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举法修改的成果与缺憾——从王春立案件和梁广镇事件谈起
1
作者 秦奥蕾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6,63,共7页
"王春立等诉民族饭店案"与"梁广镇身兼两地人大代表事件"是有关我国选举制度与选举法适用的比较典型的案件。两起案件明显反映出在救济公民政治权利、选举中的选民登记程序、对人大代表提名候选人的监督方面,原选... "王春立等诉民族饭店案"与"梁广镇身兼两地人大代表事件"是有关我国选举制度与选举法适用的比较典型的案件。两起案件明显反映出在救济公民政治权利、选举中的选民登记程序、对人大代表提名候选人的监督方面,原选举法的规定存在不足。本次选举法修改回应社会现实问题,在选举服务机构、禁止人大代表两地兼职、代表身份的真实公开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部分解决了两起案件中存在的问题,但在如何救济公民政治权利等方面未作改善,解决这些问题应成为未来选举法修改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举法修改 公民政治权利 选举服务机构 王春立案 梁广镇事件
下载PDF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定标准研究——王春等诉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案评释 被引量:3
2
作者 余雅蓉 《公法研究》 2019年第1期1-45,共45页
原告资格是起诉人成为原告的主要条件。原告资格判定是行政诉讼的基础问题,也是难题,其标准随着法律规范的演变而不断发展,且呈现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在法律上确立了"... 原告资格是起诉人成为原告的主要条件。原告资格判定是行政诉讼的基础问题,也是难题,其标准随着法律规范的演变而不断发展,且呈现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在法律上确立了"利害关系"标准,但对于"何为利害关系""如何判定利害关系",理论和实务上存在诸多见解。对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发现,行政行为、权益和因果关系构成了利害关系判定的基础框架,但上述三要素本身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利害关系判定的难度。在王春案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利害关系判定思路是:第一,确定原告诉请保护的利益;第二,确定行政机关作出被诉行政行为时所适用的实体法律规范;第三,通过法律解释判断原告诉请保护的利益是否在法律规范所保护的范围内。其通过增加行政机关所适用的法律规范这一"转接装置",将利害关系判定的重心从因果关系判断转移到法律规范所保护利益的解释上来。此判定思路更具操作性,亦兼顾了灵活性,为审判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学理发展上,王春案以判例引入保护规范理论,这将有助于引导行政法学研究更加注重解释论的发展,强调行政诉讼保护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最后,本文指出王春案对法律发展可能的意义,提出通过司法解释完善"利害关系"标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告资格 利害关系 王春案 保护规范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