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部史学、诗性兼备的厚重之作——简评陈贻焮《杜甫评传》并论当代杜甫研究之格局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怀东 潘雪婷 《杜甫研究学刊》 2023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杜甫其人其诗是中国诗歌史、文化史上伟大的存在,特点鲜明,影响巨大。20世纪以来的杜甫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陈贻焮先生的《杜甫评传》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陈先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学术积累,娴熟地运用知人论世、诗史互... 杜甫其人其诗是中国诗歌史、文化史上伟大的存在,特点鲜明,影响巨大。20世纪以来的杜甫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陈贻焮先生的《杜甫评传》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陈先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学术积累,娴熟地运用知人论世、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力求深刻而全面地厘清杜甫的经历及其与时代的互动。他高度关注杜诗,并致力还原杜诗的创作情境、分析杜诗的思想艺术等工作。这部评传具有强烈而鲜明的诗学品质和诗性精神,从而实现了古今贯通,具有一种特别的艺术感染力。一代有一代之学问,杜甫研究仍有大量遗留的复杂问题亟待解决,尤其要加强文本细读并开阔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贻焮 《杜甫评传》 知人论世 史诗互证 诗性
下载PDF
教育:以建构人的意义世界为旨归 被引量:15
2
作者 高鹏 杨兆山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共7页
与人性的契合,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人性是"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而"意义世界"则是基于人"超越性"维度的"合真""合善""合美"的... 与人性的契合,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人性是"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而"意义世界"则是基于人"超越性"维度的"合真""合善""合美"的精神世界,彰显了人之于动物的独特性。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于"使人作为人成为人",它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宗旨,以"美"为鹄的,是受教育者建构自我意义世界的必然途径和可能方式。在"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社会中,教育的意义探寻功能被遮蔽了。为使人摆脱工具性的存在状态,实现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应在教育实践中消解"物化思维",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而通过对受教育者适应性的尊重与超越性的激发,不断完善教育对人的建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意义世界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唐人论孟诗诠论 被引量:4
3
作者 钱志熙 《阅江学刊》 2012年第1期92-98,共7页
唐人评论诗人有两个特点:一是重视知人论世;二是具备整体性思维方式。唐人如王士源、殷璠、皮日休等对孟浩然诗歌的评论,较之后人更能揭示孟浩然的艺术造诣,也对研究孟浩然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皮日休对孟浩然诗歌的... 唐人评论诗人有两个特点:一是重视知人论世;二是具备整体性思维方式。唐人如王士源、殷璠、皮日休等对孟浩然诗歌的评论,较之后人更能揭示孟浩然的艺术造诣,也对研究孟浩然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皮日休对孟浩然诗歌的评论更具特点,他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诗歌背景,揭示出了包括孟浩然诗歌在内的盛唐诗风,是在对建安诗风与六朝诗艺的辩证继承、成功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极符合唐诗繁荣与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 孟诗 知人论世 整体性 皮日休
下载PDF
从1958年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看港台新儒家的问题意识 被引量:1
4
作者 干春松 Misha Tadd 《孔学堂》 2018年第4期4-16,107-121,共14页
面对西方对中国研究中的局限性,唐君毅等人在1958年签署了《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提出要对中国文化怀有同情和敬意。并认为中国文化中存在超越性的面向,心性之学是儒学思想的主体。儒学面对现代性的挑战,其使命是民主建国和发... 面对西方对中国研究中的局限性,唐君毅等人在1958年签署了《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提出要对中国文化怀有同情和敬意。并认为中国文化中存在超越性的面向,心性之学是儒学思想的主体。儒学面对现代性的挑战,其使命是民主建国和发展出科学思维。《宣言》确立了港台新儒家的基本面向,然基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他们对于儒家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一些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8年 《宣言》 心性 新儒家
下载PDF
自然遗产地方社区与原住民:反思与展望
5
作者 王博 孙铁 宋峰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年第3期13-20,共8页
2021年在中国福州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泰国岗卡章森林保护区为代表的自然遗产提名申报项目与以刚果民主共和国萨隆加国家公园和卡胡兹-别加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审议项目,都涉及了复杂且敏感的自然遗产地方社区... 2021年在中国福州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泰国岗卡章森林保护区为代表的自然遗产提名申报项目与以刚果民主共和国萨隆加国家公园和卡胡兹-别加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审议项目,都涉及了复杂且敏感的自然遗产地方社区和原住民问题。文章以此为分析视角,回顾自然遗产地方社区和原住民问题的发展演化过程,就自然遗产地方社区与原住民保护管理面临的核心问题进行归纳和反思,并对未来自然遗产地方社区和原住民发展与保护管理作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 地方社区与原住民 发展过程 反思与展望
下载PDF
传统资源与言传身教——孟子“知人论世”读书法考释
6
作者 杨海文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1-36,共6页
"知人论世"是孟子倡导的读书法,值得从传统资源、主体意识的双重视野予以深入探讨。一方面,从文献的角度看,这一读书法的形成是《诗》《书》、孔子、老子、《尸子》等传统资源给予深度支援的文化结晶。另一方面,从解释的角度... "知人论世"是孟子倡导的读书法,值得从传统资源、主体意识的双重视野予以深入探讨。一方面,从文献的角度看,这一读书法的形成是《诗》《书》、孔子、老子、《尸子》等传统资源给予深度支援的文化结晶。另一方面,从解释的角度看,这一读书法的敞开是具有道德理想的文化守成主义者对于经典世界言传身教的实践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人论世 传统资源 主体意识 言传身教 读书法
下载PDF
水利建设中自然遗产的法律保护
7
作者 马明飞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59-64,共6页
随着经济发展对水电能源的迫切需求,方兴未艾的水利建设给相关的自然遗产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结合美国与土耳其的相关案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遗产保护法》(征求意见稿),可以通过建立监测评估制度、自然遗产基金制度,并利用《保护世... 随着经济发展对水电能源的迫切需求,方兴未艾的水利建设给相关的自然遗产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结合美国与土耳其的相关案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遗产保护法》(征求意见稿),可以通过建立监测评估制度、自然遗产基金制度,并利用《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相关规定,为水利建设中的自然遗产提供法律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遗产保护法》
下载PDF
自然美的撕裂与弥合——《故乡》的一种读解
8
作者 孙木函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6,共3页
鲁迅小说《故乡》的审美价值,可谓多多。如果从生态文化为切入点,可以得出新的认识:一是自然神话世界的撕裂与变异;二是“我”与闰土互补互渗,展示出古道悠远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撕裂与变异;三是生态人格的撕裂与变异。总之,《故乡》中... 鲁迅小说《故乡》的审美价值,可谓多多。如果从生态文化为切入点,可以得出新的认识:一是自然神话世界的撕裂与变异;二是“我”与闰土互补互渗,展示出古道悠远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撕裂与变异;三是生态人格的撕裂与变异。总之,《故乡》中的人们,都处在自然、社会、文化的动态过程中,经历着生态人格的撕裂与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神话世界 人与人的关系 生态人格的撕裂
下载PDF
试谈儒家人学生态伦理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紫薇 谢树放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4-38,共5页
儒家提出"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统一、互为依存的生态环境哲学理念,提出"人者,天地之心",既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又突显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突显儒家爱有差等、以人为贵的生态伦理观。儒家的生态... 儒家提出"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统一、互为依存的生态环境哲学理念,提出"人者,天地之心",既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又突显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突显儒家爱有差等、以人为贵的生态伦理观。儒家的生态伦理哲学可突破并超越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不同认识,为解决现代社会生态危机,促进环境保护、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贵的传统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万物一体 仁民爱物 爱有差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域下探析孟子的“知人论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健 赵敏凯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55-59,共5页
孟子在《万章》篇中提出了"知人论世"的方法,这一方法大多运用于文学作品解读,而对其内涵的研究不够深入。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域下研究"知人论世",可以丰富其方法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知人论世"的... 孟子在《万章》篇中提出了"知人论世"的方法,这一方法大多运用于文学作品解读,而对其内涵的研究不够深入。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域下研究"知人论世",可以丰富其方法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知人论世"的方法原则;从现实的人着眼"知人",就要尊重人的主体性,了解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运用矛盾分析法"论世",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人论世”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 阶级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
下载PDF
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53-58,共6页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反映的信息工具,也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本文在系统梳理已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情况,阐述了全民所有自然资...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反映的信息工具,也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本文在系统梳理已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情况,阐述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相关概念、数据基础、编制要素,在宏观层面提出了编制的思路和报表体系结构框架,也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不足待后续研究、补充、完善:一是本文负债表编制思路中未考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二是文中负债表编制报表结构框架设计对流量信息反映不够;三是目前各类自然资源资产价格内涵并不统一,核算结果无法对比;四是本文报表体系只涉及经济价值核算,还未涉及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所有 自然资源资产 负债表 编制探讨
下载PDF
浅谈“知人论世”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运用
12
作者 贺然杨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137-139,共3页
研究文化经典对于当今人类探求历史,或者为当代、以后文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意义。对于文化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知人论世”法是研究文学诸多方法中的一种,研究“知人论世”产生的源头以及之后的发展,在阅读具体文学作品时,“知人论世... 研究文化经典对于当今人类探求历史,或者为当代、以后文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意义。对于文化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知人论世”法是研究文学诸多方法中的一种,研究“知人论世”产生的源头以及之后的发展,在阅读具体文学作品时,“知人论世”法的运用与体现,同时“知人论世”对于作家严谨、广泛和科学的创作也有深刻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人论世” 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李密《陈情表》中的孝心与宦情——兼及“知人论世”文学批评方法
13
作者 张廷银 《铜仁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8-24,共7页
李密《陈情表》是以情动人的名篇,其为了孝养祖母而坚辞朝廷征聘,尤其令人动容。但李密反映在《陈情表》中的孝心其实另有隐情,背后与他的政治追求即选择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我们今天重新阅读这篇名作时所应该注意的,孟子所提倡的“... 李密《陈情表》是以情动人的名篇,其为了孝养祖母而坚辞朝廷征聘,尤其令人动容。但李密反映在《陈情表》中的孝心其实另有隐情,背后与他的政治追求即选择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我们今天重新阅读这篇名作时所应该注意的,孟子所提倡的“知人论世”批评方法依然需要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密 《陈情表》 知人论世
下载PDF
为《诗》辩护:孟子《诗》学观新解
14
作者 刘纯友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2-39,共8页
为《诗》辩护是孟子《诗》学的核心,这是为了回应战国“非《诗》”的《诗》学危机。孟子的为《诗》辩护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借《诗》立言的诗教实践,即以《诗》议论时政、施行教化和发扬王道;二是说《诗》方法的重新规范,即以“知... 为《诗》辩护是孟子《诗》学的核心,这是为了回应战国“非《诗》”的《诗》学危机。孟子的为《诗》辩护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借《诗》立言的诗教实践,即以《诗》议论时政、施行教化和发扬王道;二是说《诗》方法的重新规范,即以“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之新法对“以《诗》为史”和“断章取义”的旧方进行纠偏救弊。孟子的为《诗》辩护是成功的,不仅促进了《诗》的经学化、经典化,还奠定了中国诗学阐释学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诗》辩护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断章取义
下载PDF
从“故而已矣”到“乃若其情”——《孟子》“天下之言性也”章的诠释及其衍生问题
15
作者 何益鑫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8,共11页
《孟子》"天下之言性也"章,一直未得善解。根本原因是,人们不能理解孟子论性的基本立场。此章的"故"字,于人则为事迹,于物则为轨迹,皆指人物之现象而言。孟子认为,时人言性都只是说到了人事之现象而已,未能着眼于&q... 《孟子》"天下之言性也"章,一直未得善解。根本原因是,人们不能理解孟子论性的基本立场。此章的"故"字,于人则为事迹,于物则为轨迹,皆指人物之现象而言。孟子认为,时人言性都只是说到了人事之现象而已,未能着眼于"以顺利为本"的角度,反思现象之情实。正如湍水或东流或西流,只是表面的、偶然的现象。它真正的实情是,在不受干扰的"顺利"之时,水必向下。即此常行,乃可言水之性。同样,若论人的情实,其现实的善恶只是表相而已;若能思之,则人人皆有四端之心,顺而养之可以为善。于此有常之处、顺利之处,乃可立性善之旨。孟子不满于时人以表相论性,他要反思、追寻人的情实,据以识性。这种反思与追问,背后包含的是生存的洞见与抉择。可以说,孟子论性是于现象之内理解现象,于实存之中识别、认取人性,他的立场是生存论的。后世学者从理论的、形而上学的角度去解释,未能契入孟子的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天下之言性也 故而已矣 乃若其情 生存论
原文传递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论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精神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甜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8年第9X期196-197,共2页
中国文化的主流,是人间的性格,是现世的性格,而中国艺术则是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艺术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关键,在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等艺术创作中无一不是这种精神自由解放的体现,本文就试图从社会与自然、情感与形式... 中国文化的主流,是人间的性格,是现世的性格,而中国艺术则是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艺术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关键,在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等艺术创作中无一不是这种精神自由解放的体现,本文就试图从社会与自然、情感与形式、天与人等关系中探求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的自然 自然的人化 以天合天 非意识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简论:宏观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冬莲 谢元态 《海派经济学》 2020年第4期107-119,共13页
习近平同志要求构建中国经济学需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中的“以民为本”“天人合一”“世界大同”和“宏观治理”四大方面的传统思想进行分析。对于“以民为本”“天人合一”和“世界大同”思想,首先研究... 习近平同志要求构建中国经济学需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中的“以民为本”“天人合一”“世界大同”和“宏观治理”四大方面的传统思想进行分析。对于“以民为本”“天人合一”和“世界大同”思想,首先研究各个思想的提出与传承,其次分析各个思想中蕴含的经济学意义,接着探讨各思想的政治学意义,最后再寻找其思想的当代意义。“宏观治理”是对包括国家治理、轻税薄赋、富民强国、货币流通和开源节流四个主要方面的传统思想进行简要论述,从而为中国经济学的宏观调控理论提供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中国传统文化基因 以民为本 天人合一 “世界大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