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2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ogsplitter损伤30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沈学强 张志刚 +2 位作者 李红卫 刘锦涛 俞鹏飞 《交通医学》 2022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Logsplitter损伤患者30例,其中典型损伤16例,非典型损伤14例;闭合性损伤28例,开放性损伤2例;合并腓骨骨折20例,内踝骨折16例,Platford骨折5例,Tilla...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Logsplitter损伤患者30例,其中典型损伤16例,非典型损伤14例;闭合性损伤28例,开放性损伤2例;合并腓骨骨折20例,内踝骨折16例,Platford骨折5例,Tillaux-Chaput骨折3例,Volkmann骨折8例,Wagstaffe骨折1例。根据骨折类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踝关节活动度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2.17±3.38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7~12个月,平均8.70±1.09个月。AOFAS评分50~100分,平均82.23±11.40分,优11例,良17例,可2例。踝关节活动度:跖屈12°~35°,平均(23.53±6.39)°,背伸15°~28°,平均(22.43±2.73)°,内翻12°~28°,平均(20.47±3.66)°,外翻15°~28°,平均(21.63±3.92)°。非典型损伤患者AOFAS评分及踝关节背伸、内翻、外翻活动度大于典型损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跖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ogsplitter损伤,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splitter损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踝关节功能 骨性愈合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ogsplitter损伤 被引量:3
2
作者 董磊 姜宏 《中医正骨》 2018年第11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1月至2017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ogsplitter损伤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4~52岁,中位数37. 5岁。左侧12例,右侧8例。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1月至2017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ogsplitter损伤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4~52岁,中位数37. 5岁。左侧12例,右侧8例。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16例。合并腓骨骨折18例、内踝骨折15例、Pilon骨折7例。按照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标准,旋前外展型11例、旋前外旋型6例、旋后外旋型2例、旋后内收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 h至8 d,中位数4 d。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7个月,中位数1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17个月,中位数3. 5个月。术后2个月患足AOFAS评分(72. 6±17. 3)分,优2例、良12例、可3例、差3例。差的3例中2例为切口感染患者,1例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1例取出内固定物行清创缝合术后治愈; 1例为患足功能恢复较差患者,可能与其未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关,加强功能锻炼后患足功能恢复。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81. 0±13. 3)分,优6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差的1例为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可能与其体质相对较差有关,未进行特殊治疗,术后17个月骨折愈合。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ogsplitter损伤,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腓骨 骨折固定术 logsplitter损伤
下载PDF
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内固定手术疗效观察
3
作者 刘志勤 高文韬 +6 位作者 蔡安烈 王伟锋 王镖 黄美全 徐红 龙鑫 张锡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2期1314-1317,共4页
目的 观察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8—2018-08诊治的17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其中典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8例(典型组),非典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9例(非典型组)。开放性损伤急... 目的 观察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8—2018-08诊治的17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其中典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8例(典型组),非典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9例(非典型组)。开放性损伤急诊行清创后外固定架固定,二期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骨折内固定后检查下胫腓联合关节稳定性,行下胫腓联合关节固定或三角韧带修复,其中7例采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关节,3例行内侧三角韧带深层带线铆钉修复,2例采用下胫腓联合关节袢钢板固定。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8个月,平均30.82个月。术后12个月踝关节AOFAS评分平均68.24分,末次随访平均73.76分。末次随访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平均33.06°,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平均15.05°。非典型组术后1年踝关节AOFAS评分明显高于典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踝关节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组末次随访踝关节跖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均大于典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是合并下胫腓联合关节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术中解剖复位、有效固定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关节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 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原文传递
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的影像学特征与损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梁景棋 张言 +5 位作者 温晓东 刘培珑 郑伟鑫 梁晓军 郝定均 赵宏谋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3期221-226,共6页
目的总结高能量踝关节骨折Logsplitter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踝关节周围各解剖结构的损伤特征,探讨Logsplitter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62例Logsplitter损伤患者的影像资料... 目的总结高能量踝关节骨折Logsplitter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踝关节周围各解剖结构的损伤特征,探讨Logsplitter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62例Logsplitter损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44例、女18例,年龄21~69(42.3±11.7)岁,左侧27例、右侧35例。提取术前X线和CT影像,分析腓骨损伤、胫骨损伤、下胫腓联合损伤、踝关节内侧损伤及外侧韧带损伤的特征及其不同损伤类型在本组Logsplitter损伤中的占比;结合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分析不同踝关节骨折类型在本组Logsplitter损伤中的占比。结果腓骨损伤特征:横行或短斜形骨折占61.3%(38/62),存在蝶形骨块占25.8%(16/62),粉碎性骨折占11.3%(7/62),腓骨无骨折占1.6%(1/62)。胫骨损伤特征:外侧关节面压缩占38.7%(24/62),合并后侧压缩占6.5%(4/62);内侧损伤包括内踝骨折占87.1%(54/62),三角韧带断裂占12.9%(8/62)。下胫腓联合损伤特征:单纯韧带断裂占11.3%(7/62),合并Tillux结节撕脱骨折占8.1%(5/62),合并Volkmann结节撕脱骨折占43.5%(27/62),同时合并Tillux结节与Volkmann结节撕脱骨折占37.1%(23/62);合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占12.9%(8/62)。根据Lauge-Hansen分型显示,其中旋前外展损伤占87.1%(54/62),旋前外旋损伤占8.1%(5/62),旋后外旋损伤占1.6%(1/62),无法分类的占3.2%(2/62)。结论Logsplitter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多样化,在严重骨折脱位的同时,可合并侧副韧带损伤;损伤机制以外展位垂直暴力最为多见,部分也可为外旋位垂直暴力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logsplitter损伤 踝关节骨折脱位 影像学 损伤机制
原文传递
急诊手术治疗开放性Logsplitter损伤的体会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振 明晓锋 +5 位作者 李西要 冯彦江 赵栋 杨生民 刘青 俞光荣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Logsplitter损伤的注意事项,降低此类损伤患者的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7—2018-09急诊手术治疗的18例Logsplitter损伤,急诊清创后复位骨折,先复位胫距关节,再解剖复位外踝(改良GustiloⅠ~ⅢA型骨折采用重...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Logsplitter损伤的注意事项,降低此类损伤患者的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7—2018-09急诊手术治疗的18例Logsplitter损伤,急诊清创后复位骨折,先复位胫距关节,再解剖复位外踝(改良GustiloⅠ~ⅢA型骨折采用重建钢板或外踝解剖钢板固定,改良GustiloⅢB型患者的外踝骨折根据伤口情况原则上不选择钢板内固定),接着复位内踝并固定,复位胫距关节(足底用直径2.5 mm克氏针固定胫距跟关节),最后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8~12)个月。1例伤口感染形成骨髓炎,扩创后置入骨粉与万古霉素,感染得到控制,骨折愈合。1例皮肤缺损出现骨外露,皮瓣修复伤口,骨折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10~16)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3分,平均1.8分;足踝功能AOFAS评分为74~90分,平均81分。结论通过个体化制定详细周密的术前计划和术中操作步骤,急诊手术治疗开放性Logsplitter损伤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splitter损伤 开放性骨折 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脱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辅助微创手术治疗Logsplitter损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6
作者 鲁经纬 遆云帆 +3 位作者 武振方 杨晓江 苏明海 孙国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8期887-889,共3页
踝关节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9%,其中Logsplitter损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踝关节损伤类型,因其损伤机制与劈木机的工作原理相似而得名。Logsplitter损伤具体是指轴向以垂直暴力为主的高能量损伤引起的踝关节骨折合并距骨向上嵌入下胫腓联合,... 踝关节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9%,其中Logsplitter损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踝关节损伤类型,因其损伤机制与劈木机的工作原理相似而得名。Logsplitter损伤具体是指轴向以垂直暴力为主的高能量损伤引起的踝关节骨折合并距骨向上嵌入下胫腓联合,与普通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相比,Logsplitter损伤患者软组织挫伤更重,局部肿胀程度更严重,若早期手术治疗皮肤坏死、感染等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splitter损伤 牵引复位装置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
7
作者 李杨 刘水涛 +3 位作者 张杰 郑红 顾挺帅 王志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8期872-874,共3页
目的总结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诊断要点以及术中骨折复位固定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21-07诊治的14例Logsplitter损伤,开放性损伤8例,闭合性损伤6例。对开放性损伤尤其是骨外露患者进行彻底清创,探查神经、血管,清除坏死游... 目的总结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诊断要点以及术中骨折复位固定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21-07诊治的14例Logsplitter损伤,开放性损伤8例,闭合性损伤6例。对开放性损伤尤其是骨外露患者进行彻底清创,探查神经、血管,清除坏死游离骨块,用庆大霉素骨水泥填充空腔,复位脱位的关节。闭合性损伤及二期手术患者同时作2个切口,踝关节前外侧纵行切开约4 cm后复位下胫腓关节,同时复位固定Tillaux-Chaput骨折块,而腓骨外侧偏后切开约8 cm后复位固定腓骨与后侧Volkmann骨块。结果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12~48)个月。术后1、3、12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踝关节均达到解剖复位。随访期间未出现骨髓炎、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行走能力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开放性损伤患者术后12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50~90分,平均75分,疼痛VAS评分为0~4分,平均2分。闭合性损伤患者术后12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70~98分,平均87分,疼痛VAS评分为0~4分,平均1.2分。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Logsplitter损伤的认识,急诊时避免漏诊,对于确诊患者应早期积极行手术治疗,根据皮肤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复位固定顺序,有利于降低感染、骨折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splitter损伤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脱位 急诊手术 内固定 创伤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术前MSCT对胫骨平台骨折伴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董方 解耀锃 +1 位作者 周恩昌 路新震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91-95,I0006,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胫骨平台骨折伴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MSCT检查,以术中骨折复位内固定...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胫骨平台骨折伴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MSCT检查,以术中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即刻关节镜下所见有无发生半月板损伤为金标准分为半月板损伤组和无半月板损伤组。比较两组病人基线资料及MSCT参数,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SCT参数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伴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83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发生半月板损伤共39例(46.99%),Ⅳ型半月板损伤发生率为18.75%(3/16),低于Ⅱ型的59.52%(25/42)(P<0.05)。半月板损伤组中SchatzkerⅡ型占比高于无半月板损伤组,SchatzkerⅣ型占比及术前MSCT检测骨折切线至塌陷最低点距离、外侧髁切线至骨折块远端距离、塌陷相对面积高于低于无半月板损伤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骨折切线至塌陷最低点距离、外侧髁切线至骨折块远端距离、塌陷相对面积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伴半月板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64(0.56,0.72)、0.70(0.62,0.78)、0.76(0.67,0.83)、0.89(0.83,0.94),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应用(P<0.05)。结论术前MSCT测量胫骨平台骨折外侧髁切线至骨折块远端距离、塌陷相对面积等参数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半月板损伤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胫骨平台骨折 半月板损伤 SCHATZKER分型 诊断
下载PDF
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诊治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康 耿喜林 +1 位作者 汪玉良 刘京升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66-570,共5页
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是由垂直暴力为主旋转暴力为辅的一种严重骨折伴脱位,常常导致严重的踝关节骨性结构和韧带损伤。处理此类损伤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对其充分认识,妥善的处理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踝关节Logsplit... 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是由垂直暴力为主旋转暴力为辅的一种严重骨折伴脱位,常常导致严重的踝关节骨性结构和韧带损伤。处理此类损伤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对其充分认识,妥善的处理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脱位 创伤和损伤
原文传递
细胞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中药调控机制
10
作者 周盼盼 崔应麟 +3 位作者 张文涛 王姝瑞 陈佳慧 杨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50-1658,共9页
背景:研究表明缺血诱发的细胞自噬失调是脑损伤的关键因素,自噬相关基因6、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p62等自噬关键蛋白参与神经元轴突变性、死亡、细胞内稳态维持等过程,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重要作用。目的:综述细胞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 背景:研究表明缺血诱发的细胞自噬失调是脑损伤的关键因素,自噬相关基因6、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p62等自噬关键蛋白参与神经元轴突变性、死亡、细胞内稳态维持等过程,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重要作用。目的:综述细胞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中药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以“缺血性中风,脑组织损伤,细胞自噬,信号通路,中药,复方,萜类,生物碱,黄酮,皂苷,木脂素,苯酞类等”为中文检索词,以“Ischemic stroke,brain tissue damage,cellular autophagy,signaling pathway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pounds,terpenoids,alkaloids,flavonoids,saponins,lignans,phthalate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2016年1月至2024年2月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细胞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中药调控机制的文献,排除与文章相关性不高、重复及过时的文献。共检索出1746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9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大量文献研究证实,细胞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适度的自噬可促进细胞存活,过度自噬则加重脑损伤;而中药可在脑缺血的不同时期,通过调节PI3K/Akt/mTOR、AMPK-mTOR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调节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抑制神经元坏死、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损伤 细胞自噬 中医药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缺血性脑损伤中铁死亡及中药干预调控的作用与机制
11
作者 周盼盼 杨潼 +1 位作者 王姝瑞 崔应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675-3683,共9页
背景: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铁死亡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药复方、中药单体可通过减轻铁超载、减少活性氧产生、调控脂质合成等方式调节铁... 背景: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铁死亡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药复方、中药单体可通过减轻铁超载、减少活性氧产生、调控脂质合成等方式调节铁死亡,减轻脑缺血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目的:探讨铁死亡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及中药调控铁死亡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铁死亡,缺血性中风,脑损伤,活性氧,脂质代谢,中药复方,萜类,黄酮,酚类,生物碱,苯酞类等”为中文检索词,以“Iron death,ischemic stroke,brain injury,reactive oxygen species,lipid metabolis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s,terpenes,flavonoids,phenols,alkaloids,phthalides,etc”为英文检索词,检索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铁死亡与缺血性脑损伤及中药调控机制的文献,排除与文章相关性不高及重复、过时的文献。共检索出1526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8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大量实验研究证实,铁死亡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医方药可通过多种方式调节铁死亡,如三七总皂苷可调节铁代谢,抑制脂质过氧化;香芹酚通过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表达,抑制神经元铁死亡;中药复方和单体有效成分可调控铁死亡相关通路——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铁死亡抑制蛋白1(FSP1)/CoQ10及鸟苷三磷酸环水解酶1(GCH1)/四氢生物喋呤(BH4)等,减少神经元损伤和死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缺血性脑损伤 信号通路 中医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疲劳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12
作者 张延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常规的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疲劳损伤检测主要采用梁柱图像分析实现,忽略了节点内部损伤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相对变化量系数与实际系数的差值较大。本文对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疲劳损伤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于装配式建筑梁柱周围布置测点对... 常规的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疲劳损伤检测主要采用梁柱图像分析实现,忽略了节点内部损伤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相对变化量系数与实际系数的差值较大。本文对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疲劳损伤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于装配式建筑梁柱周围布置测点对梁柱节点的应变状态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梁柱内部能量耗散值,计算节点疲劳损伤能量系数;将该系数作为节点应变能密度因子分析节点轴向力,由此得出检测的梁柱节点疲劳损伤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应用后梁柱节点疲劳损伤检测结果表现出的相对变化量系数差值较小,检测结果准确率较高,满足了装配式建筑梁柱安全运维工作的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节点 装配式建筑 疲劳损伤检测 梁柱损伤 检测方法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劈拉损伤破坏的声光联合表征
13
作者 陈徐东 冯子鸣 +3 位作者 王宁宁 吴文文 石丹丹 栾金津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7,共9页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劈拉破坏特征,采用3种不同的加载速率(0.1、0.01、0.001 mm/s)进行劈拉加载,在加载过程中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非接触观测裂缝演化,同时结合声发射(AE)技术对UHPC的破坏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并基于DIC...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劈拉破坏特征,采用3种不同的加载速率(0.1、0.01、0.001 mm/s)进行劈拉加载,在加载过程中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非接触观测裂缝演化,同时结合声发射(AE)技术对UHPC的破坏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并基于DIC应变云图、AE参量分析试件的破坏特征。结果表明,钢纤维的掺入改善了混凝土的脆性,UHPC峰后荷载-位移曲线下降更平缓,没有出现急剧下降的情况;加载速率越高,UHPC测出劈拉强度越高,符合混凝土速率效应规律,加载速率由0.001 mm/s提升到0.01 mm/s和由0.01 mm/s提升到0.1 mm/s,劈拉峰值荷载分别提高了27.9%和28.5%。采用DIC法进行UHPC劈拉试验的变形测量可获得连续的变形数据,能完整地捕捉裂缝的开展过程,证明DIC能很好地反映试件表面裂缝开展演化过程。基于RA-AF值分析可以快捷、有效地判断混凝土中裂缝的开展类型。根据分析结果,UHPC劈拉试验的裂缝类型绝大多数为拉伸裂缝,且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拉伸裂缝占总裂缝的比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劈拉 声发射 数字图像相关 损伤演化
下载PDF
创伤性脊髓损伤急性期前列腺素E1对血管相关因子的调节和微循环功能的保护
14
作者 王荣荣 黄玉珊 +1 位作者 李湘淼 白金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8-967,共10页
背景:前列腺素E1被证明在血管扩张、炎症、白细胞迁移和黏附中发挥调节作用,但其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的作用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目的:探讨在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急性期给予前列腺素E1对血管相关因子的调节和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 背景:前列腺素E1被证明在血管扩张、炎症、白细胞迁移和黏附中发挥调节作用,但其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的作用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目的:探讨在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急性期给予前列腺素E1对血管相关因子的调节和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24),即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前列腺素E1组。后两组用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的体内模型,前列腺素E1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15 min内立即尾静脉注射脂质前列腺素E110μg/kg。分别在损伤后2,24 h测定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脊髓微血管直径和面积、脊髓含水量、血管功能调节因子(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栓素A2、前列环素、内皮素1)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2 h,前列腺素E1组大鼠的脊髓微血管直径及面积、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脊髓含水量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内皮素1质量浓度均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②脊髓损伤后24 h,前列腺素E1组大鼠的脊髓微血管面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脊髓含水量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质量浓度均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③脊髓损伤组大鼠损伤后24 h的脊髓微血管直径及面积、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损伤后2 h(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质量浓度均高于损伤后2 h(P<0.05),但是脊髓组织内皮素1质量浓度低于损伤后2 h(P<0.05);④前列腺素E1组大鼠损伤后24 h的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低于损伤后2 h(P<0.05),脊髓微血管直径及面积、脊髓含水量高于损伤后2 h(P<0.05);⑤以上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大鼠伤后即刻静脉给予前列腺素E1,可调节血管功能调节因子、炎症因子并改善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这为寻找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药物提供了潜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前列腺素E1 脊髓微循环 微循环障碍 炎症因子 血管功能调节因子
下载PDF
库岸塔柱状危岩的压裂耦合损伤-突变失稳预测
15
作者 唐红梅 宋刚 +2 位作者 杨健 毛柯洁 周福川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6,共9页
位于三峡库区巫峡段消落带的塔柱状危岩,其底部多损伤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常呈压裂诱发座溃整体失稳模式,危岩底部耦合损伤至突变机制是研究该类库岸危岩体失稳预警的关键科学问题.以三峡库区库岸巫峡段箭穿洞塔柱状危岩体为例,将危岩体简... 位于三峡库区巫峡段消落带的塔柱状危岩,其底部多损伤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常呈压裂诱发座溃整体失稳模式,危岩底部耦合损伤至突变机制是研究该类库岸危岩体失稳预警的关键科学问题.以三峡库区库岸巫峡段箭穿洞塔柱状危岩体为例,将危岩体简化为中上部非劣化区和下部劣化区的二元地质力学模型,基于应变等价原理获得其危岩体下部劣化区的荷载效应、溶蚀效应、干湿循环弱化效应的耦合损伤本构模型和总损伤度演化方程,根据地质力学模型概化为等效弹簧模型转化为力-位移的耦合损伤本构方程;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和突变理论建立了塔柱状危岩的耦合损伤-折叠突变模型,获取了其失稳判据和临界位移的表达式.通过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危岩体突变失稳时的系统控制变量为-0.0073,预测模型计算理论的突变起点垂向位移为42.2mm,终止点位移为60.5mm,当监测数据危岩体最大垂向累积位移为26.2mm时,小于突变起始位移时就采用及时治理措施,与危岩未失稳的状态吻合.其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灰岩地区库岸塔柱状压溃型危岩的监测预警与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塔柱状危岩 压溃失稳型 耦合损伤 突变模型
下载PDF
基于IWOA-LSTM算法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识别
16
作者 范旭红 章立栋 +2 位作者 杨帆 李青 郁董凯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2,119,共9页
为准确识别桥梁结构的损伤程度,制作了桥梁的关键构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三点弯曲加载试验.收集了损伤破坏全过程的声发射(AE)信号,通过AE信号参数分析,将梁的损伤破坏过程划分为4个典型阶段.构建了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 为准确识别桥梁结构的损伤程度,制作了桥梁的关键构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三点弯曲加载试验.收集了损伤破坏全过程的声发射(AE)信号,通过AE信号参数分析,将梁的损伤破坏过程划分为4个典型阶段.构建了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根据经验设置LSTM模型的超参数容易导致网络陷入局部最优而影响了分类结果,提出采用Sine混沌映射和自适应权重来改进鲸鱼优化算法(WOA),对LSTM进行超参数寻优.设计了IWOA-LSTM算法模型,训练识别试验梁各损伤阶段的AE信号特征参数.定型网络结构,并识别同种工况下其他梁的AE信号.结果表明:IWOA-LSTM算法模型识别准确率均超过或接近92%,相较于普通LSTM模型,IWOA-LSTM模型识别准确率提高了约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 声发射 损伤识别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
下载PDF
异钩藤碱减轻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
17
作者 刘崇 刘亚婷 +1 位作者 张壮 周国平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异钩藤碱对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选取40只小鼠建立PD模型,造模成功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异钩藤碱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另设对照组1... 目的探讨异钩藤碱对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选取40只小鼠建立PD模型,造模成功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异钩藤碱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另设对照组10只。异钩藤碱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给药20、40、80 mg/kg的异钩藤碱混悬液(0.9%氯化钠溶液配制),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采用爬杆实验和旷场实验评定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脑组织中多巴胺(DA)水平;TUNEL法检测黑质区神经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黑质区微RNA-376b-3p(miR-376b-3p)、转录因子SP1(SP1)和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LRRK2)的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黑质区SP1、LRRK2、α-突触核蛋白(α-syn)和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4.58±0.27)μg/L比较,模型组(1.35±0.13)μg/L小鼠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异钩藤碱低剂量组(1.86±0.17)μg/L、中剂量组(2.56±0.21)μg/L和高剂量组(3.40±0.29)μg/L小鼠DA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且以异钩藤碱高剂量组最佳。与模型组比较,异钩藤碱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爬杆时间、IL-1β、TNF-α水平、神经细胞凋亡率、SP1和LRRK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α-syn蛋白水平降低,运动总距离、miR-376b-3p以及TH蛋白水平升高(P<0.05),且以异钩藤碱高剂量组效果最佳(P<0.05)。结论异钩藤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D小鼠运动功能障碍,减轻神经炎症反应,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可能是通过影响miR-376b-3p/SP1/LRRK2信号系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属 帕金森病 异钩藤碱 神经元损伤 转录因子SP1 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
下载PDF
中药单体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炎症: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振华 李彦杰 +3 位作者 秦合伟 刘昊源 朱博超 王煜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0-598,共9页
背景:基于核转录因子κB通路探究神经炎症的靶向治疗越来越值得探究,中药靶点多、范围广、机制丰富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治疗各类疾病时都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目的:基于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对近年研究中出现的山奈酚、红花黄、汉黄... 背景:基于核转录因子κB通路探究神经炎症的靶向治疗越来越值得探究,中药靶点多、范围广、机制丰富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治疗各类疾病时都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目的:基于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对近年研究中出现的山奈酚、红花黄、汉黄芩苷及雷公藤甲素等中药单体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炎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阐述与归纳。方法:以“脊髓损伤,炎症,抗炎,中药单体,单体化合物,NF-κB信号通路,黄酮,糖苷,酚类,酯类,生物碱”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Spinal cord injury,inflammation,anti-inflammator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nomer,monomeric compound,NF-κB signaling pathway,flavonoids,glycosides,phenols,esters,alkaloids”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最终共纳入67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复杂多样,能够调控中性粒细胞、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介导损伤后炎症的发生与发展;②中药单体如汉黄芩苷对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的降解、红花黄素对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磷酸化过程的抑制、山奈酚对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p65核易位的抑制等作用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的影响,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③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在损伤早期能够促进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迁移活化,在损伤中后期能够促进损伤部位的修复和纤维化的发生等,适当的激活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具有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及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等能力,但过度激活的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则容易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和持续、细胞凋亡受到抑制等;④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准确调控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水平、如何实现对神经系统炎症和损伤的精准干预展开,也可围绕中药单体的制备及中药单体对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展开,以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 信号通路 脊髓损伤 中药单体 继发性损伤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糖苷 机制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中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治疗与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沛荣 金根洋 +4 位作者 朱锋 刘锦 韩旭 李新武 肖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6期663-665,共3页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中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疗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12—2016-12收治的Logsplitter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数量共计66例,对本次研究对象的受伤原因以及受伤程度进行分析,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治...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中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疗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12—2016-12收治的Logsplitter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数量共计66例,对本次研究对象的受伤原因以及受伤程度进行分析,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切口愈合时间由长到短为:切口愈合时间由长到短分别为开放性损伤>联合切口>单切口>闭合性损伤;患者骨折骨性愈合时间(21.67±2.42)周。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关节疼痛伴间歇变窄。结论Logsplitter损伤类型较多,在治疗的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以及切口位置,进而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logsplitter 损伤 分析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心肌巨噬细胞极化及心肌炎性损伤的影响
20
作者 林琳 樊刚 +3 位作者 李青 朱文静 薛嘉虹 魏瑾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心肌巨噬细胞极化及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EAM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EAM组、Resveratrol组,通过免疫荧光、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并对心肌病理损伤进行评分;...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心肌巨噬细胞极化及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EAM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EAM组、Resveratrol组,通过免疫荧光、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并对心肌病理损伤进行评分;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记分子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NLRP3炎性小体蛋白组分的表达变化。结果:EAM组大鼠心肌组织可见大量巨噬细胞浸润,伴有明显的心肌纤维断裂、溶解;IL-6、IL-1β、TNF-α、iNOS mRNA表达均较Control组显著增加(分别为P<0.05,P<0.05,P<0.01,P<0.01),而Arg1表达较Control组显著减少(P<0.05);Resveratrol可减少EAM大鼠心肌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及心肌病理损伤积分(均P<0.05),减少IL-6、IL-1β、TNF-α、iNOS mRNA的表达(均P<0.05),增加Arg1的表达(P<0.01)。同时,与Control组比较,EAM大鼠心肌组织NLRP3和Caspase-p10、pro-Caspase-1及IL-1β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Resveratrol可显著减少人NOD样受体家组蛋白3(NLRP3)、Caspase-p10、pro-Caspase-1及IL-1β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巨噬细胞浸润并向M1型极化参与EAM大鼠心肌炎性损伤;Res可能通过抑制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相关炎性因子释放减轻EAM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炎症因子 白藜芦醇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心肌损伤 人NOD样受体家组蛋白3炎症小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