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aesthetic mechanism and cognitive explanation of synaesthesia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1
作者 许峰 董元兴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8年第7期32-36,共5页
Synaesthesia, based on the common human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is a linguistic and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synaesthesia is viewed as a kind of metaphor, for both domains (the sourc... Synaesthesia, based on the common human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is a linguistic and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synaesthesia is viewed as a kind of metaphor, for both domains (the source domain and the target domain) of the metaphor are human sensation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aesthetic mechanisms of synaesthesia, applies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to analyze Chinese and English synaesthetic phenomena so as to reveal the rules of cross-domain map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aesthesia conceptual metaphor MAPPING
下载PDF
On Cognitive Study of Synaesthesia
2
作者 纪昌娥 雷佳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2X期374-375,共2页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two theories of synaesthesia—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from cognitive angle.
关键词 synaesthesia COGNITIVE STUDY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下载PDF
Female Voic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in the View of Synaesthesia
3
作者 CHEN Ying-x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6期847-851,共5页
In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American ethnic Mexican female writer Sandra Cisneros probes into Latino American’s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Latinas’ gender identity. Literature and psychology has been linked together... In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American ethnic Mexican female writer Sandra Cisneros probes into Latino American’s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Latinas’ gender identity. Literature and psychology has been linked together starting from Plato and Aristotle period. In the neuropsychological domain, synaesthesia allows people to combine several perceptions together; while in literature, it magically melts the “voice” of the author’s into the works. To interpret the female voice of the book,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oice of poverty and distress, of pursuing ethnic equality, and of pursuing female independence, on the ba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perception, synaesthesia, so as to reveal Sandra Cisneros’s feminist voice on the reflections of ethnic Mexican female values by her beautiful naive poetic language, with a pure and innocent t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aesthesia psychological aesthetics analysis female voice
下载PDF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Synaesthesia Metaphors Based on Blending Space Theory
4
作者 周余筱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0期237-238,共2页
Recently the academia tends to take synaesthesia metaphor as a cognitive phenomenon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search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since synaesthesia metaphor symbolizes the way we perceive the world a... Recently the academia tends to take synaesthesia metaphor as a cognitive phenomenon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search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since synaesthesia metaphor symbolizes the way we perceive the world and the way we think.Blending Space Theory i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terpreting the cognitive activities.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divide the synaesthesia metaphor into two kinds;tries to obtain the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synaesthesia metaphors based on Blending Space Theory,and further deepens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object:synaesthesia metaph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aesthesia metaphor Blending Space Theory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下载PDF
试谈synaesthesia修辞现象
5
作者 杜洪英 《四川三峡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59-62,共4页
synaesthesia是中外诗文中一种常见的描写手法,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以通过不同感觉的沟通获得特殊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汉译为通感。本文主要探讨它的基本概念,表现形式以及它的修辞功能。
关键词 通感 修辞 五官 synaesthesia
下载PDF
A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Synaesthesia
6
作者 Liu Y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4-261,共8页
Synaesthesia is a sensual feeling moved from one sense to another,it is a kind of rhetorical means as well as a cognitive device.According to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synaesthesia is a set of mappings between differ... Synaesthesia is a sensual feeling moved from one sense to another,it is a kind of rhetorical means as well as a cognitive device.According to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synaesthesia is a set of mappings between different sensory organs,whose mean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a dynamic conceptual blending process,in which two or more sensory organs constitute different input mental spaces.In the blending process,different input spaces map between each other,and elements in inputs are selectively projected onto the blended space,which has its own emergent structure.Then,through composition,completion and elaboration,the blended space develops its own emergent conten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inputs,thus producing new meaning.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dynamic mean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ynaesthesia based 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gives a strong explanatory force to synaesthesia and helps people to make better use of synaesthesia to express their thoughts and fee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感知 混合网络 知觉
下载PDF
《英国病人》的通感隐喻认知研究
7
作者 傅了艳 余小强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翁达杰小说《英国病人》一直备受学界的欢迎和喜爱,这与该小说中意蕴深刻的通感隐喻带给人们心灵的触动和思考有很大的关系。以认知语言学的通感隐喻为理论指导,通过对《英国病人》中的感官语言描写进行语义解读和分析后发现:《英国病... 翁达杰小说《英国病人》一直备受学界的欢迎和喜爱,这与该小说中意蕴深刻的通感隐喻带给人们心灵的触动和思考有很大的关系。以认知语言学的通感隐喻为理论指导,通过对《英国病人》中的感官语言描写进行语义解读和分析后发现:《英国病人》中的通感隐喻在映射规律上,基本与乌尔曼的映射规律结论相同,符合具体向抽象、可及性向不可及性、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映射规律,但也有反例;对作品中通感隐喻的分析可以加深人们对战争的残酷性的具身体验和认知,深化小说的反战主题,增强该小说的文学效果,因而在跨学科研究视角下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病人》 通感隐喻 认知研究
下载PDF
试论Synaesthesia 被引量:5
8
作者 覃先美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2-75,共4页
Synaesthesia虽然很少为人注意,但却是一种可以通过不同感觉的沟通或移植获得特殊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可汉译为移觉。本文比较全面地探讨它的基本概念、表现形式、修辞功能、心理基础。
关键词 移觉 修辞 心理基础
原文传递
“意觉”通感:“自我”的隐显与唐宋词的演进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彤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0-137,共8页
“六根互用”理论体现出通感从“五官”到“六根”的转化。“意觉”,是指人或动物受到外界刺激而在情感、心理、精神上产生的感觉,对生理、心理、文学创作意义重大。于词而言,温庭筠词中的意觉通感呈现出女性化、代言体的抒情特色,其自... “六根互用”理论体现出通感从“五官”到“六根”的转化。“意觉”,是指人或动物受到外界刺激而在情感、心理、精神上产生的感觉,对生理、心理、文学创作意义重大。于词而言,温庭筠词中的意觉通感呈现出女性化、代言体的抒情特色,其自我意识处于隐没状态;李煜词中意觉运用得以丰富,其对自我意识的书写推动词体转型,但这种“萌发”大致属于无意识地运用与表露;苏轼词中意觉运用具有抒情自我化、书写哲理思辨等特质,其意觉运用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认知和表达欲望,同时也为词体的功能、格调、地位都带来极大的拓展和提升。温、李、苏三位词人的创作反映出唐宋词从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发展历程,而“自我”意觉的觉醒是其间重要关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意觉 唐宋词 温庭筠 李煜 苏轼
下载PDF
基于通感理念的疗愈产品体验设计研究
10
作者 徐雯羚 陈爽莹 《设计》 2024年第18期122-125,共4页
快节奏生活时代,全球心理亚健康人群数量与日俱增,疗愈产品随之出现并呈快速发展态势。文章通过分析通感在疗愈产品体验设计中的意义、设计要素以及体验方式,探究了通感理念下疗愈产品的感官疗愈、行为疗愈以及情感疗愈的设计方法并构... 快节奏生活时代,全球心理亚健康人群数量与日俱增,疗愈产品随之出现并呈快速发展态势。文章通过分析通感在疗愈产品体验设计中的意义、设计要素以及体验方式,探究了通感理念下疗愈产品的感官疗愈、行为疗愈以及情感疗愈的设计方法并构建了其设计策略,最后,结合抽象猫咪式疗愈抱枕的具体设计实践加以佐证。研究结果表明,将通感理念运用于疗愈产品体验设计中能够满足用户的疗愈体验需求,解决大众心理健康问题,拓展通感理念在疗愈产品体验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疗愈产品 体验设计 感官联动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听声类形”:“声”的象喻及其文本运用
11
作者 郝潇 《北方论丛》 2024年第4期91-99,共9页
视觉和听觉相通,以看得见的形状描摹看不见的声音,涉及到中国古典语境中极其重要的“象”思维。“声”/“形”/“嗅”/“味”/“触”—“意”—“象”—“言”和“声”/“形”/“嗅”/“味”/“触”—“言”—“象”—“意”是“象”思... 视觉和听觉相通,以看得见的形状描摹看不见的声音,涉及到中国古典语境中极其重要的“象”思维。“声”/“形”/“嗅”/“味”/“触”—“意”—“象”—“言”和“声”/“形”/“嗅”/“味”/“触”—“言”—“象”—“意”是“象”思维的呈现方式。从感官的角度出发,“象”又分为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之“象”。“声”或直接用“言”来表达,或统筹于使用“听声类形”等“通感”类表现手法的“言”,即“声”—“意”—“视觉之象”—“言”。“听声类形”是“象”思维运行的结果。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绝大多数来源于眼睛,大脑中存储的视觉景象最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象”思维和“听声类形”等“通感”类表现手法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听声类形 “象”思维
下载PDF
基于通感一体化的车联网信号波形设计研究
12
作者 雷祖华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5期212-215,共4页
6G网络以其对空天地海实现的全覆盖和通感算智技术的融合应用,可支持“万物智联”下的各种应用。在基于通信感知一体化的车联网应用中,为了满足目标对象的通信和定位、测距、测速等感知需求,在无线接口则需要波形设计、波束赋形等空口... 6G网络以其对空天地海实现的全覆盖和通感算智技术的融合应用,可支持“万物智联”下的各种应用。在基于通信感知一体化的车联网应用中,为了满足目标对象的通信和定位、测距、测速等感知需求,在无线接口则需要波形设计、波束赋形等空口关键技术的支持。通过通信感知一体化网络系统中无线空口的信号波形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多种方案的特点及其对车联网应用的适应性。特别对可解决感知信号多普特频移的正交时频空调制方案的实现方式和调制过程进行具体探究,分析了其峰值平均功率比,并对其应用于车联网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车联网 通感一体化 正交时频空调制 多普特频移
下载PDF
当代场景设计与“低级感官”体验:论剧场触觉、嗅觉、味觉和联觉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雪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78,共13页
传统欧美剧场的舞美设计属于“视觉领域”,而当代场景设计的感知变革意味着破除视觉主导性,转而强调场景设计的多感官体验。在视觉主导、听觉其次的西方剧场体验背后,是西方文明尤其现代文明视觉至上的感知等级秩序。近三十年来,作为影... 传统欧美剧场的舞美设计属于“视觉领域”,而当代场景设计的感知变革意味着破除视觉主导性,转而强调场景设计的多感官体验。在视觉主导、听觉其次的西方剧场体验背后,是西方文明尤其现代文明视觉至上的感知等级秩序。近三十年来,作为影视与互联网等虚拟媒介难以提供的剧场具身体验,触觉、嗅觉、味觉逐渐成为当代剧场及表演的常用手段。鉴于这一“低级感官”复兴,本文从触觉、嗅觉、味觉和联觉四个角度聚焦当代剧场环境里的感知身体,探寻从人类触觉到后人类触感的剧场触觉体验,以情感、记忆与城市嗅景为主题的剧场嗅觉体验,围绕趣味、烹饪与味美学展开的剧场味觉体验,以及基于联觉美学与“天气世界”理念的剧场联觉体验,由此述评“低级感官”在当代剧场扩展场景设计中的运用以及相关理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设计 触觉 嗅觉 味觉 联觉
下载PDF
通感意象互通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宁娜 吴濛 《设计》 2023年第15期1-5,共5页
基于通感设计理论,明确通感意象互通的作用关系及设计表现形式,以产品为媒介,情感为主导,构建通感意象互通的设计转译路径,探究通感意象互通在产品造型设计应用的流程及验证方法。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研、AHP层次分析、ACT等方法,以古... 基于通感设计理论,明确通感意象互通的作用关系及设计表现形式,以产品为媒介,情感为主导,构建通感意象互通的设计转译路径,探究通感意象互通在产品造型设计应用的流程及验证方法。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研、AHP层次分析、ACT等方法,以古筝音色为本觉,分析通感意象互通中“意—感—象”之间的转译路径。以电音筝造型为例,从设计师的角度,收集和提炼用户的通觉意象的感性信息,由意生象,将其转化为本觉本象的造型表现元素,再从用户解码的角度,由象感意,进行关联验证。将通感意象互通应用到产品造型设计中,能够借助通感将用户的感官体验提升为情感体验,为产品造型设计应用研究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设计 意象互通 电音筝 产品造型 情感体验
下载PDF
基于“联觉-通感”层次分析的沉浸式展陈交互设计研究
15
作者 王毅 宣怡潇 郭勃锐 《设计》 2023年第9期30-33,共4页
为了把沉浸式展陈中的多感官交互上升到情感交互,发挥出数字媒介艺术的优势,在分析沉浸式展陈交互设计现状的基础上,从多感官整合的交互感知建设,“联觉”效应下的交互认知赋意,情感共鸣下的“通感”语境创建三个方面探究了交互设计中... 为了把沉浸式展陈中的多感官交互上升到情感交互,发挥出数字媒介艺术的优势,在分析沉浸式展陈交互设计现状的基础上,从多感官整合的交互感知建设,“联觉”效应下的交互认知赋意,情感共鸣下的“通感”语境创建三个方面探究了交互设计中“联觉-通感”层次模型,并以“新艺维工业设计”产品展陈交互设计实践为例,验证了基于“联觉-通感”层次分析的交互设计方法能够较好地改善沉浸式展陈设计中人的交互体验,增强人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觉 通感 沉浸式 交互设计 展陈设计
下载PDF
基于通感的学龄前儿童灯具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汤杨连 孙宁娜 《设计》 2023年第21期107-110,共4页
研究通感在学龄前儿童灯具中的设计应用。结合通感理论,基于学龄前儿童特点和灯具特性,提出学龄前儿童灯具中的通感设计策略;根据学龄前儿童对特定场景下灯具的需求,探讨了通感在学龄前儿童灯具设计中的应用流程。完成“听·光”学... 研究通感在学龄前儿童灯具中的设计应用。结合通感理论,基于学龄前儿童特点和灯具特性,提出学龄前儿童灯具中的通感设计策略;根据学龄前儿童对特定场景下灯具的需求,探讨了通感在学龄前儿童灯具设计中的应用流程。完成“听·光”学龄前儿童睡前白噪音助眠通感灯具设计。完善了通感在产品设计中细分品类和定向人群的创新设计理论,同时为学龄前儿童灯具设计实践提供了思路,并给学龄前儿童带来了更为丰富、新奇、愉悦的体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通感设计 学龄前儿童 灯具设计 白噪音
下载PDF
基于触觉感知的包装设计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双玉 崔卉萱 《湖南包装》 2023年第2期36-38,127,共4页
基于触觉感知的重要性和基础性,结合包装设计中的实际案例,将从包装材质、工艺、形态及包装设计所呈现的互动性4个方面来探讨包装设计中触觉感知的营造方式及产生的通感的效用分析。设计师可以不止局限在视觉设计上,实际还可以通过包装... 基于触觉感知的重要性和基础性,结合包装设计中的实际案例,将从包装材质、工艺、形态及包装设计所呈现的互动性4个方面来探讨包装设计中触觉感知的营造方式及产生的通感的效用分析。设计师可以不止局限在视觉设计上,实际还可以通过包装的材质、工艺、形态和互动性4方面将触觉感知运用于包装设计,使使用者产生通感,来进一步刺激和调动使用者的听觉、嗅觉等全部感官体验,增强产品的趣味性、新奇性,由此加强产品的品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感知 包装设计 通感
下载PDF
面向成都皮影文化的城轨列车通感转译设计
18
作者 王心贤 石卓雯 +2 位作者 闵光辉 景春晖 支锦亦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4-150,188,共8页
目的提升城市轨道列车外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丰富城市轨道列车工业设计的文化表征方法。方法以成都皮影文化为例,基于通感转译理论,通过构建“通感桥”的关联属性实现对用户多感官意象活动中接收信息的转化和翻译,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 目的提升城市轨道列车外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丰富城市轨道列车工业设计的文化表征方法。方法以成都皮影文化为例,基于通感转译理论,通过构建“通感桥”的关联属性实现对用户多感官意象活动中接收信息的转化和翻译,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将转译的造型语言进行聚类分析,最后从用户解码路径出发,逆向验证列车造型语言的科学性。结果得到皮影人物局部特征、皮影人物形象、皮影人物颜色、皮影光影渐变、皮影雕刻纹理、皮影肌理和皮影人物轮廓线条7个本觉意象指标并计算了其各自权重。结论将以上方法应用于城市轨道列车的外观设计实践中,形成了表达成都皮影文化意象的城市轨道列车外观方案,为地域文化融合的城市轨道列车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转译 造型语言 层次分析法(AHP) 成都皮影 城市轨道列车
下载PDF
音乐风格视觉设计的通感隐喻方法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殷俊 朱文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6-242,共7页
目的实现通感是提高视听沟通、改善互动体验、促进信息传播的有效方式。本研究主要对音乐风格视觉设计的通感隐喻方法进行探讨,为实现音乐风格和视觉表达的有效对应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出发,分析音乐风格视觉化与通感... 目的实现通感是提高视听沟通、改善互动体验、促进信息传播的有效方式。本研究主要对音乐风格视觉设计的通感隐喻方法进行探讨,为实现音乐风格和视觉表达的有效对应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出发,分析音乐风格视觉化与通感隐喻的设计关系;然后,提出对应的设计思路;最后,结合金属乐和爵士乐的设计案例,探讨具体的表现方式与设计流程。结果明确了音乐风格视觉设计与通感隐喻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获取、构建、拓展、评价这四个方法。结论通感隐喻方法可以应用于音乐风格的视觉设计,让音乐和视觉之间的转换过程变得更清晰,让人们更容易对设计的内容产生“共鸣”,为音乐风格的视觉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风格 视觉设计 通感隐喻 方法 体验
下载PDF
审美联觉的逻辑理据论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玲 安尤丹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6-23,共8页
从联觉语言的表层语义看,联觉是将分属于不同感知域的感官感受强行搭配到一起,造成语义冲突的变异修辞格,违反了语言的表层逻辑。实则,联觉语言之所以能被人们理解接受,是因为它遵循了语言更深层次的逻辑理据。深入分析审美联觉产生的... 从联觉语言的表层语义看,联觉是将分属于不同感知域的感官感受强行搭配到一起,造成语义冲突的变异修辞格,违反了语言的表层逻辑。实则,联觉语言之所以能被人们理解接受,是因为它遵循了语言更深层次的逻辑理据。深入分析审美联觉产生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探索联觉语义层面的逻辑理据(相似性、相关性)和联觉投射的逻辑理据(映射规律),对正确理解联觉语言的逻辑构建,揭开联觉的神秘面纱,理性认识和使用联觉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联觉 逻辑理据 相似性 相关性 映射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