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心理描写的嬗变:由“心理性”人物观到“功能性”人物观的叙事演变——以余华《活着》为例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51,共13页
余华的《活着》是20世纪90年代迄今的一个出版奇迹,也是当代文学阅读史、接受史上的一个作家作品个案的影响力奇迹。这与该小说中发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的叙事嬗变有关,即余华在小说中几乎完全废止了传统意义上的心理描写。其中暗含了...
余华的《活着》是20世纪90年代迄今的一个出版奇迹,也是当代文学阅读史、接受史上的一个作家作品个案的影响力奇迹。这与该小说中发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的叙事嬗变有关,即余华在小说中几乎完全废止了传统意义上的心理描写。其中暗含了传统的心理描写在当代小说叙述中遭遇的困境和所发生的嬗变——由"心理性"人物观到"功能性"人物观的叙事演变。由此,《活着》不仅标示着余华小说创作的重要叙述转型和成熟,而且成为标示着中国当代文学经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先锋派文学转向后来的90年代甚至波及新世纪的文学发展和转向的文学转型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活着》
“心理性”人物观
“功能性”人物观
叙事嬗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迅笔下“或”、“或者”的语义选择类别及语用根据
被引量:
1
2
作者
盛新华
郭静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0-114,共5页
根据不同的标准将"或者"的语义关系分为相容语义选择关系和不相容语义选择关系;显性语义选择关系和隐性语义选择关系;并列语义选择关系和递进、转折、假设语义选择关系;追补性语义选择关系和非追补性语义选择关系。鲁迅选择&q...
根据不同的标准将"或者"的语义关系分为相容语义选择关系和不相容语义选择关系;显性语义选择关系和隐性语义选择关系;并列语义选择关系和递进、转折、假设语义选择关系;追补性语义选择关系和非追补性语义选择关系。鲁迅选择"或"和"或者"来表达各种语义选择关系的语用根据:一是讲究音节的匀称与和谐;二是讲究思想感情表达的准确和细腻。他还非常准确地运用了"或"、"或者"来构成对偶、排比等修辞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或”“或者”
语义选择类别
语用根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知识分子尊严与价值的艰难坚守——论阎真《活着之上》
3
作者
荀利波
王童
杨剑龙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4-88,共5页
《活着之上》是新世纪以来"大学叙事"的又一力作。小说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讲述知识分子聂致远求学、工作和生活中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困境,通过细小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以细腻的笔触勾勒了聂致远、蒙天舒、赵平平等知识分子群像...
《活着之上》是新世纪以来"大学叙事"的又一力作。小说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讲述知识分子聂致远求学、工作和生活中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困境,通过细小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以细腻的笔触勾勒了聂致远、蒙天舒、赵平平等知识分子群像,特别是在对蒙天舒巧于钻营却因顺应权力的运作规律而"一路绿灯",赵平平坚守爱情、深爱丈夫却连活得好一点的简单愿景变得异常艰辛,聂致远常常纠结于"志洁行廉""知行合一"的文人品格但又在现实世界中面临种种困境的故事叙述中,深刻地展现了知识分子在不同价值立场中人生遭际的差异,揭示出在金钱和权利裹挟与挤压下,知识分子对尊严和价值坚守的艰难,显示出独特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真
《活着之上》
知识分子
坚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活着之上》的超越与限度
被引量:
1
4
作者
侯玲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68-172,共5页
因阎真的现实主义写作和充满道德诗意的超越性写作与路遥的写作在文学精神上的同构性,《活着之上》获首届路遥文学奖。《活着之上》又一次聚焦于社会转型期和消费语境下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形态和精神裂变,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精...
因阎真的现实主义写作和充满道德诗意的超越性写作与路遥的写作在文学精神上的同构性,《活着之上》获首届路遥文学奖。《活着之上》又一次聚焦于社会转型期和消费语境下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形态和精神裂变,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精神坚守的可能与可贵。《活着之上》打破了同时期知识分子书写的种种弊病,显示了其共时意义的超越性,但在《沧浪之水》的映照下,也显现出了其存在的限度,以及阎真自我超越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之上》
阎真
路遥文学奖
知识分子叙事
精神坚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阎真小说《活着之上》主题研究
5
作者
刘艳
《柳州师专学报》
2015年第4期20-22,共3页
阎真的新长篇小说《活着之上》以高校为背景,以主人公聂致远从读大学到工作评上教授这一段经历展开情节。阎真敏锐洞察了当今高校教育及管理体制内部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生动刻画了当下高校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
阎真的新长篇小说《活着之上》以高校为背景,以主人公聂致远从读大学到工作评上教授这一段经历展开情节。阎真敏锐洞察了当今高校教育及管理体制内部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生动刻画了当下高校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困境及其精神失衡状态;塑造了以主人公聂致远为代表的有良好自身修养和社会道德良知的理想型知识分子形象,并借以此来表达作者对知识分子理想生存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真
《活着之上》
知识分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活着》异质文化在英译本中的“深度”还原
6
作者
李志坚
王文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余华小说《活着》在海外颇受推崇,译者白睿文也因此受到国内外翻译研究者的关注。研究发现,深度翻译重视通过建构源语文化的历史文化语境还原源语文化,因此在深度翻译观照下,从文本外语境(包括译本的脚注、前言及后序)和文本内语境两个...
余华小说《活着》在海外颇受推崇,译者白睿文也因此受到国内外翻译研究者的关注。研究发现,深度翻译重视通过建构源语文化的历史文化语境还原源语文化,因此在深度翻译观照下,从文本外语境(包括译本的脚注、前言及后序)和文本内语境两个层面出发,可以探讨译者对更深文化层面的异质因素还原的翻译问题,尤其是在分析有关译者对于《活着》原著中我国独特文化元素翻译技巧的独到之处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文章将《活着》源语中的文化按照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及心态文化层进行层层剖析,展示汉译英中文化翻译的异质性。进而分析译者白睿文对待我国异质文化的态度及翻译手段。最后,从语境搭建偏误角度讨论译者文化还原偏差并分析未能在小说译本中还原的文化因素,以期对翻译中国文学的译者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
异质文化还原
语境建构
深度翻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否定词与“或(者)”共现的语义解读
7
作者
杨迎楹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1年第2期74-81,共8页
本文首先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搜索了否定词与"或(者)"同现的其中100条例句,再按照其所表达的是a.p∨q,或者b.(p∨q)p∧q,或者是两者兼可进行归类,继而从中找出规律。结果发现表达合取式((p∨q))意义...
本文首先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搜索了否定词与"或(者)"同现的其中100条例句,再按照其所表达的是a.p∨q,或者b.(p∨q)p∧q,或者是两者兼可进行归类,继而从中找出规律。结果发现表达合取式((p∨q))意义有四种规律:一是出现有标记的副词如并、一律、都等;二是"或(者)"的前后成分是同一类属性的名词;三是"或(者)"前后的成分属于对立或者不同现的谓词;四是整个事实都确定是否定的时候。而表达析取式(p∨q)的规律可以是出现"可能"、"可以"的标记形式;谓词是可以同时发生;以及当事实是有选择性的时候。当然也有两种形式都可以的情况,如"或(者)"的前后情况都可以独立存在,并且不会相互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词
或(者)
析取式
合取式
原文传递
题名
心理描写的嬗变:由“心理性”人物观到“功能性”人物观的叙事演变——以余华《活着》为例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艳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51,共13页
文摘
余华的《活着》是20世纪90年代迄今的一个出版奇迹,也是当代文学阅读史、接受史上的一个作家作品个案的影响力奇迹。这与该小说中发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的叙事嬗变有关,即余华在小说中几乎完全废止了传统意义上的心理描写。其中暗含了传统的心理描写在当代小说叙述中遭遇的困境和所发生的嬗变——由"心理性"人物观到"功能性"人物观的叙事演变。由此,《活着》不仅标示着余华小说创作的重要叙述转型和成熟,而且成为标示着中国当代文学经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先锋派文学转向后来的90年代甚至波及新世纪的文学发展和转向的文学转型之作。
关键词
余华
《活着》
“心理性”人物观
“功能性”人物观
叙事嬗变
Keywords
Yu Hua
huo
zhe
"psychological"character view
"Functional"character view
narrative evolution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迅笔下“或”、“或者”的语义选择类别及语用根据
被引量:
1
2
作者
盛新华
郭静
机构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0-114,共5页
基金
湖南省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YB49)
文摘
根据不同的标准将"或者"的语义关系分为相容语义选择关系和不相容语义选择关系;显性语义选择关系和隐性语义选择关系;并列语义选择关系和递进、转折、假设语义选择关系;追补性语义选择关系和非追补性语义选择关系。鲁迅选择"或"和"或者"来表达各种语义选择关系的语用根据:一是讲究音节的匀称与和谐;二是讲究思想感情表达的准确和细腻。他还非常准确地运用了"或"、"或者"来构成对偶、排比等修辞格。
关键词
鲁迅
“或”“或者”
语义选择类别
语用根据
Keywords
Lu Xun
huo
and
huo
zhe
semantic selection's classification
pargmatic evidence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知识分子尊严与价值的艰难坚守——论阎真《活着之上》
3
作者
荀利波
王童
杨剑龙
机构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当代上海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4-88,共5页
文摘
《活着之上》是新世纪以来"大学叙事"的又一力作。小说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讲述知识分子聂致远求学、工作和生活中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困境,通过细小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以细腻的笔触勾勒了聂致远、蒙天舒、赵平平等知识分子群像,特别是在对蒙天舒巧于钻营却因顺应权力的运作规律而"一路绿灯",赵平平坚守爱情、深爱丈夫却连活得好一点的简单愿景变得异常艰辛,聂致远常常纠结于"志洁行廉""知行合一"的文人品格但又在现实世界中面临种种困境的故事叙述中,深刻地展现了知识分子在不同价值立场中人生遭际的差异,揭示出在金钱和权利裹挟与挤压下,知识分子对尊严和价值坚守的艰难,显示出独特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
阎真
《活着之上》
知识分子
坚守
Keywords
Yan
zhe
n
huo
zhe
Zhi Shang
intellectuals
adherence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活着之上》的超越与限度
被引量:
1
4
作者
侯玲宽
机构
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68-172,共5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新世纪知识分子小说研究"(12LZUJBWYB110)
文摘
因阎真的现实主义写作和充满道德诗意的超越性写作与路遥的写作在文学精神上的同构性,《活着之上》获首届路遥文学奖。《活着之上》又一次聚焦于社会转型期和消费语境下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形态和精神裂变,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精神坚守的可能与可贵。《活着之上》打破了同时期知识分子书写的种种弊病,显示了其共时意义的超越性,但在《沧浪之水》的映照下,也显现出了其存在的限度,以及阎真自我超越的难度。
关键词
《活着之上》
阎真
路遥文学奖
知识分子叙事
精神坚守
Keywords
huo
zhe
zhi shang
Yan
zhe
n
Luyao literary prize
intellectuals narration
spiritual persistence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阎真小说《活着之上》主题研究
5
作者
刘艳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
出处
《柳州师专学报》
2015年第4期20-22,共3页
文摘
阎真的新长篇小说《活着之上》以高校为背景,以主人公聂致远从读大学到工作评上教授这一段经历展开情节。阎真敏锐洞察了当今高校教育及管理体制内部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生动刻画了当下高校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困境及其精神失衡状态;塑造了以主人公聂致远为代表的有良好自身修养和社会道德良知的理想型知识分子形象,并借以此来表达作者对知识分子理想生存的期待。
关键词
阎真
《活着之上》
知识分子
Keywords
Yan
zhe
n
huo
zhe
Zhi Shang
intellectual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活着》异质文化在英译本中的“深度”还原
6
作者
李志坚
王文涛
机构
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
出处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外语联合项目“基于网络的南岳旅游双语宣传多模态话语建构研究”资助(编号:17WLH34)
湖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余华小说英译本的‘深度翻译’研究”资助(编号:17C1405)
+1 种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信息化背景下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与实践”资助(编号:湘教通[2015](247)号)
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余华小说‘异质’因素的英译还原研究”资助(编号:2017HN0041B)。
文摘
余华小说《活着》在海外颇受推崇,译者白睿文也因此受到国内外翻译研究者的关注。研究发现,深度翻译重视通过建构源语文化的历史文化语境还原源语文化,因此在深度翻译观照下,从文本外语境(包括译本的脚注、前言及后序)和文本内语境两个层面出发,可以探讨译者对更深文化层面的异质因素还原的翻译问题,尤其是在分析有关译者对于《活着》原著中我国独特文化元素翻译技巧的独到之处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文章将《活着》源语中的文化按照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及心态文化层进行层层剖析,展示汉译英中文化翻译的异质性。进而分析译者白睿文对待我国异质文化的态度及翻译手段。最后,从语境搭建偏误角度讨论译者文化还原偏差并分析未能在小说译本中还原的文化因素,以期对翻译中国文学的译者有所借鉴。
关键词
《活着》
异质文化还原
语境建构
深度翻译
Keywords
The English version
huo
zhe
the restoration of alien culture
context construction
thick translation
分类号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否定词与“或(者)”共现的语义解读
7
作者
杨迎楹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1年第2期74-81,共8页
文摘
本文首先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搜索了否定词与"或(者)"同现的其中100条例句,再按照其所表达的是a.p∨q,或者b.(p∨q)p∧q,或者是两者兼可进行归类,继而从中找出规律。结果发现表达合取式((p∨q))意义有四种规律:一是出现有标记的副词如并、一律、都等;二是"或(者)"的前后成分是同一类属性的名词;三是"或(者)"前后的成分属于对立或者不同现的谓词;四是整个事实都确定是否定的时候。而表达析取式(p∨q)的规律可以是出现"可能"、"可以"的标记形式;谓词是可以同时发生;以及当事实是有选择性的时候。当然也有两种形式都可以的情况,如"或(者)"的前后情况都可以独立存在,并且不会相互冲突。
关键词
否定词
或(者)
析取式
合取式
Keywords
Negative Word
"
huo
(
zhe
)"
Disjunctive Form
Conjunctive Form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心理描写的嬗变:由“心理性”人物观到“功能性”人物观的叙事演变——以余华《活着》为例
刘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鲁迅笔下“或”、“或者”的语义选择类别及语用根据
盛新华
郭静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知识分子尊严与价值的艰难坚守——论阎真《活着之上》
荀利波
王童
杨剑龙
《文山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活着之上》的超越与限度
侯玲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阎真小说《活着之上》主题研究
刘艳
《柳州师专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活着》异质文化在英译本中的“深度”还原
李志坚
王文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否定词与“或(者)”共现的语义解读
杨迎楹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