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2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wards a New Model of Teacher Training in Europe
1
作者 Teodor Pătrăuță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24年第4期260-266,共7页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uropean educational systems leads to the lack of historical precedents,considering that it implies the end of educational systems based on exclusion,configuring a new conception of educatio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uropean educational systems leads to the lack of historical precedents,considering that it implies the end of educational systems based on exclusion,configuring a new conception of educational systems that we are still not able to appreciate at their true value,because we were educated by and in the previous educational system.Lacking other references,we inevitably tend to compare current problems with previous situations,without understanding that the generalization of education to 100%of the population implies a qualitative change that modifies the objectives,forms of work,and the very essence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This stage change,marked by the acceleration of social changes,including the pandemic situation,explains why,despite the best educational system so far,teachers with the best levels of training and a financial and material endowment unimaginable until recently,try a sense of crisis and a general feeling of confusion is manifested among the teachers and parents of the children,seeing that education is no longer what it used to be(Esteve,1998).The key to defuse this apparent paradox is in the tendency to judge the new education system by the mentality and standards of the former selective education,in which most of the adults present were educated.Thus,although we continue to apply to the new general education situation the parameters of the previous situation,in which the selective system excluded every year the students who had behavior problems in the class or had difficulties regarding the mastery of certain educational subjects(Esteve,1998).In this way,we are currently criticizing the school failure of a percentage of our students,without realizing that their schooling itself is a success,because,although their level is low,they had no level before.One speaks of a low educational level,when,in reality,the educational level is increasing—the general level of the people and the individual level of the best students(Baudelot&Establet,1990).Indeed,it is true that in our education systems there are students with a very low educational level,although even so,it is a success that they have some education because they used to be on the streets;and,in any case,the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produces a higher percentage of students with higher levels than the best students of the 90s.The main element of change,the most substantial transformation,is the elimination of exclusion,today having access to secondary education,alongside students with an excellent level.Thousands of children who were previously expelled from it,thus comply with the European measures of access to education for all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The previous educational system can be compared to a hospital from which the sickest were kicked out,and those who created behavioral problems were eliminated through the selective mechanisms of the system.However,teaching today is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from what it was 20-30 years ago.First of all,because working with a homogeneous group of children as a result of the selection or dealing with all the children in a country,with social and personal problems,is not the same thing.That is why many general education teachers are social workers rather than teachers;and the new configuration of our educational systems requires secondary teachers to assume diverse educational roles rat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one of intellectual training.History cannot go backwards;to have better quality educational systems,the solution is not to return to the exclusionary system.Society asks teachers to make an effort to integrate;but,during this time,our society must support and revalue the activity of teachers in order not to put them in front of impossible tasks.The transition from a selective to a general education was based on the increase/amplification of compulsory schooling.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European educational systems have assumed the role of declaring secondary education compulsory.This decision implies a new stage,a definitive break from the previous reality in which secondary education was reserved for those who later attend a un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ucation model teacher education EXCLUSION selection SCHOOLING
下载PDF
由规模化到精准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研修的差异化需求及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何春 冯晓英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2,共9页
立足常态化的新发展阶段,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寒暑假研修如何从规模化走向差异化、精准化,“按需施训”尤为关键。研究以基础教育阶段参训教师的9.06万条、149万余字反馈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结构主题模型(STM)及重要性-绩效分析法(... 立足常态化的新发展阶段,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寒暑假研修如何从规模化走向差异化、精准化,“按需施训”尤为关键。研究以基础教育阶段参训教师的9.06万条、149万余字反馈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结构主题模型(STM)及重要性-绩效分析法(IPA),构建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研修需求框架,并深入分析其差异、明确基于需求要素的优化方向。研究发现:参训教师需求包含个体发展和系统环境两个层面的五类需求,且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及城乡差异,针对时间安排及学时认定等研修机制需求仍须优化改进。研究为教师寒暑假研修精准化、差异化发展提供实证依据与决策支持,为优化研修服务提供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研修 需求差异 结构主题模型 IPA分析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精准
下载PDF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职业教育模式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贺书伟 刘湘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如何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出既不烦琐又可操作且广泛适用的职业教育模式,是现阶段各大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为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职业教育模式改革与发展,对现有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 如何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出既不烦琐又可操作且广泛适用的职业教育模式,是现阶段各大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为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职业教育模式改革与发展,对现有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提出“厚植学生创新创业观、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评价机制”等策略,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出理念先进、技术扎实、素养过硬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能力 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 “双创型”教师 “学分储蓄箱”
下载PDF
模范教师师德特征及其启示——基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24名职业院校教师先进事迹的质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淑萍 苏超举 朱星辰 《当代职业教育》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作为优秀教师的突出代表,其师德特征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24名职业院校教师先进事迹的质性分析发现,其师德特征主要表现为钟情职教,科研育人;关爱学生,技术赋能;修己立德,提升自...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作为优秀教师的突出代表,其师德特征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24名职业院校教师先进事迹的质性分析发现,其师德特征主要表现为钟情职教,科研育人;关爱学生,技术赋能;修己立德,提升自我;勇担大任,服务社会。在立德树人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师德建设可以通过培养教师职教情感,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教师爱生之心,鼓励教师多渠道技能传授;提升教师个人修养,建立教师专业提升长效机制;强化教师社会责任感,锻炼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模范教师 “双师型”教师 师德 师资队伍
下载PDF
基于课程思政的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以细胞生物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武丽敏 于彦春 +3 位作者 陈飞 阮班普 石陆娥 白雪莲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2期57-60,共4页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以杭州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为例,构建思政视域下的课内外、校内外、线上线下资源充分混合,并将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以杭州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为例,构建思政视域下的课内外、校内外、线上线下资源充分混合,并将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不同形式融合其中的教学模式。结合该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将立德树人和“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融入细胞生物学课重要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科学作风和爱国情怀,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细胞生物学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 师德素养 融合教学模式
下载PDF
基于“项目驱动”的养羊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6
作者 柳广斌 刘德武 +3 位作者 李耀坤 郭勇庆 邓铭 孙宝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97-2205,共9页
养羊学是一门面向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旨在培养符合现代养羊业发展需要的“强农兴农”人才。针对课程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与产业脱节与社会建设融入不足等痛点问题,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围绕“立德树人”及新农科人... 养羊学是一门面向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旨在培养符合现代养羊业发展需要的“强农兴农”人才。针对课程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与产业脱节与社会建设融入不足等痛点问题,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围绕“立德树人”及新农科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实际项目驱动学生主动探索与学习,使学生能够在项目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强调产教融合,并深化乡村振兴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提供全面的知识、能力及素养培养支撑。通过改革,养羊学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效果显著提升,成效包括近5年指导的本科生发表论文6篇,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项及创新创业竞赛5项,并有毕业生在养羊业创业。建设产学研平台及实践教学基地5个,促进了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了课程建设。养羊学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可为动物生产类及与产业衔接较紧密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全过程考核 产教融合 教师发展 高阶性 创新性 挑战度
下载PDF
中国式新师范助推教育强国的价值逻辑与行动路向
7
作者 余应鸿 张翔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4-192,共9页
中国式新师范内嵌“中国式”“师范”和“新”三个基本变量。其中,“涵养德行”系中国式新师范的“中国式”品格,“育师之元”构成了中国式新师范的“师范”本真,而“数字赋能”则是中国式新师范的“新”样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中国式... 中国式新师范内嵌“中国式”“师范”和“新”三个基本变量。其中,“涵养德行”系中国式新师范的“中国式”品格,“育师之元”构成了中国式新师范的“师范”本真,而“数字赋能”则是中国式新师范的“新”样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中国式新师范链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拓宽教师教育发展空间,革新教师教育“中国标准”,体现了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深邃思想和鲜明的价值逻辑。然而,中国式新师范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助推教育强国建设中面临诸多挑战。为此,中国式新师范需要重构“涵养德行”的中华传统“师范精神”,凸显中国式新师范的中国品性;升级中国式新师范的“教育性能”,增强教育服务强国建设的贡献度;打造中国式新师范的“中国品牌”,提升教师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新师范 教育强国 师范教育 教师教育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模型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小桃 张心如 《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57-64,共8页
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有力抓手。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构建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模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文章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和扎根理论研究的方式,确定职教教师... 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有力抓手。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构建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模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文章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和扎根理论研究的方式,确定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模型构建的核心编码在于内容要素。由此对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内容要素进行了归纳、提取和更新,构建了以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为核心的综合性专业知识、以终身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复合型专业能力、以个体品格为引领的正向情感教育和以自主反思为核心的多维度专业意识四大维度为主轴的理论模型,并进一步提炼出15个二级子维度和112个三级子维度,构建了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职教教师 专业发展标准模型
下载PDF
师范院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9
作者 刘静 田宝军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I0002,I0003,共14页
从政策文件与现实需要出发,师范院校综合评价逻辑框架应基于目标层、任务层、支撑层为主要内容,以综合性、师范性、实践性、服务性为主要特征。使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可以构建起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的师范... 从政策文件与现实需要出发,师范院校综合评价逻辑框架应基于目标层、任务层、支撑层为主要内容,以综合性、师范性、实践性、服务性为主要特征。使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可以构建起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的师范院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因应指标体系和师范类高校发展现状,面向新时代,中国师范院校的发展应进一步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开展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研究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院校 教师评价 层次分析法 教师培养 教师教育模式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教师精准教学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10
作者 魏培文 朱珂 +3 位作者 叶海智 张潍杰 张利远 闫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6,共9页
通过精准教学以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是教育理想和国家政策的不懈追求.高校教师是实施精准教学的“基”,现有关于其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中普遍存在概念不清和多采用主观构建评价指标的问题.为此,开展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教师精准教学能... 通过精准教学以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是教育理想和国家政策的不懈追求.高校教师是实施精准教学的“基”,现有关于其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中普遍存在概念不清和多采用主观构建评价指标的问题.为此,开展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教师精准教学能力评价模型研究.首先,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对精准教学能力进行等级划分并构建评价指标框架,运用层级分析法建立指标权重;其次,利用BP神经网络智能学习的特性,以不同数据类型的指标值为输入,对应能力综合值为输出,检验精准教学能力分级及指标权重的合理性,进而生成较为客观的评价模型;最后,利用开发的评价系统和调查问卷进行样本数据采集和模型检验,从神经网络对数据的分类、拟合及仿真结果来看,模型能够对高校教师的精准教学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教师对模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也具有较高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高校教师 精准教学能力 评价模型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卓越中学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11
作者 蔡金华 王银锋 +3 位作者 张定娃 钟凡 匡仁云 易绣光 《江西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13-115,118,共4页
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化学课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局限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核心素养便是对此进行的进一步凝练与提升。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和社会迫切需要创新型... 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化学课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局限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核心素养便是对此进行的进一步凝练与提升。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和社会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的情况下,如何建立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推动教师教育向卓越教师教育方向发展,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本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对中学化学卓越教师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这些策略不仅为我国的教师教育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也对解决某些现实问题有帮助,能让我国教师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并更快地达到卓越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 卓越教师 培养模式 教师教育体系 中学化学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变迁背景下乡村教师职前教育治理探析
12
作者 李慧 孙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48,共7页
知识生产模式作为背景框架对现代教师教育的知识制度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乡村教师教育具有实践回应性和知识生产性,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受到普遍重视。教师教育一体化转型使职前教育的关注度有所降低,但作为乡村教师教育的起始环节,它奠定... 知识生产模式作为背景框架对现代教师教育的知识制度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乡村教师教育具有实践回应性和知识生产性,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受到普遍重视。教师教育一体化转型使职前教育的关注度有所降低,但作为乡村教师教育的起始环节,它奠定了整个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必要结合知识生产模式变迁的背景,对其治理进行系统探析。承担教师教育的院校是知识生产的场域和主体,它们与外部知识生产主体“互动”形成对乡村教师职前教育的治理。从这一视角出发,当前乡村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教育目标设定视角窄化”“课程质量治理水平不高”“认证标准体系话语失衡”。将问题代入不同知识生产模式后发现,问题的成因在于治理逻辑存在路径依赖、复杂课程面对着知识生产的风险以及治理政策的政策工具选择偏差。乡村教师职前教育治理不断动态吸纳知识生产模式变迁的最新成果,可以从创新治理逻辑、打造课程共同体和完善职前教育政策体系等三个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变迁 乡村教师职前教育 治理
下载PDF
面向2035的基础教育教师需求规模预测——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
13
作者 高晓清 吴敏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5,共12页
基于2003—2021年基础教育教师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23—2035年基础教育教师需求和师资盈缺情况进行预测,发现基础教育教师总体需求规模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其中学前教育和小学阶段教师需求持续下降,初中... 基于2003—2021年基础教育教师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23—2035年基础教育教师需求和师资盈缺情况进行预测,发现基础教育教师总体需求规模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其中学前教育和小学阶段教师需求持续下降,初中和普通高中阶段教师需求呈先增后减趋势。这一期间,师资需求振幅较大,学前教育和小学阶段师资需求将出现阶段性短缺或过剩,这对教师资源的供给弹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以上发现,管理部门应稳定部署师范生招生计划,推进教师供需均衡;加强教育体系内贯通协作,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催生社会需求新业态,激励教师多元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师需求 师资盈缺 BP神经网络模型 2035
下载PDF
乡村教师留任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分析
14
作者 张学敏 尹春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8-168,共11页
乡村教师是基础教育的脊梁,“留得住”是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留不住”问题仍然是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通过梳理相关学术观点和实地调研分析,提炼出影响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16个关键因素,并依据ISM解释结... 乡村教师是基础教育的脊梁,“留得住”是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留不住”问题仍然是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通过梳理相关学术观点和实地调研分析,提炼出影响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16个关键因素,并依据ISM解释结构模型构建影响因素层级关系图,厘清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乡村教师“留”还是“不留”受复杂因素的影响,各因素之间遵循多级递阶的逻辑关系:位于表层的教育情怀及工作满意度是影响乡村教师留任的直接因素,影响作用路径最短;中间层由团队帮扶、教研平台、薪资待遇和教育热情等多因素构成,以多条路径作用于表层因素并对乡村教师留任产生影响;由物质保障、学科匹配、教学环境组成的根本因素,通过中间层逐步作用于表层的教育情怀和工作满意度,形成影响乡村教师留任的深层因素。因此,留住乡村教师应从夯实乡村教师留任保障基础、优化乡村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涵养乡村教师乡土教育情怀等方面发力,从而强化乡村教师的留任意愿,助力乡村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留任因素 ISM解释结构模型 乡村教育
下载PDF
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框架、发展目标与预测模型
15
作者 黄斌 姚梅莎 吴成龙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9-79,共11页
为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培训达到“需要”与“可能”的统一,遵循教师教育一体化理念,首先对教师发展全过程进行了理性把握和综合考量,设计了包含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开发、应用与评价、科研与发展5个一级维度指标,以及1... 为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培训达到“需要”与“可能”的统一,遵循教师教育一体化理念,首先对教师发展全过程进行了理性把握和综合考量,设计了包含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开发、应用与评价、科研与发展5个一级维度指标,以及15个二级维度指标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框架;其次考虑到职前培养是教师教育最为关键和基础的阶段,故以职前培养这一阶段为突破口,依据能力框架制定了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并参照此目标,采用G2法确定了能力框架的指标权值;最后借助BP神经网络建立了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预测模型,探讨了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预测与评估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职前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能力标准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美国四种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及其特点分析
16
作者 徐来群 《世界教育信息》 2024年第9期35-43,共9页
美国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按照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拔标准,可分为改革示范型模式、应对挑战型模式、满足需求型模式和提升质量型模式。不同模式在理论基础、运行机制方面存在异同、各有特点。研究发现,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坚持常识取向的教... 美国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按照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拔标准,可分为改革示范型模式、应对挑战型模式、满足需求型模式和提升质量型模式。不同模式在理论基础、运行机制方面存在异同、各有特点。研究发现,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坚持常识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聚焦中小学教学实践,弱化教育理论,招收学士学位获得者,在职或定向培养公立中小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美国贫困地区公立中小学教师短缺和流失率过高问题,推动美国教师教育双轨制的发展。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强调教师学历硕士化、教学实习驻校化,以及追求较高的针对性和培养效率等方面的经验可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 改革示范型 应对挑战型 满足需求型 提升质量型
下载PDF
基于“CIPP”增值评价模型的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
17
作者 王磬 乐曦 邹文峰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4年第5期91-96,共6页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正积极探索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课程思政增值评价标准体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师团队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增值评价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探索以CIPP模型为基础构建课程思政增值评价体系,并对照评价体系相应指标...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正积极探索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课程思政增值评价标准体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师团队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增值评价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探索以CIPP模型为基础构建课程思政增值评价体系,并对照评价体系相应指标进行教学反思,从课程思政元素体系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数字化、课程思政师资团队多元化、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四个方面积极进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PP模型 增值评价 课程思政 示范课程 教师团队
下载PDF
我国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建构、解构与重构
18
作者 陈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7-115,共9页
我国20余年的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经历了“自主探索期”“卓越计划期”两个阶段,已有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本硕贯通双学科分离”“本科双学科混合+教育硕士”“实践嵌入三段式”“高素质复合型本硕一体化”四种类型。这些模式... 我国20余年的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经历了“自主探索期”“卓越计划期”两个阶段,已有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本硕贯通双学科分离”“本科双学科混合+教育硕士”“实践嵌入三段式”“高素质复合型本硕一体化”四种类型。这些模式对推进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推动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目标定位、本硕统合方式、课程体系建构、培养体制、“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等方面尚存在不少值得反思的问题。在“本硕一体化”的未来探索中,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培养目标,优化本硕统合方式,加强本硕课程一体化衔接和统整,创新培养体制,促进“师范性”和“学术性”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一体化 卓越教师培养模式 统合方式 一体化课程体系 培养体制
下载PDF
基于Logit模型的教育评估系统构建及应用分析
19
作者 林莉 《信息技术》 2024年第10期175-180,共6页
针对现有教育评估模型评价指标覆盖面小、评估精度不足等问题,文中提出构建基于Logit模型的教育评估系统。首先根据评估的对象和范围,将教育评估体系分为四类,再根据目标导向等原则设计评估指标体系;随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自变量... 针对现有教育评估模型评价指标覆盖面小、评估精度不足等问题,文中提出构建基于Logit模型的教育评估系统。首先根据评估的对象和范围,将教育评估体系分为四类,再根据目标导向等原则设计评估指标体系;随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自变量进行赋值操作,使其更贴合建模要求;最后基于Logit模型构建教育评估及成绩预测系统。将文中所提模型应用于浙江一所高中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基于Logit模型的教育评估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评估指标和影响因素同教学评估结果之间的关系,并提供科学的评估和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T模型 教育评估系统 师资评估 学生成绩预测 指标体系设计
下载PDF
美国教师增值评价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娟 胡钦晓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1,共9页
教师增值评价是21世纪以来各国教育界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美国教师增值评价的兴起和发展是政府、社会、学校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增值评价具有评价理念的先进性、评价过程的公平性、评价内容的独特性、评价方法的复... 教师增值评价是21世纪以来各国教育界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美国教师增值评价的兴起和发展是政府、社会、学校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增值评价具有评价理念的先进性、评价过程的公平性、评价内容的独特性、评价方法的复杂性四个显著特征,可以发挥教育质量的诊断器、专业发展的增值泵、良好教学的指挥棒、教育决策的调控器等多重功能。然而,美国教师增值评价在有效性、透明性和应用范围等方面也存在争议,甚至面临伦理问题及法律风险。美国教师增值评价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建设多元主体参与、多元评价方式融合的一体化教师评价体系,是我国教师评价改革的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评价 增值评价 教育评价改革 评价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