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e Identity and Elderly Job Participation in China
1
作者 Yu Xiao Wang Qihui 《China Economist》 2024年第3期104-127,共24页
In the context of rising life expectancy,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screpancy between Chinese seniors’self-perceptions of the start of old age and the expectations of society around this age.The traditional paradigm,wh... In the context of rising life expectancy,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screpancy between Chinese seniors’self-perceptions of the start of old age and the expectations of society around this age.The traditional paradigm,which forecasts individual economic behavior and formulates economic policies based on societal standards of age,is put to the test by this disparity.This study,which draws from the China Longitudinal Aging Society Survey(CLASS),examines the factors,processes,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that affect how older people choose to work.The following are our conclusions:(i)Chinese elderly believe their old age starts from 70 years on average;delaying perceived old age is a denial of aging and raises the likelihood of finding work.Elders who are youthful at heart have a 2.4%higher chance of remaining employed than elders who are old at heart.(ii)In contrast to old-at-heart elders,young-at-heart elders are more likely to maintain their middle-age lifestyles,continue working,become motivated to engage in social activities,and gain the confidence to face challenges and continue in their career.(iii)If the perceived old age is above 70 years,the milestone event of aging is retirement from work,and there are external pressures,particularly pressures from family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the perception of old age will have a more proactive impact on older workers.(iv)Despite rising pension benefits,older people’s decision to remain in the workforce is still heavily influenced by their perception of their age.However,this effect is notably gender-specific,as older women’s decision to remain in the workforce is not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ir own perception of their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d age identity age values employment choice social recognition subjective age
下载PDF
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宝林 李鹤 刘如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4,共8页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青少年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锻炼行为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锻炼认同量表》中的角色认同分量表,《因果控制点知觉量表》的内部动机分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困扰...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青少年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锻炼行为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锻炼认同量表》中的角色认同分量表,《因果控制点知觉量表》的内部动机分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困扰分量表,以及《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等,对1091名青少年(45.28%男生)进行为期12周、两阶段的纵向问卷调查。结果:对于青少年,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和锻炼行为的性别、学段差异显著(各指标男性皆高于女性,初中生皆高于高中生);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锻炼行为皆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正相关;交叉滞后分析显示,角色认同与内部动机、角色认同与锻炼行为分别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且内部动机能够单向预测12周后的锻炼行为和主观锻炼体验,锻炼行为能够单向预测12周后的主观锻炼体验,主观锻炼体验能够单向预测12周后的角色认同。结论:在青少年体育锻炼情境中,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和锻炼行为具有性别、学段的非一致性特征;角色认同与内部动机、角色认同与锻炼行为分别存在互促、互抑关系,且内部动机是锻炼行为、主观锻炼体验的原因变量,锻炼行为是主观锻炼体验的原因变量,主观锻炼体验是角色认同的原因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角色认同 内部动机 主观锻炼体验 锻炼行为 交叉滞后研究
下载PDF
基于游客视角的旅游促进“三交”机理研究
3
作者 李俊清 李泽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9,共15页
旅游提供了各民族接触、了解、互动的场域,但其如何促进“三交”的内在机理还未明确。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从游客视角探索旅游促进“三交”的机理,发现:游客旅游体验、旅游满意度、旅游认同、“三交”行为具象共同构成了旅游促进“... 旅游提供了各民族接触、了解、互动的场域,但其如何促进“三交”的内在机理还未明确。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从游客视角探索旅游促进“三交”的机理,发现:游客旅游体验、旅游满意度、旅游认同、“三交”行为具象共同构成了旅游促进“三交”的机制模型,其中,旅游满意度、旅游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地方认同)在这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旅游促进“三交”中要平衡营利性与公益性、融合性的关系,协调求异性与共同性、统一性的关系,统筹推进体验性与互嵌性。基于游客视角,可以从拓展旅游时空、提升游客体验、强化国家感知等方面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游客体验 旅游认同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分析
4
作者 刘鲁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9期52-56,共5页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公众接收、传播信息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发展变革。特别在我国提倡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今时代,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优势,不管是在理论层面...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公众接收、传播信息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发展变革。特别在我国提倡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今时代,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优势,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不仅能够让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得到极大满足,还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对此,该文从新媒体特征及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入手,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必要性,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提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内容建设;创新传播模式,建立新旧媒体链路;创新展陈方式,优化受众体验;弥合数字鸿沟,强化数字传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媒体 传承传播 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 体验
下载PDF
焦虑情绪何时会激发创业努力?一个跨层次双重调节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慧 陈莹 +1 位作者 包佳妮 周小虎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4,共13页
创业者必须投入极大强度的努力,才能带领初创企业度过三年艰难的酝酿期。部分研究指出,情绪是激发创业者持续投入努力的近端驱动力。焦虑作为创业活动中显著存在的日常情绪,关于其在何种情况下能够激发创业努力的研究却略显不足。本文... 创业者必须投入极大强度的努力,才能带领初创企业度过三年艰难的酝酿期。部分研究指出,情绪是激发创业者持续投入努力的近端驱动力。焦虑作为创业活动中显著存在的日常情绪,关于其在何种情况下能够激发创业努力的研究却略显不足。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引入核心自我评价和创业身份中心性作为调节变量,探究日常焦虑情绪对创业努力的促进作用。借助体验抽样法,收集了嵌入在44位创业者中的684份有效问卷。跨层回归结果表明,当创业者核心自我评价高时,焦虑情绪积极促进创业努力;当创业者创业身份中心性高时,焦虑情绪积极促进创业努力;当创业者的核心自我评价和创业身份中心性均高时,焦虑情绪最大程度激发创业努力。隔日配对数据结果表明,在核心自我评价和创业认同中心性水平均高的情况下,当日焦虑情绪体验的激励作用可以持续到次日。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创业情境下焦虑情绪研究,揭开了焦虑与创业努力复杂关系;而且回应了关于情绪能否直接导致行为观点的质疑,丰富了创业努力情感观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情绪 创业努力 核心自我评价 创业身份中心性 体验抽样法
下载PDF
红色旅游情境下的体验、怀旧与认同——以青年群体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芷羚 杨昆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塑造认同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功能,旅游体验如何形成认同已引起学者广泛关注。已有研究明确了情绪、情感在红色旅游认同塑造中的作用,但其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情绪评价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受个体信念、环境事件与情境等因素的影响,且... 塑造认同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功能,旅游体验如何形成认同已引起学者广泛关注。已有研究明确了情绪、情感在红色旅游认同塑造中的作用,但其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情绪评价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受个体信念、环境事件与情境等因素的影响,且产生的情绪又会驱动个体行为。出于对红色历史的纪念和缅怀,旅游者在参观游览中能够产生怀旧情绪。鉴于此,研究以青年红色旅游者为对象,将怀旧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红色旅游体验—怀旧—认同”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红色旅游体验借由怀旧塑造认同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红色旅游体验正向影响个体怀旧,旅游体验对历史怀旧的作用比个人怀旧更显著;历史怀旧正向影响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个人怀旧对认同的作用不明显;历史怀旧在红色旅游体验和认同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旅游体验 怀旧 认同 情绪评价理论
下载PDF
红色旅游体验、集体记忆、国家认同形成机制研究--基于网络UGC数据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钱莉莉 郑春晖 +1 位作者 王金伟 郭俊成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95,共16页
在国家政策导向及红色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文章针对红色旅游精神体验、传承集体记忆、促进国家认同等社会效益研究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以国内九大典型红色旅游地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网络UGC数据进行编码分析,使用Gephi软件进行编码节点分... 在国家政策导向及红色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文章针对红色旅游精神体验、传承集体记忆、促进国家认同等社会效益研究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以国内九大典型红色旅游地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网络UGC数据进行编码分析,使用Gephi软件进行编码节点分析与可视化,以揭示红色旅游国家认同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红色旅游体验包含瞻仰圣地、纪念先辈、学习历史与知识、感受红色革命文化;集体记忆包含认知记忆、情感记忆、反思启示,兼具记忆的个体性与社会性;认同具有多尺度性,存在从地方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地理跃迁。研究建构了“红色旅游体验-集体记忆-地方认同-国家认同”这一理论模型,明确了三种不同类型红色旅游地游客建构国家认同的路径差异,揭示了国家认同形成的多途径性。本研究对于指导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升红色旅游社会效益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旅游体验 集体记忆 国家认同 网络UGC
下载PDF
生活的回归:青年慢病病人身份认同的质性研究
8
作者 周俊 付立华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6-71,共6页
通过对8名青年慢病病人疾病经历和主观体验的分析,发现他们的疾痛叙事围绕着两个维度展开,初患病时的疾病感知以及带病生存过程中遭遇的困境。虽然疾病打破了青年慢病病人的日常生活,但他们能够接受自身疾病、重新回归日常生活,这一转... 通过对8名青年慢病病人疾病经历和主观体验的分析,发现他们的疾痛叙事围绕着两个维度展开,初患病时的疾病感知以及带病生存过程中遭遇的困境。虽然疾病打破了青年慢病病人的日常生活,但他们能够接受自身疾病、重新回归日常生活,这一转变过程中身份认同起到关键性作用。价值认同自洽、家庭支持、网络社群归属以及社会角色调适是青年慢病病人身份认同形成的深层机制,从中可以窥见青年慢病病人接受疾病、回归日常生活过程中宏观结构形塑与微观个体建构的交织逻辑,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慢性病人 疾病经验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解构与重构:元宇宙空间中的虚拟身体 被引量:1
9
作者 韩伟 张原婧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73-180,共8页
“身体转向”与“空间转向”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两大转向,元宇宙问题的出现,将身体理论与空间理论引入了技术领域。元宇宙场域的复杂性特征,促使虚拟身体、真实身体与元宇宙空间形态及其关系问题具有新意涵。三种形态被置于多维度的交互... “身体转向”与“空间转向”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两大转向,元宇宙问题的出现,将身体理论与空间理论引入了技术领域。元宇宙场域的复杂性特征,促使虚拟身体、真实身体与元宇宙空间形态及其关系问题具有新意涵。三种形态被置于多维度的交互中,既可能导向抽象空间,重构二元对立的哲学传统,使虚拟身体和真实身体在离身化中分裂,也可能导向差异性空间,模糊空间与身体的界限,使虚拟身体和真实身体在具身化中聚合,生产出全新意涵。观察、阐释元宇宙空间中缠绕着的复杂辩证关系,正是将元宇宙问题上升到形而上学层面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空间 虚拟身体 感官经验 权力话语 性别身份
下载PDF
群体认同与户外徒步旅游者心流体验: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
10
作者 李娜 李思洁 史文文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4年第2期12-17,32,共7页
目的:探究群体认同、社会支持、性别和心流体验的关系。方法:采用群体认同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心流体验量表对587名户外徒步旅游者进行调查。结果:(1)群体认同与心流体验呈显著正相关(r=0.38、P<0.001),群体认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 目的:探究群体认同、社会支持、性别和心流体验的关系。方法:采用群体认同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心流体验量表对587名户外徒步旅游者进行调查。结果:(1)群体认同与心流体验呈显著正相关(r=0.38、P<0.001),群体认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01),社会支持与心流体验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01);(2)社会支持在群体认同与心流体验之间起中介作用(β=0.16、t=6.13、P<0.001);(3)性别对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起到调节作用(β=-0.37、t=-5.96、P<0.001),而且在女性群体中,社会支持对心流体验的预测作用更强。结论:群体认同不仅能正向影响心流体验,还能通过社会支持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同时性别对后半段中介路径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流体验 社会支持 群体认同 性别差异
下载PDF
动态数据驱动仿真综述
11
作者 谢旭 邱晓刚 +1 位作者 包亦正 许凯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32-1842,共11页
动态数据驱动仿真是一种“模型和数据相结合”的仿真范式,它将真实系统的观测(数据)持续注入仿真(模型),让数据动态地校正仿真(状态、参数),以此来提高基于仿真的估计和预测能力。由于动态数据驱动仿真融合了模型预测和实时观测两方面... 动态数据驱动仿真是一种“模型和数据相结合”的仿真范式,它将真实系统的观测(数据)持续注入仿真(模型),让数据动态地校正仿真(状态、参数),以此来提高基于仿真的估计和预测能力。由于动态数据驱动仿真融合了模型预测和实时观测两方面的信息,因此它能更准确地估计系统状态并预测状态的未来演化。梳理了动态数据驱动仿真的思想起源和基本概念,延伸介绍了“模型和数据相结合”的思想孕育的一系列仿真范式,并辨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介绍了基于粒子滤波的数据同化方法和identical-twin仿真实验方法;从应用场景、模型和数据、数据同化算法、与新技术的融合等4个维度综述了动态数据驱动仿真的研究现状;从仿真模型、观测数据、数据同化、运行效率、应用领域等5个方面对动态数据驱动仿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与仿真 动态数据驱动仿真 数据同化 粒子滤波 identical-twin仿真实验
下载PDF
记忆、身份和经验:苏珊·古芭自传体小说中的疾病叙事
12
作者 李珊珊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5-99,共5页
苏珊·古芭自传体小说中的疾病叙事既是对当代社会个体精神和身体危机的全景化展现,也是作家在记忆、身份和经验等维度进行自我调适的工具。本研究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对古芭的自我治疗意识及其与疾病和社会之间的对抗与和解进行解... 苏珊·古芭自传体小说中的疾病叙事既是对当代社会个体精神和身体危机的全景化展现,也是作家在记忆、身份和经验等维度进行自我调适的工具。本研究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对古芭的自我治疗意识及其与疾病和社会之间的对抗与和解进行解读。研究发现,自传体小说中的疾病叙事具有叙事治疗作用,古芭在疾病叙事中实现了创伤记忆的重新认知、自我身份的重新建构和生活经验的重新组合,展现了她作为一名颇有声望的作家应有的时代担当和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古芭 疾病叙事 创伤记忆 自我身份 生活经验
下载PDF
文化感知对红色旅游行为意向影响研究——基于三成分态度理论的实证分析
13
作者 邹文华 周常春 《江苏商论》 2024年第5期51-56,81,共7页
为进一步解决红色旅游发展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产业升级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而实现红色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井冈山旅游景区案例地的调查,基于三成分态度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 为进一步解决红色旅游发展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产业升级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而实现红色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井冈山旅游景区案例地的调查,基于三成分态度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文化感知、文化认同、情绪体验三者对红色旅游行为意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文化感知又显著正向影响文化认同和情绪体验。进一步研究发现,文化感知是通过文化认同、情绪体验的中介作用,对红色旅游行为意向产生影响。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从激活市场主体旅游企业活力的角度,在红色旅游发展方面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文化感知 文化认同 情绪体验 旅游行为
下载PDF
On the Morphological Perception and Virtual Experience of Digital Signage in Spatial Orientation Design
14
作者 LIAN T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9期778-782,共5页
In space-oriented design,the guide logo is often combined with the overall visual style and spatial positioning of the space design through the designer’s whim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he appl... In space-oriented design,the guide logo is often combined with the overall visual style and spatial positioning of the space design through the designer’s whim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the practice of designers is reflected in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into media content and physical objects.Digital-oriented identity from touch,voice to eye sensing;static and dynamic conversion of multi-dimensional presentation,real to virtual possibilities are expanded,so that people experiencing in space can produce a variety of morphological perception and virtual immersion exper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oriented digital identity virtual experience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体育遗产旅游与体育文化认同的关系向度与跃迁路径
15
作者 王浩丞 赵海涛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7期115-118,139,共5页
体育遗产旅游作为活态体育人文遗产的有效途径,对促进体育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立足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建构了体育遗产旅游与体育文化认同的关系向度并提出跃迁路径。研究认为:互动仪式链... 体育遗产旅游作为活态体育人文遗产的有效途径,对促进体育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立足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建构了体育遗产旅游与体育文化认同的关系向度并提出跃迁路径。研究认为:互动仪式链与体育遗产旅游促进体育文化认同呈现互促互耦状态,且作用于行为实践、集体兴奋、情感能量、主体塑造。基于游客旅游动机、互动情境、情感连带、相互关注、情感体验、符号标志、文化认同、行为实践,创新游客体育遗产旅游心理体验,在汇集情感能量、激发情感依恋、凝聚认同符号过程中塑造体育文化认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为推动体育遗产旅游高质量发展,亟待创新体育遗产旅游互动实践、创设数字体育遗产旅游景观、营造互动情境、创新行为实践、激发情感能量、凝聚认同符号,在体育遗产旅游互动仪式中促进体育文化认同,以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理论 体育遗产旅游 体育文化认同 集体兴奋 情感能量 情感体验
下载PDF
论《欢乐的葬礼》中的移民身份认同构建
16
作者 张慧玉 徐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中篇小说《欢乐的葬礼》(The Funeral Party)叙写了以阿利克、尼娜和伊琳娜为主的俄罗斯犹太人社群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的移民生活。本文从移民身份认同构建的视角切入,剖析了影响小说人物构建移民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语言既是移民身... 中篇小说《欢乐的葬礼》(The Funeral Party)叙写了以阿利克、尼娜和伊琳娜为主的俄罗斯犹太人社群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的移民生活。本文从移民身份认同构建的视角切入,剖析了影响小说人物构建移民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语言既是移民身份认同构建的重要途径,亦是衡量建构程度的重要尺度,而身份认同也反作用于移民的语言选择与习得;服饰、饮食等日常生活习惯中包含的诸多俄罗斯元素不仅体现了母国文化给移民群体留下的深刻烙印,而且折射出他们在身份转换、定位与构建过程中所面临的文化冲突;个人经历方面,构成情感纽带的原生家庭经历往往在移民身份认同构建过程中形成较强的牵绊,而丰富的移居经历则有助于他们摆脱这种牵绊,从而推动新型身份认同的构建;宗教对移民身份认同构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小说中基督教信仰者总体上比犹太教信仰者更为适应在美移民生活;而价值观是影响移民身份认同构建的深层因素,只有在内在价值观上主动做出改变,在新文化中形成制度认同与价值认同,个体才能最终形成新型身份认同。这些错综交织的因素共同塑造了人物的移民身份认同构建过程,也生动体现了他们在移民身份认同续谱上的冲突、挣扎与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身份认同 语言 生活习惯 经历 宗教 价值观
下载PDF
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遗产认同的量表开发与实证检验
17
作者 何银春 陈果 +1 位作者 王金伟 曾斌丹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98,共19页
遗产认同是深入发展文化遗产相关理论,充分发挥文化遗产旅游在当代的价值功能的重要话题,但当前遗产认同的量表开发与检验的相关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鉴于此,文章选择用户生成内容(UGC)与半结构访谈收集数据,通过扎根理论三级编码,从客... 遗产认同是深入发展文化遗产相关理论,充分发挥文化遗产旅游在当代的价值功能的重要话题,但当前遗产认同的量表开发与检验的相关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鉴于此,文章选择用户生成内容(UGC)与半结构访谈收集数据,通过扎根理论三级编码,从客体表征和主体建构两个方面归纳出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遗产认同的7个维度:自我认同、地方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遗产认知、情感体验与行为实践。在此基础上,借鉴已有量表与扎根分析资料,遵循严格的量表开发流程,文章开发了包含26个题项的游客遗产认同量表,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与信效度检验论证了量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文章丰富了遗产认同相关研究,为后续其他群体遗产认同的量表开发奠定了基础,也为充分发挥旅游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增强群体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遗产旅游 情感体验 遗产认同 量表开发
下载PDF
红色记忆唤醒对游客社会认同影响的实证研究
18
作者 黄涛 李云鹏 《江西科学》 2024年第4期897-905,共9页
作为一种特殊旅游形式,红色旅游被认为具有政治和教育功能。然而,作为红色旅游核心内容的红色记忆和社会认同尚未成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基于沉浸理论和共鸣理论构建,探索红色记忆唤醒和社会认同之间的影响关系,并验证沉浸体验和共鸣的中... 作为一种特殊旅游形式,红色旅游被认为具有政治和教育功能。然而,作为红色旅游核心内容的红色记忆和社会认同尚未成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基于沉浸理论和共鸣理论构建,探索红色记忆唤醒和社会认同之间的影响关系,并验证沉浸体验和共鸣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沉浸体验、认知和情感共鸣以及社会认同受到红色记忆唤醒的正向显著影响,社会认同也受到沉浸体验和认知情感共鸣的正向显著影响,沉浸体验和认知情感共鸣的中介效应得到了确认。此外,对红色记忆的代际差异进行的多组分析阐明了不同方式获取红色记忆对体验和共鸣的不同影响。该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为游客的红色记忆唤醒、体验和社会认同的影响关系提供了实证支持,实践贡献在于增强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管理者对于红色记忆的理解,并为红色旅游的营销和规划提供了管理建议,以实现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红色记忆唤醒 沉浸体验 认知共鸣 情感共鸣 社会认同 VR
下载PDF
基于选择实验的城市荒野景观价值认同评价——以上海杨浦区为例
19
作者 邵钰涵 陆嘉宜 徐欣瑜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5,共11页
【目的】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增长,城市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在城市建设、管理关系中重新被定位,城市荒野景观因具有生态、人文、审美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开始受到关注。探索符合中国语境的城市荒野景观识别与分类... 【目的】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增长,城市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在城市建设、管理关系中重新被定位,城市荒野景观因具有生态、人文、审美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开始受到关注。探索符合中国语境的城市荒野景观识别与分类方法,构建一套从识别到认同评价的工作流,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一种基于选择实验的城市荒野景观价值认同评估工具。【方法】通过荒野度测度方法,基于图像语义分割和植被识别的方法,考察上海市杨浦区街景中城市荒野景观的空间分布规律、典型类型与特征,并根据城市荒野景观的主导价值进行选择实验,借助人群对物种丰富度的支付意愿解析公众对城市荒野景观相关属性的认同度,探讨不同社会属性的人群对城市荒野景观价值的认同差异。【结果】研究发现,尽管城市荒野景观对城市生态具有重要价值,但公众对其生态价值的认同度不高,且更倾向于优先考虑城市荒野景观的城市管理价值和经济利益价值。【结论】通过构建城市荒野景观价值识别、评价和利用的体系,提出城市荒野景观规划和管理策略,在推广相关概念教育和技术的同时,增强公众对城市荒野景观的认知和价值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荒野景观 价值认同评价 荒野度 选择实验 图像语义分割
下载PDF
儿科护士实施人文关怀体验的质性研究
20
作者 蒙好好 刘义兰 +6 位作者 莫蓓蓉 王莉莉 何桂兰 吴丽芬 薛晶 乐琼 汤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80-83,共4页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真实体验,为促进对护士的关怀和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5名儿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儿科护士实施人文关怀过程中的体验归纳为3个主题及1...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真实体验,为促进对护士的关怀和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5名儿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儿科护士实施人文关怀过程中的体验归纳为3个主题及11个亚主题,即正性体验(积极实施人文关怀、护患关系改善、职业认同感和价值感增强),负性体验(无奈与挫败、儿科护理人文关怀实践难度高),儿科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专业技能及人文知识缺乏、工作负荷重、缺乏团队支持、缺乏评价标准、患儿家属信任与尊重的缺失、职场暴力)。结论儿科护士在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较为积极,但也存在诸多障碍。需要加大对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加强团队合作,制定儿科护理人文关怀评价标准,同时注重对护士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护士 人文关怀 体验 护患关系 职业认同 工作负荷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