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史记》中“吾”“我”功能异同考
1
作者
张雨涛
丁治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7-85,共9页
《史记》中的“吾”“我”在句法功能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点。相同之处表现为:“吾”在有些语境中出现了对称的用法,不但能和其他成分对举,而且前后语义相反,与“我”的分布呈现一致。相异之点表现为:“吾”经常和感官类、心理类...
《史记》中的“吾”“我”在句法功能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点。相同之处表现为:“吾”在有些语境中出现了对称的用法,不但能和其他成分对举,而且前后语义相反,与“我”的分布呈现一致。相异之点表现为:“吾”经常和感官类、心理类动词搭配,“我”则没有这类用法;“我”可以在“我+名词”格式中加强指称,“吾”却不能。二者的相异分布应当和“吾”“我”各自的指称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吾
我
功能异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吾、我”之别
被引量:
4
2
作者
胡伟
邹秋珍
+1 位作者
杨林青
高倩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1-75,共5页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考察了战国、秦至西汉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吾"、"我",比较了它们的发展变化,纠正了前人时贤的一些有失偏颇的说法,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本文对深入研究汉语代词史有一定...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考察了战国、秦至西汉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吾"、"我",比较了它们的发展变化,纠正了前人时贤的一些有失偏颇的说法,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本文对深入研究汉语代词史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至西汉
第一人称代词
吾
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古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
3
作者
徐国莉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5-57,共3页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庄子》、《左传》等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
关键词
上古
第一人称代词
吾
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汉语“吾”“我”异同考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惠超
丁治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1-15,共5页
在对《论语》《左传》等六部经典中“我”作主语的例子、“吾”作主语时貌似对称的例子和“吾”“我”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段话中的例子进行考察之后发现,“吾”“我”的不同在于自称和对称的差别,这种不同属于语法意义中称述意义的...
在对《论语》《左传》等六部经典中“我”作主语的例子、“吾”作主语时貌似对称的例子和“吾”“我”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段话中的例子进行考察之后发现,“吾”“我”的不同在于自称和对称的差别,这种不同属于语法意义中称述意义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吾
我
主语
异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信息结构的句法表现看上古汉语“吾、我”之辨
5
作者
史文磊
刘莹
《当代语言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24,共24页
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信息结构(焦点、话题)的句法表现对上古汉语的“吾、我”之别做了进一步的论证。对《论语》《左传》“吾、我”用例的穷尽性调查发现:1)主语如是第一人称代词且是焦点或话题时,用“我"不用“吾”;这一点...
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信息结构(焦点、话题)的句法表现对上古汉语的“吾、我”之别做了进一步的论证。对《论语》《左传》“吾、我”用例的穷尽性调查发现:1)主语如是第一人称代词且是焦点或话题时,用“我"不用“吾”;这一点已有学者提及,本文的论证更加系统全面。2)句子如已另有焦点或话题,主语如是第一人称代词,用“吾”不用“我”;这一点几乎无人论及,本文做了详细的分析。以上调查证明,至少在春秋后期到战国中期这段时间鲁国等地域的通用语中,“吾”和“我”在句法分布上是存在严整区别的。本文对解释.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系统为什么纷繁多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所得结论不但可以更加准确地揭示“吾、我”之别,还可以为追溯“吾”及其异文形式的来源提供很好的角度,同时也能为深入认识上古汉语其他人称代词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第一人称代词
“
吾
、我”之别
焦点
话题
原文传递
语言现象,千变万化——析贺州等地土话现象
6
作者
张惠英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1-35,共5页
贺州钟山土话中的"吾"既作称谓词头也作称谓词尾,这和闽语方言用表示自称的"俺、儿"作称谓词头相类。贺州和周围地区以及广东连州、韶关等地土话,称曾祖高祖为"白","白"可能来自"佛"...
贺州钟山土话中的"吾"既作称谓词头也作称谓词尾,这和闽语方言用表示自称的"俺、儿"作称谓词头相类。贺州和周围地区以及广东连州、韶关等地土话,称曾祖高祖为"白","白"可能来自"佛",表示最高最上。以灌阳观音阁土话为例,指出表示动作的完成、进行或持续的那个动态助词,就是"个"的多种读音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谓词
“
吾
”“白”“个”
动态助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两汉出土医学文献和传世文献第一人称代词研究
7
作者
黄思薇
程文文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59-66,共8页
医学文献口语性较强,可以比较直接地反映语言面貌。先秦两汉时期,出土医学文献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传世医学文献中主要有“我、吾、余”。在出土医学文献中,“我”主要充当主语,而宾、定、兼语为次要的语法功能且宾语和...
医学文献口语性较强,可以比较直接地反映语言面貌。先秦两汉时期,出土医学文献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传世医学文献中主要有“我、吾、余”。在出土医学文献中,“我”主要充当主语,而宾、定、兼语为次要的语法功能且宾语和定语用例数量相当;“吾”作主、定语使用频率相当,主要表强调和表达强烈感情色彩。在传世医学文献中,“我”作主、宾语的比例相近;“吾”作主、定语的使用频率差距较大,且二者都较少有表强调加重语气的作用。出土医学文献第一人称代词存在形态变化,即“我”“吾”多表单数且有格位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文献
第一人称代词
我
吾
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曾姬无卹壶铭文补论
8
作者
侯建科
《中国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11-15,共5页
曾姬无卹壶铭文刊布以来,研究成果丰硕,然对铭文的一些字词释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诸家观点,文章认为将铭文首句“无卹”理解作非人名为优,“吾”即指代曾姬,属典型的铭文起始叙述体例;结合清华简《楚居》、葛陵简等相关文献文例,...
曾姬无卹壶铭文刊布以来,研究成果丰硕,然对铭文的一些字词释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诸家观点,文章认为将铭文首句“无卹”理解作非人名为优,“吾”即指代曾姬,属典型的铭文起始叙述体例;结合清华简《楚居》、葛陵简等相关文献文例,铭文中的“宅”当理解作选择、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姬无卹壶
无卹
吾
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札记二则
9
作者
李亚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9-90,共2页
本文对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把“吾斯之未能信”的“信”解释为“信心”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认为“信”是“伸”的假借字 ;考察了历史上对“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敏”的解释 ,认为“敏”应该训为“勉” ,是“努力、尽力”的意思。
关键词
《论语》
“
吾
斯之未能信”
注解
“敏于事而慎于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史记》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研究
被引量:
1
10
作者
许敏云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97-98,共2页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史记》成书于西汉时期,书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吾""我",本文从语法功能、语义特点、称数、谦敬功能四个方面对《史记》中的"吾""我"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史记》成书于西汉时期,书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吾""我",本文从语法功能、语义特点、称数、谦敬功能四个方面对《史记》中的"吾""我"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描写和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第一人称代词
吾
我
原文传递
试析"死吾君"及相关句法结构
11
作者
万群
《语言学论丛》
2020年第1期135-155,共21页
上古汉语中"死+NP"是歧义结构,见于《国语》《吕氏春秋》等上古文献中的"死吾君"有各种不同解读.本文在全面考察上古文献中"死"带宾语现象的基础上,细致辨析"死吾君"的语义和句法特点,详细分析...
上古汉语中"死+NP"是歧义结构,见于《国语》《吕氏春秋》等上古文献中的"死吾君"有各种不同解读.本文在全面考察上古文献中"死"带宾语现象的基础上,细致辨析"死吾君"的语义和句法特点,详细分析"死+NP"结构的语义类型及其结构性质,并尝试从语义角度解释其带宾语的原因.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死吾君"类句子结构意义是一种意念上的处置(广义的意动),表示"将NP(吾君)作为已经死亡状态来对待"."死+NP"有4种语义类型,需要依靠语境来排歧,表现出"非基本句"的特征,其带宾语的原因与其事件结构、语义结构有关系."为之效死"义的"死"可以独立为新的词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
吾
君
不及物动词
宾语
意动
原文传递
上古[吾NP]和[我NP]的語體語法研究——以《左傳》爲例
12
作者
趙璞嵩
《汉语史学报》
2022年第1期140-160,共21页
《左傳》中"吾""我"均可以用作定語.本文旨在運用韻律理論和語體理論,指出[吾NP]和[我NP]的對立是語體的區别.韻素數量具有區别語距的功能.
关键词
[
吾
NP]
[我NP]
語體語法
韻律語法
語距
原文传递
题名
《史记》中“吾”“我”功能异同考
1
作者
张雨涛
丁治民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7-85,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3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19VJX126)。
文摘
《史记》中的“吾”“我”在句法功能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点。相同之处表现为:“吾”在有些语境中出现了对称的用法,不但能和其他成分对举,而且前后语义相反,与“我”的分布呈现一致。相异之点表现为:“吾”经常和感官类、心理类动词搭配,“我”则没有这类用法;“我”可以在“我+名词”格式中加强指称,“吾”却不能。二者的相异分布应当和“吾”“我”各自的指称功能相关。
关键词
《史记》
吾
我
功能异同
Keywords
Shiji
wu
(
吾
)
Wo(我)
Function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吾、我”之别
被引量:
4
2
作者
胡伟
邹秋珍
杨林青
高倩
机构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华软学院
广州市越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浙江工商大学
出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1-75,共5页
文摘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考察了战国、秦至西汉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吾"、"我",比较了它们的发展变化,纠正了前人时贤的一些有失偏颇的说法,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本文对深入研究汉语代词史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战国至西汉
第一人称代词
吾
我
Keywords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the West Han Dynasty
first-person pronouns
"
wu
"(
吾
)
"Wo"(我)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古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
3
作者
徐国莉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5-57,共3页
文摘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庄子》、《左传》等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
关键词
上古
第一人称代词
吾
我
Keywords
ancient times
Chinese characters of the first person
吾
(
wu
) and 我(Wo)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汉语“吾”“我”异同考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惠超
丁治民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1-15,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316)。
文摘
在对《论语》《左传》等六部经典中“我”作主语的例子、“吾”作主语时貌似对称的例子和“吾”“我”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段话中的例子进行考察之后发现,“吾”“我”的不同在于自称和对称的差别,这种不同属于语法意义中称述意义的不同。
关键词
吾
我
主语
异同
Keywords
wu
(
吾
)
Wo(我)
Subjec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信息结构的句法表现看上古汉语“吾、我”之辨
5
作者
史文磊
刘莹
机构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
出处
《当代语言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24,共2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分析性词汇语法特征的历时演变研究”(21BYY032)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基本词汇历史演变研究”(16JJD74001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信息结构(焦点、话题)的句法表现对上古汉语的“吾、我”之别做了进一步的论证。对《论语》《左传》“吾、我”用例的穷尽性调查发现:1)主语如是第一人称代词且是焦点或话题时,用“我"不用“吾”;这一点已有学者提及,本文的论证更加系统全面。2)句子如已另有焦点或话题,主语如是第一人称代词,用“吾”不用“我”;这一点几乎无人论及,本文做了详细的分析。以上调查证明,至少在春秋后期到战国中期这段时间鲁国等地域的通用语中,“吾”和“我”在句法分布上是存在严整区别的。本文对解释.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系统为什么纷繁多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所得结论不但可以更加准确地揭示“吾、我”之别,还可以为追溯“吾”及其异文形式的来源提供很好的角度,同时也能为深入认识上古汉语其他人称代词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上古汉语
第一人称代词
“
吾
、我”之别
焦点
话题
Keywords
Old Chinese
first-person pronoun
wu
(
吾
)and wo(我)
focus
topic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语言现象,千变万化——析贺州等地土话现象
6
作者
张惠英
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
出处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1-35,共5页
文摘
贺州钟山土话中的"吾"既作称谓词头也作称谓词尾,这和闽语方言用表示自称的"俺、儿"作称谓词头相类。贺州和周围地区以及广东连州、韶关等地土话,称曾祖高祖为"白","白"可能来自"佛",表示最高最上。以灌阳观音阁土话为例,指出表示动作的完成、进行或持续的那个动态助词,就是"个"的多种读音变体。
关键词
称谓词
“
吾
”“白”“个”
动态助词
Keywords
appellation
“
吾
”(
wu
)“白”(bai)“个”(ge)
dynamic auxiliary
分类号
H07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两汉出土医学文献和传世文献第一人称代词研究
7
作者
黄思薇
程文文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59-66,共8页
文摘
医学文献口语性较强,可以比较直接地反映语言面貌。先秦两汉时期,出土医学文献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传世医学文献中主要有“我、吾、余”。在出土医学文献中,“我”主要充当主语,而宾、定、兼语为次要的语法功能且宾语和定语用例数量相当;“吾”作主、定语使用频率相当,主要表强调和表达强烈感情色彩。在传世医学文献中,“我”作主、宾语的比例相近;“吾”作主、定语的使用频率差距较大,且二者都较少有表强调加重语气的作用。出土医学文献第一人称代词存在形态变化,即“我”“吾”多表单数且有格位的差异。
关键词
医学文献
第一人称代词
我
吾
余
Keywords
medical documents
first-person pronouns
Wo(我)
wu
(
吾
)
Yu(余)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曾姬无卹壶铭文补论
8
作者
侯建科
机构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出处
《中国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11-15,共5页
文摘
曾姬无卹壶铭文刊布以来,研究成果丰硕,然对铭文的一些字词释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诸家观点,文章认为将铭文首句“无卹”理解作非人名为优,“吾”即指代曾姬,属典型的铭文起始叙述体例;结合清华简《楚居》、葛陵简等相关文献文例,铭文中的“宅”当理解作选择、考量。
关键词
曾姬无卹壶
无卹
吾
宅
Keywords
Zengji
wu
xu Pots
wu
xu(无卹)
wu
(
吾
)
Zhai(宅)
分类号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札记二则
9
作者
李亚明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9-90,共2页
文摘
本文对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把“吾斯之未能信”的“信”解释为“信心”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认为“信”是“伸”的假借字 ;考察了历史上对“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敏”的解释 ,认为“敏”应该训为“勉” ,是“努力、尽力”的意思。
关键词
《论语》
“
吾
斯之未能信”
注解
“敏于事而慎于言”
Keywords
Lunyu(论语)
wu
Si Zhi Wei Neng Xin(
吾
斯之未能信)
Min Yu Shi Er Shen Yu Yan (敏于事而慎于言)
分类号
H159 [语言文字—汉语]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史记》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研究
被引量:
1
10
作者
许敏云
机构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97-98,共2页
文摘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史记》成书于西汉时期,书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吾""我",本文从语法功能、语义特点、称数、谦敬功能四个方面对《史记》中的"吾""我"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描写和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异同。
关键词
《史记》
第一人称代词
吾
我
Keywords
Shiji
first personal pronouns
"
wu
"(
吾
)
"Wo"(我)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试析"死吾君"及相关句法结构
11
作者
万群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学论丛》
2020年第1期135-155,共21页
基金
"基于上古汉语语义知识库的历史语法与词汇研究"(项目编号:18JJD74000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上古汉语中"死+NP"是歧义结构,见于《国语》《吕氏春秋》等上古文献中的"死吾君"有各种不同解读.本文在全面考察上古文献中"死"带宾语现象的基础上,细致辨析"死吾君"的语义和句法特点,详细分析"死+NP"结构的语义类型及其结构性质,并尝试从语义角度解释其带宾语的原因.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死吾君"类句子结构意义是一种意念上的处置(广义的意动),表示"将NP(吾君)作为已经死亡状态来对待"."死+NP"有4种语义类型,需要依靠语境来排歧,表现出"非基本句"的特征,其带宾语的原因与其事件结构、语义结构有关系."为之效死"义的"死"可以独立为新的词项.
关键词
死
吾
君
不及物动词
宾语
意动
Keywords
Si
wu
Jun(死
吾
君)
intransitive verb
object
conation construction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上古[吾NP]和[我NP]的語體語法研究——以《左傳》爲例
12
作者
趙璞嵩
机构
中国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
出处
《汉语史学报》
2022年第1期140-160,共2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20YJV740104)的資助
文摘
《左傳》中"吾""我"均可以用作定語.本文旨在運用韻律理論和語體理論,指出[吾NP]和[我NP]的對立是語體的區别.韻素數量具有區别語距的功能.
关键词
[
吾
NP]
[我NP]
語體語法
韻律語法
語距
Keywords
[
wu
(
吾
)NP]
[Wo(我)NP]
stylistic-register grammar
prosodic grammar
register-distance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史记》中“吾”“我”功能异同考
张雨涛
丁治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吾、我”之别
胡伟
邹秋珍
杨林青
高倩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上古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
徐国莉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先秦汉语“吾”“我”异同考
李惠超
丁治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信息结构的句法表现看上古汉语“吾、我”之辨
史文磊
刘莹
《当代语言学》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6
语言现象,千变万化——析贺州等地土话现象
张惠英
《贺州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先秦两汉出土医学文献和传世文献第一人称代词研究
黄思薇
程文文
《韶关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曾姬无卹壶铭文补论
侯建科
《中国文字研究》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语》札记二则
李亚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史记》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研究
许敏云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
原文传递
11
试析"死吾君"及相关句法结构
万群
《语言学论丛》
2020
0
原文传递
12
上古[吾NP]和[我NP]的語體語法研究——以《左傳》爲例
趙璞嵩
《汉语史学报》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