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艺音乐中的扬琴 被引量:6
1
作者 解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各地的“琴书”类说唱,是民间艺人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传唱明清俗曲声腔的过程中形成的曲艺形式。这种艺术品种属“明清俗曲腔系”,文章论述了其伴奏乐器“扬琴”,以及琴书类曲艺的种类与传播。
关键词 曲艺 扬琴 琴书 明清俗曲腔系 传播
下载PDF
清代北京藏传佛教的道歌演唱与艺僧制度--兼论三世章嘉活佛对传承传播蒙藏佛教乐舞的贡献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民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8-232,共5页
一般认为,佛教大约于13世纪前后传入蒙古地区,但一直到16世纪中叶以后,蒙古地区依附于中原的清宫满族朝廷,藏传佛教音乐始真正在蒙古地区得到传播,并逐渐站稳脚跟。在此过程中,历代章嘉国师及章嘉活佛系统凭借其在北方藏传佛教界的统领... 一般认为,佛教大约于13世纪前后传入蒙古地区,但一直到16世纪中叶以后,蒙古地区依附于中原的清宫满族朝廷,藏传佛教音乐始真正在蒙古地区得到传播,并逐渐站稳脚跟。在此过程中,历代章嘉国师及章嘉活佛系统凭借其在北方藏传佛教界的统领地位、大量的佛教仪式乐舞表演和建立乐僧培养机制等相关实践活动,对于藏传佛教乐舞在北京及蒙古地区的传承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史籍中有关三世章嘉活佛的道歌演唱、培养艺僧和组织、统管节庆仪式乐舞表演等事迹的相关记载进行梳理,以图对上述佛教音乐文化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鲜活的个案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北京 藏传佛教 道歌 艺僧制度 章嘉活佛 佛教乐舞
下载PDF
李白、苏轼与唐宋蜀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帆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0-43,共4页
蜀人对词的发展功不可没,李白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的作者多数为蜀人,苏轼更为宋词的发展开疆拓土,"指出了向上一路"。而对李白与苏轼这两位唐宋时期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蜀人,在词的创作... 蜀人对词的发展功不可没,李白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的作者多数为蜀人,苏轼更为宋词的发展开疆拓土,"指出了向上一路"。而对李白与苏轼这两位唐宋时期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蜀人,在词的创作上是否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却因李白词著作权的争议而很少系统的论述。本文通过对唐宋蜀词发展的梳理,认为苏轼词辉煌的成就本质上是向李白艺术精神的回归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艺术精神 苏轼 回归与超越 唐宋蜀词
下载PDF
清代夔州诗论稿(下) 被引量:1
4
作者 滕新才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15,共6页
清代夔州诗创作的第二主题,是大量的山水诗层出不穷,吟哦夔峡,感怀时势,表现出馥郁的山川情怀。从诗艺传统来看,清代夔州诗主要是沿着尊唐、宗宋的道路发展,以诗存史的意图非常明显,模拟江西诗派的创作风格,追求生新廉悍的情趣,语言上... 清代夔州诗创作的第二主题,是大量的山水诗层出不穷,吟哦夔峡,感怀时势,表现出馥郁的山川情怀。从诗艺传统来看,清代夔州诗主要是沿着尊唐、宗宋的道路发展,以诗存史的意图非常明显,模拟江西诗派的创作风格,追求生新廉悍的情趣,语言上好用偏词拗句,极力搬运典故,昭示了丰富的传统文学功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夔州诗 清代 山川情怀 诗艺传统 尊唐 宗宋
下载PDF
石刻艺术品的公园化展示——以南宋石刻公园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安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0-64,共5页
从以石刻艺术品做公园化展示的角度出发,剖析现存南宋石刻文物的现状,阐述石刻文化传统的传承发展。以南宋石刻公园的营造为例,讨论了南宋时期古石刻文物的保护、展示和南宋以后明清时期民间雕刻艺术品的公园化主题陈列和景观塑造。主... 从以石刻艺术品做公园化展示的角度出发,剖析现存南宋石刻文物的现状,阐述石刻文化传统的传承发展。以南宋石刻公园的营造为例,讨论了南宋时期古石刻文物的保护、展示和南宋以后明清时期民间雕刻艺术品的公园化主题陈列和景观塑造。主张使人文艺术(景观)融入自然生态,让生态也成为一种艺术,创造"天趣与人情"融为一体的造园意境。打造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场地自然历史风貌,满足市民旅游、休闲和求知等需求的文化名胜景区,使之成为宁波东钱湖的人文胜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南宋石刻 明清雕刻 民间艺术
下载PDF
明清时期运河水利人格神的建构及传播——以宋礼、白英为中心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梦飞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44-52,共9页
明清时期漕运成为封建国家的经济命脉,作为漕运的载体,运道治理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宋礼、白英因治理会通河有功,在明清时期不断被统治者褒奖和加封。白英由于人物形象模糊,更易为民众所改造,再加上统治者对民间精英人物的肯定,故其... 明清时期漕运成为封建国家的经济命脉,作为漕运的载体,运道治理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宋礼、白英因治理会通河有功,在明清时期不断被统治者褒奖和加封。白英由于人物形象模糊,更易为民众所改造,再加上统治者对民间精英人物的肯定,故其成神时间较早,过程也较为顺利。相比白英,宋礼成神时间较晚,过程亦极为曲折,充满了复杂的权力斗争。由于在现实社会中,更易找到神灵的“化身”,故白英的信仰地域远远超过宋礼。作为同一时代的治河功臣,宋礼、白英死后的境遇和经历却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别,无疑是官方和民间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其中,官方的看法和态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民间力量所扮演的角色同样不容忽视。神灵信仰在民间的影响力,是官方决定是否将其纳入国家正祀的重要因素。在信仰发展过程中,民众大都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要,对官方信仰进行“本土化”或“地方化”改造。这种“本土化”或“地方化”改造是否成功,直接决定了神灵信仰在官方的支持消失之后,能否继续在地方社会得以传承和发展。宋礼、白英成神的背后是复杂的权力斗争和频繁的官民互动,反映了这一时期水利人格神信仰形成及发展的普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宋礼 白英 运河 水利人格神
下载PDF
宋代“青白”艺术的心理学分析——以宋代青白瓷和文人雅集为例
7
作者 余轩宇 肖晓署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19-122,共4页
本文首先界定了宋代青白艺术这一概念,然后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宋代青白瓷与宋代雅集为例,对宋代青白艺术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包括用自我防御机制从国家层面进行分析、用集体无意识从民族层面进行分析和用需求层次理论从个体层面进行分... 本文首先界定了宋代青白艺术这一概念,然后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宋代青白瓷与宋代雅集为例,对宋代青白艺术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包括用自我防御机制从国家层面进行分析、用集体无意识从民族层面进行分析和用需求层次理论从个体层面进行分析。探讨艺术品上到底承载和消弭、隐藏和体现了怎样的心理因素,于社会和谐,于个人健康,都是一件很有意思以及很有价值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青白艺术 青白瓷 文人雅集 心理学分析
下载PDF
北宋前期“禁盐制夏”措施及其实施困境 被引量:1
8
作者 郝振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66,共10页
“禁盐制夏”是北宋前期经略西北边疆的重要举措。太宗淳化年间首行禁盐,出现戎人扰边和边民犯禁的双重困境。至道禁盐与淳化禁盐基本无异,亦遭困境。真宗咸平三年继以禁盐,鼓励商人将解盐运至陕西沿边低价销售,日渐出现财政负担加重和... “禁盐制夏”是北宋前期经略西北边疆的重要举措。太宗淳化年间首行禁盐,出现戎人扰边和边民犯禁的双重困境。至道禁盐与淳化禁盐基本无异,亦遭困境。真宗咸平三年继以禁盐,鼓励商人将解盐运至陕西沿边低价销售,日渐出现财政负担加重和商人私抬盐价问题。整体而言,禁盐未能取得成功。主要原因是北宋无法保持解盐低价销售和解决内属蕃部生计问题。与西北地区“禁盐制夏”不同,西南地区通过运盐对山地族群进行治理且成效明显。研究发现,影响北宋以盐经略边疆问题的因素很多,但有效控制盐产资源是重要前提,满足民众生计需求是关键因素,其他则需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准确判断与政策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禁盐制夏 边疆安全 边疆经略
原文传递
《宋拓武梁祠画像册》清代递藏脉络补考
9
作者 谭浩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91,142,共15页
《宋拓武梁祠画像册》是目前存世最早的武梁祠画像拓本,历来受到学界关注。画像册后存有大量清至民国时期金石学者的题跋和观款,是研究这一时期人们认知武梁祠石刻画像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册后题跋信息,结合清代文献资料,尝试进一步考... 《宋拓武梁祠画像册》是目前存世最早的武梁祠画像拓本,历来受到学界关注。画像册后存有大量清至民国时期金石学者的题跋和观款,是研究这一时期人们认知武梁祠石刻画像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册后题跋信息,结合清代文献资料,尝试进一步考察宋拓本在清初及清晚期的流传情况,补充完善拓本在清代的递藏脉络,以推进相关鉴藏史和对当时学者间交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梁祠 宋拓本 清代鉴藏 朱彝尊 马思赞 何绍基 李汝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