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内涵、评价维度与实践向度
1
作者 杨彪 项松林 张志鹏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2,20,共9页
文章在梳理已有研究基础上,从“使用”与“匹配”两个层面阐释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的内涵,从均等化、标准化与精准化3个维度构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的评价维度并融入数字技术要素特性,进而以整体性治理为出发点,构建均... 文章在梳理已有研究基础上,从“使用”与“匹配”两个层面阐释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的内涵,从均等化、标准化与精准化3个维度构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的评价维度并融入数字技术要素特性,进而以整体性治理为出发点,构建均等化、标准化、精准化三螺旋模型,提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实践向度,即以“均等化”实现服务可及性的区域协调,以“标准化”实现服务可及性的动态调适,以“精准化”实现服务可及性的供需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 可及性 乡村 中国式现代化 三螺旋模型
下载PDF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农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SWOT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琼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7-111,共5页
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农村作为积极老龄化战略目标实现的短板,通过推行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有助于满足农村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在阐明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农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农村智慧养老服务... 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农村作为积极老龄化战略目标实现的短板,通过推行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有助于满足农村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在阐明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农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农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进行SWOT分析,最后从政府制度保障、企业服务保障、多元物质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完善农村智慧养老服务的对策,以期助推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智慧养老 农村 SWOT分析
下载PDF
岭南乡村新型生活圈规划探索——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
3
作者 钟梦琪 陈晓明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5期93-95,109,共4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人为本、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村民作为乡村生活的主体,其日常活动反映人们对乡村空间环境的使用情况。研究从不同村民的日常活动的时空范围与特征出发,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数据进行调研...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人为本、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村民作为乡村生活的主体,其日常活动反映人们对乡村空间环境的使用情况。研究从不同村民的日常活动的时空范围与特征出发,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数据进行调研与分析,构建适应人口结构、产业特征、交通方式的岭南新型乡村社区生活圈,以及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活动空间,从而探索适应岭南乡村特色的新型社区生活圈的规划策略与方法,为岭南地区乡村公共服务配套及乡村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活圈 公共服务设施 日常活动 岭南地区
下载PDF
农户水稻“双改单”与收入增长:来自农村社会化服务的视角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全忠 陈欢 +1 位作者 张倩 周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农户水稻种植"双改单"正以一种不可逆转的态势发展。由于农民种稻收入在家庭收入增长中份额日趋减少,使得农户倾向于将更多劳动时间和生产资源转移到兼业或非农生产活动上,出于粮食安全和提高耕地利用率的考虑,国家鼓励农户... 农户水稻种植"双改单"正以一种不可逆转的态势发展。由于农民种稻收入在家庭收入增长中份额日趋减少,使得农户倾向于将更多劳动时间和生产资源转移到兼业或非农生产活动上,出于粮食安全和提高耕地利用率的考虑,国家鼓励农户选择双季稻,而农村社会化服务的推进和发展,能够促进生产者劳动时间和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来兼顾到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目标。本文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农户追踪数据基础上,分析农户水稻"双改单"和收入增长的演变趋势,以农村社会化服务为视角,尝试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并实证分析以回答,在农村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支持下,能否使得农户兼顾到双季稻种植和收入增长的双重目标?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0年,农户水稻"双改单"趋势明显,双季稻比例年均降幅达1.82个百分点,2010年双季稻种植比例已降至三成左右。水稻生产者的非农兼业类型正由传统的种养结合经营逐渐向农业以外产业拓展,到2010年生产者的职业所属行业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工业、建筑业和水面养殖业。以农机装备为代表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尚不能使农户兼顾到收入增长与双季稻种植的双重目标,农村社会化服务的主要贡献在水稻生产者的非农兼业行为上,对其选择单双季水稻的影响较小。由于可在务农与非农劳动时间上进行错峰配置,生产者的非农兼业行为与其单双季水稻种植之间具有互补性,然而也有微弱迹象显示,随着生产者非农兼业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将可能对单双季水稻种植产生负面影响。文章建议,要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目标,应当重视长江流域水稻主产区的农户"双改单"演变趋势,继续拓展水稻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上的农村社会化服务内容,适当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引导农民扩大双季稻的种植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双改单” 收入增长 农村社会化服务 非农兼业 劳动供给
下载PDF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围 肖建华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12,共5页
 大学生志愿者在农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它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农村科学文化建设,提高农...  大学生志愿者在农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它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农村科学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者活动 农村 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经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思想道德建设
下载PDF
老龄化进程中川东贫困农村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实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廖文豪 任玉梅 桂晓艾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第4期114-119,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数理统计法等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川东地区6个国家级贫困县,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老年人体育消费行为、体育活动模式行为、体育活动指导与服务保障现状,并找...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数理统计法等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川东地区6个国家级贫困县,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老年人体育消费行为、体育活动模式行为、体育活动指导与服务保障现状,并找出制约贫困县老年人体育发展的因素,进一步提出适合贫困地区老年人体育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贫困地区 农村老年人 活动方式 服务保障
下载PDF
以志愿服务带动农村无偿献血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海涛 孙红玲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3年第3期79-80,共2页
通过组建市—县—乡—村志愿者服务队伍,以市、县固定采血点—乡镇卫生院—村诊所为依托,以志愿者为纽带,建立并完善农村无偿献血组织、宣传和服务网络,进而组建遍布各乡镇、各医院的农村无偿献血网络,促进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农村 无偿献血
下载PDF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慧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154-156,共3页
大学生群体必将成长为推进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既可帮助乡村建设,也可使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基于这一认知,首先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 大学生群体必将成长为推进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既可帮助乡村建设,也可使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基于这一认知,首先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与意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制约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依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养路径
下载PDF
提升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效果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夏青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6期133-135,共3页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高校可以通过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来展示育人的效果与价值。文章对提升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效果的路径进行探究与分析,通过对当前高校"三下乡"...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高校可以通过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来展示育人的效果与价值。文章对提升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效果的路径进行探究与分析,通过对当前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现状的全面分析,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方法,拓宽育人路径,增强育人效果,不断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三下乡 社会实践 育人 路径
下载PDF
大学生支教创新方式探究——多元模式的试行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祺 段英铎 石寒 《科教文汇》 2020年第3期26-27,共2页
自1994年大中专生志愿者暑假"支教"文化下乡活动起,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活动大范围普及,基本成为大学生暑期实践的首要选择。本文以西北工业大学"摆渡星空夏"支教队为例,从大学生支教现状与深度贫困地区教育需求出发,... 自1994年大中专生志愿者暑假"支教"文化下乡活动起,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活动大范围普及,基本成为大学生暑期实践的首要选择。本文以西北工业大学"摆渡星空夏"支教队为例,从大学生支教现状与深度贫困地区教育需求出发,探究多元化的大学生支教创新方式。采用实地考察法与访谈法,发现目前大学生暑期支教存在形式单一与可持续性差的问题,提出寻找定点单位以实现长期合作、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小组、"互联网+"支教与暑期乡村夏令营并行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大学生支教多元化,以此改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现状,实现精准教育扶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支教 多元模式 三下乡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科普机制创新初探——以中国农学会“两带两促”科技志愿服务模式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廖丹凤 包书政 +4 位作者 冯桂真 王长海 张楠 边全乐 何雄奎 《农学学报》 2022年第10期87-93,共7页
以志愿精神和科学精神为统领,通过高层与基层两类科技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及“两带两促”科普新模式推广,用崇德向善和雷锋精神驱动城乡科技人员和高素质农民,在不需政府投资、不占国家资源、尽其所能不计报酬情况下,无偿服务农村农民,... 以志愿精神和科学精神为统领,通过高层与基层两类科技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及“两带两促”科普新模式推广,用崇德向善和雷锋精神驱动城乡科技人员和高素质农民,在不需政府投资、不占国家资源、尽其所能不计报酬情况下,无偿服务农村农民,是今后构建农村科普新格局、做好农村科普工作的有效途径。中国农学会广泛动员和吸纳涉农科教工作者及农技推广人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涉农企业家、退伍军人、在校大学生等加入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塑造体制内与体制外相结合的多层次、多主体的社会化队伍结构,建立起了一支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科普志愿服务队伍。截至2022年5月,已建立136支服务分队,志愿者近3000人,形成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用得上、留得住、常在村”的乡村本土科技志愿服务队伍,保障了科普资源常年扎根农村,形成了农村科普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机制,有效破解农村科普“最后一公里”难题,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落到了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科普 科技志愿服务 科普机制创新
下载PDF
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12
作者 曾骊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0-43,共4页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我党在新世纪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结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经验,从运行体系和机制两方面分析高校如何结合专业优势,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我党在新世纪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结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经验,从运行体系和机制两方面分析高校如何结合专业优势,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与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专业优势
下载PDF
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留守儿童长效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寿弘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9年第1期73-76,共4页
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留守儿童长效机制有助于持续发挥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大学生在实际志愿服务农村留守儿童过程中,呈现出服务内容与形式单一、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不足、服务实效性偏低的问题。针对服务现状,通过从单... 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留守儿童长效机制有助于持续发挥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大学生在实际志愿服务农村留守儿童过程中,呈现出服务内容与形式单一、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不足、服务实效性偏低的问题。针对服务现状,通过从单向性关注转变为"主位诉求"式的互动性关注、从"政府—企业—高校"单一关爱方式转变为多主体协同关爱方式、从低成效向高成效转变三个方面发力,逐步构建起差异化实施、多主体参与和多角度评估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 农村留守儿童 长效机制
下载PDF
增强大学生专业化实践团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效果分析——以“果立成”实践队赴宁阳县助力乡村振兴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牛成亮 张莉 《科教导刊》 2021年第11期181-183,186,共4页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思政育人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有助于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当中。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高校社会实践存在普遍性问题。本文以"果立成"实践队...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思政育人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有助于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当中。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高校社会实践存在普遍性问题。本文以"果立成"实践队赴宁阳县助力乡村振兴为例,通过对调研课题深入分析论证结合专业特色组建专业化实践团队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达到增加社会实践效果的目的。为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开展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下乡 社会实践 专业特色 效果
下载PDF
在校大学生乡村夏令营短期支教问题和对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屈玉渊 高援国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2年第3期373-378,共6页
为切实提升大学生乡村夏令营短期支教公益活动的实效性,本文应用定性研究法、问卷调研法、定量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乡村夏令营实践经验,论述了乡村夏令营的重要意义,研究了陕西省乡村夏令营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对策,提出了“高... 为切实提升大学生乡村夏令营短期支教公益活动的实效性,本文应用定性研究法、问卷调研法、定量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乡村夏令营实践经验,论述了乡村夏令营的重要意义,研究了陕西省乡村夏令营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对策,提出了“高校灵活适配政策,鼓励大学生乡村夏令营;积极争取地方支持,协助开展大学生夏令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助力大学生乡村夏令营;完善选培机制体制,打造乡村夏令营精品团队;推动地方完善立法,强化乡村夏令营法理支持”实践模式和相关对策。这些分析说明乡村夏令营短期支教很有意义、需要完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短期支教 定量分析 乡村夏令营
下载PDF
农村空置小学改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路径新探——基于中国台湾地区社区活化经验的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耀林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年第4期78-88,共11页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大陆农村社区正面临大量小学校舍资源闲置和公共养老服务空间匮乏的矛盾。善用闲置校舍资源,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又能够对空置的校舍进行保护性开发,是一个双重乃至多重获益的整合。中国台湾地区二十多...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大陆农村社区正面临大量小学校舍资源闲置和公共养老服务空间匮乏的矛盾。善用闲置校舍资源,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又能够对空置的校舍进行保护性开发,是一个双重乃至多重获益的整合。中国台湾地区二十多年来的社区营造经验为解决这一对矛盾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将空置小学改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一个“资产为本”的社区活化过程,需要以人为中心、内在取向和聚焦社区关系构建;需要强调软件而不是硬件,使得空间开放化、复合化、艺术化和育人化;还需要强化社区教育、文化保育、社区组织培育以及社区意识、社区认同和社区感的培养,以促进政府与民间上下互动,实现基层培力和政策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空置小学 社区养老 社区活化 资产为本
下载PDF
试述农村金融服务新领域
17
作者 张志英 《太原科技》 2007年第12期28-29,共2页
阐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和农村信用社的根本任务,介绍了农村信用社应为其提供农金服务的种类及内容,并对农村信用社应大力开展的几种金融服务形式提出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支农新领域 主动服务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西部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卢文云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20,共6页
为全面了解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体育现状,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包括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镇(乡)和行政村的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及统计分析法分别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体育活动、体育需求进行了广泛... 为全面了解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体育现状,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包括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镇(乡)和行政村的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及统计分析法分别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体育活动、体育需求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结论: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存在着体育活动意识、健康意识薄弱,体育需求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既有供给方面的原因也有需求方面的原因;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促进西部农村居民的体育参与应该以服务西部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农村的本土体育资源,从提高农村居民的需求和加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两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西部农村 居民体育现状 体育活动 体育需求 公共体育服务
原文传递
积极老龄化及健康促进视角下西南少数民族农村老人养老需求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矗群 杨红卫 +5 位作者 崔立华 李福仙 张晓玲 吴斌 刘丹 张开宁 《医学与社会》 2017年第12期18-21,共4页
目的:以"积极老龄化"和健康促进的理念,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以期为促进老年人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立意整群抽样,对傣、侗、藏3个民族665位农村老人养老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家庭仍然是主要保障来源;健康... 目的:以"积极老龄化"和健康促进的理念,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以期为促进老年人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立意整群抽样,对傣、侗、藏3个民族665位农村老人养老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家庭仍然是主要保障来源;健康状况值得关注;社会参与以宗教和娱乐活动为主,公共事务决策参与边缘化。结论:积极老龄化视角可拓展老龄化研究的视野,更深层次地了解老年人需求,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应以家庭养老为重点,加强老年人健康促进和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通过文化支持和制度保障促进老年人的公共决策参与,提升晚年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老龄化 养老需求 健康促进 医养结合 少数民族 农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