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2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二十年中国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研究综述
1
作者 陈楠 李博 周健美 《江苏商论》 2025年第1期53-57,共5页
旅游地品牌建设是提升地方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CNKI数据库2000—2022年收录的612篇国内旅游地品牌建设研究文献为样本数据,借助Cite Space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近二十年来国内旅游地品牌建设的研究脉络和趋势特征。... 旅游地品牌建设是提升地方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CNKI数据库2000—2022年收录的612篇国内旅游地品牌建设研究文献为样本数据,借助Cite Space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近二十年来国内旅游地品牌建设的研究脉络和趋势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自2000年起逐渐引起国内学者关注,2000—2022年发文量总体呈现曲折式增长趋势。(2)研究热点围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冬奥会等不同主体类型,基于品牌构建的不同过程展开,城市旅游品牌建设备受关注。(3)跨机构、不同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不足,缺乏跨学科的旅游地品牌研究成果。(4)未来研究中,一要推动旅游地品牌的跨学科研究,借助数理模型和量化方法,实现对文旅融合、乡村旅游等现有热点的纵向挖掘;二要积极拓展横向的研究范围,把握以冰雪项目为主的体育旅游品牌建设、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目的地品牌建设等潜在趋势,立足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完善目的地品牌建设的内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品牌 品牌建设 热点趋势 Cite Space
下载PDF
基于SCIATRAN的临近空间氧气光谱敏感性分析
2
作者 叶松 胡双寒 +4 位作者 熊伟 李树 王新强 王方原 汪杰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8,共9页
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根据全时相大气温度示踪物辐射机制与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氧气作为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广泛分布于临近空间且辐射强度明显,所以氧气探测是研究临近空间温度变化的重要基础。临近空间氧气探测... 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根据全时相大气温度示踪物辐射机制与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氧气作为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广泛分布于临近空间且辐射强度明显,所以氧气探测是研究临近空间温度变化的重要基础。临近空间氧气探测主要是依据太阳辐射的短波红外部分被大气层氧气分子吸收得到的吸收谱线,该谱线携带着氧气含量等重要信息。利用探测器得到的氧气光谱进行高精度反演可以得到温度等信息。探测过程中的太阳天顶角、方位角、临边切高及气溶胶参数等因素对氧气影响不同,基于SCIATRAN模型分析氧气对不同参数的敏感性。通过对探测方式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辐射亮度变化来分析计算氧气对其敏感性。结果表明:氧气的辐射亮度在天顶角为60°以下是随天顶角增大而增大的,但在超过60°后变化随之相反,一天内的太阳天顶角对于氧气的辐射亮度影响不超过0.01 W/m^(2)/nm/sr,且差值不超过7%;氧气辐亮度随方位角增大而减小;氧气辐射亮度随切线高增加而减小,且减小幅度逐渐下降;气溶胶类型对氧气辐射亮度的影响差值比例在10%以内;气溶胶季节对氧气辐射亮度影响是春夏季节要大于秋冬季节;不同气溶胶类型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倍数对氧气辐射亮度影响的差值比例均在30%以内,且农村与海洋型气溶胶下光学厚度倍数与辐射亮度成正比,城市型气溶胶下与之相反。仿真数据的结果与实测数据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SCIATRAN模型仿真数据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研究为临近空间的氧气探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临近空间的反演等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氧气 辐射传输 敏感性
下载PDF
时空异质性视角下华北地区碳足迹评估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袁亮 柴林 +2 位作者 何伟军 孔阳 祁煜智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9,共10页
碳足迹是衡量碳排放的重要指标,削减碳足迹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前提条件。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高耗能、高排放的集中区域,客观量化碳足迹并探究主要驱动因子对加快推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论文基于IPCC法对华北地区“十五”至“十... 碳足迹是衡量碳排放的重要指标,削减碳足迹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前提条件。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高耗能、高排放的集中区域,客观量化碳足迹并探究主要驱动因子对加快推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论文基于IPCC法对华北地区“十五”至“十三五”期间的碳足迹进行测算,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碳足迹的分布及转移特征,使用地理探测器识别碳足迹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发现:(1)“十五”至“十三五”期间碳足迹总量经历了“先增长—后下降”两个阶段,由“十五”期间的425452万吨上升至1066353万吨,而后逐渐下降到“十三五”期间的898908万吨。(2)标准差椭圆呈稳定的“南—北”分布,重心分布于山西大同和河北张家口之间,呈向西北方向偏移趋势,已偏移72.56千米。(3)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对碳足迹驱动因子解释力度较大,且关键交互因子均含有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研发投入。华北地区不同时期碳足迹分布及影响因子存在时空差异,在制定碳减排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区域碳足迹的时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驱动因子 时空特征 地理探测器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城乡要素交互作用下乡村文化消费空间的建构模式——以瓷颜咖啡店为例
4
作者 朱媛媛 邸佳琦 +3 位作者 陈思苒 刘可心 郭韫喆 李星明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23-33,共11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城乡要素流动进入加速期,乡村文化消费空间作为乡村功能由生产向消费的转型工具而涌现。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邯郸市彭城镇瓷颜咖啡店为案例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质性研究和计量研究进行实证分析,演绎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城乡要素流动进入加速期,乡村文化消费空间作为乡村功能由生产向消费的转型工具而涌现。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邯郸市彭城镇瓷颜咖啡店为案例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质性研究和计量研究进行实证分析,演绎提出了乡村文化消费空间建构模式。结果显示:1)瓷颜咖啡店以政府、企业的决定型物质构建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有机结合的消费符号固着于实体建筑为概念,以乡村居民视角下的“新型休闲消费空间”与城市游客视角下的“桃花源”为亲历性空间。2)瓷颜咖啡店作为城乡文化整合的一个节点,其发展模式为物质空间拼贴式发展、社会空间嵌入式发展、文化空间整合式发展。3)乡村文化消费空间的生产是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等内在需求力和政策、资本等外在供给力以及乡土传统消费文化等潜在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4)乡村文化消费空间的发轫所代表的乡村社会空间转变实质上是乡村结构功能的转变,其空间实践也表征了乡村绅士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交互 文化消费空间 空间生产 地方性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机理与路径
5
作者 高春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7,共11页
数字化是破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对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有助于打破“空间即建筑,形态即实体”的观念,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从线下向线上、实体向虚拟、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转变,促进文化... 数字化是破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对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有助于打破“空间即建筑,形态即实体”的观念,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从线下向线上、实体向虚拟、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转变,促进文化基础设施升级、服务机构互联和文化资源整合。鉴于实践中存在的数字化设施不足、文化资源互联共享不足、网络文化治理滞后等问题,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和发展要以数字化赋能为主线,按照理论赋能推动思想理念转变、技术赋能提升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品质、服务赋能增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活力、治理赋能提高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管理效度的逻辑机理,依据“新空间、新基建、新机制、新场景”路径,以“数字化+”“互联网+”“人工智能+”为驱动,打造多元场景融合、线下线上协同、供给需求匹配、数量质量并重、标准特色兼容的新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逻辑机理 空间重塑
下载PDF
延伸·建构·承载:地理批评中的文学空间与现实空间
6
作者 韩伟 吴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0,共9页
贝尔唐·韦斯特法尔(Bertrand Westphal)作为当代西方地理批评理论体系的创始者,他所提出的地理批评作为空间研究的一种新的动态批评理论,不仅使文学与地理学的联结成为事实,拓展了文学空间研究的新方式,为现实空间的重新建构提供... 贝尔唐·韦斯特法尔(Bertrand Westphal)作为当代西方地理批评理论体系的创始者,他所提出的地理批评作为空间研究的一种新的动态批评理论,不仅使文学与地理学的联结成为事实,拓展了文学空间研究的新方式,为现实空间的重新建构提供了可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后现代语境下空间的裂变与重组所造成的现代性危机,在以地方为研究对象的过程中产生出关于地方的新景观,完成了作为主体的“地方”在地理空间与意义空间方面的新建构。本文主要通过景观隐喻的视角,结合真实与虚构、去地域化与再地域化以及文学地图转向三个层面来重新阐释地方重构的内在逻辑,以此完成对地方身份的想象、建构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唐·韦斯特法尔 地理批评 文学空间 现实空间
下载PDF
搭载实践十号卫星的不同小麦品种突变体鉴定与分析
7
作者 张福彦 李浩 +5 位作者 陈晓杰 王嘉欢 程仲杰 赵婉 范家霖 张建伟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为探讨卫星搭载对小麦农艺性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分子水平变异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技术对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搭载周麦18、周麦22和汶农1... 为探讨卫星搭载对小麦农艺性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分子水平变异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技术对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搭载周麦18、周麦22和汶农14小麦品种干种子的SP3代农艺性状变异和SP5代突变系的HMW-GS和SSR分子标记多态性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发现,航天诱变SP3代农艺性状与其野生型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小麦品种对太空环境的敏感性不同。航天搭载能够诱发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和基因组DNA发生变异,发现3个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变异频率分别为2.15%、3.66%和5.21%,其中汶农14突变体HMW-GS亚基变异频率最高。21个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周麦18和周麦22的航天诱变突变体与其野生型差异标记数量均不超过2个,而汶农14航天诱变的部分突变体与其野生型间差异标记数量较多,且株高和穗型等性状发生了遗传分离。综上,航天诱变使小麦基因组和蛋白组发生变异,所创制的优异特色突变体可为小麦育种的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的研究利用提供丰富的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卫星搭载 突变体 农艺性状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下载PDF
缝合锚钉经内踝修复三角韧带深层损伤
8
作者 孔长庚 郭祥 +6 位作者 吴多庆 黄友华 王琮仁 符惠斯 范忠诚 陈波 沈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93-3198,共6页
背景: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骨折内固定一期修复三角韧带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方法,明显降低了踝关节远期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在三角韧带解剖结构特征和动态生物力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使三角韧带深层损伤修复技术... 背景: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骨折内固定一期修复三角韧带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方法,明显降低了踝关节远期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在三角韧带解剖结构特征和动态生物力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使三角韧带深层损伤修复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缝合锚钉技术与经内踝修复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深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深浅层完全断裂的56例患者,依据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深层的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缝合锚钉修复组32例,经内踝修复组24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踝关节内侧间隙、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与结论:①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术后12个月以上随访,踝部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5周;②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踝关节内侧间隙较术前显著缩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12个月,两组踝关节内侧间隙维持在正常范围,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01),相应时间点,两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缝合锚钉技术与经内踝修复三角韧带深层损伤均能恢复踝关节内侧间隙、有效维持踝穴的稳定性,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 缝合锚钉 经内踝修复 踝关节内侧间隙
下载PDF
元宇宙服务的人机交互综述
9
作者 高俊涛 程玉玉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近年来,元宇宙飞速发展,已成为未来数字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元宇宙中的人机交互是实现虚实融合的核心,其解决了元宇宙中的多用户协作、沟通、社交等挑战,促进了创新和合作。为了深入探讨元宇宙作为虚拟和现实世界融合的数字化空间... 近年来,元宇宙飞速发展,已成为未来数字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元宇宙中的人机交互是实现虚实融合的核心,其解决了元宇宙中的多用户协作、沟通、社交等挑战,促进了创新和合作。为了深入探讨元宇宙作为虚拟和现实世界融合的数字化空间,其服务如何与人机交互相结合,创造出丰富、沉浸式、个性化的用户体验,调研了元宇宙和人机交互技术,并从人机交互的角度对元宇宙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讨论了元宇宙服务和人机融合的可行性与优势,并整理归纳了现有的挑战。最后探讨了元宇宙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服务 人机交互 数字化空间
下载PDF
多感官视角下城市居民滨江空间景观感知偏好
10
作者 朱战强 李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4,共13页
中国城镇化迈入人口城镇化的“下半场”,多感官下的居民景观感知与规划设计是近年空间感知分析与规划设计的热点。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视觉、听觉单一感官分析或双重感官分析,存在着对嗅觉、触觉等感官缺乏关注,以及对多感官结合分析... 中国城镇化迈入人口城镇化的“下半场”,多感官下的居民景观感知与规划设计是近年空间感知分析与规划设计的热点。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视觉、听觉单一感官分析或双重感官分析,存在着对嗅觉、触觉等感官缺乏关注,以及对多感官结合分析关注很少的理论不足。本文以多感官感知为视角,以广州市滨江公共空间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自然、人类/人类活动、人造/机械”3种景观要素及33个景观因素,通过构建感知增长率指数,对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4种感官下的不同类型滨江空间的居民景观感知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景观要素下4种感官的感知相对敏感度不同,自然景观中嗅觉敏感,人类活动景观中听觉敏感,人造景观中触觉敏感。相对视觉和触觉而言,听觉和嗅觉下居民景观感知需求更容易被忽视。居民对自然声音和自然气味的景观要素感知期待仍需加强,而人类活动声和机械气味则不受欢迎。多感官下的景观要素感知特征在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下存在差异,广场和桥下/码头是重点改造空间,需特别关注避免电子设备声和交通噪声的干扰。最后形成了各滨江空间相应的感知设计指引。本文提出,集成多感官的居民景观感知分析可为城市滨江空间规划和设计提供实质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感知 滨江空间 景观要素 偏好 广州市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眼表菌群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分析
11
作者 杨杨 张婷 +1 位作者 李爽乐 曹文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际上对眼表菌群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来源检索眼表菌群相关文献,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重。对纳入的文献从发文量趋势、作者、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际上对眼表菌群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来源检索眼表菌群相关文献,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重。对纳入的文献从发文量趋势、作者、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运用Cite Space软件完成机构/国家合作、文献被引、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的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 884篇文献,2003-2023年间眼表菌群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以2019-2022年增长最为迅速。发文量排名前3的地区/国家分别是美国(1 039篇)、中国(570篇)、印度(302篇);发文量排名前3的作者分别是Willcox Mark(48篇)、Sharma Savitri(33篇)、Fleiszig Suzanne MJ(27篇);发文量排名前3的机构均来自美国,分别是加州大学、Prasad LV眼科研究所、哈佛大学。文献被引网络图谱包括801个节点,1 508条连线,被引频次居首位的文献为Temporal Stabilit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Ocular Surface Microbiome。出现频次排名前5的关键词依次是keratitis(角膜炎)、bacterial flora(细菌群落)、identification(鉴定)、inflammation(炎症)、endophthalmitis(眼内炎)。关键词聚类分析后共得到8个聚类,具体体现在眼部相关疾病、眼表菌群与眼表结构、眼表菌群的检测手段3个方面。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是ciprofloxacin(环丙沙星);最近几年突现并持续至今的关键词有diversity(多样性)、gut microbiome(肠道菌群)、ocular surface microbiome(眼表菌群)。结论:目前国际上对眼表菌群的研究正逐渐呈上升趋势,其研究热点集中在菌群多样性,核心菌群组成及疾病影响等方面。未来应着眼于明确眼表菌群的功能代谢,深入研究眼表菌群变化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菌群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Cite Space
下载PDF
深度学习赋能波束管理:现状、挑战与机遇
12
作者 王昭诚 马可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0,共11页
随着载波频率的不断提高和大规模天线阵列的广泛部署,基于模拟移相器的波束赋形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的标志性技术之一。此时,波束管理被用于获取和维护基站和用户端具有最大接收功率的最优波束对,以保障可靠的无线通信服务。传统波束管... 随着载波频率的不断提高和大规模天线阵列的广泛部署,基于模拟移相器的波束赋形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的标志性技术之一。此时,波束管理被用于获取和维护基站和用户端具有最大接收功率的最优波束对,以保障可靠的无线通信服务。传统波束管理方法往往依赖于海量搜索。同时,传统数学模型无法全面的、准确刻画非线性的波束的内在关联和高维无线环境特征,因而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波束增益性能。近年来,得益于深度学习强大的自适应拟合能力,深度学习赋能波束管理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深度学习赋能波束管理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首先,阐述了深度学习应用于波束管理的典型场景和潜在优势;随后,从空/时/频域切入,讨论当前深度学习赋能波束管理的主要研究路线和代表性工作;最后,面向更大规模的无线网络、更多元的波束管理功能和更鲁棒的深度学习模型,阐述未来的研究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波束管理 空域 时域 频域
下载PDF
多尺度特征增强的街景绿色景观分割方法
13
作者 程勇 王沂萱 +2 位作者 任周鹏 王军 顾雅康 《测绘工程》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针对街景图像中景观复杂多样且多种景观相互遮挡,绿色景观分割效果存在相似景观错分、边界分割模糊、细节丢失等问题,提出一种多尺度特征增强的城市绿色景观分割网络。在编码部分改进多尺度残差网络提取上下文信息以区分相似景观,同时... 针对街景图像中景观复杂多样且多种景观相互遮挡,绿色景观分割效果存在相似景观错分、边界分割模糊、细节丢失等问题,提出一种多尺度特征增强的城市绿色景观分割网络。在编码部分改进多尺度残差网络提取上下文信息以区分相似景观,同时构建多级特征聚合增强模块增强目标特征的边缘细节信息。增加双注意力机制,在局部特征上建模丰富的上下文联系。最后,将多级特征聚合增强模块同样引入解码器,并融合多层级特征来提高目标信息的恢复能力完善边缘信息。在公共街景数据集Cityscapes与自制数据集StreetData的消融实验表明,该网络与基础网络相比,平均交并比分别提高2.96%和5.57%。此外,在两个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该网络较对比模型平均交并比分别高1.25%~5.29%和1.52%~6.95%。定量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街景的绿色景观,实现高精度的城市绿色景观数据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街景图像 多尺度特征增强 城市绿色景观 语义分割
下载PDF
欧盟数据政策体系研究及其启示
14
作者 周文泓 杨璐羽 吴一凡 《情报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2,204,共10页
[目的/意义]研究欧盟数据政策体系,旨在发现数据政策体系构建可参考的重点方向、要点与策略,推进数据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方法/过程]梳理、归纳政策文本,从数字转型整体导向、数据战略全景设定、数据规则构建、多元数据场景引导、... [目的/意义]研究欧盟数据政策体系,旨在发现数据政策体系构建可参考的重点方向、要点与策略,推进数据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方法/过程]梳理、归纳政策文本,从数字转型整体导向、数据战略全景设定、数据规则构建、多元数据场景引导、数据实践优化指引等方面描述与分析其政策体系的主要构成。[结果/结论]从制定主体、政策形式、建构导向、内容要点分析欧盟数据政策体系的特点与局限,并立足我国实际提出启示性策略:深化数据机构协同领导机制,强化以数据法律法规牵引的多元规则建构,充分融合国家发展大局要求,基于数据要素与数据治理前沿予以融合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政策 数据要素 数字转型 数据空间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基于文化空间视角的沙河市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实践及对策研究
15
作者 李妙然 王晓民 武翠芳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75-78,共4页
在推进城乡融合的过程中,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沙河市传统村落众多,不仅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根据列斐伏尔的文化空间理论,农文旅融合下沙河市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实践空间不断拓展,活化利用模式更新迭代助推精神... 在推进城乡融合的过程中,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沙河市传统村落众多,不仅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根据列斐伏尔的文化空间理论,农文旅融合下沙河市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实践空间不断拓展,活化利用模式更新迭代助推精神空间提升,社会参与助推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社会空间不断延伸。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沙河市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进而拓展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实践空间、精神空间及社会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传统村落 活化利用 实践 对策
下载PDF
“我的关中我的原”:陈忠实的文学地理与叙事空间
16
作者 巩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陈忠实文学地理的形成和叙事空间的生成,在受到“原乡文化”、本土重要作家的影响和国外著名作家的启发下,通过独特的“生活体验”“艺术体验”和“生命体验”,在“文学寻根”与“文化心理结构”的指引下,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陈忠实文学地理的形成和叙事空间的生成,在受到“原乡文化”、本土重要作家的影响和国外著名作家的启发下,通过独特的“生活体验”“艺术体验”和“生命体验”,在“文学寻根”与“文化心理结构”的指引下,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进行文学的“精神探原”。他以反复吟诵的“我的关中”作为文学地理的“版图复原”和辖域空间,以古朴厚重的“西安城”作为“乡土关中”文学地理的参照物和坐标系,进而逐步聚焦到神奇的“白鹿原”文学地理空间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 白鹿原 叙事空间 文化心理结构
下载PDF
基于细节增强和多颜色空间学习的联合监督水下图像增强算法
17
作者 胡锐 程家亮 胡伏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由于水下特殊的成像环境,水下图像往往具有严重的色偏雾化等现象。因此文中根据水下光学成像模型设计了一种新的增强算法,即基于细节增强和多颜色空间学习的无监督水下图像增强算法(UUIE-DEMCSL)。该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颜色空间的增... 由于水下特殊的成像环境,水下图像往往具有严重的色偏雾化等现象。因此文中根据水下光学成像模型设计了一种新的增强算法,即基于细节增强和多颜色空间学习的无监督水下图像增强算法(UUIE-DEMCSL)。该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颜色空间的增强网络,将输入转换为多个颜色空间(HSV、RGB、LAB)进行特征提取,并将提取到的特征融合,使得网络能学习到更多的图像特征信息,从而对输入图像进行更为精确的增强。最后,UUIE-DEMCSL根据水下光学成像模型和联合监督学习框架进行设计,使其更适合水下图像增强任务的应用场景。在不同数据集上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UUIE-DEMCSL算法能生成视觉质量良好的水下增强图像,且各项指标具有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增强 多颜色空间学习 无监督学习 细节增强 特征提取 特征融合
下载PDF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多分辨率图像匹配方法研究
18
作者 刘华春 吴广文 闫静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双目立体视觉系统中,面对复杂场景时噪声会损害图像特征,增加提取难度,导致匹配精度和鲁棒性下降。因此,文中提出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多分辨率图像匹配方法,旨在从不同尺度图像中有效获取信息并实现高精度匹配。该方法利用双目立体视... 在双目立体视觉系统中,面对复杂场景时噪声会损害图像特征,增加提取难度,导致匹配精度和鲁棒性下降。因此,文中提出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多分辨率图像匹配方法,旨在从不同尺度图像中有效获取信息并实现高精度匹配。该方法利用双目立体视觉模型的双目旋转相机扫描目标并进行成像,根据内、外空间标定提升双目旋转相机的位置精度,保证目标的多分辨率成像效果;将其输入金字塔立体匹配网络中,通过网络中的类金字塔多空洞卷积操作提取双目图像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可变卷积增强其纹理特征细节;结合细粒度特征和互注意力机制完成双目图像匹配。测试结果显示,空间标定后,左、右两个相机的成像误差最小值分别为0.6 Pixel和0.4 Pixel;匹配点坐标偏差均值和坐标偏差方差值分别低于0.012和0.011,匹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立体视觉 多分辨率 图像匹配 空间标定 双目旋转相机 特征提取 特征增强 细粒度
下载PDF
密闭空间微生物消杀方法研究进展
19
作者 戴荣继 郭子沐 张莹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104,共18页
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在密闭恒温恒湿的环境下,微生物的数量会快速增加,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危害宇航员的身体健康,腐蚀或损坏航天器材,对航天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 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在密闭恒温恒湿的环境下,微生物的数量会快速增加,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危害宇航员的身体健康,腐蚀或损坏航天器材,对航天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阐明空间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与空间微生物污染对宇航员健康和设备安全方面造成的危害,综述了各种杀菌消毒方法如高温、辐射、环氧乙烷、臭氧、超临界流体、气体等离子体、光催化氧化、自清洁表面和诱导发光聚集等的作用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各方法可否应用于空间环境的优缺点,并且对适用于空间微生物污染防控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物学 空间站消毒杀菌方法 超临界流体 气体等离子体 光催化氧化 自清洁表面 聚集诱导发光
下载PDF
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特征及保护分析--以介休市马堡村为例
20
作者 高宇波 李鹤天 《城市建筑》 2025年第2期10-14,共5页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街巷空间作为传统村落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及主要交通骨架,承载着村民的各种公共活动,它连接着村落的各个地方,是整个村落空间的重要支撑结构。本研究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的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绵山镇马...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街巷空间作为传统村落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及主要交通骨架,承载着村民的各种公共活动,它连接着村落的各个地方,是整个村落空间的重要支撑结构。本研究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的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绵山镇马堡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以及界面量化分析,对其街巷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总结出马堡村所营造出的街巷空间特征,并探讨其相应的保护策略,这对其他传统村落街巷空间形态的研究及保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街巷空间 量化分析 马堡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