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ombic Analysis Extension of a Plant-Surface Water Interaction-Diffusion Model for Hexagonal Pattern Formation in an Arid Flat Environment
1
作者 Bonni J. Kealy-Dichone David J. Wollkind Richard A. Cangelos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5年第8期1256-1277,共22页
An existing weakly nonlinear diffusive instability hexagonal planform analysis for an interaction-diffusion plant-surface water model system in an arid flat environment [11] is extended by performing a rhombic planfor... An existing weakly nonlinear diffusive instability hexagonal planform analysis for an interaction-diffusion plant-surface water model system in an arid flat environment [11] is extended by performing a rhombic planform analysis as well. In addition a threshold-dependent paradigm that differs from the usually employed implicit zero-threshold methodology is introduced to interpret stable rhombic patterns. The results of that analysis are synthesized with those of the existing hexagonal planform analysis. In particular these synthesized results can be represented by closed-form plots in the rate of precipitation versus the specific rate of plant density loss parameter space. From those plots, regions corresponding to bare ground and vegetative Turing patterns consisting of tiger bush (parallel stripes and labyrinthine mazes), pearled bush (hexagonal gaps and rhombic pseudo-gaps), and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s of vegetation, respectively, may be identified in this parameter space. Then that predicted sequence of stable states along a rainfall gradient is both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al evidence and used to motivate an aridity classification scheme. Finally this system is shown to be isomorphic to the chemical reaction-diffusion Gray-Scott model and that isomorphism is employed to draw some conclusions about sideband instabilities as applied to vegetative patte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er BUSH Pearled BUSH Nonlinear Stability Threshold-Dependent patterns
下载PDF
Vegetative Rhombic Pattern Formation Driven by Root Suction for an Interaction-Diffusion Plant-Ground Water Model System in an Arid Flat Environment
2
作者 Inthira Chaiya David J. Wollkind +2 位作者 Richard A. Cangelosi Bonni J. Kealy-Dichone Chontita Rattanakul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5年第8期1278-1300,共23页
A rhombic planform nonlinear cross-diffusive instability analysis is applied to a particular interaction-diffusion plant-ground water model system in an arid flat environment. This model contains a plant root suction ... A rhombic planform nonlinear cross-diffusive instability analysis is applied to a particular interaction-diffusion plant-ground water model system in an arid flat environment. This model contains a plant root suction effect as a cross-diffusion term in the ground water equation. In addition a threshold-dependent paradigm that differs from the usually employed implicit zero-threshold methodology is introduced to interpret stable rhombic patterns. These patterns are driven by root suction since the plant equation does not yield the required positive feedback necessary for the generation of standard Turing-type self-diffusive instabilities. The results of that analysis can be represented by plots in a root suction coefficient versus rainfall rate dimensionless parameter space. From those plots regions corresponding to bare ground and vegetative patterns consisting of isolated patches, rhombic arrays of pseudo spots or gaps separated by an intermediate rectangular state, and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s from low to high density may be identified in this parameter space. Then, a morphological sequence of stable vegetative states is produced upon traversing an experimentally-determined root suc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 as a function of rainfall through these regions. Finally, that predicted sequence along a rainfall gradient is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al evidence relevant to the occurrence of leopard bush, pearled bush, or labyrinthine tiger bush vegetative patterns, used to motivate an aridity classification scheme, and placed in the context of some recent biological nonlinear pattern formation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OPARD BUSH tiger BUSH Pearled BUSH ROOT SUCTION Nonlinear Stability Analyses Threshold-Dependent pattern Formation
下载PDF
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绣罗单衣的“龙凤虎纹”骨式生成解析
3
作者 陈大公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9,共7页
本文以江陵马山楚墓出土实物楚服—龙凤虎纹绣罗单衣纹样为样本,对“龙凤虎纹”图纹和骨式构成中的叙事性进行探究。研究表明在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绣罗单衣“龙凤虎纹”的形态和骨式构成中隐含了楚人生命形态的转化观念以及灵魂超度的... 本文以江陵马山楚墓出土实物楚服—龙凤虎纹绣罗单衣纹样为样本,对“龙凤虎纹”图纹和骨式构成中的叙事性进行探究。研究表明在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绣罗单衣“龙凤虎纹”的形态和骨式构成中隐含了楚人生命形态的转化观念以及灵魂超度的丧葬仪式。“龙凤虎纹”以刺绣形成纹样的动态过程和纹样次序所呈现的菱形骨式和灵鸟逐应龙纹的“亞”形骨式,来源于古人对天象的认知和数术的运用,展现了楚文化对“送死继生”生命主题的独特阐释,反映了战国时期楚人“逝者归西”“引魂入冥”“引魂升天”“生者追思”的生死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马山楚墓 楚服 龙凤虎纹 施纹纪事 送死继生
下载PDF
湘绣虎纹艺术风格解析及活化应用
4
作者 唐玉清 尹毅 《丝网印刷》 2024年第22期5-7,共3页
通过湘绣虎纹传统工艺的创新和设计理念的转化,总结了湘绣虎纹艺术在现代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为湘绣虎纹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深刻的见解,使其在时尚产业和装饰设计等领域展现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 湘绣 虎纹 传统文化 活化
下载PDF
李氏虎符铜砭刮痧联合耳穴压豆干预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方凌菁 郑晓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李氏虎符铜砭刮痧联合耳穴压豆干预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收治的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5)采用耳穴压豆进行干预... 目的:探讨李氏虎符铜砭刮痧联合耳穴压豆干预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收治的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5)采用耳穴压豆进行干预,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李氏虎符铜砭刮痧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中医症候评分、睡眠质量、氧化应激水平及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中医症候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5-HT、BDN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李氏虎符铜砭刮痧联合耳穴压豆能够有效提高肝郁化火型不寐的干预效果,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及睡眠质量,减轻氧化应激,提高5-HT及BDN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虎符铜砭刮痧 耳穴压豆 肝郁化火型不寐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基于虎纹样元素的中外服装设计应用研究
6
作者 柯姗姗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4期187-189,共3页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纹样元素愈发丰富,虎纹样是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图案元素,虎头文化更是象征崇高道德信仰的民间艺术审美内容。如今中外服装设计中都能见到虎纹样元素的身影,但由于思想理念、设计手法等多方面存在的差异...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纹样元素愈发丰富,虎纹样是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图案元素,虎头文化更是象征崇高道德信仰的民间艺术审美内容。如今中外服装设计中都能见到虎纹样元素的身影,但由于思想理念、设计手法等多方面存在的差异,使中外服装设计的虎纹样应用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基于此,本文对虎纹样元素的演变及象征进行介绍,指出中外服装设计中虎纹样元素应用差异的成因,并借以案例分析中外服装设计中虎纹样元素的应用实况,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纹样 虎纹样元素 中外服装设计 差异
下载PDF
虎纹样在国潮服装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孙菡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8期134-137,共4页
虎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探讨虎纹样在国潮服装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梳理虎纹样的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分析国潮时尚的特征以及传统文化元素在国潮服装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通过... 虎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探讨虎纹样在国潮服装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梳理虎纹样的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分析国潮时尚的特征以及传统文化元素在国潮服装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虎纹样在国潮服装中的设计手法,展示虎纹样在国潮服装中的实际应用和效果,为虎纹文化在现代时尚中的传承与创新做出有益的探索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样 国潮服装 传统文化
下载PDF
阳新布贴围脖式涎兜的虎纹造型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王振豪 《西部皮革》 2024年第6期63-65,共3页
文章探讨了湖北阳新布贴中围脖式涎兜的虎纹造型,分析了其造型特征、设计语境及艺术价值。以《虎虎生威》涎兜造型为基础,针对儿童饮食健康问题,设计了一款主题海报《膨胀的爱》,呼吁家长关注孩子饮食健康。海报设计对虎纹造型进行了夸... 文章探讨了湖北阳新布贴中围脖式涎兜的虎纹造型,分析了其造型特征、设计语境及艺术价值。以《虎虎生威》涎兜造型为基础,针对儿童饮食健康问题,设计了一款主题海报《膨胀的爱》,呼吁家长关注孩子饮食健康。海报设计对虎纹造型进行了夸张处理和优化设计,提高了辨识度和意义表达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新布贴 涎兜 虎纹 海报设计
下载PDF
凤翔泥塑挂虎造型基因提取及应用
9
作者 李涵丰 潘春宇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3期40-42,共3页
凤翔泥塑是凤翔群众创造的独有的地域文化结晶。泥塑挂虎在凤翔泥塑形象中更有着独特的地位。为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凤翔泥塑挂虎作品,并使之得到更为广泛的创新应用,运用了眼动技术将凤翔泥塑挂虎造型基因特征线提取出来,并通过提... 凤翔泥塑是凤翔群众创造的独有的地域文化结晶。泥塑挂虎在凤翔泥塑形象中更有着独特的地位。为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凤翔泥塑挂虎作品,并使之得到更为广泛的创新应用,运用了眼动技术将凤翔泥塑挂虎造型基因特征线提取出来,并通过提取出来的结果与儿童涂鸦方式相结合,设计出适用于儿童的挂虎图案并应用于纺织用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翔泥塑挂虎 基因提取 图案设计 眼动技术
下载PDF
PP/POE滑/石粉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汽车内饰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邓如生 陈如意 +2 位作者 郑兴铭 黎敏 李方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6,共4页
通过分析聚丙烯(PP)和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流变特性,选用熔体黏度相近的材料作为基体,以滑石粉为填料,制备了PP/POE滑/石粉复合材料。研究了螺杆组合、助剂种类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POE和滑石粉在复合材... 通过分析聚丙烯(PP)和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流变特性,选用熔体黏度相近的材料作为基体,以滑石粉为填料,制备了PP/POE滑/石粉复合材料。研究了螺杆组合、助剂种类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POE和滑石粉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情况,考察了该复合材料在改善汽车内饰件外观中的应用状况。结果表明,合适的捏合块组数及环氧脂肪族化合物-POE共聚物类加工助剂有利于POE和滑石粉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和细化,由此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并有效改善了汽车内饰件外观,消除了虎皮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组合 PP 内饰件 虎皮纹
下载PDF
丹霞地貌景区安全格局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以龙虎山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淑华 沙润 +2 位作者 刘成文 王红美 唐丽萍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0-135,共6页
丹霞地貌景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随着旅游活动的深入开展,人类的干扰现象日益显著,维持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受到严重威胁.本文从地域综合体的角度,建立丹霞地貌景区"景观——生态——旅游"复合空间格局.通过... 丹霞地貌景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随着旅游活动的深入开展,人类的干扰现象日益显著,维持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受到严重威胁.本文从地域综合体的角度,建立丹霞地貌景区"景观——生态——旅游"复合空间格局.通过对景观、生态和旅游等三大子系统的分析评价和空间整合,构建了景区安全格局,同时论述了构建中的理论和方法.根据该类地貌景观特点,对景观敏感度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补充修正,并将地质灾害因子纳入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中,然后以龙虎山仙水岩景区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安全格局 “景观——生态——旅游”复合空间格局 龙虎山
下载PDF
东北虎种群的时空动态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田瑜 邬建国 +4 位作者 寇晓军 李钟汶 王天明 牟溥 葛剑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1-225,共15页
作者通过对广泛的历史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种群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时空动态及其原因,并从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性科学的角度对东北虎的保护提出了建议。东北虎是俄罗斯远东、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以及... 作者通过对广泛的历史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种群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时空动态及其原因,并从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性科学的角度对东北虎的保护提出了建议。东北虎是俄罗斯远东、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以及朝鲜的关键种。近百年以来的多种人为干扰因素使该种群从一个世纪前的近3,000只的历史最高纪录减少到目前约500只的低水平。现存种群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Sikhote山脉的一个大生境区域和两个靠近中俄边境孤立的小生境斑块,少数个体零星分布在中国境内几个小而孤立的生境斑块中。威胁东北虎种群生存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是捕猎、生境丧失和破碎化。此外,食物匮乏、战争等因素也对东北虎的生存和繁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建议建立长期监测平台;禁止盗猎并限制在东北虎潜在栖息地采伐、狩猎以及修筑道路等人类活动;建立相互连通的保护区域,特别是建立中国与俄罗斯间跨国界的生态廊道。这些保护措施应该以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性科学为指导,实现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同时考虑东北虎种群的生存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促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种群历史动态和空间格局 生境丧失和破碎化 东北虎保护策略与措施 景观生态学与可持续性科学
下载PDF
不同投喂模式对龙虎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耀华 王成桂 +1 位作者 梁华芳 罗海健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21-25,共5页
在室内玻璃钢桶中,采用全人工配合饲料,以每天投喂、投喂1 d停饲1 d、投喂2 d停饲1 d、投喂3 d停饲1 d等4种投喂模式(分别用A1、A2、A3、A4表示)对体质量(84.5±12.9)g的龙虎斑进行30 d养殖实验,研究不同投喂模式对龙虎斑生长和摄... 在室内玻璃钢桶中,采用全人工配合饲料,以每天投喂、投喂1 d停饲1 d、投喂2 d停饲1 d、投喂3 d停饲1 d等4种投喂模式(分别用A1、A2、A3、A4表示)对体质量(84.5±12.9)g的龙虎斑进行30 d养殖实验,研究不同投喂模式对龙虎斑生长和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体长增长率A1、A4组最高,分别为20.68%、19.4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增加率A1、A4组最高,分别达76.50%、79.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定生长率A1、A4组最高,分别为1.89%·d-1和1.95%·d-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转化率A1、A4组最高,分别为114、1.1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A1、A4组各指标最佳,但鉴于成本问题,A4组投喂模式的综合养殖效果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斑 投喂模式 生长 食物转化率
下载PDF
中原地区虎头帽的工艺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竞琼 张吉升 孙宁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1,共5页
针对中原地区虎头帽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实地考察与民艺采风的方式,对虎头帽的制作纸样、制作工艺与制作材料逐一进行了研究。在纸样方面,包括帽身纸样与五官纸样2个组成部分,对眼、鼻、牙、嘴等五官部位纸样分别作了记录并... 针对中原地区虎头帽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实地考察与民艺采风的方式,对虎头帽的制作纸样、制作工艺与制作材料逐一进行了研究。在纸样方面,包括帽身纸样与五官纸样2个组成部分,对眼、鼻、牙、嘴等五官部位纸样分别作了记录并制图;在工艺方面,对帽身与五官的制作步骤与制作方式作了记录与分析;在材料方面,从面料、里料、衬料与辅料等方面逐一作了记录与评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原地区虎头帽范式与随机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整料与零料相结合、拼贴与刺绣相结合的工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虎头帽 工艺 纸样 材料
下载PDF
半散养状态下东北虎交配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乔征磊 张洪海 王晓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4-279,共6页
在2006-2007年,采用行为取样法对泰山东北虎园7只(3雌,4雄)半散养状态下(园区占地面积20000m2)的东北虎的交配活动进行了为期22d的观察,旨在了解无人干扰下东北虎的交配过程及其交配模式。结果显示:东北虎在交配过程中无锁结现象,... 在2006-2007年,采用行为取样法对泰山东北虎园7只(3雌,4雄)半散养状态下(园区占地面积20000m2)的东北虎的交配活动进行了为期22d的观察,旨在了解无人干扰下东北虎的交配过程及其交配模式。结果显示:东北虎在交配过程中无锁结现象,雄虎通常在一次爬跨多次抽动后即出现射精。在1h内出现2次射精次数的比例占总射精次数的74.0%。东北虎的交配模式属于Dewsbury分类系统中的第11种,即无锁结、有抽动、单次插入、多次射精。交配期内,每只雌虎平均日邀配28±3次,平均邀配持续时间为20.0±1.2s;每只雄虎平均日爬跨14±1次。平均抽动持续时间为20.9±0.5s,平均交配持续时间为45.2±1.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交配行为 交配模式
下载PDF
民间“虎”服饰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宁宁 张竞琼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8-110,共3页
针对中国民间儿童服饰的典型代表——具有"虎"纹样及"虎"造型的服饰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虎"服饰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以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借鉴作用。重点分析"虎"服饰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 针对中国民间儿童服饰的典型代表——具有"虎"纹样及"虎"造型的服饰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虎"服饰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以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借鉴作用。重点分析"虎"服饰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工艺特征,并从服饰文化的角度探讨"虎"服饰的社会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指出民间童装中的"虎"形象是集功能性、审美性、文化性于一体的,是实用功能与民俗文化的结合体,不仅具有一般服饰的实用功能性,并且具有独特的符号象征意义,两者共同构成了民间"虎"服饰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服饰 童装 造型 象征意义 文化特征
下载PDF
虎头鞋图案DNA分析背景下的再设计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国强 韩德阳 +1 位作者 刘浩然 唐子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36-243,共8页
目的将传统的虎头鞋图案定量地分解成目标、方法、方案等层次,有效地把传统元素运用于未来设计中,实现传统图案的艺术化设计复活。方法论述虎头鞋图案面临的困境及文化价值现状,在AHP-FCE(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决策分析原理下进... 目的将传统的虎头鞋图案定量地分解成目标、方法、方案等层次,有效地把传统元素运用于未来设计中,实现传统图案的艺术化设计复活。方法论述虎头鞋图案面临的困境及文化价值现状,在AHP-FCE(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决策分析原理下进行虎头鞋图案特征的定量和设计定性层次需求分析,参考汉声考工法则对虎头鞋图案构成元素解构、分类和重组。在此基础上,提出虎头鞋文化感情部分赋予文化内核的设计方向,以实现吉祥寓意和精美图形元素结合的创新设计理念。结论虎头鞋图案作为乡村传统图案中的优秀代表,以其凝练的造型元素、吉祥的寓意和明艳活泼的表达方式,借助决策方法,可以实现现代产品的融合。通过虎头鞋图案创新艺术化复活实践,最大限度地让民艺结合产品,并再次回归民间,有效地提升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头鞋图案 AHP-FCE模型 设计再生 产品设计
下载PDF
古代纹饰画像中虎与生命主题探析——兼论虎与葫芦及龙虎文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金萍 王振国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7-91,共5页
古代纹饰画像中虎的文化表征不同,有原始的图腾崇拜、巫术内涵,与生命、生殖、疾病之间亦有关联。龙虎交纹饰既有阴阳交合、男女媾精房中术内涵,又喻道家炼丹阴阳相济、水火既济的状态;母虎神西王母主司天之厉及五残,暗示了虎主掌人的... 古代纹饰画像中虎的文化表征不同,有原始的图腾崇拜、巫术内涵,与生命、生殖、疾病之间亦有关联。龙虎交纹饰既有阴阳交合、男女媾精房中术内涵,又喻道家炼丹阴阳相济、水火既济的状态;母虎神西王母主司天之厉及五残,暗示了虎主掌人的寿命及生死;人虎互变主题,隐喻了虎凶猛噬人的本性与夺人性命的疾病间的关系;民间有借虎驱疫禳灾及祈子、护子的巫俗;虎引、虎顾等是秦汉时期道家的导引体式;虎与葫芦之间有着生命关联。以上不同的文化表征,涉及到观念史、医学文化史及医学人类学的研究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饰 画像 生命
下载PDF
前额上的风光——赣南客家虎头帽前额图案探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白晓剑 宋守标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20-123,共4页
客家儿童虎头帽蕴含着丰富的客家习俗与中原文化及客家文化。从赣南客家虎头帽前额图案的造型特色、色彩特征可解读客家人长期积淀的客家精神和悠久历史、寄情于物的育儿理念以及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客家 虎头帽 图案 客家精神
下载PDF
北白鹅墓地出土虎纹铜罐的性质与历史意义刍议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良高 《文物季刊》 2022年第1期100-105,120,共7页
2020年发现的山西垣曲北白鹅春秋墓地是召氏家族太保燕仲一支在东周王畿内的采邑公共墓地。其中M1出土的虎纹双耳铜罐的造型、纹饰与装饰风格极为独特,不同于周王畿及其附近地区同时期前后常见的周文化风格罐类器物,反而具有中国西北地... 2020年发现的山西垣曲北白鹅春秋墓地是召氏家族太保燕仲一支在东周王畿内的采邑公共墓地。其中M1出土的虎纹双耳铜罐的造型、纹饰与装饰风格极为独特,不同于周王畿及其附近地区同时期前后常见的周文化风格罐类器物,反而具有中国西北地区戎狄文化的典型特征。两周时期,这类器物出现于中原周文化区并非孤例,既印证了文献与金文中有关周人与西北戎狄族群关系的记载,又是古代华夏族群与戎狄族群互动交融的实物见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白鹅墓地 虎纹 双耳罐 戎狄族群 华夏族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