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文化语境下闽人三十六姓民俗文化记忆研究
1
作者 赵婷 《福建史志》 2023年第5期36-41,72,共7页
明清时期,闽人三十六姓不仅是中国和琉球友好往来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而这些来自中国的民俗文化,不仅对琉球当地的社会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也成为闽人三十六姓及其后裔构建对祖源地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本文... 明清时期,闽人三十六姓不仅是中国和琉球友好往来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而这些来自中国的民俗文化,不仅对琉球当地的社会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也成为闽人三十六姓及其后裔构建对祖源地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出发,对异文化语境下闽人三十六姓民俗文化记忆的构建过程及当代价值进行探讨,试图寻找出中华文化之所以在海外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以期为今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人三十六姓 异文化语境 民俗文化记忆
下载PDF
中国武术向琉球群岛传播的路径、嬗变与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俊成 俞特 +1 位作者 林小美 庞俊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67,共8页
通过历史学、文献学、逻辑学等研究方法对明清时期及民国初期中国武术向琉球群岛的传播进行研究,发现中国武术向琉球群岛的传播主要以册封朝贡体系为先行保障,以“闽人三十六姓”、旅居中国的琉球人、中国武术家为传播主体,以武术文化... 通过历史学、文献学、逻辑学等研究方法对明清时期及民国初期中国武术向琉球群岛的传播进行研究,发现中国武术向琉球群岛的传播主要以册封朝贡体系为先行保障,以“闽人三十六姓”、旅居中国的琉球人、中国武术家为传播主体,以武术文化和武术技术为主要传播内容,经过名称嬗变、技术嬗变和流派嬗变并最终演变成空手道。对中国武术嬗变为空手道的历程研究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与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琉球群岛 传播 嬗变 册封朝贡体系 闽人三十六姓 空手道
下载PDF
从家谱看琉球久米村人对中国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3
作者 刘丹 赖正维 《三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9-69,共11页
明洪武年间,福建“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久米村,中国的谱牒文化也随之传到琉球。久米村人编撰的久米村系家谱在修谱目的、体例方面都与中国家谱有诸多相似之处。从家谱的内容可以看出久米村人深受中国姓氏文化、婚姻制度、宗族制度、... 明洪武年间,福建“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久米村,中国的谱牒文化也随之传到琉球。久米村人编撰的久米村系家谱在修谱目的、体例方面都与中国家谱有诸多相似之处。从家谱的内容可以看出久米村人深受中国姓氏文化、婚姻制度、宗族制度、儒学思想等传统文化的影响,虽身处异国他乡但仍坚守中国文化。久米村人还把在中国所学的儒家思想、先进的各种生产技术传至琉球,促进了琉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 久米村 “闽人三十六姓” 家谱
下载PDF
宗族社会视角下的闽台民俗体育历史作用与现代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传志 陈俊钦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15,共4页
福建和台湾都是经由移民社会过渡到定居社会的,宗族意识和组织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深刻影响了闽台居民的日常生活。民俗体育既受宗族意识和宗族势力的推动,也在闽台宗族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土著社会中扮演宗教... 福建和台湾都是经由移民社会过渡到定居社会的,宗族意识和组织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深刻影响了闽台居民的日常生活。民俗体育既受宗族意识和宗族势力的推动,也在闽台宗族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土著社会中扮演宗教祭祀功能的民俗体育,在移民社会中更多地承担了族别认同和文化内聚的功能,而到了定居社会则主要是维持宗族秩序和社会稳定。闽台民俗体育目前仍具有文化认同与传承、促进经济、健身娱乐和教育未成年人等重要价值,需要体育、文化等部门联手,通过不断创新来开启民俗体育发展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社会 闽台 民俗体育 历史作用 现代价值
下载PDF
清代宗族“保甲乡约化”的开端——雍正朝族正制出现过程新考 被引量:21
5
作者 常建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71,共7页
自宋代以后士大夫与国家主张以宗族、乡约、保甲治理基层社会,明代发生宗族乡约化,清代进一步出现宗族保甲乡约化,宗族因受保甲、乡约的影响更加组织化。清雍正四年(1726年)出现的族正制正是这种宗族保甲乡约化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解... 自宋代以后士大夫与国家主张以宗族、乡约、保甲治理基层社会,明代发生宗族乡约化,清代进一步出现宗族保甲乡约化,宗族因受保甲、乡约的影响更加组织化。清雍正四年(1726年)出现的族正制正是这种宗族保甲乡约化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解析新发现的福建、浙江总督觉罗满保的两篇奏折以及朱批等资料,探讨了族正制出现的过程,并确定了族正具有宗族保甲乡约化的属性,进而阐发了对于明清宗族特点以及宋代以后基层社会体系发展历史趋势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宗族 保甲乡约化 族正制 福建宗族
下载PDF
读书仕进是提升明清家族社会地位的基本途径——明清福建几部族谱的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日根 刘庆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91,共9页
明清福建经历了迅速中原化的过程,家族发展就是典型的例证。为了壮大家族,发展教育、谋求入仕和仕途升迁成为其不二选择。族谱本身往往就是家族在入仕和仕途晋升中成就的体现。首先,在谋求入仕过程中,经商成为改善家族经济条件、为子弟... 明清福建经历了迅速中原化的过程,家族发展就是典型的例证。为了壮大家族,发展教育、谋求入仕和仕途升迁成为其不二选择。族谱本身往往就是家族在入仕和仕途晋升中成就的体现。首先,在谋求入仕过程中,经商成为改善家族经济条件、为子弟读书提供物质保证的中间手段。家族教育的兴盛有赖于退职致仕官员、经商致富者及广大族人。其次是通过国家官员考核机制决定升降。在这个阶梯里,再次决定社会地位的高低变化,第一步未能走好,成为下层等级的官员还可以获得再次爬升的机会,而第一步即走入高级统治阶层的人们,也可能在这个阶梯游戏中丧失已有的地位,被贬为下层官员甚至平民。科举选拔机制和官员考核机制的结合,才构成一个普通民众社会地位变迁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福建家族 社会地位 提升途径
下载PDF
闽台家族移民与保生大帝信仰的传播 被引量:4
7
作者 林国平 范正义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5-11,共7页
保生大帝信仰从一个地方性的信仰,发展为一个区域性的信仰,主要依靠的是迁移扩散的传播方式,闽台家族移民在其中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各地保生大帝宫庙普遍存在着的从家族私祀到社区公祀的发展形态,使得家族移民的迁移扩... 保生大帝信仰从一个地方性的信仰,发展为一个区域性的信仰,主要依靠的是迁移扩散的传播方式,闽台家族移民在其中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各地保生大帝宫庙普遍存在着的从家族私祀到社区公祀的发展形态,使得家族移民的迁移扩散带来的不连接的信仰点或信仰小区,得以彼此连结起来,进而在整体上呈现出片状的分布态势。保生大帝在移民开发中的作用,超出了心理抚慰的范畴,而成为移民的一种"生存技能",在促进闽台早期的开发,起着积极的历史作用。家族移民与保生大帝信仰传播的历史,在闽台地区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移民 保生大帝 闽台文化
下载PDF
“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史料钩沉及其史实考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方宝川 徐斌 张沁兰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1-12,共12页
明代“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虽不乏记载,然大都语焉未详,且多所乖。本文基于相关史料钩沉与史实考析,认为明初并没有发生过一次性赐“闽人三十六姓”或“闽人三十六户”之史事。“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应该是一个陆陆续续的历史... 明代“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虽不乏记载,然大都语焉未详,且多所乖。本文基于相关史料钩沉与史实考析,认为明初并没有发生过一次性赐“闽人三十六姓”或“闽人三十六户”之史事。“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应该是一个陆陆续续的历史渐进过程。其中既有元末明初的“避乱安居”者、明廷拨赐海舟时随船而去的“善操舟者”、海上贸易交流过程中的“通事”,还有明中期由政府差遣赴琉办事“逗留他国”后的“补赐”者。正是诸此不同身份的闽人,为了求得更好的生存空间与发展机会,陆续定居于琉球久米村,成为久米村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闽人三十六姓” 琉球 久米村
下载PDF
允许与严禁:闽粤地方对妇女出洋的反应(1860-1949年) 被引量:7
9
作者 范若兰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2年第3期67-76,共10页
近代中国出洋妇女 90 %来自闽粤地区 ,其中又以广府妇女、闽南妇女为最多 ,其次为客家妇女和潮汕妇女 ,而以海南妇女为最少。闽粤妇女移民模式可分为三种 :依附型迁移、被动型迁移和主动型迁移。所谓依附型移民是指随着丈夫和家人迁移... 近代中国出洋妇女 90 %来自闽粤地区 ,其中又以广府妇女、闽南妇女为最多 ,其次为客家妇女和潮汕妇女 ,而以海南妇女为最少。闽粤妇女移民模式可分为三种 :依附型迁移、被动型迁移和主动型迁移。所谓依附型移民是指随着丈夫和家人迁移的妇女 ,被动型移民是指违背本人意愿、被拐卖出国的妇女 ,主动型移民则是自愿出洋谋生或留学的妇女。闽粤地方政府、地方士绅、宗族和家庭对不同身份妇女出洋反应不一 ,并采取了不同的防范措施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在不同伦理观念和经济利益的趋动下 ,闽粤地方对妇女出洋的推动或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出洋 宗族 闽粤
下载PDF
宋代南外宗正司入闽及其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文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5-29,共5页
南外宗正司是宋代管理外居宗室的机构。宋金交战 ,为躲避战乱 ,它辗转迁入福建泉州。南外宗正司的机构非常健全 ,宗室在闽蓬勃发展。南外宗正司的入闽 。
关键词 宋代 南外宗正司 福建
下载PDF
新文化史视野下家族的病因认识、疾病应对与病患叙事——以福建螺江陈氏家族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希洋 余新忠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89,共8页
从福建《螺江陈氏家谱》来看,疾病与医疗贯穿陈氏家族史始终。面对疾病,陈氏族人及其亲朋好友往往将病患置于具体的社会文化境况中加以认识而非一味追究医学上的解释,具有强烈的人文性;陈氏族人应对疾病的方式主要有割股疗亲、诉诸超自... 从福建《螺江陈氏家谱》来看,疾病与医疗贯穿陈氏家族史始终。面对疾病,陈氏族人及其亲朋好友往往将病患置于具体的社会文化境况中加以认识而非一味追究医学上的解释,具有强烈的人文性;陈氏族人应对疾病的方式主要有割股疗亲、诉诸超自然力量、求助于医生和药物等,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但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和高下之别。当把病因认识、疾病应对放在文本叙事的整体语境中进行解读时,我们会发现福建《螺江陈氏家谱》这一文本中的病患叙事隐藏着陈氏家族彰显儒家价值观念与强化家族文化认同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螺江陈氏家族 病因认识 疾病应对 病患叙事 社会文化意义
下载PDF
嬗变的传统:赣南闽西重修族谱的过程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国河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7,共5页
当代赣南闽西地区的修谱活动,既很大程度地继承了传统,也在传统的基础上发生了一定的嬗变,体现了一些符合时代特点的新特征。一方面,修谱活动的组织过程保持了诸多传统的特色,如"谱局"的成立、"调草"、发谱仪式等... 当代赣南闽西地区的修谱活动,既很大程度地继承了传统,也在传统的基础上发生了一定的嬗变,体现了一些符合时代特点的新特征。一方面,修谱活动的组织过程保持了诸多传统的特色,如"谱局"的成立、"调草"、发谱仪式等。另一方面,当代宗族也注重吸收现代社会的组织理念和新鲜经验,比如成立更趋民主和平等色彩的现代组织机构"理事会";经费筹集上更多地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市场化手段,如成立"董事会"、实施灵活的"套餐计划"鼓励捐赠等。这表明,宗族不是一个静态的组织,并不封闭、保守,而是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修谱 组织过程 赣南闽西
下载PDF
清代闽台螟蛉子收养习俗及地区差异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彬强 戴雪文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2-36,共5页
清代闽台各地区的螟蛉子收养习俗存在较大差异。闽西北地区以自然经济为主,社会流动性小,宗族组织注重血缘关系传承,螟蛉子收养习俗并不流行。螟蛉子无权继承养父宗祧,也不具有宗族的正式谱系地位,只能继承养父的部分财产。闽东南地区... 清代闽台各地区的螟蛉子收养习俗存在较大差异。闽西北地区以自然经济为主,社会流动性小,宗族组织注重血缘关系传承,螟蛉子收养习俗并不流行。螟蛉子无权继承养父宗祧,也不具有宗族的正式谱系地位,只能继承养父的部分财产。闽东南地区则因社会流动性大,商品经济发达,宗族组织相对开放而盛行功利性收养螟蛉子。螟蛉子拥有宗祧继承权和正式谱系地位,也能继承养父较多财产。台湾地区的螟蛉子习俗主要体现移民社会特点,普通家庭买养螟蛉子的目的以解决承祧需要为主。螟蛉子的宗祧权和财产权与亲子并无分别,螟蛉子在台湾家庭中基本上享有与亲子同等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福建 台湾地区 螟蛉子 宗祧继承
下载PDF
闽南福佬人的形成及人文特征——华南汉族族群研究之五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杰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71-77,共7页
闽南福佬人的形成分为东晋至唐和宋代两个时期。南宋以后闽南人“走广”的浪潮兴盛不衰 ,入广的闽南人被称为“福佬人” ,故从整体上审视应统称为“闽南福佬人”。闽南福佬人具有飘洋过海闯世界的海洋情结、重商贾善经营、以家族为核心... 闽南福佬人的形成分为东晋至唐和宋代两个时期。南宋以后闽南人“走广”的浪潮兴盛不衰 ,入广的闽南人被称为“福佬人” ,故从整体上审视应统称为“闽南福佬人”。闽南福佬人具有飘洋过海闯世界的海洋情结、重商贾善经营、以家族为核心以及喜欢功夫茶的人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福佬人 海洋情结 重商贾 家族
下载PDF
闽西客家传统婚俗仪式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云峰 林凤凤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2-15,共4页
闽西客家传统婚俗仪式要经过"看妹子""合八字""扎定""送日子""担席""迎亲""做客"等步骤,这种仪式极富地域特色,是当下闽西客家社会长期盛行的婚俗文化。闽西客... 闽西客家传统婚俗仪式要经过"看妹子""合八字""扎定""送日子""担席""迎亲""做客"等步骤,这种仪式极富地域特色,是当下闽西客家社会长期盛行的婚俗文化。闽西客家文化深受中原宗法制度文化的影响,其传统婚俗仪式背后折射的文化内涵则是需要探讨的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客家 婚俗 宗族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天地会与福建武术发展研究--区域社会的视角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银行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16-128,共13页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科研方法,以区域社会为考察视角,对天地会的形成、衍变,及其对福建武术发展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显示:(1)福建历史沉积的能动治理、尚武抗争、会盟结社等传统,奠定了天地会萌发于闽南地区的思想和现实基础...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科研方法,以区域社会为考察视角,对天地会的形成、衍变,及其对福建武术发展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显示:(1)福建历史沉积的能动治理、尚武抗争、会盟结社等传统,奠定了天地会萌发于闽南地区的思想和现实基础。(2)闽南宗族社会实施区域治理的“异姓合一”组织是天地会的早期雏形,宗族竞胜(械斗)武力(术)成为治理的重要手段。(3)天地会在参与本土区域社会及其外延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通过营构“类宗族”组织认同和“南少林”符号认同发挥作用,而在跨文化语境中则主要通过闽籍商团凝聚力量,从而推动包括武术在内闽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海内外传播。研究旨在为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注脚,为讲好天地会这一典型“武术故事”提供更为翔实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天地会 区域社会 宗族竞胜 闽商
下载PDF
闽海系(民系)形成原因探析与地域文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戴志坚 《华中建筑》 2001年第1期14-15,45,共3页
闽海系五大支系的形成与闽方言的形成密切相关。但方言并不是民系产生的唯一条件。文章论述了闽海系的形成受到了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①语言因素、②外界条件、③自然地理条件。
关键词 地域文化 闽海系 闽方言 传统建筑 自然环境
下载PDF
多元一体、两岸一家——以福建小溪张氏为个案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云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56-60,共5页
中华文明横贯数千年,地域跨越上万里,融汇了多民族血缘与多民族文化,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大家庭。福建漳州平和小溪张氏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缩影。该家族融合了畲族、回族以及客家、福佬的多民族和民系的血缘文化,体现了坚贞不屈、抵... 中华文明横贯数千年,地域跨越上万里,融汇了多民族血缘与多民族文化,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大家庭。福建漳州平和小溪张氏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缩影。该家族融合了畲族、回族以及客家、福佬的多民族和民系的血缘文化,体现了坚贞不屈、抵抗侵略的民族品质和迁徙繁衍、勇于拼搏的民族精神,是多元一体、两岸一家的有力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 闽台 张氏
下载PDF
闽南族谱资料价值得失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天锡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07-112,共6页
闽南族谱资料的重要价值 :(1)补充正史和地方志之不足 ;(2 )校勘史籍之误差 ;(3)解决历史之悬案。族谱资料的误差是由以下原因所造成 :(1)由于战乱 ,谱牒散失 ,造成失误 ;(2 )人们攀附历史名人的心态致成差错 ;(3)地理因素制约造成失误。
关键词 闽南地区 族谱资料 价值 误差
下载PDF
闽西客家民俗舞蹈的文化特征——从文化生态视角看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荣珍 《黑河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168-169,共2页
生态文化孕育出传统民俗舞蹈的生命,闽西客家民系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独特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环境,使其民俗舞蹈形成具有山地农耕文化的印迹、中原移民文化的烙印、多元宗教文化的内涵、族群性格文化的显现等文化特征。从民俗舞蹈与... 生态文化孕育出传统民俗舞蹈的生命,闽西客家民系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独特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环境,使其民俗舞蹈形成具有山地农耕文化的印迹、中原移民文化的烙印、多元宗教文化的内涵、族群性格文化的显现等文化特征。从民俗舞蹈与文化生态的关系视角出发,对闽西客家民系民俗舞蹈的文化特征进行探析,旨在观照客家传统民俗舞蹈在当前文化变迁中的生存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 客家民系 民俗舞蹈 文化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