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an Individual's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Moral Consciousness
1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1年第4期97-107,共11页
关键词 On an Individual’s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moral consciousness
原文传递
医务人员道德自觉的内涵与培育
2
作者 钟凤宏 邹明明 王兰英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0-1365,共6页
道德自觉与伦理文化息息相关,医务人员道德自觉水平及其培育对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至关重要。从国内外道德自觉理论的发展出发,厘清道德自觉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医务人员道德自觉概念,从道德意识自觉、道德情感自觉、道德价值自... 道德自觉与伦理文化息息相关,医务人员道德自觉水平及其培育对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至关重要。从国内外道德自觉理论的发展出发,厘清道德自觉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医务人员道德自觉概念,从道德意识自觉、道德情感自觉、道德价值自觉、道德行为自觉以及道德发展自觉五个维度科学分析医务人员道德自觉。结合现实情况分析医务人员道德自觉整体向好同时存在道德失范个案的现状,从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对家庭关系的塑造、对社会环境的构建、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对保障政策的改良等五个方面探寻培养和提高医务人员道德自觉的路径,为医务人员的道德自觉培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自觉 医务人员 医德 道德培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视角下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逻辑
3
作者 戴贝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72,共11页
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既是历史的,也是实践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公民道德自觉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实践的角度看,公民道德自觉和公民道德实践同样包含认识自觉、行为自觉和评价自觉。因此,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有其历... 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既是历史的,也是实践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公民道德自觉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实践的角度看,公民道德自觉和公民道德实践同样包含认识自觉、行为自觉和评价自觉。因此,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有其历史逻辑、认识逻辑、行为逻辑和评价逻辑。践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培育公民道德自觉,必须要结合人的现实需求和政治社会条件,通过实践将道德内涵转化为内心的规则,形成对道德要求的自觉认识,通过道德行为将公民道德自觉外化为具体的主动的实践行动,通过道德评价活动使公民自觉选择正义的道德行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优良的社会道德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道德实践 公民道德自觉
下载PDF
航空文化在航空院校育人工作中的渗透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亮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2期17-20,共4页
研究航空文化在航空院校的育人功能,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塑造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航空文化在航空院校育人工作中的渗透进行研究,揭示航空文化对航空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培养和创新意识的重要作用,... 研究航空文化在航空院校的育人功能,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塑造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航空文化在航空院校育人工作中的渗透进行研究,揭示航空文化对航空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培养和创新意识的重要作用,探讨航空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在航空院校中的育人实践,并提出发展航空文化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对于航空院校更好地发挥航空文化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院校 航空文化 育人功能 思想教育 品德培养 创新意识
下载PDF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影响机制及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刘祖友 刘祖军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0-94,共5页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226名教师的实证分析研究,教师的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二者对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育德意识影响程度略高于育德能力.教师职业认同以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为中介正向影响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研究结果对...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226名教师的实证分析研究,教师的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二者对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育德意识影响程度略高于育德能力.教师职业认同以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为中介正向影响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研究结果对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德能力 育德意识 职业认同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在高等代数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探究
6
作者 赵立博 黄俊敏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2期104-107,共4页
该文深入挖掘高等代数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两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在高等代数授课过程中将真善美的价值观和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数学知识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数学文化中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数学定义定理中体会严... 该文深入挖掘高等代数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两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在高等代数授课过程中将真善美的价值观和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数学知识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数学文化中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数学定义定理中体会严格的规章制度,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代数 课程思政 思想道德素养 法律意识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
7
作者 史春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7期125-128,共4页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文化...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彰显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树立文化自信。为了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使其产生爱国家、爱民族的高尚意识,使文化自信根植于幼儿的心灵深处,教师需要对国学启蒙作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幼儿文学中的历史故事、传统节日、神话传说、绘本故事进行文化元素的挖掘与内化,培养幼儿爱国情怀、家国意识、仁爱孝顺等文化思想,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健全幼儿的人格,促进其健康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爱国情怀 家国意识 仁爱孝顺 道德品质
下载PDF
寓德于责:中国共产党人政德的构建机理
8
作者 陶立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50,共11页
中国共产党人的政德整体呈现出由大德、公德、私德复合而成的结构特点,并具有深刻的责任伦理意涵。中国共产党人以“为政之责”展现和实现“为政之德”的政德构建机理可用“寓德于责”加以概括。具体表现为:一是围绕党性和党的宗旨多维... 中国共产党人的政德整体呈现出由大德、公德、私德复合而成的结构特点,并具有深刻的责任伦理意涵。中国共产党人以“为政之责”展现和实现“为政之德”的政德构建机理可用“寓德于责”加以概括。具体表现为:一是围绕党性和党的宗旨多维廓清政德意涵、基于真实的人民立场明确“人民公仆”身份、运用责任话语具象明晰政德的实践指向及要求;二是以“永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政治本色”为根本出发点、以“确保角色意识和责任担当内在统一”为本质要求、以“坚持内外兼顾和知行融通”为实践方法论,在长期执政的责任政治逻辑中塑造其政治道德群像;三是在管党治党实践中,自觉通过思想建党内化执政伦理理念、依靠制度治党落实执政伦理规范并在组织建党工作中纵深压实政德建设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的政德 责任伦理 寓德于责 责任自觉
下载PDF
初心何以不忘?——论王阳明的持志辩证法及其启示
9
作者 郭敏科 赵佳音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24,共6页
立志之后,人们往往面临如何持志的问题。立志不持,则流于空想。如何持志既关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关乎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王阳明基于心学立场,为人们提供了持志的多种方法。他认为人们要通过出入以定志来凝聚道德意识、有无以辩... 立志之后,人们往往面临如何持志的问题。立志不持,则流于空想。如何持志既关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关乎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王阳明基于心学立场,为人们提供了持志的多种方法。他认为人们要通过出入以定志来凝聚道德意识、有无以辩志来明辨道德动机、警戒以责志来校正道德认知、患难以励志来坚定道德意志、勇毅以成志来推动道德实践。他的持志说既回答了追求理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启发人辩证地把握内容与形式、目标与手段、动机与效果等问题,同时也建立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紧密的直接的联系,为我们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化解道德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及其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持志 道德意识 道德动机 道德意志
下载PDF
伦理共同体的重建:人工道德主体的意识维度再推进及其感知基础
10
作者 崔中良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9,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工道德主体的出现亟需重建伦理共同体,但面临着人工智能作为主体的伦理意识是否存在的问题。从道德主体对于意识的依赖性角度看,人工智能作为道德主体需要人工意识作为基础。当前的人工意识研究主要受制...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工道德主体的出现亟需重建伦理共同体,但面临着人工智能作为主体的伦理意识是否存在的问题。从道德主体对于意识的依赖性角度看,人工智能作为道德主体需要人工意识作为基础。当前的人工意识研究主要受制于意识的外在和内在的本质主义束缚,意识呈现为内感受性、封闭性和独立性特征,因此会陷入对于人工意识是否存在的质疑,从而制约人工道德主体的发展。功能主义意识观推动了人工意识由判定性假设进入程度性视角,从而使人工意识呈现出具身性、社会涌现性和延展性特征。人工智能作为道德主体,需要本质主义和功能主义结合的复合意识观,使人工意识具有及物与不及物、主动与被动、连续与非连续以及局部与全局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复合意识观的感知基础,包括人工意识对于感知的依赖、感知作为一种道德判断、感知与道德实践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工道德主体 人工意识 复合意识观
下载PDF
“推”的伦理意蕴及道德自觉性——朱子论“人禽之辨”的新视角
11
作者 王闻文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朱子在“人禽之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严格遵守先秦儒者以仁义道德区分二者的路数,而是转向从“理气”的视角展开讨论。在理气的视域下,朱子又提出“推”这一概念。认为人因气清且正,所以能“推”;禽兽因气浊且偏则不能“推”,即以“能... 朱子在“人禽之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严格遵守先秦儒者以仁义道德区分二者的路数,而是转向从“理气”的视角展开讨论。在理气的视域下,朱子又提出“推”这一概念。认为人因气清且正,所以能“推”;禽兽因气浊且偏则不能“推”,即以“能不能推”作为人和禽兽不同的关键,并以此确立人的主体性。更为重要的是,朱子言“推”不但具有“扩充”义,而且更具反思和觉解的涵义,即认为人是循着天理而为,能够将己之物事推将到他者的场域;另一方面,还表示人对事物及己之实践具有反思性,此是道德创造性之活动。而禽兽的活动则只是按照生理本能的顺性活动,并不能知晓其何以如此。这是朱子在人禽之辨问题的创新和贡献。注意到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朱子的哲学体系,乃至宋明理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人禽之辨 “推” 伦理意蕴 反思 道德自觉性
下载PDF
蒙古族狩猎文化生态意识探究
12
作者 唐根杰 《中国蒙古学(蒙文)》 2024年第4期138-143,213,214,共8页
蒙古族狩猎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彰显着浓厚的生态意识。首先,蒙古族狩猎文化体现了“放生围猎,不竭泽而渔”的生态意识。适度狩猎反映了游牧民族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伦理道德思想,是游牧民族保持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其... 蒙古族狩猎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彰显着浓厚的生态意识。首先,蒙古族狩猎文化体现了“放生围猎,不竭泽而渔”的生态意识。适度狩猎反映了游牧民族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伦理道德思想,是游牧民族保持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其次,蒙古族狩猎文化体现了“取有时,地有禁”的生态意识。遵循动物的繁殖与发展规律的季节性围猎习俗是游牧民族尊重生态规律,追寻和谐共生的价值体现。第三,蒙古族狩猎文化体现了“禁止猎杀,遇制乱杀”的生态意识。蒙古族狩猎文化中禁止随意捕杀的习俗体现了游牧民族对万物生灵敬畏知止的哲学智慧,是游牧民族维护生态完整和稳定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记载 蒙古族 狩猎道德 生态意识
下载PDF
自觉性·关系性·天然性: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德性文化特质
13
作者 张盼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7-35,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德性文化,追求“人与自我”“人与他者”“人与自然”的“三和”。“两个结合”有效激活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德性文化特质。省思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仁”“智”“勇”等德性文化的自觉性特质,才能实现“人与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德性文化,追求“人与自我”“人与他者”“人与自然”的“三和”。“两个结合”有效激活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德性文化特质。省思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仁”“智”“勇”等德性文化的自觉性特质,才能实现“人与自我”之间的融洽;探微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民为邦本”“协和万邦”“身心合一”等德性文化的关系性特质,才能求取“人与他者”之间的和谐;激活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万物并育”等德性文化的天然性特质,才能达致“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德性文化特质,诉诸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实践并在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形塑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德性文化 自觉性 关系性 天然性
下载PDF
凝聚性结构、德育功能与共同体关联——文化记忆视域下彝族文学的人类学阐释
14
作者 李宁阳 梅军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6-65,共10页
彝族文学具有显著的民族志属性、道德教育功能与共同体特性。第一,它是构建文化记忆基础的凝聚性结构,作为彝族历史记忆和知识图谱的载体和表征;第二,它是彝族文化主体传承和传播其道德精神的特殊文本,发挥着从个人品德到社会公德的重... 彝族文学具有显著的民族志属性、道德教育功能与共同体特性。第一,它是构建文化记忆基础的凝聚性结构,作为彝族历史记忆和知识图谱的载体和表征;第二,它是彝族文化主体传承和传播其道德精神的特殊文本,发挥着从个人品德到社会公德的重要德育功能;第三,它是共同体关联的交融记忆场,由内而外、从抽象到具体,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现了彝族主动而深层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关注这类民族文学中的主位认知与自觉表达,不断拓展和深化关于它们的研究,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丰富的经验支撑和更强力的文化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凝聚性结构 民族志功能 德育功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金钱启动对道德提升感的影响——双自我意识的调节效应
15
作者 章玉祉 林卓婷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8-47,共10页
研究旨在探讨金钱概念启动对个体道德提升感的影响,以及双自我意识的调节效应。实验一以76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金钱概念启动对道德提升感的影响;实验二以102名大学生为被试,进一步考察金钱概念启动效应是否受双自我意识的调节。研究结... 研究旨在探讨金钱概念启动对个体道德提升感的影响,以及双自我意识的调节效应。实验一以76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金钱概念启动对道德提升感的影响;实验二以102名大学生为被试,进一步考察金钱概念启动效应是否受双自我意识的调节。研究结果显示:金钱启动下的道德提升感显著下降;只有在低公我和低私我的个体中,金钱启动才能显著预测道德提升感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启动 道德提升感 公我意识 私我意识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6
作者 王清凤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0期53-56,共4页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公民道德修养、营造和谐家庭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大学生在传承和弘扬孝文化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首先阐述孝文化的内涵,分析...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公民道德修养、营造和谐家庭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大学生在传承和弘扬孝文化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首先阐述孝文化的内涵,分析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然后针对当代大学生孝文化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和研究,并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孝文化素质的原因,最后提出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策略,以期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孝文化素养和孝道意识,让孝文化行稳致远,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孝文化教育 孝道意识 思想品德素养 立德树人 社会 高校 家庭
下载PDF
统编教材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分析
17
作者 程伟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4,共1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依托。通过构建涵盖5个主类目、16个次类目的分析框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教材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丰富、载体多元、功能齐全。教材注重文化认...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依托。通过构建涵盖5个主类目、16个次类目的分析框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教材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丰富、载体多元、功能齐全。教材注重文化认同,紧紧把握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为了充分发挥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教师应基于课标和学情提升教学精度,丰富教育内容以拓展教学广度,深化内容理解以提升教学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 “五个认同” 课程标准
下载PDF
大学生读者公德失范行为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伟刚 张攀顺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3-274,共2页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不文明的表现,提出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并对增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 公德意识 公德教育
下载PDF
21世纪德育新课题:生态道德教育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湘溶 戴木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年第1期11-17,共7页
重建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新秩序, 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 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依靠道德的力量, 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内容, 是21 世纪德育的重要主题: 树立维护生态... 重建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新秩序, 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 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依靠道德的力量, 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内容, 是21 世纪德育的重要主题: 树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 确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 订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这一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热爱自然、与自然为友; 开发、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生态道德教育 德育 环境保护 道德责任
下载PDF
论大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途径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春燕 杨丽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1-14,共4页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可以通过案例介绍、案例点评、法律辩论与推理、综合评价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法律课堂演讲的实效性,还可利用班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可以通过案例介绍、案例点评、法律辩论与推理、综合评价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法律课堂演讲的实效性,还可利用班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同时应建立合理而有效的网络监管机制,净化网络环境,以利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体系,使大学生成为知法、懂法、遵法、守法的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意识 道德意识 法制教育 网络监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