿热证。湿浊之邪所盘踞之处均以脾胃为主,旁及于肝,上及于肺,下及于肾,即盘踞中焦,上蒙下注,涉及肺肾。针对湿热病机,"分消走泄法"用药以"轻灵"取胜。"轻灵"二字,不但指药物气味与质地"轻灵",还指药物剂量"轻灵"。临证应圆机活法,精简扼要,力求"轻灵中求纯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消走泄法” 湿热 暑温 湿温 湿病 《黄帝内经》 张仲景 徐之才 叶天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