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魏晋风度”论的经典地位及其文化价值——兼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论说维度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军强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8-92,共5页
鲁迅在其著名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以文章标题的形式,把魏晋士人生活的总体风貌概括为“魏晋风度”,这是现代学人关于魏晋人文精神研究的起点。文章重点从鲁迅的著名演讲出发,重点考察了他从文学史、精神史层面对魏... 鲁迅在其著名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以文章标题的形式,把魏晋士人生活的总体风貌概括为“魏晋风度”,这是现代学人关于魏晋人文精神研究的起点。文章重点从鲁迅的著名演讲出发,重点考察了他从文学史、精神史层面对魏晋风度所进行的奠基性开创性研究,从而揭示这种研究的思想文化价值和重大学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魏晋风度 经典地位 文化价值 学术影响
下载PDF
杂文时代的“鲁迅风”:动态竞争中的窘迫和嬗变
2
作者 姜振昌 黄岩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15,F0002,共16页
国民党执政当局的压制,使1930年代“鲁迅风”杂文愈挫愈奋,并带来杂文“委婉含蓄”的艺术嬗变。作家间的论争和“敌”对作家的竞创作品,也给予动态竞争中的“鲁迅风”杂文以有效的正反面动能,共同玉成其艺术价值的大厦。
关键词 “鲁迅风”杂文 隐匿曲折 含泪的微笑 论争与竞创
下载PDF
鲁迅语象中的笔调及其运用
3
作者 张乃午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8-24,共7页
鲁迅语象的笔调试图在多样性上进行探索,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审美效果。具体而言,鲁迅语象的笔调主要表现出木刻式、水墨式、漫画式三种类型。鲁迅在笔调的运用上开创性地将现代的“有力之美”、古典的“闲静之美”、后现代的“戏谑之美... 鲁迅语象的笔调试图在多样性上进行探索,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审美效果。具体而言,鲁迅语象的笔调主要表现出木刻式、水墨式、漫画式三种类型。鲁迅在笔调的运用上开创性地将现代的“有力之美”、古典的“闲静之美”、后现代的“戏谑之美”结合在一起,三种视觉美感形态互相并置又互相矛盾地存在于鲁迅作品的内部,从而构成了鲁迅视觉美感形态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语象 笔调
下载PDF
徐懋庸前后期杂文创作比较
4
作者 木金成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7-81,100,共6页
徐懋庸的杂文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其前期的杂文作品以鲁迅为指引,以“左联”为依托,题材丰富,言辞犀利,通俗易懂;其后期的杂文集思辨性、形象性和战斗性于一体,在继承前期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所改变和发展,即除了讽刺社... 徐懋庸的杂文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其前期的杂文作品以鲁迅为指引,以“左联”为依托,题材丰富,言辞犀利,通俗易懂;其后期的杂文集思辨性、形象性和战斗性于一体,在继承前期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所改变和发展,即除了讽刺社会黑暗面之外,加入了对社会光明面的歌颂,提高了杂文的社会功用性,其杂文对人民大众的关怀与同情,也展现出杂文人民性的一面;艺术上,徐懋庸后期杂文具有浓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特质,表现为对事物的分析更加深刻。此外,徐懋庸以自身创作实绩延续并发展了“鲁迅风”杂文,使其在新中国初期摆脱了消亡的危机,并重新焕发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懋庸 杂文 “鲁迅风”
下载PDF
Lu Xun's Classical-Style Poetry and the 1911 Revolu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Jon Eugene von Kowallis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2年第3期317-336,共20页
The extent of Lu Xun'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cause of the revolutionists who worked to bring about the 1911 Revolution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debate among scholars ever since the year after his death when his brot... The extent of Lu Xun'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cause of the revolutionists who worked to bring about the 1911 Revolution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debate among scholars ever since the year after his death when his brother Zhou Zuoren emphatically denied his membership in the Guangfu Hui. The scholars who think he did join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at revolutionary organization rely on attributions to Lu Xun by third parties who conversed with him late in his life, but Lu Xun never actually addressed this question in his written or published works and, despite his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 with Zhang Taiyan (and therefore by inference the Tokyo and Zhejiang branches of the Guangfu Hui), no one has ever brought forth archival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claim of his membership. Here I will examine the classical-style poetry Lu Xun wrote before and after the event in order to gauge through first-hand evidence his disposition toward the Republican revolution and the historic transition it signaled for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xun lu xun's classical-style poetry Guangfu Hui TongmengHui 1911 Revolution Zhang Taiyan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的文言与白话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平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8,共3页
什么是文言,什么是白话,二者界限何在,能否互相跨越,曾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重要话题。该文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思想文化的进程,揭示文言重新崛起的原因:一时代学风的转移,中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顺利推广等... 什么是文言,什么是白话,二者界限何在,能否互相跨越,曾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重要话题。该文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思想文化的进程,揭示文言重新崛起的原因:一时代学风的转移,中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顺利推广等,同时对高考作文《赤兔之死》以及新时代文言写作的主要特征,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 白话 胡适 鲁迅 学风
下载PDF
鲁迅翻译观的嬗变 被引量:6
7
作者 朱红梅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8期125-129,共5页
业内对鲁迅翻译的研究大多聚焦在他的"硬译"风格和异化理论。然而纵观鲁迅的翻译生涯,可知鲁迅的翻译观经历了曲折的流变过程,从编译、意译,到直译乃至"硬译",最终他强调应视受众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每次... 业内对鲁迅翻译的研究大多聚焦在他的"硬译"风格和异化理论。然而纵观鲁迅的翻译生涯,可知鲁迅的翻译观经历了曲折的流变过程,从编译、意译,到直译乃至"硬译",最终他强调应视受众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每次流变都揭示了鲁迅在思想上的转变和对中西文化与文学的重新思考。本文缕析鲁迅翻译观的发展脉络,梳理他翻译策略的变迁,描画了鲁迅作为一个建构新文化的现代主义者和备受争议的翻译家的本真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翻译理论 硬译 直译
下载PDF
鲁迅风格一解:“解剖台的文学”——兼探鲁迅之“刀笔”的文化根由 被引量:4
8
作者 詹志和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2,112,共5页
鲁迅自述最初做小说的两个凭借乃是“百十来本外国小说”和“一点医学常识”。关于“外国小说”对鲁迅的影响,在鲁迅研究中论者甚众,而“医学常识”的意义则罕有人深入探究。本文联系鲁迅与“医学解剖学”的特殊关系,探究其作品表现出... 鲁迅自述最初做小说的两个凭借乃是“百十来本外国小说”和“一点医学常识”。关于“外国小说”对鲁迅的影响,在鲁迅研究中论者甚众,而“医学常识”的意义则罕有人深入探究。本文联系鲁迅与“医学解剖学”的特殊关系,探究其作品表现出来的“解剖台的文学”征象,从而在鲁迅的“文学”与“医学”之间寻求具有“跨学科”意义的事实联系,并揭示这种联系所折射的“五四”文学的新文化精神,辩诬鲁迅的论敌加给他的“绍兴师爷”的贬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艺术风格 形象思维 医学解剖学
下载PDF
从讽刺到反讽——莫言对鲁迅创作手法和观念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洪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3,共8页
整体观之,鲁迅是以讽刺来营构其艺术大厦的,其小说特别是杂文的一个重要手法是讽刺,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对于那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Q、祥林嫂、孔乙己们,鲁迅是以表面冷静实则充满温暖地进行"热讽"的;其二... 整体观之,鲁迅是以讽刺来营构其艺术大厦的,其小说特别是杂文的一个重要手法是讽刺,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对于那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Q、祥林嫂、孔乙己们,鲁迅是以表面冷静实则充满温暖地进行"热讽"的;其二,对那些专制暴君及其帮忙帮闲的文人,予以无情的冷嘲;其三,对于自我,抱持一定的反讽态度。莫言的文学创作与鲁迅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又是对后者独具一格的继承与发展。他借鉴了鲁迅对自我、历史、人性和时代的反思批判精神,又发挥了自己的优长,并根据所置身的时代和社会的特点,大量地、高频地、高超地运用和创造了许多从手法、修辞、审美来说称得上是反讽的作品。莫言往往借助荒诞空灵、汪洋恣肆的意象和想象,吸收民间文学和文化资源,特别结合了自嘲,以其来自于生命体验而凝练成的反讽,喜剧化地进行各种滑稽叙述实验,最后营构了自己的高密东北乡奇异虚幻、充满魔幻色彩的小说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鲁迅 文学手法 讽刺 反讽
下载PDF
鲁迅的“魏晋文章”与章太炎——论鲁迅思维与文风的形成之二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晓初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5,共5页
鲁迅"魏晋文章"风格的形成,源于他早年在越地对"魏晋文章"的喜爱。章太炎则提升了他对"魏晋文章"的自觉,并以一种既严密锋利又博大深厚的文风,影响到鲁迅对于"魏晋文章"的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 鲁迅 “魏晋文章” 章太炎 文风
下载PDF
论鲁迅杂文的后现代风格 被引量:4
11
作者 阮波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3,112,共5页
本文运用苏珊·桑塔格关于罗兰·巴特现代主义的经典论述与鲁迅的写作相类比,解析鲁迅杂文的后现代风格。鲁迅本人不是后现代主义者,但从内容到形式的后现代主义元素的显现,尤其在他晚期杂文中表现出来的横空出世的创造力--文... 本文运用苏珊·桑塔格关于罗兰·巴特现代主义的经典论述与鲁迅的写作相类比,解析鲁迅杂文的后现代风格。鲁迅本人不是后现代主义者,但从内容到形式的后现代主义元素的显现,尤其在他晚期杂文中表现出来的横空出世的创造力--文体的自由紧凑、语言的张力、思想公开、个性化细节,与那种"异常绝望虚空的况味",一以贯之地出现在他不同时期的文字中,隐隐散发着一种高贵的消极美。所有这些后来被视为后现代写作的特质,已然深入浅出地体现在鲁迅杂文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杂文 后现代 文体 语言 思想
下载PDF
鲁迅:颠覆既有文体形式的文体家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旭东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3-116,128,共4页
鲁迅作为艺术家的伟大,在于他试图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以突破传统文体的束缚,在颠覆既有文体的同时寻找更适合自己艺术个性的形式,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文体世界。而在对传统文体的颠覆中,鲁迅的文体又经常是以杂糅的形式出现,鲁迅... 鲁迅作为艺术家的伟大,在于他试图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以突破传统文体的束缚,在颠覆既有文体的同时寻找更适合自己艺术个性的形式,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文体世界。而在对传统文体的颠覆中,鲁迅的文体又经常是以杂糅的形式出现,鲁迅杂文集中就既有小说、散文诗、散文、论文,也有狭义的杂文。迄今为止,尚未有一部为鲁迅作品进行全面文体分类的全集,由于鲁迅文体的杂揉性也使这种分类具有巨大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体 颠覆 杂糅 艺术个性
下载PDF
鲁迅影像及他者想象性建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宗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4,共14页
作为中国现代作家的鲁迅,其身份经历了由晚清子民到民国国民的转变,由此身份转变带来的影像,自然也就打上了深刻的社会烙印。在其具体文本的传播过程中,文学家的鲁迅影像得到了凸显,这使得人们在对鲁迅影像想象性建构时,对其胡须、头发... 作为中国现代作家的鲁迅,其身份经历了由晚清子民到民国国民的转变,由此身份转变带来的影像,自然也就打上了深刻的社会烙印。在其具体文本的传播过程中,文学家的鲁迅影像得到了凸显,这使得人们在对鲁迅影像想象性建构时,对其胡须、头发、眼睛等予以思想上的对象化,即便鲁迅的矮小身材,也通过与其深邃思想的对比,成为反衬鲁迅影像的重要方式。鲁迅影像在民国时期得以确立和传播,与民国教育体制有着紧密的关系。鲁迅对自我影像的有意识建构,使他得以完成自我超越,确立和张扬了人的主体性,凸显出了已经醒来者的真影像,表现了富有个性的"真的人"那种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教育体制 鲁迅 影像 西式制服
下载PDF
鲁迅的序跋文体及其文学批评 被引量:2
14
作者 毕绪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7-82,共6页
序跋文章在鲁迅的文体中占有一定数量。这些为自己的创作、译作和别人的创作、译作的序跋文中包含着鲁迅评骘文学作品、阐发文学观念的特色和重要思想,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文体特征。
关键词 鲁迅 文体研究 文学批评
下载PDF
鲁迅与周作人新诗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章永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77,共5页
周氏兄弟都积极地从事过新诗的创作,都为草创期的"五四"诗坛做出了不易的贡献。二人新诗创作数量虽不多,时间也不长,但却引领了新诗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诗性守望 诗风追寻
下载PDF
“杂感家”鲁迅自我形象的轨迹——从鲁迅杂感文体意识说起 被引量:3
16
作者 毕绪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59,共5页
作家自编文集往往能够体现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文体风格,更重要的是暗含了自己文字努力的向度及其自我主体形象。鲁迅在1925、1926年编辑《热风》、《华盖集》、《坟》,对自己以前的文字究竟编到哪个集子中做出了复杂的思考,而这样的编辑... 作家自编文集往往能够体现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文体风格,更重要的是暗含了自己文字努力的向度及其自我主体形象。鲁迅在1925、1926年编辑《热风》、《华盖集》、《坟》,对自己以前的文字究竟编到哪个集子中做出了复杂的思考,而这样的编辑过程既体现了他自觉的杂感文体意识,更重要的是透露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反思自我、建构主体自我、塑造自我形象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体研究 自我形象
下载PDF
鲁迅和嵇康:越文化的同源同质同格 被引量:2
17
作者 牟伯永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9-206,共8页
鲁迅与嵇康是不同时代的两位文化人物,但由于相同的文化传统——越文化的浸染,使他们在精神品格、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等方面表现出许多趋同性;究其原因,乃区域环境中固有的文化思想精髓通过文化的传承和民间的积淀影响产生作... 鲁迅与嵇康是不同时代的两位文化人物,但由于相同的文化传统——越文化的浸染,使他们在精神品格、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等方面表现出许多趋同性;究其原因,乃区域环境中固有的文化思想精髓通过文化的传承和民间的积淀影响产生作用。鲁迅对先哲的有意追摹,使其得以承续先贤又超越先贤,成为现代中国最卓著的反封建反传统的思想革命的斗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嵇康 气质与文风 同源性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的非常规修辞艺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宝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6-160,共5页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与《彷徨》是一部"语言的艺术作品"。作为语言艺术大师,鲁迅非常重视修辞,非常善于修辞。他的小说内蕴着伟大的精神、广播的知识和真知灼见,同时又体现了高超的修辞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主要体现在:...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与《彷徨》是一部"语言的艺术作品"。作为语言艺术大师,鲁迅非常重视修辞,非常善于修辞。他的小说内蕴着伟大的精神、广播的知识和真知灼见,同时又体现了高超的修辞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主要体现在:丰富独创的辞格运用;古朴凝练的短句艺术;多彩精湛的语言变异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修辞 非常规修辞
下载PDF
鲁迅和嵇康:越文化人格的同源性认知 被引量:1
19
作者 牟伯永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5-28,共4页
鲁迅与嵇康是不同时代的两位文化人物,但由于相同的文化传统———越文化的浸染,使他们在精神品格、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等方面表现出许多趋同性;究其原因,乃区域环境中固有的文化思想精髓通过文化的传承和民间的积淀影响产生... 鲁迅与嵇康是不同时代的两位文化人物,但由于相同的文化传统———越文化的浸染,使他们在精神品格、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等方面表现出许多趋同性;究其原因,乃区域环境中固有的文化思想精髓通过文化的传承和民间的积淀影响产生作用。鲁迅对先哲的有意追摹,使其得以承续先贤又超越先贤,成为现代中国最卓著的反封建反传统的思想革命的斗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嵇康 越文化 人格 同源性 气质 文风 精神品格 思维方式 审美趣味
下载PDF
论马华作家云里风1950年代散文中的“鲁迅笔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晓芹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27-32,共6页
鲁迅反抗绝望的战斗精神、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等,多为马华作家所推崇、继承,云里风即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云里风20世纪50年代的散文与鲁迅的散文可以说是"同构异质"的,其这一时期的散文在语言、形式、表现手法等方... 鲁迅反抗绝望的战斗精神、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等,多为马华作家所推崇、继承,云里风即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云里风20世纪50年代的散文与鲁迅的散文可以说是"同构异质"的,其这一时期的散文在语言、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亦体现出了比较明晰的"鲁迅笔法",但在文化精神的表达方面却有着自己鲜明的个人特色,少了些"绝望"与"虚无",多了些理想主义的光辉。如果说《野草》中蕴含了鲁迅的人生哲学的话,那么在云里风的散文中,也同样反映了他的人生理想,且这一思想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亦有深刻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里风 散文 “鲁迅笔法” 个性色彩 主体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