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金庸武侠作品在泰国的译介与传播
1
作者 《华文文学》 2024年第4期101-109,共9页
1958年,《射雕英雄传》泰译本出版,以金庸武侠小说泰译的首部作品正式昭告了泰国“武侠小说时代”的开始。此后以金庸武侠小说为首的大量港台新派武侠小说陆续被译介到泰国,进一步掀起了“武侠小说热”的现象。在泰国曾经有许多翻译者... 1958年,《射雕英雄传》泰译本出版,以金庸武侠小说泰译的首部作品正式昭告了泰国“武侠小说时代”的开始。此后以金庸武侠小说为首的大量港台新派武侠小说陆续被译介到泰国,进一步掀起了“武侠小说热”的现象。在泰国曾经有许多翻译者翻译金庸的作品,一部小说最多达到4个翻译版本。金庸武侠作品在不同的时代以小说、影视剧等不同的形式传播并且互相作用。不仅如此,金庸武侠作品得到泰国学者的关注,在学术界逐渐出现了围绕金庸武侠作品的相关研究。金庸武侠小说在泰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文学及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泰国 武侠作品 译介传播
下载PDF
“侠”与“权”的欢合场——五六十年代台港武侠小说中的北京
2
作者 杨一多 《华文文学》 2024年第4期86-93,共8页
以梁羽生和金庸为代表的台港“新武侠”小说,不仅在故事层面上别于传统武侠,小说作者们“离散作家”的特殊身份,更使得小说在情节之外有了更多值得研究的空间。“新武侠”小说中刻画的北京,就十分耐人寻味。本文从分析“新武侠”小说北... 以梁羽生和金庸为代表的台港“新武侠”小说,不仅在故事层面上别于传统武侠,小说作者们“离散作家”的特殊身份,更使得小说在情节之外有了更多值得研究的空间。“新武侠”小说中刻画的北京,就十分耐人寻味。本文从分析“新武侠”小说北京书写的作用入手,着眼于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为何侠客们在北京的行为往往有失侠者风范?第二,为何北京一再成为了武侠小说故事的“终点站”?通过对于“新武侠”小说文本的细读,以及对“离散作家”自身心态的分析,本文意图提出——侠客们在北京的失态与失意,一定程度上对应着“离散作家”们的经历;北京在“新武侠”小说中所负载的意义比故事中其它的城市要丰富得多,其存在不仅是为了把武侠故事与历史结合,更是寄托了“离散作家”们对于新中国政权的复杂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武侠 金庸 梁羽生 北京书写 离散作家
下载PDF
亲密关系的公共性——论金庸武侠小说中情感叙事的主导性及其意义建构
3
作者 余冰清 《华文文学》 2024年第2期69-78,共10页
“武”“侠”“情”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三大要素,其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矛盾之张力。在金庸小说中,“情”不再是被武侠文类“挪用”的次要因素,而是占据了主导地位:情感主导人物武功的创造与发挥,促成侠客身与心沟通,关于“比武”的叙... “武”“侠”“情”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三大要素,其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矛盾之张力。在金庸小说中,“情”不再是被武侠文类“挪用”的次要因素,而是占据了主导地位:情感主导人物武功的创造与发挥,促成侠客身与心沟通,关于“比武”的叙事中亦充溢着情感的流变,形成“情”与“武”互动的新模式;私密情感作为个人主体性的象征,使“侠义”对自我的抹杀及其作为虚构秩序的固有局限性得以暴露,侠客因此放弃对江湖空间的闯荡,转而隐匿于不可见的自我世界。亲密关系与情感叙事作为建构社会秩序和定义个人身份的基础,在金庸小说的文本内部遮蔽甚至消解了关于“侠义”的公共话语,构成其反武侠面相与现代性特质;同时折射出香港地区华语语系文学对“身份危机与认同”这一主题的反映与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武侠小说 情感研究 情感叙事 公共话语
下载PDF
心理学视域下金庸武侠小说主人公的侠义行为分析
4
作者 宋快 周宗奎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4-121,共8页
金庸武侠小说是在现代文学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品,侠义精神是小说的核心,主人公的侠义行为是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在梳理、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心理学视域下分析金庸武侠小说主人公的侠义行为,探讨侠义行为的实质、影响因素,发生... 金庸武侠小说是在现代文学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品,侠义精神是小说的核心,主人公的侠义行为是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在梳理、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心理学视域下分析金庸武侠小说主人公的侠义行为,探讨侠义行为的实质、影响因素,发生发展和后果,以及侠义行为对我们现实社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金庸武侠小说 侠义行为 亲社会行为
下载PDF
“洞穴”“复归”“隐遁”——金庸小说的基本叙事语法分析
5
作者 刘国强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9-46,共8页
“仙境说”是隐伏在武侠小说中的重要原型。侠客误入的山洞、古墓等场域是“仙境”空间的转化和异变,由“仙境”演化而来的异度时空独立于江湖世界。其中,凡人遇仙的情节模式变形为侠客误入异度空间的奇遇环节。“洞穴”是异度空间的祖... “仙境说”是隐伏在武侠小说中的重要原型。侠客误入的山洞、古墓等场域是“仙境”空间的转化和异变,由“仙境”演化而来的异度时空独立于江湖世界。其中,凡人遇仙的情节模式变形为侠客误入异度空间的奇遇环节。“洞穴”是异度空间的祖型,其象征的死亡/再生仪式隐喻着侠客进入异度时空后的转变与再生。在时间上,侠客凭借异度时空中的时间流速差,获得了与江湖世界不符的武功内力,并在完成调节使命后复归异度空间。在空间上,异度空间只向主角开放,加速其“升级”进程。由此,道教的“仙境游历”原型为武侠小说带来了金手指事件、复归的叙事模式和隐遁逃离等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武侠小说 洞穴 仙境 乌托邦
下载PDF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术文化探析
6
作者 赵心悦 王少鹏 《中华武术》 2023年第10期89-91,共3页
武侠小说中“武”字占据主位,是武术文化的一种展现形式。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法,对武侠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术文化描写进行了探析,旨在宣扬中国武术的正面形象,对小说中呈现的负面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反思,旨在... 武侠小说中“武”字占据主位,是武术文化的一种展现形式。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法,对武侠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术文化描写进行了探析,旨在宣扬中国武术的正面形象,对小说中呈现的负面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反思,旨在塑造武侠小说对于武术文化发展的正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小说 武术文化 金庸
下载PDF
论金庸与中国书法文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继凯 马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7,共7页
中国书法文化源远流长,而书法文化与著名作家金庸的精神家园也有着深切的血脉渊源,他的书法创作颇有"侠气、剑气、仙气"兼具的"武术书法"韵味。其武侠小说中别具新意的"书法武术"成为展现武者精神境界的... 中国书法文化源远流长,而书法文化与著名作家金庸的精神家园也有着深切的血脉渊源,他的书法创作颇有"侠气、剑气、仙气"兼具的"武术书法"韵味。其武侠小说中别具新意的"书法武术"成为展现武者精神境界的重要方式,对丰富小说文本和弘扬书法文化都具有明显的作用。著名作家金庸的文人书法、武侠小说与生命体验之间大致呈现出了三位一体的契合关系,书与武相通,武与书相融,并最终达至"文心雕龙、墨舞传神"的人文新境界,由此也体现了金庸对武侠精神和文侠气质的复合性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书法文化 武侠小说 武术书法 文武兼备
下载PDF
措置·错置·零伦理——论金庸小说的师徒伦理叙事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思广 马云骓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5,共5页
金庸小说作品展现了师徒伦理关系的多个层面。从简单措置到对师徒伦理关系的有意错置,从单纯的扶助关系到功利因素的无情掺杂进而衍生师徒之间伦理关系的恶性呈现,金庸小说在师徒之间零伦理的极致呈现中,达到其师徒伦理叙事的顶点。师... 金庸小说作品展现了师徒伦理关系的多个层面。从简单措置到对师徒伦理关系的有意错置,从单纯的扶助关系到功利因素的无情掺杂进而衍生师徒之间伦理关系的恶性呈现,金庸小说在师徒之间零伦理的极致呈现中,达到其师徒伦理叙事的顶点。师徒伦理措置、师徒伦理错置与师徒之间的零伦理,成为串联这些师徒伦理层面的伦理叙事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小说 伦理叙事 师徒伦理措置 伦理错置 零伦理
下载PDF
金庸武侠小说版本考论 被引量:3
9
作者 高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3-137,共5页
金庸武侠小说的写作和修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地也大略有三种版本:"刊本"、"三联版"和"新修版"。"三次修改"和"三版"可能是总体情况,实际上,具体于每一部作品,有的可能只有... 金庸武侠小说的写作和修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地也大略有三种版本:"刊本"、"三联版"和"新修版"。"三次修改"和"三版"可能是总体情况,实际上,具体于每一部作品,有的可能只有一次修改,也只有一个版本,有的作品可能不只三次修改,也不只三个版本。不论是"三版"还是"三次修改",都有很多疑问,需要学术界做进一步研究。"金学"要走向成熟,要深入发展,"版本"研究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武侠小说 版本
下载PDF
正义的美感——金庸小说的一种读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岱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64,共9页
金庸小说的意义无可置疑,但其价值确认仍有待进一步辨析。如果以"好小说体现文学艺术的魅力,伟大作品呈现精神境界的高度"这个观点为据,那么我们应该明确承认,金庸作品不仅是通常所谓的"好小说",而且是能与古今中... 金庸小说的意义无可置疑,但其价值确认仍有待进一步辨析。如果以"好小说体现文学艺术的魅力,伟大作品呈现精神境界的高度"这个观点为据,那么我们应该明确承认,金庸作品不仅是通常所谓的"好小说",而且是能与古今中外那些文学经典相提并论的"伟大小说"。这着重在金庸的武侠叙事通过对以"侠士道"为核心的"中国精神"的艺术呈现,对"审美解放"与"诗性正义"作出了成功的文学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武侠小说 审美正义
下载PDF
2008年浙江海宁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立 张亮 《嘉兴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7-19,共3页
2008年9月,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海宁——金庸故里隆重召开,金庸先生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讲话。与会专家学者主要从金庸小说的民族文化精神与地域文化情趣,作品内蕴、人物形象及其渊源与其他名著的比较,金庸小说的价值评定、传... 2008年9月,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海宁——金庸故里隆重召开,金庸先生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讲话。与会专家学者主要从金庸小说的民族文化精神与地域文化情趣,作品内蕴、人物形象及其渊源与其他名著的比较,金庸小说的价值评定、传播和修订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小说 武侠文学 研究 现状 研究史
下载PDF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的道家意境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鑫 张立瑜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5-38,共4页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大众意识层面的通俗文学,实际上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教科书"。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以"清静无为"、"以柔克刚"的道家思想为依托,实现了传统道家文化的全面升华及其与儒家的完美融...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大众意识层面的通俗文学,实际上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教科书"。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以"清静无为"、"以柔克刚"的道家思想为依托,实现了传统道家文化的全面升华及其与儒家的完美融合。金庸武侠小说呈现的"道家意境",是其理想的人生模式,也为我们提供了对待人生和为人处事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小说 道家意境 文化 金庸
下载PDF
“金庸学”卮言:一种与“红学”的对视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昊苏 《文学与文化》 2019年第2期59-66,共8页
通过参照“红学何以成学”的相关理论反思,一般意义上的“金庸研究”可以上升为具有普适性、整体性的“金庸学”。就历史标准来看,金庸小说及金庸研究的特性使“金庸学”可以成为约定俗成的褒扬之词。就学理标准来看,金庸小说研究中业... 通过参照“红学何以成学”的相关理论反思,一般意义上的“金庸研究”可以上升为具有普适性、整体性的“金庸学”。就历史标准来看,金庸小说及金庸研究的特性使“金庸学”可以成为约定俗成的褒扬之词。就学理标准来看,金庸小说研究中业已产生、及将会展示的特殊性,使之在小说研究中具有“集大成”的特质。参考“红学何以成学”的进程,学理上的“金庸学”甚可期待。金庸小说可以称之为当代文学的典范之作,足以载入文学史。至于“经典”问题,相关讨论在基本定义上还有不少待厘清之处,故可开掘之处尚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学 红学 武侠小说 经典
下载PDF
论黄易及其武侠小说 被引量:14
14
作者 韩云波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2-43,共22页
黄易从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到2017年4月出版最后一部作品,创作生命长达30年。其武侠小说创作可以分为初创尝试、创作成熟、探索发展三个阶段,以"玄幻"与"异侠"的独特创造被称为"九十年代的武侠旗手",表... 黄易从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到2017年4月出版最后一部作品,创作生命长达30年。其武侠小说创作可以分为初创尝试、创作成熟、探索发展三个阶段,以"玄幻"与"异侠"的独特创造被称为"九十年代的武侠旗手",表现出与温瑞安不同的"后金庸"武侠小说路径选择。黄易更进一步"借武道以窥天道",将科幻融会于武侠,在"黄易三变"之后,借历史题材展开了对于历史规律的思考,他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边荒传说》以及"盛唐三部曲"等作品,都表现了深邃的历史内涵。但是,黄易小说产生于从金庸时代到"后金庸"时代的过渡时刻,也有良莠杂陈的一面:他既是另类武侠的开拓者,同时也是武侠传统的崩坏者;既是历史奥秘的探寻者,同时也是历史规律的逃逸者。应以辩证的态度看到黄易武侠小说不同的文学和文化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易 武侠小说 金庸 温瑞安 《寻秦记》 《大唐双龙传》 《边荒传说》 “盛唐三部曲” 《破碎虚空》 《星际浪子》
下载PDF
梦中来复少年身:谈金庸短篇小说《月云》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可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7,共5页
金庸200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月云》,是一篇自传色彩很浓的作品。男主人公童年宜官真诚对待弱小者丫环月云,并对她产生"主人——婢女"模式的朦胧情愫,整个作品流露出忆念江南的"江南情结",都可以看成是金庸后来创作... 金庸200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月云》,是一篇自传色彩很浓的作品。男主人公童年宜官真诚对待弱小者丫环月云,并对她产生"主人——婢女"模式的朦胧情愫,整个作品流露出忆念江南的"江南情结",都可以看成是金庸后来创作的武侠小说中倡导平等博爱思想、描写"一男多女"式情感关系、对江南和其他地域的描写笔法各异的源头。作者通过追忆童年经历,实际上为自己的武侠小说创作和人生道路做出了某种自我诠释,这篇小说是透视金庸其人及其作品的一扇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月云 武侠小说 童年情结 江南情结
下载PDF
侠义道·文化根·世情劫·家国梦——金庸武侠小说的多重维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鹿义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89-93,共5页
侠行其经,文化其纬;武侠其表,世情其里;绚丽其外,寄托其内;江湖其虚,政治其实。金庸的小说中有刀光剑影、侠骨柔情,有历史反思、人性拷问,也有一个民族内在的困惑、寄托、关怀与省思。他以一种通俗文学,成功地熔铸了丰厚的传统文化、深... 侠行其经,文化其纬;武侠其表,世情其里;绚丽其外,寄托其内;江湖其虚,政治其实。金庸的小说中有刀光剑影、侠骨柔情,有历史反思、人性拷问,也有一个民族内在的困惑、寄托、关怀与省思。他以一种通俗文学,成功地熔铸了丰厚的传统文化、深刻的哲学理念以及充沛的现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武侠小说 文化 世情 家国
下载PDF
就《香港小说史》(第一卷)敬答范伯群先生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良骏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8-73,共6页
就《香港小说史》(第一卷)敬答范伯群先生:1、《香港小说史》的著者在该书以及其他文章中,对金庸的评价具有一致性、连续性;2、"通俗文学"、"严肃文学"的划分并不科学,要逐步扬弃这两个概念;3、因论述范围所限,黄... 就《香港小说史》(第一卷)敬答范伯群先生:1、《香港小说史》的著者在该书以及其他文章中,对金庸的评价具有一致性、连续性;2、"通俗文学"、"严肃文学"的划分并不科学,要逐步扬弃这两个概念;3、因论述范围所限,黄小配等人的章回小说未能涉及,拟在第二卷中加一个附录对其作专论,以资弥补;4、著作在资料工作方面主要有清理香港小说的资料状况和发展脉络、以及发掘被遗忘杂志的成绩,而遗憾也有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小说史》 范伯群 金庸 通俗文学 严肃文学 章回小说 深圳海天出版社
下载PDF
金庸武侠系列小说英译的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单畅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48-252,共5页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深深地激励着更多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方面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理应更加得到重视。金庸的武侠系列小说堪称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的典范,小说以史诗般的体裁再现了中国历...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深深地激励着更多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方面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理应更加得到重视。金庸的武侠系列小说堪称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的典范,小说以史诗般的体裁再现了中国历史和文化,成就不亚于传统经典,并逐步为正统所接受。在国内已经形成专门研究金庸小说的"金学",小说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开始走向世界。它的成功英译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以它为借鉴,有助于带领更多的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 金庸武侠小说 英译
下载PDF
金庸小说的主题学研究与定位——刘卫英、王立《金庸小说母题及中外比较研究》读后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宁 《嘉兴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1-14,共4页
《金庸小说母题及中外比较研究》一书,从多种母题、主题、意象来探讨金庸小说的民族文学特征、民族文化内蕴生成以及外来佛经故事影响。注意在一个武侠文学传统的传承性链条上,发掘金庸小说的多重文化价值。在具体母题、意象的实证探究... 《金庸小说母题及中外比较研究》一书,从多种母题、主题、意象来探讨金庸小说的民族文学特征、民族文化内蕴生成以及外来佛经故事影响。注意在一个武侠文学传统的传承性链条上,发掘金庸小说的多重文化价值。在具体母题、意象的实证探究中,非常重视主题学理论方法的运用,拓展了主题学研究的视阈与空间,进一步验证和提升了主题学研究方法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小说 民国武侠小说 中外比较 主题学
下载PDF
论金庸小说华山武功描写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渊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111-115,共5页
华山武功描写作为金庸小说武功描写的具体体现,主要经历了由"实"至"虚"、由"杂"至"纯"、由"生"至"熟"几个阶段,表现出产生的想象化、形象化、多元化,内涵的人物化、文化化... 华山武功描写作为金庸小说武功描写的具体体现,主要经历了由"实"至"虚"、由"杂"至"纯"、由"生"至"熟"几个阶段,表现出产生的想象化、形象化、多元化,内涵的人物化、文化化,获得过程的人性化、集大成化,以及场面的诙谐化、立体化、多变化等金庸小说武功描写的共同特点。同时,华山武功描写还表现出与华山独特的自然与文化内涵相结合的特点,反映出金庸对华山自然与文化内涵的了解与充分尊重,以及为此作出的自觉努力,从而使华山武功描写具有了华山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小说 华山武功 地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