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渭南严氏贲园书库藏书目录的分类体系及特点
1
作者 毛伟林 耶健 杨峰 《图书馆研究》 2024年第5期54-60,共7页
在对《贲园书库目录辑略》进行标点整理和研读的基础上,介绍渭南严氏贲园书库藏书目录的四部分类体系,并总结其分类结构沟通《汉书·艺文志》与《四库全书总目》,基于十三经经目确立经部分类,史部分类调整和改进《四库全书总目》,... 在对《贲园书库目录辑略》进行标点整理和研读的基础上,介绍渭南严氏贲园书库藏书目录的四部分类体系,并总结其分类结构沟通《汉书·艺文志》与《四库全书总目》,基于十三经经目确立经部分类,史部分类调整和改进《四库全书总目》,子部用诸子、诸家的框架还原《汉书·艺文志》四略,集部在《四库全书总目》的基础上进行增补,以及整体上偏保守、不乏体现时代特色的创新意识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南严氏 《贲园书库目录辑略》 《汉书·艺文志》 《四库全书总目》 图书分类
下载PDF
敦煌唐写本《吴都赋》残卷校理
2
作者 刘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考察敦煌唐写本《吴都赋》残卷音注的来源,是拓展该帙写本研究的关键性问题。依据《艺文类聚》等现存《吴都赋》的4种音注本认为,《吴都赋》是属于有音注的文本。这些音注由李善、五臣等注家予以继承或因袭。通过审视《吴都赋》残卷里的... 考察敦煌唐写本《吴都赋》残卷音注的来源,是拓展该帙写本研究的关键性问题。依据《艺文类聚》等现存《吴都赋》的4种音注本认为,《吴都赋》是属于有音注的文本。这些音注由李善、五臣等注家予以继承或因袭。通过审视《吴都赋》残卷里的3处音注,有理由相信它们并不见得来自残卷的抄者或圈点者。这意味着音注研究是拓展和深化《文选》文献学研究的新路径,此件残卷的校理为此提供了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都赋》 《艺文类聚》 音注
下载PDF
出土简帛的分类及其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72,共6页
对于出土简牍帛书的分类,最好的办法是将其纳入到当时的图书分类中去。出土简牍帛书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意义表现在:1.反映了先秦古书的盛衰过程;2.扩充了先秦两汉古书的内涵;3.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书·艺文志》的收书标准;4.揭示了... 对于出土简牍帛书的分类,最好的办法是将其纳入到当时的图书分类中去。出土简牍帛书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意义表现在:1.反映了先秦古书的盛衰过程;2.扩充了先秦两汉古书的内涵;3.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书·艺文志》的收书标准;4.揭示了数术方技类古籍的史料价值;5.为校读整理传世古书提供了新资料和新依据;6.使我们对古书体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7.提供了对"疑古思潮"进行反思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简牍帛书 汉书·艺文志 历史文献学
下载PDF
论编辑起源于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与邵益文同志商榷 被引量:3
4
作者 苏良亿 《出版科学》 CSSCI 2009年第3期25-28,共4页
编辑的"春秋起源说"存在研究对象不明、判定标准不清等问题而不能被证实,由于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作者和读者,并要求印刷之前有较高的书稿质量,编辑产生了。编辑的产生,为知识创新建立了权威的传播和储存机制,极大地推... 编辑的"春秋起源说"存在研究对象不明、判定标准不清等问题而不能被证实,由于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作者和读者,并要求印刷之前有较高的书稿质量,编辑产生了。编辑的产生,为知识创新建立了权威的传播和储存机制,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 起源 印刷术 邵益文
下载PDF
论《汉书·艺文志》的编次 被引量:4
5
作者 尹海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103-106,112,共5页
《汉书.艺文志》的编次反映了当时的学术等级,有着明鲜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也体现了作者“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思想。《汉志》编次的价值取向,不仅体现在对图书总目的分类上,也体现在子目的分类上。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编次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吕祖谦《十七史详节》“艺文志”节录特点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天振 李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44,共5页
吕祖谦《十七史详节》对艺文、经籍之志的节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学术取向和治学特点,如关注学术源流与通变,重视史学及事功,重史而不轻文,等等。但从文献学专业维度考察,《十七史详节》对"艺文志"的节录也存在明显缺陷,如... 吕祖谦《十七史详节》对艺文、经籍之志的节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学术取向和治学特点,如关注学术源流与通变,重视史学及事功,重史而不轻文,等等。但从文献学专业维度考察,《十七史详节》对"艺文志"的节录也存在明显缺陷,如只录序论而不著书目,摒弃道、释文献,轻视唐代文献,等等。但《十七史详节》中的艺文、经籍之志在普及学术史知识方面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十七史详节》"艺文志"节录的面貌及缺失,除了吕祖谦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的主导作用,还与此丛书师徒合纂的成书方式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史详节》 “艺文志”节录特点 学术取向
下载PDF
山水兼得 情思双栖——马华新生代作家钟怡雯散文论 被引量:4
7
作者 黄万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4,共4页
马来西亚华人新生代作家钟怡雯一向被人视为“多面的夏娃”,她的散文山水兼得,情思双栖,其感受沟通着现实和神秘世界,其为人为文又从容出入于传统和现代之间。“带着自己的种子四处漂泊”的身份认同,对平等、感恩的“相处”哲学的深刻感... 马来西亚华人新生代作家钟怡雯一向被人视为“多面的夏娃”,她的散文山水兼得,情思双栖,其感受沟通着现实和神秘世界,其为人为文又从容出入于传统和现代之间。“带着自己的种子四处漂泊”的身份认同,对平等、感恩的“相处”哲学的深刻感悟,灵动的诗化语言和小说架构的叙述融合而成的艺术世界,都使钟怡雯的散文足以代表华人新生代的创作追求。而她的创作也再一次提醒人们,文学史不能再用原先的眼光来看待新生代,不能再用原有的格局接纳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新生代 钟怡雯散文 文学史调整
下载PDF
邵益文的编辑学研究及其贡献 被引量:2
8
作者 姬建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邵益文是我国编辑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组织者,是我国最早投入编辑学研究的几个人之一。他提倡"一切为了读者"的编辑观,认为编辑以读者为中心就要为读者打算,要事事处处为读者着想;他倡导编辑活动的"二优律&quo... 邵益文是我国编辑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组织者,是我国最早投入编辑学研究的几个人之一。他提倡"一切为了读者"的编辑观,认为编辑以读者为中心就要为读者打算,要事事处处为读者着想;他倡导编辑活动的"二优律",坚持以优选、优化为手段分析编辑活动的基本矛盾;他注重编辑主体的研究,强调编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他重视编辑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以普通编辑学命名的专著,推动了普通编辑学研究的深化。他注重编辑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助推了编辑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他还在编辑概念的界定、编辑出版教育研究、编辑学的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功绩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益文 编辑学研究 读者 编辑学理论 普通编辑学 学科史
下载PDF
昭化寺水陆殿南壁两尊将军形神祇考略 被引量:3
9
作者 戴晓云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8-20,共3页
河北昭化寺有堂精美的明代水陆画,内中的神祇和《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完全可以对应。其中的南壁两身将军形神祇分别为黄道大将军和黑道大将军。
关键词 昭化寺 水陆壁画 南壁 天地冥阳水陆仪文 黄道大将军 黑道大将军
下载PDF
史为我用:论《隋史遗文》创作主旨及与时代之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0-148,共9页
隋唐改朝换代的历史,由民间"说话"到章回小说,历代演绎不绝。袁于令《隋史遗文》在隋唐讲史系列小说中具有独特的面貌,作者自称成书在崇祯朝。如果依据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想之法则,该作品以秦叔宝四易其主最终归附李世民... 隋唐改朝换代的历史,由民间"说话"到章回小说,历代演绎不绝。袁于令《隋史遗文》在隋唐讲史系列小说中具有独特的面貌,作者自称成书在崇祯朝。如果依据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想之法则,该作品以秦叔宝四易其主最终归附李世民的故事所宣扬的乱世变通哲学,便成书不可能在明末,只能在清初。袁于令实际上是借古说今,为清初的贰臣辩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史遗文》 袁于令 名节 贰臣
下载PDF
正视自由主义作家的人生理想——读梁实秋《雅舍轶文》随感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福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3-107,共5页
评价一个作家,政治思想和文学观念固然重要,“人生理想”的引入也不应小视。所谓人生理想,大致包括人生态度、人生感情、人生体验、人生信仰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体现,即是对待人民的立场。这些当然与政治思想和文学观念息息相关,但也有... 评价一个作家,政治思想和文学观念固然重要,“人生理想”的引入也不应小视。所谓人生理想,大致包括人生态度、人生感情、人生体验、人生信仰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体现,即是对待人民的立场。这些当然与政治思想和文学观念息息相关,但也有一定的独立性。梁实秋的“人生理想”既有自由主义思想的支撑,又有传统文化思想的渊源,《雅舍轶文》留下他对市民公共利益的关注和对社会上公平与否的特殊敏感。从“人生理想”入手解读梁实秋,便会自然产生中国自由主义作家本来就应是进步文学阵营一部分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粱实秋 《雅舍轶文》 自由主义作家 人生理想
下载PDF
高丽藏本慧苑音义引《说文》的异文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仁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2-126,共5页
高丽藏本慧苑音义凡122例征引《说文》,计释119字。其中有23例计20字涉及异文。这些异文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反映了慧苑时代汉语言文字的面貌。
关键词 慧苑音义 《说文解字》 异文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不著录谶纬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梅训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共5页
《汉书·艺文志》没有著录谶纬书,但这并不能说明西汉哀帝、平帝前就没有谶纬文献的存在。因为时代政治原因,刘向不会著录谶纬书;刘歆有熟悉谶纬书的可能,但未增添《别录》的内容,故《七略》不著录谶纬书;西汉谶纬书的收藏之所在太... 《汉书·艺文志》没有著录谶纬书,但这并不能说明西汉哀帝、平帝前就没有谶纬文献的存在。因为时代政治原因,刘向不会著录谶纬书;刘歆有熟悉谶纬书的可能,但未增添《别录》的内容,故《七略》不著录谶纬书;西汉谶纬书的收藏之所在太史不在秘书,而《汉志》中也有类似谶纬的书籍。更重要的是,班固作《汉志》前有光武帝钦定图谶81篇,有别于从西汉到新莽时期的谶纬文献,故难以著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谶纬文献
下载PDF
《广雅疏证》证义的异文相证与互文相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其昀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28-32,36,共6页
异文相证和互文相证都是《广雅疏证》所运用的一般性证义手段。异文相证,是指运用异文现象来证明双方同义。互文相证,是指运用互文现象来证明双方同义。
关键词 《广雅疏证》 异文相证 互文相证
下载PDF
流寓韩国的泰安名臣世家——明末遗民王以文族系新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郢 《泰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8-21,共4页
韩国历史上著名之"九义士",乃指明清之际随同朝鲜质子入境的九位明朝士人。其中之王以文,传系明臣王楫孙。王楫为明泰安州人,故里即今岱岳区范镇大王庄。范镇王氏所藏道光钞本《王氏族谱》中,不少内容堪与韩国史料相印证。两... 韩国历史上著名之"九义士",乃指明清之际随同朝鲜质子入境的九位明朝士人。其中之王以文,传系明臣王楫孙。王楫为明泰安州人,故里即今岱岳区范镇大王庄。范镇王氏所藏道光钞本《王氏族谱》中,不少内容堪与韩国史料相印证。两者在王楫及其先世的记述基本一致,而王楫之后则存在较大差异。入朝王氏系出于泰安范镇王氏家族洵无疑义,但王以文是否为王楫之孙,仍有进一步查证之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九义士 王以文 王楫 泰安 范镇王氏族谱
下载PDF
《艺文类聚》功能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建立 《图书情报研究》 2010年第3期57-60,共4页
以《艺文类聚》为切入点,探讨类书与索引的关系,分析《艺文类聚》的索引功能和史料保存功能。
关键词 《艺文类聚》 类书 索引
下载PDF
山东金刚石原生矿找矿模型及靶区优选 被引量:1
17
作者 衣德学 李荣锡 《建材地质》 1995年第5期13-18,共6页
本文从区域地质、六矿岩体、金刚石及指示矿物、物化探及遥感等方面,建立山东金刚石原生矿找矿模型。在这基础上优选了向彦、常马、依汶三地区作为找矿的有利远景区。
关键词 金刚石 原生矿 找矿模型 金刚石矿床
下载PDF
唐五代西北方音全浊清化程度再探讨——四种敦煌写本别字异文所见
18
作者 黎新第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7-352,共16页
依据四种敦煌写本别字异文所见,借助两类材料三个层面的类比,可以确信:五代时期的汉语西北方音虽然尚未完成全浊清化,但也已经行逾半途。两类材料分别显示全浊清化已经处于完成状态与正在进行状态。三个层面的类比是:已经完成状态与正... 依据四种敦煌写本别字异文所见,借助两类材料三个层面的类比,可以确信:五代时期的汉语西北方音虽然尚未完成全浊清化,但也已经行逾半途。两类材料分别显示全浊清化已经处于完成状态与正在进行状态。三个层面的类比是:已经完成状态与正在进行状态的类比;处于不同演变阶段的浊擦音字清化程度的类比;几种敦煌写本材料所见全浊清化状态的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本 别字异文 唐五代西北方音 全浊清化
下载PDF
兰雪堂活字本《艺文类聚》考论——兼论朝鲜活字本之文献价值
19
作者 孙麒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106,共8页
通过目验存世极为稀少的兰雪堂活字本与朝鲜活字本《艺文类聚》,首次披露两个珍稀版本的详细信息。通过与该书现存其他版本校勘与研究,发现兰雪堂本与南宋本关系最为密切;朝鲜本系据兰雪堂本重新摆印,且经校勘整理,亦具相当文献价值。
关键词 艺文类聚 兰雪堂本 朝鲜本 校勘
下载PDF
植物意象批评在类书中的生成与传承——以《艺文类聚》子目“桑”为例
20
作者 韩建立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88-93,共6页
《艺文类聚》卷八十八“木部上”子目“桑”运用意象批评的方法,辑录各种文献和诗、赋、赞等三种文体的作品,展现了桑意象在先唐时期的生成与传承,反映了《艺文类聚》编者的植物意象批评观念。远古的桑意象多与女性有关。文学作品中桑... 《艺文类聚》卷八十八“木部上”子目“桑”运用意象批评的方法,辑录各种文献和诗、赋、赞等三种文体的作品,展现了桑意象在先唐时期的生成与传承,反映了《艺文类聚》编者的植物意象批评观念。远古的桑意象多与女性有关。文学作品中桑意象的生成,源自《诗经》,桑意象大多又与爱情有关。汉初编撰的《列女传》中鲁秋胡妻、齐宿瘤女、陈辩女的故事,使桑意象的内涵发生变化,由桑林中的相悦相恋,转变为桑林中对非礼之举的严词拒绝,采桑女也成为坚守贞洁的女子形象。东汉至南朝陈,桑意象作品的主题呈现多样化趋势:歌咏桑树,表达采桑女对时光和命运的感伤,描写采桑女的美丽,抒发采桑女的离别相思之苦,以及对汉乐府《陌上桑》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批评 类书 《艺文类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