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依据、使命耦合、进路落点
1
作者 杜俊华 李晶晶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2,共11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演进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酝酿而来的新的文化使命。它的出场,紧密关联着“两个结合”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演进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酝酿而来的新的文化使命。它的出场,紧密关联着“两个结合”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蓝图,是势之所趋、使命所向。新的历史起点,要从赓续中华文明“历史文脉”、构筑意识形态“精神家园”、谱写中华民族“文明华章”、承托全球“文明倡议”四大落点,推陈出新地实现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与现代转型,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两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两个结合”: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安龙 《求实》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M0003,共13页
“两个结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主线。推进“两个结合”,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内在需要,是全面准确把握中国特殊国情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的应有之义,是中... “两个结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主线。推进“两个结合”,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内在需要,是全面准确把握中国特殊国情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本质体现。实现“两个结合”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主”与“客”的良性互动、“守”与“变”的有机统一、“正”与“反”的双面启示、“前”与“后”的有效承接等方面。从内在运行机理来看,“两个结合”具有融通性、同步性、共基性和互动性。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是“两个结合”的核心主体,广大人民群众是“两个结合”的根本主体,党内领袖群体是“两个结合”的重要主体。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两个结合”,必须坚持以与时俱进为“先”、以文化创新为“重”、以人民至上为“核”、以党的领导为“纲”、以调查研究为“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具体实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角下“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审视和实践进路
3
作者 韩影 王浩州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影响,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以中国话语、中国叙事讲好中国故事势在必行。“两个结合”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遵循,讲好中国故事是强化“两个结合”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从现实意义、建设...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影响,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以中国话语、中国叙事讲好中国故事势在必行。“两个结合”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遵循,讲好中国故事是强化“两个结合”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从现实意义、建设目标、实践进路三部分分析探索,为“两个结合”视角下“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对实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讲好中国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在“两个结合”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论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凤莲 程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研究法律现象而形成的基本理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中国化从提出到完善、从丰富到立体历经百年,百年过程即是一个不断与...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研究法律现象而形成的基本理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中国化从提出到完善、从丰富到立体历经百年,百年过程即是一个不断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新时代新征程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已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为治国理政提供理论支撑。“两个结合”命题的提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邃逻辑,顺应了百年未有大变局深刻演进的国际背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力量,厚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精华”之底蕴,“两个结合”是未来继续成功的重要法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化 时代化 “两个结合”
下载PDF
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颜晓峰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这一过程先后创立和形成了系列重大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两个结合”产生了中国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鲜明特色。习...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这一过程先后创立和形成了系列重大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两个结合”产生了中国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鲜明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两个结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从简化到简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转型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忠毅 李宜真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103,M0007,共11页
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直接关乎“基层治理向何处去”。中国式现代化内含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价值取向的现代化转型,关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的达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基层社会治理的复杂情境内在要求基层治理的... 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直接关乎“基层治理向何处去”。中国式现代化内含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价值取向的现代化转型,关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的达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基层社会治理的复杂情境内在要求基层治理的价值取向从简化向简约转型,即从权力扩张和行政主导转向还权赋能的复合治理、从顶格管理转向自主灵活的适切治理、从稳定与效率优先转向兼顾发展与秩序的平衡治理。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价值取向的简约化转型,需要促进基层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提升基层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推动基层治理环境的系统调适和培植简约治理的社会文化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价值转型 简化治理 简约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两个结合”研究述评
7
作者 师吉金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郑重提出“两个结合”,引发了学术界对“两个结合”的研究热情,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结合”的内涵,“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实现“两个结合”的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郑重提出“两个结合”,引发了学术界对“两个结合”的研究热情,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结合”的内涵,“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实现“两个结合”的原因,“两个结合”的意义,如何推进“两个结合”等方面。但是,现有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不足,体现在成果数量不足,一些成果的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两个结合”之间的系统性、互相促进研究欠深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不深入、不系统。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注意从多视角研究“两个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具体实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基于“两个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问题探究
8
作者 刘晓雪 魏小雪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从问题意识出发,以“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举措。从“结合”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入手,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 从问题意识出发,以“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举措。从“结合”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入手,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两个结合”的始终。践行“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从而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具体实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新征程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依据、途径和遵循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让新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6期5-14,109,共11页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先进政党。一百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论断。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又有...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先进政党。一百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论断。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又有百年奋斗的历史依据和新征程的实践依据。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好“两个结合”,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和胸怀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世界观方法论 “两个结合”
下载PDF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施俊伟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6期15-25,109,共12页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密码。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就没有止境。不...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密码。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就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以全新的视野正确回答实践课题和时代之问、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创新 “两个结合” 新境界 根本路径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被引量:1
11
作者 宇文利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1,共7页
中华文明具有雄厚的文化基础和悠久的历史积淀,具有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品格。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熔铸了其鲜明而独特的主体意识,为中华文明的长期赓续和不断创新奠定了基础。近代中... 中华文明具有雄厚的文化基础和悠久的历史积淀,具有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品格。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熔铸了其鲜明而独特的主体意识,为中华文明的长期赓续和不断创新奠定了基础。近代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文明转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文明发展道路和文化进步方向,恪守人类文明繁荣和文化创新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创造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世界各优秀文明的持续繁荣与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两个结合”
原文传递
“两个结合”对科学世界观的坚持运用
12
作者 侯惠勤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科学命题是有前提的,讨论“两个结合”首先要确保前提正确。对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坚持运用”就是必须确立的前提。它包含三层意蕴: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两个结合”的灵魂,科学把握变化发展的实际是...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科学命题是有前提的,讨论“两个结合”首先要确保前提正确。对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坚持运用”就是必须确立的前提。它包含三层意蕴: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两个结合”的灵魂,科学把握变化发展的实际是“两个结合”的精髓,精准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弄懂“两个结合”的关键。坚定理想信念从认识论看,就是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把世界的终极性、人生的终极关怀这些“形而上”问题纳入了科学的视野;没有坚定的科学信仰就没有理论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无法真正面对处在动荡变革期的当代实际;“第二个结合”对中华文明深入挖掘、全面激活、融入当代的要求,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高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坚持运用 科学世界观 变动的实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原文传递
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境遇、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13
作者 朱丽萍 《理论建设》 2024年第4期54-64,共11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人类文明一般规律、现代文明普遍规律以及中华文明特殊规律的有机融合。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力图破解近代以来的“古今中西之争”。...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人类文明一般规律、现代文明普遍规律以及中华文明特殊规律的有机融合。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力图破解近代以来的“古今中西之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是以人民为中心、“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引正确的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精神伟力;秉持开放包容,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影响力传播力;坚持守正创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古今中西之争” “两个结合”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逻辑基础、多重意蕴和路径遵循
14
作者 李后东 周梦琳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3,共9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文化使命,其生成是马克思主义“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通的逻辑必然。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多重意蕴愈益彰显:激发“两个结合”的时代效应...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文化使命,其生成是马克思主义“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通的逻辑必然。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多重意蕴愈益彰显:激发“两个结合”的时代效应彰显其方法论意蕴,搭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广阔平台彰显其文化意蕴,构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通路彰显其价值意蕴,勾画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文明样态彰显其实践意蕴,构思破解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彰显其世界意蕴。这就要求,坚持以中华民族历史文脉为智慧滋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必由之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实践遵循,以开放包容为交流理念,续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彩华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两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及其创新贡献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易 秦玉娟 《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6,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从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出发,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科学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定位、基本内涵、现代价值与传承弘扬等内容。作为习近平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从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出发,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科学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定位、基本内涵、现代价值与传承弘扬等内容。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新论断与新思想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繁荣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在展示中国文明形象的同时也为世界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四重逻辑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小军 丁馨妍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3-19,135,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大科学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探索的新概括新总结,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两个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从历史逻辑来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大科学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探索的新概括新总结,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两个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从历史逻辑来看,“两个结合”坚持全面把握历史脉络和趋势,持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从实践逻辑来看,“两个结合”作为“化中国”的根本方法,赓续践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线;从价值逻辑来看,“两个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主旨。“两个结合”的四重逻辑辩证统一,不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两个结合” 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原文传递
“两个结合”视域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17
作者 朱辉宇 李承冀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4年第3期52-57,167,共7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理论思维的现实性等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重视实践、推崇行动,经世致用、讲...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理论思维的现实性等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重视实践、推崇行动,经世致用、讲究实效,反对臆测、知得于行的思想,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提供了文化支撑。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坚持“两个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历程中创立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事求是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