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the same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bolic-immune dysregulation in inflammation-mediated carcinogenesis of digestive organs
1
作者 Xia Ding Yunze Liu +2 位作者 Ruilin Wang Hong Shen Qi W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S 2023年第1期3-9,共7页
Inflammation-mediated carcinogenesis develops in the context of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i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cancer within the digestive system.In the chronic inflammation microenvironment,the metabolic activity... Inflammation-mediated carcinogenesis develops in the context of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i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cancer within the digestive system.In the chronic inflammation microenvironment,the metabolic activity of tissue cells undergoes extensive changes,which interfere with the normal function of immune cells.Dysregulation of cell metabolism and immune function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key factor contributing to inflammation-mediated carcinogenesis within the major digestive organs,such as the stomach,liver,and colorectum.This metabolic-immune imbalance also corresponds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heories of“yin-yang disharmony”and“disharmony between Ying-nutrients and Wei-defense.”The metabolic-immune imbalance has also been regarded as the key factor supporting“treatment of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the same method”,in which the same approach is adopted in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 conditions.In the TCM treatment process,it is necessary to first identify TCM patterns and then apply the corresponding TCM to correct the dysregulated metabolic and immune function,thereby blocking the progression from inflammation to malignancy.Our study findings deepen the TCM understanding of metabolic-immune dysregul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bolic-immune dysregulation,pattern identification,and treatment method.They also provide new insight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ion-mediated carcinogenesis in major digestive organs and help us further explore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TCM strategy of“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the sam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ion-mediated carcinogenesis 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the same method Metaboliceimmune regulation Metabolism Immunity Digestive system
下载PDF
Competing Causes of Death in 138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Cancer Treated with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2
作者 D. Dequanter M. Shahla +2 位作者 C. Aubert Y. Deniz P. Lothaire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5年第5期423-427,共5页
Introduction: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 of the head and neck treated with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Materiel: Th... Introduction: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 of the head and neck treated with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Materiel: The mortality records of 138 advanced head and neck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with surgery and adjuvant (chemo) radiotherapy from 2007 to 2013 were collected and reviewed in this study.?Results: From May 2007 to January 2013, 138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with a median follow-up duration of 25 months.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OS),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were 45%, and 56.1%,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39 patients (28%) di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Clearly, in this population, loco-regional relapse accounted for one of the most cause of death but acute and late or chronic treatment-associated causes leading to death occurred in almost 8% of the patients. Furthermore, the risk of death from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 was greater in patients with hypopharynx cancer. Un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atients with N2b disease and above and vascular tumor embolism had a lower overall survival (p = 0.001 and p = 0.007 respectively).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N2b disease and above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oorer loco-regional control (p = 0.001).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cancer treated with surgery and adjuvant (chemo) radiotherapy are potentially curable but face significant risks of mortality from causes other than disease prog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tality in Treated head and NECK PATIENTS ADVANCED head and NECK disease Surgical Resection (Chemo) Radiotherapy
下载PDF
耕作方式和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和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3
作者 吴晓丽 李朝苏 +4 位作者 刘淼 李明 李式昭 熊涛 汤永禄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6期13-20,共8页
研究旨在明确不同耕作措施和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以及赤霉病防控效果的影响。2019-2022年,设置2种耕作方式(深旋+秸秆旋埋和免耕+秸秆覆盖)、3种药剂(对照、化学药剂和生防制剂)以及5个小麦品种,研究不同耕作和秸秆利用方式下,小麦赤霉... 研究旨在明确不同耕作措施和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以及赤霉病防控效果的影响。2019-2022年,设置2种耕作方式(深旋+秸秆旋埋和免耕+秸秆覆盖)、3种药剂(对照、化学药剂和生防制剂)以及5个小麦品种,研究不同耕作和秸秆利用方式下,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药剂防治效果以及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2022年赤霉病发生较2020年重,主要与花后的降雨量有关;免耕+秸秆覆盖处理的产量较深旋+秸秆旋埋处理高11.76%~58.82%,主因是穗数较高,免耕+秸秆覆盖的土壤禾谷镰刀菌含量和病籽率明显低于旋耕处理,但病穗率和子囊壳数量显著高于深旋+秸秆旋埋处理;在赤霉病发生较轻年份,生防制剂防控效果最佳,其次是化学药剂处理,但在赤霉病发生偏重年份,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略优于生防制剂;‘绵麦902’产量高但易感染赤霉病,‘川麦618’产量较高且赤霉病抗性好。总体来看,免耕秸秆覆盖产量高,选用抗性品种和合理运用药剂能够有效抑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生防制剂 小麦赤霉病 病穗率 子囊壳
下载PDF
基于太阳病误下变证论“膈病”
4
作者 张克克 王祥麒 《河南中医》 2024年第8期1140-1144,共5页
太阳病涵盖了伤寒由表到里的整个演变过程,由于患者禀赋强弱、感邪轻重、就诊是否及时等原因,在此阶段可能出现表里证,所以太阳病可用到下法,但由于对表里先后顺序及整体病势把握不准确而误下产生变证者不少。太阳病下之后结局有两种:(1... 太阳病涵盖了伤寒由表到里的整个演变过程,由于患者禀赋强弱、感邪轻重、就诊是否及时等原因,在此阶段可能出现表里证,所以太阳病可用到下法,但由于对表里先后顺序及整体病势把握不准确而误下产生变证者不少。太阳病下之后结局有两种:(1)下之愈。(2)下之不愈,而不愈者又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误治后邪气仍在表者,当以汗解之;二是有表里证者,表解乃可攻里,否则引邪入里,为逆;三是误下影响了太阳病自然发展轨迹,导致表证几无,而邪气入膈,从而产生变证。无论太阳病正常转归还是误下发为变证,“膈”均是邪气入里之“首站”。膈病主要是邪气侵扰使其失去阻隔、分界作用,导致清浊易位,上下隔拒,典型特点为清浊不分,“上逆”与“下趋”症状并见,治疗首当察其在膈上、膈下,遵循“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的治疗原则,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病” 太阳病 误下变证 下法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血水同治法刍议当归贝母苦参丸之异病同治 被引量:1
5
作者 闫津豪 付强 +1 位作者 曲春成 李冀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3期346-350,共5页
目的 基于血水同治法刍议当归贝母苦参丸之异病同治。方法 以血水同治法为理论依据,结合当归贝母苦参丸之组方原理,探讨其异病同治之临床应用。结果 当归贝母苦参丸为血水同治法代表方剂,为治疗妇女妊娠并发小便难之名方。现代中医学者... 目的 基于血水同治法刍议当归贝母苦参丸之异病同治。方法 以血水同治法为理论依据,结合当归贝母苦参丸之组方原理,探讨其异病同治之临床应用。结果 当归贝母苦参丸为血水同治法代表方剂,为治疗妇女妊娠并发小便难之名方。现代中医学者基于其血水同治的组方思路,扩展其临床应用,如盆腔炎、前列腺炎、慢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肿瘤类疾病。结论 当归贝母苦参丸之异病同治皆为其血水同治之配伍功效与多种疾病之病机吻合,临证之时应灵活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水同治 当归贝母苦参丸 异病同治
下载PDF
“下病上治”整脊法治疗腰骶后关节病的效果
6
作者 于长岁 朱立国 +5 位作者 张晓峰 于忠宝 王树人 卢克俭 李俊杰 龚道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67-70,共4页
目的 评价“下病上治”整脊法治疗腰骶后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治疗160例腰骶部后关节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 评价“下病上治”整脊法治疗腰骶后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治疗160例腰骶部后关节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下病上治”整脊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腰椎活动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均大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病上治”整脊法治疗腰骶后关节病效果优于推拿手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病上治” 整脊法 腰骶后关节病 视觉模拟评分法 腰椎活动度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林煊烨 杜斌 +2 位作者 刘锌 申玉立 谢程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22-125,共4页
从中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出发,探讨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方法,中医学在治疗该病方面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治疗手段,比如中药内服、外用熏洗、针灸等,这些治疗方法相互结合,疗效显著。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病名 病因病机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李飞针灸治疗面瘫经验举隅
8
作者 周欣华 李蔚然 +1 位作者 王克坡 李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41-1047,共7页
总结李飞教授治疗面瘫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李飞提出诊治面瘫时应遵循“初病审因,次探病机,再明病证,辨证论治”,以祛风通络、疏调筋经为基本治疗原则。临床治疗时,以“重视解剖,依症施治”为基本方针,贯通中西理论,结合表情肌解剖结... 总结李飞教授治疗面瘫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李飞提出诊治面瘫时应遵循“初病审因,次探病机,再明病证,辨证论治”,以祛风通络、疏调筋经为基本治疗原则。临床治疗时,以“重视解剖,依症施治”为基本方针,贯通中西理论,结合表情肌解剖结构,动态化判断神经、肌肉恢复情况,依据症状选取相应经验组穴。重视整合理论,总结理法辨证、分期辨证、症状辨证之“辨证三重”法则,调经、调筋、调神之“治疗三调”理论,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针灸 从机求治 依症施治 三重三调 李飞 经验
下载PDF
从“异病同治”角度探讨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选穴规律
9
作者 张译尹 王东岩 +2 位作者 张健 李慎微 刘拥军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7期780-786,共7页
目的基于多软件协同数据挖掘技术,从“异病同治”角度探讨近5年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选穴规律。方法交叉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2018年1月1... 目的基于多软件协同数据挖掘技术,从“异病同治”角度探讨近5年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选穴规律。方法交叉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期刊文献。依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用Zotero 6.0.26管理原始文献,用Microsoft Excel 16.54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并对录入的针灸处方进行数据清洗、统计分析及可视化处理。结果本研究纳入神经性皮炎针灸处方31个、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灸处方34个。腧穴使用频次均以阿是穴为首,除阿是穴外其他腧穴集中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且五输穴在特定穴中占比最高。神经性皮炎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灸处方共有的核心腧穴为“阿是穴-血海-三阴交”,共有核心穴对为“血海-阿是穴”。对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分别聚为3类,其中阿是穴在2种疾病针灸处方中均单独成类。结论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所选腧穴具有高度一致性,与“异病同治”理论相符,但在腧穴配伍上又存在一定差异,说明2种疾病在病机上各有侧重,临床应结合实际情况辨证治疗,加减选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病同治 神经性皮炎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数据挖掘 选穴规律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心脉安片“异病同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吴双凤 张薇 +3 位作者 郭海彪 匡艳辉 徐科一 刘晓秋 《特产研究》 2024年第4期31-41,共11页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心脉安片治疗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BATMAN-TCM、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titch数据库收集心脉安片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并结合GeneCards、TTD、OMIM和DrugBank数据库获...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心脉安片治疗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BATMAN-TCM、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titch数据库收集心脉安片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并结合GeneCards、TTD、OMIM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疾病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获得心脉安片“异病同治”的共同靶点,并绘制中药有效成分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对疾病成分靶点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分析PPI网络的核心靶点,并运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将核心靶点与关键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本研究从心脉安片中筛选出146个活性化合物,其“异病同治”的共同靶点178个,核心靶点11个,分别是STAT3、AKT1、IL-6、TNF、MAPK3、TP53、EGFR、HSP90AA1、VEGFA、EDN1和PPARA。关键活性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等成分。关键生物通路包括HIF-1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等成分与STAT3、TNF、IL-6和VEGFA等靶点稳定对接。心脉安片“异病同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心脉安片效应机制,探索其新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安片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异病同治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三焦分消”理念分析三仁汤“异病同治”治疗溃疡性疾病的临证思路
11
作者 吴智鹏 张钰琴 +5 位作者 曾国圆 陈玮钰 张荣臻 王明刚 张日云 彭梦如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3期253-256,共4页
溃疡性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其核心是“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若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与证候,即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三仁汤是治疗温病湿热证... 溃疡性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其核心是“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若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与证候,即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三仁汤是治疗温病湿热证的代表方剂,可通过宣上、畅中、渗下将湿热之邪由三焦分消走泄而去。溃疡性疾病包括口腔溃疡、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病,临证之际,“有是证用是方”,若疾病证属湿热蕴结,投以三仁汤治之,疗效颇佳。从疾病“异病同治”的角度出发,基于“三焦分消”理论初步探讨三仁汤在溃疡性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以期为溃疡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分消 三仁汤 异病同治 口腔溃疡 胃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论帕金森病伴抑郁和原发性抑郁的异质性
12
作者 张薇 袁灿兴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23-26,40,共5页
抑郁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其虽与原发性抑郁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但二者发病机制及治疗不尽相同。原发性抑郁可归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帕金森病伴抑郁则属于“颤证”及“郁证”合病。从临床症状、发病机制、西药治疗、中医病... 抑郁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其虽与原发性抑郁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但二者发病机制及治疗不尽相同。原发性抑郁可归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帕金森病伴抑郁则属于“颤证”及“郁证”合病。从临床症状、发病机制、西药治疗、中医病因病机、中药治疗等方面论述帕金森病伴抑郁和原发性抑郁的异质性,以期为帕金森病伴抑郁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中医药疗法 同病异治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基于《治肝三十法》探析从肝论治间质性肺疾病咳嗽
13
作者 李睿 王玉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37-640,共4页
清代医家王旭高以肝气、肝火、肝风、肝虚为纲,总结创立了《治肝三十法》。以《治肝三十法》为立足点探析肝气、肝火、肝风、肝虚的源流及内涵,并探讨间质性肺疾病的病机变化与其相似之处,从而提出从肝论治间质性肺疾病咳嗽,分析并探索... 清代医家王旭高以肝气、肝火、肝风、肝虚为纲,总结创立了《治肝三十法》。以《治肝三十法》为立足点探析肝气、肝火、肝风、肝虚的源流及内涵,并探讨间质性肺疾病的病机变化与其相似之处,从而提出从肝论治间质性肺疾病咳嗽,分析并探索间质性肺疾病相关咳嗽的临床用药规律及有效方剂,并应用典型案例验证其临床疗效,希望能对中医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相关咳嗽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肝三十法》 间质性肺疾病 久咳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桂枝茯苓丸“异病同治”脑病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谢佳峄 王钜为 +3 位作者 蒋越 赵圣 严凯雯 朱文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09-620,共12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桂枝茯苓丸“异病同治”治疗缺血性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轻度认知障碍、失眠障碍、癫痫以及血管性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桂枝茯苓丸“异病同治”治疗缺血性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轻度认知障碍、失眠障碍、癫痫以及血管性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以及PubChem平台预测桂枝茯苓丸组方药物的核心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检索DrugBank、疾病基因网络(Disease Gene Network,DisGeNET)、基因组注释数据平台(Genome Annotation Database Platform,GeneCards)及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获取疾病相关靶点,得到药物-疾病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核心靶点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去重后共获取桂枝茯苓丸核心活性成分155个,相关靶点672个,脑病靶点196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78个,其中桂枝茯苓丸“异病同治”脑病的5个核心活性成分为丹皮酚、槲皮素、芍药苷、肉桂醛、苦杏仁苷,PPI筛选得到5个关键靶点分别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胰岛素(insulin,INS)、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B),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通路分别为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中的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RAGE)信号通路、阿尔茨海默病、神经退行性变-多发性疾病中的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之间结合活性较好。[结论]本研究阐述了桂枝茯苓丸“异病同治”脑病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了解桂枝茯苓丸的作用机制,探索新的临床应用和实验探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丸 脑病 异病同治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丹皮酚 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金匮肾气丸“异病同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何佳宁 赵伟博 王佩娟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62-469,I0001,I0002,共10页
目的 以中医“异病同治”理论为依据,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究金匮肾气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作用机制。方法 自2022年3—10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获取金匮肾气丸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 目的 以中医“异病同治”理论为依据,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究金匮肾气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作用机制。方法 自2022年3—10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获取金匮肾气丸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利用DrugBank、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将两者取交集获取共有靶点,通过STRING11.5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Cytoscape 3.7.1构建金匮肾气丸“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利用R语言对共有靶点进行富集分析,运用SYBYL-X 2.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得到疾病与药物共有靶点65个,核心靶点主要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胱天蛋白酶-3(CASP-3)、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潜在靶点主要富集在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的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JAK-STAT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中。结论 金匮肾气丸中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促进组织血管生成等作用,初步揭示了金匮肾气丸“异病同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潜在靶点与现代生物学机制,为深入研究开展实验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异病同治 金匮肾气丸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多囊卵巢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
下载PDF
《伤寒论》中的小方
16
作者 穆雪平 李泉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伤寒论》是汉代张仲景所写的中医经典临床著作,其组方精炼,疗效显著。前人曾比喻中医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因此小方具有研究意义。《伤寒论》中小方的具体治法有和法、寒法、温法、汗法、吐法和下法。作者根据小方治法的不同... 《伤寒论》是汉代张仲景所写的中医经典临床著作,其组方精炼,疗效显著。前人曾比喻中医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因此小方具有研究意义。《伤寒论》中小方的具体治法有和法、寒法、温法、汗法、吐法和下法。作者根据小方治法的不同,对比、总结《伤寒论》中的小方条文、药性、组方分析及临床应用,有助于学习仲景组方思路,使临床应用更加得心应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小方 张仲景 经方 异病同治
下载PDF
齐元富教授益气补血法治疗癌因性疲乏经验谈
17
作者 柳晶瑄 刘寨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8期82-84,共3页
山东省中医院名老中医齐元富教授从医几十年积累了大量宝贵临床经验,在以益气补血法治疗癌因性疲乏方面颇有心得。他认为心、肝与癌因性疲乏密切相关,是诊治重点,并且以益气补血为治则,以标本兼治为目的,自拟方益气补血汤,在临床上取得... 山东省中医院名老中医齐元富教授从医几十年积累了大量宝贵临床经验,在以益气补血法治疗癌因性疲乏方面颇有心得。他认为心、肝与癌因性疲乏密切相关,是诊治重点,并且以益气补血为治则,以标本兼治为目的,自拟方益气补血汤,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疗效。齐教授选择益气补血汤对症治疗,不仅针对患者的症状,同时兼顾其肿瘤术后的防治,用药精专,在使用益气补血汤原方基础上,灵活加减,附验案一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劳 癌因性疲乏 益气补血法 标本兼治 临证经验 齐元富
下载PDF
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探讨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原则
18
作者 谭国志 林贤灿 +4 位作者 黄佳纯 蔡绍铭 万雷 黄宏兴 张志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6期1260-1264,共5页
“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因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肌少症(Sarcopenia,SP)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同时发生时被称为肌少-骨质疏松症(Os... “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因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肌少症(Sarcopenia,SP)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同时发生时被称为肌少-骨质疏松症(Osteosarcopenia,OS),会造成跌倒、骨折、死亡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对SP与OP的认识,文章从“异病同治”角度出发,分析SP与OP的共性病因病机,探索中医治疗SP、OP与OS的思路,为中医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骨质疏松症 异病同治 中医学
下载PDF
从瘀热辨治儿童五官疾病验案三则
19
作者 郭子宜 梁峻铭 +2 位作者 刘叶 赵靖 崔霞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6期642-646,共5页
瘀热是血热与血瘀胶结而成的一种病理因素,广泛存在于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不同阶段。儿童五官血络丰富,感邪易从热化,产生痈肿诸疾,其形肿大,其色暗红,难以彻清,反复出现,与瘀热致病特点相吻合,由此推测瘀热是儿童五官疾病重要病机之... 瘀热是血热与血瘀胶结而成的一种病理因素,广泛存在于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不同阶段。儿童五官血络丰富,感邪易从热化,产生痈肿诸疾,其形肿大,其色暗红,难以彻清,反复出现,与瘀热致病特点相吻合,由此推测瘀热是儿童五官疾病重要病机之一。基于瘀热理论重新审视当归六黄汤,创新性提出运用当归六黄汤治疗儿童五官疾病,以霰粒肿、慢性根尖周炎、慢性扁桃体炎三种儿童常见五官疾病为例,论述运用当归六黄汤治疗儿童五官疾病瘀热证的辨治思路,阐释异病同治的中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热 五官疾病 霰粒肿 根尖周炎 扁桃体炎 当归六黄汤 异病同治
下载PDF
许芝银应用温阳法辨治瘿病后期经验
20
作者 赵浩然 许芝银 马朝群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3-1158,共6页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许芝银教授对于瘿病诊疗经验丰富,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术后等瘿病在临床进展到后期均出现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常进一步累及肝、脾、肾等脏腑,均有阳虚证候。强调在...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许芝银教授对于瘿病诊疗经验丰富,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术后等瘿病在临床进展到后期均出现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常进一步累及肝、脾、肾等脏腑,均有阳虚证候。强调在辨治基础上审证求机,灵活应用温阳法,温阳以行气、消痰、祛瘀、利水、散结、益气养阴。突出脏腑辨证、兼顾整体与局部统一,且灵活应用药对,颇具特色,疗效显著,更好地诠释“异病同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瘿病后期 温阳法 辨证论治 名老中医 @许芝银 经验 异病同治 验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