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0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渗透树脂联合美白技术修复微裂氟斑牙
1
作者 张文怡 尹昭 张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6-691,共6页
背景:微研磨、家庭美白联合渗透树脂治疗氟斑牙具有良好的效果,但该方法对氟斑牙微裂纹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究微研磨、家庭美白联合渗透树脂修复微裂氟斑牙的效果。方法:①临床研究: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口... 背景:微研磨、家庭美白联合渗透树脂治疗氟斑牙具有良好的效果,但该方法对氟斑牙微裂纹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究微研磨、家庭美白联合渗透树脂修复微裂氟斑牙的效果。方法:①临床研究: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的23例微裂氟斑牙患者,包括255颗微裂氟斑牙,均接受牙齿微研磨术、家庭美白与渗透树脂联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周、1个月的牙齿颜色、牙齿敏感程度和牙齿疼痛阈值。②体外实验:收集牙齿表面至少存在一条裂纹的氟斑牙60颗,随机分3组处理: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美白组进行微研磨与家庭美白处理,联合组进行微研磨、家庭美白和渗透树脂联合处理,每组20颗,测量处理后3组牙齿样本的显微硬度。结果与结论:①临床研究:治疗结束后6个月,255颗微裂氟斑牙中牙齿美白治疗显效207颗、有效48颗,总体治疗有效率为100%。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中、重度牙齿度敏感程度占比呈下降趋势,治疗结束后6个月,255颗氟斑牙中无重度敏感、15颗为中度敏感、125颗为轻度敏感、115颗无敏感,与治疗前的氟斑牙敏感程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1周、6个月的牙齿疼痛阈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体外实验:美白组牙齿显微硬度值低于对照组、联合组(P<0.05),对照组与联合组牙齿显微硬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微研磨、家庭美白联合渗透树脂治疗微裂氟斑牙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斑牙 微裂纹 渗透树脂 牙齿美白 治疗效果 显微硬度
下载PDF
基坑开挖对管桩竖向承载性状影响研究
2
作者 杨庆光 肖森 +1 位作者 刘峰 柳雄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9-25,78,共8页
针对基坑开挖引起管桩挤土效应的弱化,以及挤土效应弱化对管桩承载性质影响问题,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并通过对模型试验进行数值建模,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从桩长、桩间距、桩侧摩阻力系数对开挖卸荷影响下管桩基础承载... 针对基坑开挖引起管桩挤土效应的弱化,以及挤土效应弱化对管桩承载性质影响问题,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并通过对模型试验进行数值建模,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从桩长、桩间距、桩侧摩阻力系数对开挖卸荷影响下管桩基础承载性状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开挖卸荷对管桩承载特性造成较大影响,极限承载力对应桩顶沉降量提高54.5%;数值计算发现,卸载前后极限荷载所对应最大沉降差率为9.52%,满足工程精度要求,验证了所提数值模型的可靠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桩长提高,最大桩身轴力位置不断上升,而中性点位置却不断下降;桩间距越小,开挖卸荷对桩身轴力影响越大,而对负摩阻力影响越小;摩阻力系数为0.3时,摩阻力系数对桩身轴力及桩侧摩阻力发挥敏感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性状 挤土效应 侧摩阻力 管桩 基坑开挖
下载PDF
A new horizon for neuroscience:terahertz biotechnology in brain research
3
作者 Zhengping Pu Yu Wu +2 位作者 Zhongjie Zhu Hongwei Zhao Donghong Cu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2期309-325,共17页
Terahertz biotechnology has been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various biomedical fields and has especially shown great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brain sciences.In this article,we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terahertz biot... Terahertz biotechnology has been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various biomedical fields and has especially shown great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brain sciences.In this article,we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terahertz bio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neuropsychiatry.Available evidence indicates promising prospects for the use of terahertz spectroscopy and terahertz imaging techniques in the diagnosis of amyloid disease,cerebrovascular disease,glioma,psychiatric disease,traumatic brain injury,and myelin deficit.In vitro and animal experiments have also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value of terahertz technology in some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s.Although the precis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erahertz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the biosystem is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is field shows great potential for biomedical noninvasiv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However,the biosafety of terahertz radiation requires further exploration regarding its two-sided efficacy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This review demonstrates that terahertz biotech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 promising method in the field of neuropsychiatry based on its unique advan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effect brain NEURON NEUROPSYCHIATRY NEUROSCIENCE non-thermal effect terahertz imaging terahertz radiation terahertz spectroscopy terahertz technology
下载PDF
Utilizing engineer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s delivery vectors in the management of ischemic stroke:a special outlook on mitochondrial delivery
4
作者 Jiali Chen Yiyang Li +7 位作者 Xingping Quan Jinfen Chen Yan Han Li Yang Manfei Zhou Greta Seng Peng Mok Ruibing Wang Yonghua Zha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8期2181-2198,共18页
Ischemic stroke is a secondary cause of mortality worldwide,imposing considerable medical and economic burdens on society.Extracellular vesicles,serving as natural nanocarriers for drug delivery,exhibit excellent bioc... Ischemic stroke is a secondary cause of mortality worldwide,imposing considerable medical and economic burdens on society.Extracellular vesicles,serving as natural nanocarriers for drug delivery,exhibit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in vivo and hav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he management of ischemic stroke.However,the uncertain distribution and rapid clearance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mpede their delivery efficiency.By utilizing membrane decoration or by encapsulating therapeutic cargo within extracellular vesicles,their delivery efficacy may be greatly improved.Furthermore,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microvesicles,a subset of large-siz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can transport mitochondria to neighboring cells,thereby aiding in the restoration of mitochondrial function post-ischemic stroke.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have also demonstrated the capability to transfer mitochondrial components,such as proteins or deoxyribonucleic acid,or their sub-components,for extracellular vesicle-based ischemic stroke therapy.In this review,we undert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solation techniques employed for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dominant extracellular vesicle modification methodologies.Given the complex facets of treating ischemic stroke,we also delineate various extracellular vesicle modification approaches which are suited to different facets of the treatment process.Moreover,given the burgeoning interest in mitochondrial delivery,we delved into the feasibility and existing research findings on the transportation of mitochondrial fractions or intact mitochondria through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microvesicles to offer a fresh perspective on ischemic stroke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ivery engineering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dentification ischemic stroke isolation MITOCHONDRIA targeting strategy therapeutic effects
下载PDF
Molecule‑Level Multiscale Design of Nonflammable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to Build Stable SEI/CEI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y
5
作者 Qiqi Sun Zelong Gong +13 位作者 Tao Zhang Jiafeng Li Xianli Zhu Ruixiao Zhu Lingxu Wang Leyuan Ma Xuehui Li Miaofa Yuan Zhiwei Zhang Luyuan Zhang Zhao Qian Longwei Yin Rajeev Ahuja Chengxiang Wang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25年第1期404-423,共20页
The risk of flammability is an unavoidable issue for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GPEs).Usually,flameretardant solvents are necessary to be used,but most of them would react with anode/cathode easily and cause serious int... The risk of flammability is an unavoidable issue for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GPEs).Usually,flameretardant solvents are necessary to be used,but most of them would react with anode/cathode easily and cause serious interfacial instability,which is a big challenge for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nonflammable GPEs.Here,a nonflammable GPE(SGPE)is developed by in situ polymerizing trifluoroethyl methacrylate(TFMA)monomers with flame-retardant triethyl phosphate(TEP)solvents and LiTFSI–LiDFOB dual lithium salts.TEP is strongly anchored to PTFMA matrix via polarity interaction between-P=O and-CH_(2)CF_(3).It reduces free TEP molecules,which obviously mitigates interfacial reactions,and enhances flame-retardant performance of TEP surprisingly.Anchored TEP molecules are also inhibited in solvation of Li^(+),leading to anion-dominated solvation sheath,which creates inorganic-rich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cathode electrolyte interface layers.Such coordination structure changes Li^(+)transport from sluggish vehicular to fast structural transport,raising ionic conductivity to 1.03 mS cm^(-1) and transfer number to 0.41 at 30℃.The Li|SGPE|Li cell presents highly reversible Li stripping/plating performance for over 1000 h at 0.1 mA cm^(−2),and 4.2 V LiCoO_(2)|SGPE|Li battery delivers high average specific capacity>120 mAh g^(−1) over 200 cycles.This study paves a new way to make nonflammable GPE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Li metal an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horing effect Nonflammable gel electrolyte In situ cross-linked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Li metal battery
下载PDF
久坐与社区老年人下肢肌力:跌倒恐惧与年龄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6
作者 洪金涛 王晶晶 +2 位作者 李岩松 王晨 弭守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566-3571,共6页
背景:人体老龄化进程中,下肢肌肉力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显著的生理性下降,久坐、跌倒恐惧、年龄与下肢肌力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但它们之间的影响路径与效应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究社区老年人久坐和下肢肌肉力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 背景:人体老龄化进程中,下肢肌肉力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显著的生理性下降,久坐、跌倒恐惧、年龄与下肢肌力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但它们之间的影响路径与效应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究社区老年人久坐和下肢肌肉力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跌倒恐惧和年龄在上述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方法:共招募331名60岁及以上的上海市社区老年人。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基本信息、人口学资料等;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短卷评估久坐时间,采用30 s坐站测试测量下肢肌力,采用中文版国际跌倒效能量表测评跌倒恐惧。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基于回归的路径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与结论:最终以318名老年人[78.9%为女性,平均年龄(67.8±5.5)岁]的有效数据纳入分析,其中久坐时间≥3 h的185名,<3 h的133名。①久坐和跌倒恐惧呈正相关关系(P<0.01),下肢肌力和久坐(P<0.01)、跌倒恐惧(P<0.001)均呈负相关关系。②久坐显著负向预测下肢肌力(β=-0.125,P<0.05),久坐显著正向预测跌倒恐惧(β=0.182,P<0.01);跌倒恐惧显著负向预测下肢肌力(β=-0.293,P<0.001)。③跌倒恐惧在久坐和下肢肌力之间起中介作用(β=-0.053,95%CI:-0.100至-0.018)。④久坐对跌倒恐惧的预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β=0.164,P<0.01),这说明年龄调节了久坐对跌倒恐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群体 老龄化 肌肉萎缩 肌肉力量 久坐 跌倒恐惧 中介效应 调节作用
下载PDF
锯齿形氮化铝纳米带负阻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研究
7
作者 黄绛雪 黄启俊 +2 位作者 何进 王豪 常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0,共6页
低维纳米带材料因为其结构的特异性而呈现出新奇的物理性质.修饰纳米带的边缘能够调制其电子性质.本文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探究了锯齿形氮化铝纳米带(ZAlNNR)单边氟化、单边氯化以及单边氢化的电子结构和输... 低维纳米带材料因为其结构的特异性而呈现出新奇的物理性质.修饰纳米带的边缘能够调制其电子性质.本文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探究了锯齿形氮化铝纳米带(ZAlNNR)单边氟化、单边氯化以及单边氢化的电子结构和输运特性.研究表明:锯齿型氮化铝纳米带可以通过以上手段实现能带结构的半导体-金属转换.计算电子输运特性,我们发现三种边缘修饰的器件均呈现出负微分电阻效应,其中AlN-F器件有最大峰谷电流比(PVCR),达到了1.78×10^(7),是硅烯纳米器件以及黑磷纳米器件的10^(6)倍.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H-AlN-Cove纳米器件,AlN-F器件能够在更小的偏压范围内实现高PVCR.该结果为锯齿形氮化铝纳米带在低功耗纳米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形氮化铝纳米带 电子输运 负微分电阻效应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Wnt信号通路调控成骨:揭示骨骼形成和重塑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淏文 乔卫平 +3 位作者 孟志成 李凯杰 韩暄 史鹏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3-571,共9页
背景:成骨细胞是负责骨骼形成和重塑的主要细胞类型,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精密调控,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和Wnt信号通路在成骨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目的:综述了骨形态发生蛋白/Wnt信号通路在调控成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并... 背景:成骨细胞是负责骨骼形成和重塑的主要细胞类型,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精密调控,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和Wnt信号通路在成骨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目的:综述了骨形态发生蛋白/Wnt信号通路在调控成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变化,以期进一步揭示骨骼形成和重塑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中文检索词“BMP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成骨”及英文检索词“BMP signaling pathway,Wnt signaling pathway,osteogenesis”在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研究原著,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6月的相关文献,最终筛选61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骨形态发生蛋白/Wnt信号通路调控成骨作用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骨形态发生蛋白和Wnt信号通路在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主要通过激活Smad蛋白来调控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Smad蛋白被激活后进入细胞核,调控与成骨相关的基因表达,与骨形态发生蛋白不同,Wnt信号通路主要依赖于β-catenin的激活来发挥生物学效应。②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骨形态发生蛋白/Wn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生长因子及激素及机械应力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形态发生蛋白/Wnt信号通路的活性。③骨形态发生蛋白/Wnt信号通路在调控成骨过程中与其他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④中药和天然化合物可以通过调控信号通路来促进骨骼健康,为中药治疗骨骼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⑤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Wnt信号通路与其他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变化,解析此复杂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调控机制,为骨骼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精确的靶点,也为揭示骨骼形成和重塑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 Wnt信号通路 成骨 骨骼 基因表达 分化 增殖 调控作用 交互作用 调控网络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
9
作者 刘晓印 张建群 +5 位作者 陈振 梁思敏 王志强 马宗军 马荣 戈朝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37,共7页
背景:单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率高,辅助后方的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术中体位变化、双切口都弱化了该技术的微创优势。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可以实现一期同切口完成减压,同时侧方内固定提供了稳定支撑。... 背景:单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率高,辅助后方的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术中体位变化、双切口都弱化了该技术的微创优势。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可以实现一期同切口完成减压,同时侧方内固定提供了稳定支撑。目的:分析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应用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41-72岁,平均(58.6±9.9)岁;腰椎滑脱症(Ⅰ度)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7例,腰椎管狭窄症16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及双下肢放射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测量并观察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椎间隙高度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1)34例患者随访14-36个月,平均(21.3±5.2)个月;(2)手术时间50-92 min,平均(68.5±11.1)min;术中出血量50-170 mL,平均(71.6±25.3)mL;(3)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最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近50%;(4)术后半年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7/34),其中钢板移位1例、融合器下沉3例、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术侧大腿前侧疼痛2例;(5)提示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短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提供一定稳定支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 脊柱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侧方钢板 内固定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电极TCNQ分子结热/电输运性质理论研究
10
作者 刘仪伟 邱乙峰 张蓓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格林平衡函数,对基于石墨烯电极的7,7,8,8-四氰基苯醌二甲烷(Tetracyanoquinodimethane,TCNQ)分子结热/电输运性质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心TCNQ分子个数的增加,声子透射系数明显降低,即声子透射行...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格林平衡函数,对基于石墨烯电极的7,7,8,8-四氰基苯醌二甲烷(Tetracyanoquinodimethane,TCNQ)分子结热/电输运性质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心TCNQ分子个数的增加,声子透射系数明显降低,即声子透射行为受到极大抑制.与此同时,电子透射系数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在热/电参数的协同作用下,伴随分子数量的增加分子结热电转换性能呈上升趋势,1TCNQ热电优值(ZT)为0.016,而2TCNQ则上升了1个数量级,ZT值达到0.11.最后,我们对分子结依赖于分子结构个数的自旋输运性质进行研究,发现TCNQ分子结具有显著的自旋过滤效应,其过滤能力随着TCNQ分子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该工作可为实验制备分子热电器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状石墨烯纳米带 TCNQ分子 自旋输运性质 自旋过滤效应
下载PDF
有氧运动改善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体质及生活质量研究: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11
作者 李红梅 张一民 +4 位作者 王勇 张育荣 贾潇 于晶晶 桑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5-292,共8页
背景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基础化疗药物之一,但化疗常伴随着体质改变如体脂增加和心肺功能下降,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运动改善以上毒副作用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应用运动处... 背景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基础化疗药物之一,但化疗常伴随着体质改变如体脂增加和心肺功能下降,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运动改善以上毒副作用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应用运动处方改善乳腺癌患者以上化疗毒副作用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探究。目的探究有氧运动改善蒽环类药物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体质和生活质量的效果及有氧运动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2年3月—2023年1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的44例成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运动组(23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结束后提供个性化运动指导。运动组患者在化疗住院期间在康复师监督下进行锻炼,在家时通过患者自我监督和试验人员远程监督进行个性化运动干预。在化疗前后收集主要结局指标,包括体质和生活质量,记录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次数、严重程度及运动相关不良事件。以化疗前数据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体质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本研究干预、随访过程中共流失4例,最终纳入40例患者(运动组21例,对照组19例)。运动干预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运动干预期间,患者平均依从性为81.8%;每次运动时长的平均依从性为91.9%;运动强度平均依从性为92.5%。化疗后,运动组体脂重、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腰围、腰臀比低于对照组,惯用手握力、相对峰值摄氧量(VO_(2)peak)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运动组患者功能性障碍发生率(7/20)低于对照组(12/16)(χ^(2)=5.707,P=0.017)。化疗后运动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附加得分低于对照组,功能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对照组生理状况分数(P<0.001)、运动组功能状况分数(P=0.017)高于化疗前。对照组和运动组患者分别共接受了84例次和94例次蒽环类药物化疗,对照组分别发生了84例次胃肠道反应和71次骨髓抑制,运动组分别发生了54例次胃肠道反应和45例次骨髓抑制,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蒽环类药物化疗期间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体质和生活质量,且有监督的有氧运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运动疗法 化疗反应 生活质量 有氧运动 体质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某混凝土筒仓结构设计研究
12
作者 张遥 王建伟 《山西建筑》 2025年第2期37-43,共7页
圆形筒仓设计充分利用了薄壁筒壳结构的优越性,薄壁的配筋与受力、边缘效应、地震等因素有关,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基于某实际工程案例,采用Midas Gen进行了整体建模计算,通过深仓贮料和浅仓贮料计算了筒仓侧壁的受力,并对各荷载... 圆形筒仓设计充分利用了薄壁筒壳结构的优越性,薄壁的配筋与受力、边缘效应、地震等因素有关,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基于某实际工程案例,采用Midas Gen进行了整体建模计算,通过深仓贮料和浅仓贮料计算了筒仓侧壁的受力,并对各荷载工况进行了分析。由于地震力对筒仓会产生较大影响,分析了不同地震工况下地震力的大小。在此基础上,贮料荷载对于仓壁的水平作用较为明显,通过荷载组合对筒仓侧壁进行设计研究。总结了侧壁配筋的控制因素,为筒仓设计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筒仓 深、浅仓模型 有限元 边缘效应
下载PDF
干细胞的趋电性迁移及机制
13
作者 韩芳 舒晴 +1 位作者 贾绍辉 田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984-4992,共9页
背景:随着对干细胞技术研究的深入,如何使其准确归巢成为临床应用中的一大难题。除药物和趋化因子等信号的诱导外,电场也被广泛应用于指导干细胞的定向迁移,并可增强其迁移速度和定向性。目的:旨在分析总结电场对干细胞迁移特性的影响,... 背景:随着对干细胞技术研究的深入,如何使其准确归巢成为临床应用中的一大难题。除药物和趋化因子等信号的诱导外,电场也被广泛应用于指导干细胞的定向迁移,并可增强其迁移速度和定向性。目的:旨在分析总结电场对干细胞迁移特性的影响,同时综述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截至2024年3月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stem cells,direct current electric field,pulsed electric field,migration,electric field device,mechanism”;中文检索词:“干细胞,直流电场,脉冲电场,迁移,电场装置,机制”。排除不能获取全文和与主题无关的文献。结果与结论:根据筛选要求共纳入58篇文献,包括中文文献15篇及英文文献43篇。文献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表皮干细胞、人胚胎干细胞和人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为研究对象,在迁移装置中研究电场的不同参数对上述干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1)电场作为一种简单、无创且稳定的干预方式在指导干细胞定向迁移的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2)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发生趋电性迁移的方向不同,同时大部分干细胞的迁移速度和定向性是随着电场强度增加而增加的;(3)不同的电场装置在观测干细胞迁移时的侧重点不同,可根据实验目的而择优选择相关装置;(4)不同干细胞趋电性迁移的机制不完全相同,多数干细胞迁移过程中有MAPK通路、ROCK活化以及PI3K功能的参与,同时还有其他蛋白质复合物与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该过程;(5)除电场参数不同之外,细胞本身的衰老情况和培养环境也会对趋电性迁移的结果产生影响。总而言之,电场作为一种影响干细胞迁移特性的重要信号,与其他新兴材料结合在组织工程应用中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有望在指导干细胞归巢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促进骨组织再生和修复以及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系统以及肿瘤等疾病的研究取得更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电场 趋电性 迁移机制 归巢效应 物理因子 电场装置 细胞衰老 培养环境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器具和康复设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鑫 张洪跃 +2 位作者 赵玉婵 秦春 许硕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13-2123,共11页
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入将为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和康复领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新的突破。目的:通过综述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器具和康复设备中的应用现状,讨论它们的主要方法、技术和结果,归纳总结并提出建议... 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入将为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和康复领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新的突破。目的:通过综述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器具和康复设备中的应用现状,讨论它们的主要方法、技术和结果,归纳总结并提出建议,希望形状记忆合金能够不断优化,为辅助和康复设备的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变革。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形状记忆合金,应用进展,正畸,矫形,假肢,康复,特性,植入,力学性能,镍钛记忆合金,驱动”为中文检索词,以“Shape memory alloys,Application,Orthodontics,Orthopedic,Prosthetics,Rehabilitation,Properties,Implant,Drive,Progress,Prostheses”为英文检索词,最终纳入9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耐腐蚀性、耐磨性、生物相容性、抗疲劳性和抗扭结性等特性,相比其他传统材料(不锈钢、钛合金、钴铬合金等)具有更低的弹性模量且无生物毒性,适合作为假体长期植入体内。由于其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和优异的力学性能,遂主要作为驱动元件或作为连接设备和人体的桥梁应用于假肢、矫形器和康复设备中。(2)使用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元件能够减轻设备质量、消除噪声、容易操作、便于携带和更好地辅助关节运动等,比起使用气动、液压和电气驱动方法的设备优势明显。(3)另外形状记忆合金在变形时能够产生恒久、稳定的应力,相比不锈钢、钛合金和铝合金矫形器具有更高的材料回收率且不用频繁更换调整,所以在矫治畸形方面更具实用价值。(4)目前形状记忆合金在矫形器中应用最多,在镫骨假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最好。而由于技术及成本等的限制,形状记忆合金在假肢和康复设备中的应用较少,且缺乏对应用效果的大样本研究。(5)虽然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和康复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对形状记忆合金进行精准控制很难;形状记忆合金的冷却速度慢;无法对其变形速度进行控制;缺乏对不同性状形状记忆合金的对比研究和专家共识;形状记忆合金成本高,价格贵。(6)未来应注意开发新型形状记忆合金,增加对比性研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如4D打印等)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研发出高性能的辅助器具和康复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矫形器 康复设备 假肢 形状记忆效应 驱动元件 超弹性 假体 康复训练
下载PDF
抗菌压电材料:对细菌无选择性杀伤和不产生细菌耐药性
15
作者 冯楠 李运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05-2112,共8页
背景:压电材料可通过催化作用产生活性氧,通过多种途径来破坏细菌,而且不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这种不依赖抗生素的抗菌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对细菌进行无差别的杀伤,为今后的抗菌策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目的:文章主要总结了有关压... 背景:压电材料可通过催化作用产生活性氧,通过多种途径来破坏细菌,而且不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这种不依赖抗生素的抗菌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对细菌进行无差别的杀伤,为今后的抗菌策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目的:文章主要总结了有关压电材料特性与抗菌机制,并讨论了部分压电材料在抗菌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在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以“压电材料,压电催化,活性氧,抗菌,细菌感染,抗感染,耐药性”为中文检索词,以“piezoelectric materials,piezoelectricity,piezoelectric catalysis,piezocatalysis,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bacterial infection,antibacterial strategies,anti-infection,drug resistance,drug-resistant bacteria”为英文检索词。检索时间范围重点为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中英文重复性研究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经文献质量评价后,最后纳入6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压电材料是一类性质稳定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其大多数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压电材料在压电效应过程中可催化产生大量活性氧,活性氧可通过细胞外氧化和细胞内氧化,破坏细菌的细胞膜、胞内蛋白质、酶以及核酸等物质,影响细菌的结构和功能,甚至导致细菌死亡从而实现抗菌。抗菌性能与催化生成活性氧速率相关,而催化速率与材料体系、形貌及外界条件等多种因素相关。(3)压电催化产生的活性氧对细菌不具备选择性,因此表现出广谱抗菌性,且这种抗菌方式不需要依赖抗菌药物,故不会引起细菌耐药性问题。(4)结合超声波无创、可控性与穿透性强等优点,未来压电材料作为耐药菌感染的辅助或替代治疗等具有重要价值和巨大潜力。(5)目前压电材料催化效率低下的难题限制了其在抗菌领域的应用,如何提高压电催化效率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材料 纳米材料 压电效应 压电催化 活性氧 抗菌治疗 抗生素 耐药性
下载PDF
美国公法域外适用机制及中国因应研究
16
作者 田静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公法域外适用衍生于国际体系的结构性演变,有着经济全球化下独特的政治、经济与意识形态背景。其在公法域外适用需求的显现、国家主权观念的转换、公法禁忌原则的突破以及法律形式的嬗变上,具备了一定的存在基础。但是近年来,囿于美国... 公法域外适用衍生于国际体系的结构性演变,有着经济全球化下独特的政治、经济与意识形态背景。其在公法域外适用需求的显现、国家主权观念的转换、公法禁忌原则的突破以及法律形式的嬗变上,具备了一定的存在基础。但是近年来,囿于美国国际法理念的转变,其由原先对严格属地主义的固守转为对国家利益至上的推崇,因而在公法域外适用上愈发地恣意与专断,使公法域外适用存在严重的法律、外交和道德张力。为应对美国公法域外适用,中国须秉承防御与建设共进的思路。一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抗衡美国公法域外适用制度的滥用,同时健全中国的反制法律体系;另一方面,梳理总结美国多年来在公法域外适用过程中形成的丰富经验,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符合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中国法域外适用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适用 管辖权 效果原则 公法禁忌
下载PDF
超声协同热处理对菜籽蛋白结构及溶解性的影响
17
作者 赵康妤 杨萍 +4 位作者 马俊坤 舒文静 杨凤 谢伊莎 刘庆庆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7,共8页
研究超声(200、400、600 W)协同热处理(25、60、90℃)改性对菜籽蛋白结构及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热处理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质发生热聚集,粒径从1188.18 nm增至5630.00 nm,溶解度从8.6%降至5.6%,并伴随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蛋... 研究超声(200、400、600 W)协同热处理(25、60、90℃)改性对菜籽蛋白结构及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热处理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质发生热聚集,粒径从1188.18 nm增至5630.00 nm,溶解度从8.6%降至5.6%,并伴随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蛋白构象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热处理协同超声处理时,蛋白分子空间结构展开,肽键断裂,疏水性基团暴露,与仅25℃热处理相比,协同超声(600 W)促进蛋白聚集体破裂,粒径降至1155.27 nm,暴露出更多极性基团,带电残基增多,表面疏水性增加,二级结构发生相互转化,蛋白的溶解度得到显著改善(升至57.31%)。本研究结果可为菜籽蛋白复合改性及溶解性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菜籽蛋白 协同作用 蛋白结构 热处理 溶解度
下载PDF
广义估计方程评估浮针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不同分期膝骨关节炎的疗效
18
作者 王佩光 张小文 +2 位作者 麦美斯 黎璐茜 黄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5-1571,共7页
背景:穴位埋线法和浮针疗法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但关于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还鲜有报道。目的:运用广义估计方程探讨穴位埋线联合浮针法对不同分期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膝... 背景:穴位埋线法和浮针疗法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但关于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还鲜有报道。目的:运用广义估计方程探讨穴位埋线联合浮针法对不同分期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18)采用浮针法,观察组(n=218)采用穴位埋线法结合浮针疗法。以K-L分期方法为原则进行分期,其中对照组Ⅰ期57例,Ⅱ期62例,Ⅲ期49例,Ⅳ期50例;观察组Ⅰ期48例,Ⅱ期66例,Ⅲ期63例,Ⅳ期4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时点、不同方法、不同分期对治疗效果影响的交互效应。结果与结论:①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不同分期患者之间的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②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Ⅰ期患者的治愈率最高,观察组总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不同分期患者治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4周后各指标不同分期患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各项指标不同分期患者相比差异即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④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创伤史、白细胞介素6水平、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和K-L分期均显著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⑤交互效应分析中,治疗2周两组患者中Ⅲ、Ⅳ期的目测类比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中Ⅱ、Ⅲ、Ⅳ期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提示穴位埋线联合浮针法对不同分期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浮针疗法,创伤史、白细胞介素6水平、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和K-L分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浮针法 不同分期 膝关节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结合骨组织工程材料用于骨修复
19
作者 吴尧昆 刘成林 +6 位作者 付佳豪 宋伟 陈浩 席洪钟 刘锌 杜斌 孙光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41-2150,共10页
背景:如何修复骨缺损一直以来是临床难题,中药有效成分在骨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与治疗效果,将中药有效成分与组织工程材料相结合在骨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不同中药有效成分与支架的组合在作用关系方面具有相似之处。目的:搜... 背景:如何修复骨缺损一直以来是临床难题,中药有效成分在骨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与治疗效果,将中药有效成分与组织工程材料相结合在骨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不同中药有效成分与支架的组合在作用关系方面具有相似之处。目的:搜集常见的中药有效成分与支架材料组合的案例,基于七情配伍的启发将组织工程支架与中药有效成分类比为产生配伍关系的两类中药,以二者的作用关系为纲进行归纳总结。方法:检索1998年1月至2024年1月Pub 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nomers,bone defect,bone repair,bone tissue engineering,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中文检索词:“中药,中药有效成分,中药单体,骨组织工程,骨组织工程支架,支架,组织工程,骨缺损,骨修复”,最终纳入88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中药有效成分各自均在骨修复领域有广泛的运用,二者在成骨方面优势明显但仍有许多缺陷,许多研究致力于将二者制备成复合材料,希望通过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发挥减毒增效作用。(2)一些药物与材料在成骨、抗菌、促血管生成方面能互相促进,增强原有的效果,受到传统方剂配伍观念的启发,文章将其归纳为“相须”关系,并举实例佐证。(3)一些药物能提高材料的强度,而某些材料能对负载于其上的药物实现缓释控释效果、增加载药量与稳定性,或是进行靶向递送,文章将这种单方面的提升效果归纳为“相使”关系。(4)一些中药与材料搭配使用能减少对方的毒副反应,文章将这种减毒关系归纳为“相畏相杀”。(5)文章得出了一个由七情配伍关系启发、基于作用关系分类的关于中药复合支架的全新视角,将中药传统观念引入组织工程领域,为后续复合支架的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并在选材搭配方面提供一定的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情配伍 中药有效成分 中药单体 骨组织工程材料 支架 骨缺损 骨修复 减毒增效
下载PDF
非均匀强激光场下正负电子对的产生
20
作者 落彩青 任云亮 吾拉依木江·司提瓦力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随着强激光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使得能量转化成物质的施温格过程的实验指日可待.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接近实际强激光的模型中理论研究施温格效应至关重要.本文采用量子场论模拟方法在非均匀电场中研究施温格效应的空间特性.首先,发现在能... 随着强激光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使得能量转化成物质的施温格过程的实验指日可待.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接近实际强激光的模型中理论研究施温格效应至关重要.本文采用量子场论模拟方法在非均匀电场中研究施温格效应的空间特性.首先,发现在能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场的空间尺度显著影响正负电子对的产生率、动量和空间分布.正负电子对的动量和空间分布显示,当电场的空间尺度增大时,因为电场强度变小,所以产生的正负电子对无法及时被分开,抑制正负电子对的产生.最后,用连续性方程研究正负电子对的产生位置分布,发现正负电子对的产生位置分布与电场强度分布是对应的,电子和正电子的产生位置分离一个康普顿波长.此研究结果展示了施温格效应的空间特性,同时解释了弱电场下施温格效应的抑制机制.这些结论在人们常采用的均匀电场近似研究中无法得到.我们的研究对检测施温格实验中的正负电子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激光 施温格效应 量子场论模拟方法 非均匀电场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