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免疫磁分离
1
作者 金彦 王敬依 +4 位作者 程佳宁 于乐民 张壁臣 张一博 许童羽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09,共10页
开发一种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快速分离与富集的免疫磁分离微流控系统,该系统由微流控芯片、微控制器、电磁分离与混合模块组成,具备电磁驱动混合和磁分离功能,能够实现免疫磁珠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孵育、分离与富集。在最优条件下,可... 开发一种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快速分离与富集的免疫磁分离微流控系统,该系统由微流控芯片、微控制器、电磁分离与混合模块组成,具备电磁驱动混合和磁分离功能,能够实现免疫磁珠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孵育、分离与富集。在最优条件下,可以在13 min内实现对牛奶样品中浓度范围为2×10^(1)~2×10^(6) CFU/m L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捕获与分离,捕获率在33.3%~67.5%之间,最低检测限为20 CFU/m L。因此,这种高度集成的免疫磁分离微流控系统能够从复杂食品基质中迅速、准确地富集目标细菌,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应对食源性疾病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免疫磁珠 免疫磁分离 主动电磁混合 微流控芯片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三种肠道传染病发病和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2
作者 赖凤霞 王仕鸿 +5 位作者 赵乐 黄瑞贤 杨子华 张之怡 孔丹莉 丁元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19,共7页
背景肠道传染病是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分析和预测其流行现状能够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腹泻病、伤寒与副伤寒和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3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预测2020—2030年... 背景肠道传染病是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分析和预测其流行现状能够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腹泻病、伤寒与副伤寒和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3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预测2020—2030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GBD),收集1990—2019年中国腹泻病、伤寒与副伤寒和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3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数据,根据变化率(%)和年估计百分比(EAPC)分析以上3种肠道感染疾病的变化趋势。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2020—2030年中国以上3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1990—2019年腹泻病的发病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EAPC=0.09,P>0.05),而伤寒与副伤寒和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的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EAPC分别为-4.0%、-0.64%,P<0.05)。1990—2019年腹泻病、伤寒与副伤寒和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的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EAPC分别为-8.39%、-3.38%、-1.87%,P<0.05)。在各年龄组中,2019年≥70岁人群腹泻病的发病率在各年龄组中最高,且呈上升趋势(EAPC=0.27,P<0.05)。1990—2019年所有年龄组以上3种肠道传染病的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0年我国腹泻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伤寒与副伤寒和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预计以上3种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58793.04/10万、5.26/10万、0.447/10万。此外,2020—2030年我国腹泻病、伤寒与副伤寒和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的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预计2030年以上3种疾病的死亡率分别为0.214/10万、0.039/10万、0.026/10万。结论2030年我国腹泻病、伤寒与副伤寒和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除腹泻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其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提示政府及相关卫生部门应当重视关注腹泻病,并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伤寒 副伤寒 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 发病率 死亡率 趋势预测 ARIMA模型
下载PDF
基于免疫信息学技术的雏沙门菌多表位疫苗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谭菊 王永娟 +6 位作者 郭广富 赵长菁 夏爱鸿 李巨银 吴敏秋 王宇航 覃秋苹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2-322,共11页
【目的】设计针对雏沙门菌(Salmonella Pullorum)IpaJ蛋白的多表位疫苗(multi-epitope vaccine, MEV),为净化鸡白痢提供新的疫苗。【方法】选用IEDB预测雏沙门菌IpaJ蛋白的T淋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分子结合表位;用NetM... 【目的】设计针对雏沙门菌(Salmonella Pullorum)IpaJ蛋白的多表位疫苗(multi-epitope vaccine, MEV),为净化鸡白痢提供新的疫苗。【方法】选用IEDB预测雏沙门菌IpaJ蛋白的T淋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分子结合表位;用NetMHCIIpan 4.0 Server预测T淋巴细胞MHCⅡ类分子结合表位;用IEDB预测B淋巴细胞表位。将各个服务器预测结果筛选出的表位经过VaxiJen v 2.0评估抗原性后,将合格的表位通过柔性linker串联成多表位疫苗。对构建的多表位疫苗进行抗原性、理化性质、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使用分子对接评估多表位疫苗与免疫受体的结合能力,使用免疫模拟评估多表位疫苗的免疫效果,最后优化密码子便于克隆表达。【结果】经筛选后,选择4个MHCⅠ、4个MHCⅡ和8个B淋巴细胞表位优势表位构建的多表位疫苗MEV-IpaJ。多表位疫苗MEV-IpaJ的分子质量为28.18 ku,为稳定亲水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存在4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α-螺旋、延长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20.38%、19.23%、8.08%和52.31%。三级结构Ramachandran作图显示,优势区域中含有残基数占89.9%%,进行细化后优势区域的残基数增加到94.0%,三级结构突出表位作图也证明MEV-IpaJ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EV-IpaJ与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和TLR4蛋白分子可对接。免疫模拟结果显示,MEV-IpaJ具有较好的免疫应答,能提高部分细胞因子的表达,经密码子优化确保设计的MEV-IpaJ可在大肠杆菌K12表达系统中高效、稳定地表达。【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多表位疫苗MEV-IpaJ可有效表达并可能诱导强烈的T细胞和B细胞免疫应答。本研究为雏沙门菌多表位疫苗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雏沙门菌多表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沙门菌 免疫信息学 表位 多表位疫苗
下载PDF
2019—2021年皖南地区地方品种鸡源沙门菌的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4
4
作者 吴萍萍 贺绍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7,共8页
为了分析皖南地区地方品种鸡(淮南麻黄鸡、淮北麻鸡、霍邱鸡和五华鸡)来源沙门菌的分布、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情况,本试验于2019—2021年采集该地区地方品种鸡养殖场疑似沙门菌感染病死鸡的肝脏组织、肛拭子和死胚等病料组织456份,采用细... 为了分析皖南地区地方品种鸡(淮南麻黄鸡、淮北麻鸡、霍邱鸡和五华鸡)来源沙门菌的分布、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情况,本试验于2019—2021年采集该地区地方品种鸡养殖场疑似沙门菌感染病死鸡的肝脏组织、肛拭子和死胚等病料组织456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特异性invA基因的PCR检测进行沙门菌鉴定,采用Kauffmann-White法、PCR法和K-B纸片法分别检测分离菌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耐药性。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127株沙门菌,分属于13种血清型,其中以鸡白痢沙门菌、禽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流行的优势血清型,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6.0%、20.5%和17.3%;127株沙门菌中携带的4种毒力基因(spvA、spvB、spvC和spvR)检出率介于7.1%~74.8%,携带的4种毒力岛基因(SPI-1 SPI-2、SPI-3和SPI-5)检出率介于38.6%~81.1%;127株沙门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磺胺二甲氧嘧啶等8种药物的耐药率介于56.7%~99.2%,以耐10(12.6%)、9(15.0%)和8(20.5%)种药物为主,耐药基因sul 1、sul 2、sul 3、tet(A)、tet(M)和tet(R)检出率介于32.3%~89.8%;经分析,地方品种鸡流行优势血清型与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安徽省皖南地区4种地方品种鸡中分离的沙门菌具有多种血清型、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耐药性严重,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地区 地方品种鸡 沙门菌 血清型 耐药性 耐药基因
下载PDF
2014-2018年江苏省人源喹诺酮耐药1,4,[5],12:i:-沙门氏菌的基因组学初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东宇 马恺 +3 位作者 周翌婧 吴高林 霍翔 乔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9-744,共6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喹诺酮耐药1,4,[5],12:i:-沙门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cgMLST分析江苏省及欧美来源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初步分析喹诺酮耐药1,4,[5],12:i:-沙门氏菌可能的传播特征。结果13株喹诺酮耐药1,4,[5],12:i:-沙门氏... 目的分析江苏省喹诺酮耐药1,4,[5],12:i:-沙门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cgMLST分析江苏省及欧美来源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初步分析喹诺酮耐药1,4,[5],12:i:-沙门氏菌可能的传播特征。结果13株喹诺酮耐药1,4,[5],12:i:-沙门氏菌共注释11大类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其中氨基糖苷类ARGs检出率最高(100%);12株喹诺酮耐药菌株(92.3%)均携带IncHI2/IncHI2A质粒类型;不同国家/地区来源菌株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携带分析显示美国及欧洲来源菌株携带6类PMQR基因,qnrB19检出率最高。江苏省来源菌株携带3类PMQR基因类型,aac(6′)-Ib-cr检出率最高(11.84%);不同国家/地区来源菌株cgMLST位点差异分析显示形成3个主要流行谱系。结论江苏省人源喹诺酮耐药1,4,[5],12:i:-沙门氏菌分离株与欧美菌株可能具有共同进化来源,PMQR基因携带水平存在国家/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 [5] 12:i:-沙门氏菌 喹诺酮耐药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生畜肉中沙门氏菌血清型、耐药性与毒力因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靓 李兵兵 +5 位作者 李洁 李双姝 孙敏 杨鹏飞 邢亚东 陈大伟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9,共7页
了解市售生畜肉中沙门氏菌(Salmonella)血清型、序列型(sequence typing,ST)分布、耐药性和毒力因子特征,探讨ST与耐药性和毒力的关系。收集2020—2023年从生畜肉中分离的68株沙门氏菌,用血清凝集法鉴定其血清型,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 了解市售生畜肉中沙门氏菌(Salmonella)血清型、序列型(sequence typing,ST)分布、耐药性和毒力因子特征,探讨ST与耐药性和毒力的关系。收集2020—2023年从生畜肉中分离的68株沙门氏菌,用血清凝集法鉴定其血清型,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检测;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耐药基因与毒力因子,并结合系统发育树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68株沙门氏菌可分为14种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主,ST以ST19、ST34和ST11为主;多重耐药菌株占比69.12%(47/68),对氨苄西林(76.47%)、四环素(55.88%)和萘啶酸(52.94%)耐药率较高;68株沙门氏菌均携带菌毛吸附相关因子、镁离子转运相关因子、非菌毛类吸附相关因子、调控相关因子和分泌系统相关因子;生畜肉中污染的沙门氏菌血清型种类多样,耐药性严重且携带多种毒力因子,需要加强畜类养殖和生产销售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全基因组测序 序列型 耐药性 毒力因子
下载PDF
黑龙江省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及两种血清分型方法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鑫 杨红霞 +4 位作者 仲伟麒 任启智 白晶 张宇亮 季丽男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6期83-90,共8页
目的:分析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子鉴定试剂盒的分型效果,探寻一种新型高效的血清型鉴定方法。方法:采用沙门氏菌血清分子鉴定方法和经典血清凝集法分别对从黑龙江省食品监测和食源性疾病人群分离得到的69株沙门氏菌、37株沙门氏菌标准菌株... 目的:分析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子鉴定试剂盒的分型效果,探寻一种新型高效的血清型鉴定方法。方法:采用沙门氏菌血清分子鉴定方法和经典血清凝集法分别对从黑龙江省食品监测和食源性疾病人群分离得到的69株沙门氏菌、37株沙门氏菌标准菌株以及往年分离并保藏的100株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进行分型鉴定,对比两种分型方法的结果一致性。结果:两种分型方法成功率均为100%,结果的符合率为99.5%。其中来自黑龙江省的疾病人群分离的69株沙门氏菌共有10个血清型。结论: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子鉴定试剂盒与经典分型方法的一致性较高,且操作简便、准确性高,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血清分型 鉴定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Ec-12上清抑制小鼠的伤寒沙门菌机制的初步分析
8
作者 李兆龙 孔祥瑞 +4 位作者 林锋强 王秀萍 赵冉 彭小莉 陈常颂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9-750,共12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黑茶中有益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EC)并揭示该菌上清抑制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初步机制。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冠突散囊菌;通过形态学和IT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分类地位;采用生长速率法分析... 本研究旨在筛选黑茶中有益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EC)并揭示该菌上清抑制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初步机制。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冠突散囊菌;通过形态学和IT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分类地位;采用生长速率法分析其增殖条件及增殖的稳定性;采用琼脂扩散抑菌试验、耐酸碱、耐热及紫外光稳定性试验、电镜观察及小鼠动物试验等以评估该Ec-12上清抑制鼠伤寒沙门菌的初步机制。结果显示:筛选到一株有较强抑制鼠伤寒沙门菌作用的冠突散囊菌Ec-12,抑菌圈分别为10.4 mm±1.5 mm。根据形态学、生长特征及IT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冠突散囊菌,并命名菌株Ec-12。粗分离的菌株Ec-12上清在pH近中性条件产生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稳定好。经电镜观察可见粗分离菌株Ec-12上清导致鼠伤寒沙门菌的菌体变形,表层粗糙等抑菌现象。并明显降低小鼠感染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提高小鼠绒毛的完整度和增加黏液蛋白的分泌(P<0.05),减少结肠细胞的凋亡(P<0.05),抑制鼠伤寒沙门菌对小鼠的危害。冠突散囊菌Ec-12菌株上清作用于鼠胃肠道内的鼠伤寒沙门菌,破坏了鼠伤寒沙门菌结构完整性,同时又作用于鼠的肠道,提高肠绒毛完整性,促进结肠黏液蛋白的分泌,减少结肠细胞的凋亡,进而降低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腹泻及死亡,它具备一定益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上清 鼠伤寒沙门菌 抑制
下载PDF
粤北地区鸭源沙门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南文金 吴静波 +4 位作者 黄健强 邬苏晓 肖正中 彭国良 胡鸿惠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8-194,共7页
为了解粤北地区鸭源沙门菌流行菌株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鉴定的鸭源沙门菌菌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及致病性初步试验。结果显示,病死鸭组织沙门菌分离率为57.14%(16/28);鉴定为鼠伤寒沙门菌占62.5%(10/16),肠炎沙... 为了解粤北地区鸭源沙门菌流行菌株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鉴定的鸭源沙门菌菌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及致病性初步试验。结果显示,病死鸭组织沙门菌分离率为57.14%(16/28);鉴定为鼠伤寒沙门菌占62.5%(10/16),肠炎沙门菌占31.25%(5/16)。分离菌株最少携带了12个毒力基因,最多携带了19个毒力基因。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青霉素、罗红霉素等耐药率超过90%,对多西环素、大观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较为敏感,所有菌株呈多重耐药。分离菌株可导致小鼠发病和部分死亡。研究结果表明,沙门菌在粤北地区发病肉鸭中有较高感染率,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流行菌株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性且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耐药性 致病性
下载PDF
特勒凯比尔沙门菌临床血流分离株的毒力研究
10
作者 郑恩惠 邱玉锋 +5 位作者 陈建辉 高亚东 黄梦颖 李曲文 林杰 翁顺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目的构建ICR小鼠感染模型研究特勒凯比尔血清型沙门菌的致病力,对小鼠分离株进行病原学鉴定。方法通过感染小鼠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组织细菌载量等的变化,观察排菌周期,评价该血清型沙门菌对小鼠的致病性,计算小鼠LD_(50);通过飞行... 目的构建ICR小鼠感染模型研究特勒凯比尔血清型沙门菌的致病力,对小鼠分离株进行病原学鉴定。方法通过感染小鼠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组织细菌载量等的变化,观察排菌周期,评价该血清型沙门菌对小鼠的致病性,计算小鼠LD_(50);通过飞行质谱、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分子分型等实验,与人分离株进行比对;通过PCR实验、全基因组测序等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特勒凯比尔沙门菌LD 50为2.67×10^(8) CFU/mL;感染后0.5 h即可出现临床症状,卷缩、被毛松乱;死亡小鼠解剖发现小肠充血严重,可见较多气泡、积液,盲肠坏死,肝尖点状变性坏死,肾脏表面有坏死灶,脾脏萎缩;小鼠脾脏、肾脏、肺脏、肝脏、空肠细菌载量感染后3 d达到高峰,而心脏第6 d达高峰;高剂量组排菌时间超100 d;组织中CD3含量随剂量增加呈递增状态,炎细胞浸润,心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肝细胞大面积空泡、变性坏死,脾窦扩张明显,分区模糊,肾小球基膜增厚,纤毛上皮部分剥脱,空肠绒毛萎缩、脱落;PCR及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具有cdtB、pltA、pltB等沙门菌相关毒力基因。结论本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特勒凯比尔沙门菌ICR小鼠模型,证明了该血清型沙门菌具有一定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勒凯比尔沙门菌 小鼠模型 病原学鉴定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化 全基因组序列
下载PDF
三丁酸甘油酯通过调节AMPK/mTOR通路改善鸡白痢沙门氏菌诱导的肝脏炎症
11
作者 雷湘兰 沈振国 +5 位作者 彭宇轩 易新 杨琛 张子恒 安登雄 师丽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20,共9页
为探讨三丁酸甘油酯(TB)对鸡白痢沙门氏菌(SP)诱导的肝脏炎症调控机制,试验将128只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海南文昌鸡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SP模型组(Mod组)、SP+恩诺沙星抗生素组(Ant组)、SP+三丁酸甘油酯组(Tre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 为探讨三丁酸甘油酯(TB)对鸡白痢沙门氏菌(SP)诱导的肝脏炎症调控机制,试验将128只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海南文昌鸡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SP模型组(Mod组)、SP+恩诺沙星抗生素组(Ant组)、SP+三丁酸甘油酯组(Tre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试验比较了各组雏鸡的生长性能,并通过血液生化检测、肝脏HE染色、荧光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探究TB对SP所致肝脏炎症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结果显示:①Ant组和Tre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和存活率均显著高于Mod组(P<0.05);②Ant组和Tre组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显著低于Mod组(P<0.05),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高于Mod组(P<0.05);③与Con组相比,Ant组肝脏细胞形态完整,有少量炎性细胞,Tre组肝脏细胞形态较完整,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④Ant组和Tre组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较Mod组显著降低(P<0.05),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水平较Mod组显著升高(P<0.05);⑤恩诺沙星和TB可通过AMPK/mTOR和NF-κB通路减轻SP感染对雏鸡肝脏损伤的影响。研究表明,饲粮添加TB可显著提高SP感染雏鸡的生长性能,降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可能通过AMPK/mTOR通路减轻SP所致的肝脏损伤,并减少促炎因子的表达以减缓肝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氏菌 三丁酸甘油酯 AMPK MTOR 肝脏
下载PDF
云南部分地区畜禽肉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及其耐药性
12
作者 高斌 任凌洁 +2 位作者 冯励 朱静静 黄艾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9,共7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生鲜畜禽肉中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污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采集生鲜畜禽肉样164份,对沙门氏菌分离培养后,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鉴定;采用玻片凝集法分析沙门氏菌血清型,并通... 【目的】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生鲜畜禽肉中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污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采集生鲜畜禽肉样164份,对沙门氏菌分离培养后,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鉴定;采用玻片凝集法分析沙门氏菌血清型,并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再用药敏检测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沙门氏菌进行14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164份样品中,有12份样品检出沙门氏菌19株,总检出率为7.32%;分属于5个血清群,B群最多(10株,占52.60%);主要血清型包括鼠伤寒沙门氏菌5株、圣保罗沙门氏菌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2株和鸭沙门氏菌2株。15株沙门氏菌PFGE分型产生14条不同的带型,表明畜禽肉中的少数沙门氏菌存在地域聚集,且存在交叉污染。19株沙门氏菌中有17株对抗生素耐药,多重耐药率为68.42%。【结论】生鲜畜禽肉中沙门氏菌检出率较高,呈现多重血清型,存在地域交叉污染,且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需加强生肉制品卫生管理及抗生素使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畜禽肉 沙门氏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胶冻样芽孢杆菌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抗菌次级代谢产物分析
13
作者 李海利 徐引弟 +8 位作者 王治方 朱文豪 陈建豪 李斌 段进刚 冯丽丽 杨帆 马春江 闫祥洲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9-169,共11页
为筛选对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活性较好的药用植物芍药的内生菌,采用表面消毒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有拮抗作用的芍药内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全基因组学分析探究其抗菌活性物质。结果表明,从芍... 为筛选对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活性较好的药用植物芍药的内生菌,采用表面消毒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有拮抗作用的芍药内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全基因组学分析探究其抗菌活性物质。结果表明,从芍药根、茎、叶等不同组织分离得到20株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抑菌试验,从20株内生菌中获得1株抗菌效果较好的革兰氏阴性内生菌HNYJ291,经形态学和分子方法鉴定为胶冻样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kribbensis),该菌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该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HNYJ291的基因组大小为5609136 bp,G+C含量为45.48%,预测其编码基因个数为4805个。分别有4779、3678、4027、3941、2994、2700个基因被NR、Swiss-Prot、Pfam、COG、GO、KEGG数据库注释,通过antiSMASH预测到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的10个基因簇,主要次级代谢产物有环脂肽类抗生素(Fusaricidin B)、细菌素(Paenilan)、抗菌脂肽(Tridecaptin)、多黏菌素(Polymyxin)和抗菌肽(Paenicidin A)等。从其基因组中含有的抗菌活性物质相关基因簇可以预测出,该菌株具有开发新药和作为可饲用微生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冻样芽孢杆菌 芍药 内生菌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 抑菌效果 抗菌活性物质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氏菌细菌铁蛋白(Bf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14
作者 张伟 史超 +6 位作者 于海涛 霍明凯 魏春燕 黄炜涵 周霞 王震 张辉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89,共9页
为了获得高纯度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细菌铁蛋白(Bfr),试验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Bfr的结构、翻译后修饰和抗原表位等进行预测分析;通过PCR扩增鼠伤寒沙门氏菌Bfr基因,将其与pET-32a(+)载体连接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通过SD... 为了获得高纯度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细菌铁蛋白(Bfr),试验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Bfr的结构、翻译后修饰和抗原表位等进行预测分析;通过PCR扩增鼠伤寒沙门氏菌Bfr基因,将其与pET-32a(+)载体连接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通过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检测表达及纯化后的目的蛋白。结果表明:Bfr由47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_(1440)H_(2406)N_(476)O_(606)S_(85),相对分子质量为38808.87,理论等电点为5.25;无信号肽和跨膜区,二级结构包含α-螺旋(81.01%)、无规则卷曲(13.19%)、β-折叠(3.16%)和延伸链(1.90%);含有9个线性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和5个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以及10个磷酸化位点和10个互作蛋白,Bfr和Bfrd蛋白表面匹配良好、结合稳定。试验成功克隆出Bfr基因,其大小约为476 bp,获得大小约为35 ku的高纯度重组蛋白Bfr。说明Bfr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有可能成为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疫苗开发和疾病诊断的候选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细菌铁蛋白(Bfr) 生物信息学 原核表达 SDS-PAGE
下载PDF
凝结芽孢杆菌对感染鸡白痢沙门菌蛋雏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田光明 马丽 +8 位作者 蒲跃进 游蕾 王皓杰 张应胡 方春 梁雄燕 温振宇 谭磊 郑明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52-4363,共12页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禽源性凝结芽孢杆菌BC-362对鸡白痢沙门菌(SP)感染蛋雏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50只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京红1号SPF蛋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益生菌组(B组)、SP+益...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禽源性凝结芽孢杆菌BC-362对鸡白痢沙门菌(SP)感染蛋雏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50只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京红1号SPF蛋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益生菌组(B组)、SP+益生菌组(C组)、SP+抗生素组(D组)、SP模型组(E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雏鸡。A、D和E组蛋雏鸡饲喂基础饲粮,B和C组蛋雏鸡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10^(8) CFU/g凝结芽孢杆菌,7日龄时,C、D和E组蛋雏鸡灌胃1.0×10^(9) CFU SP(0.5 mL),A和B组蛋雏鸡灌胃同等剂量无菌水,D组蛋雏鸡灌胃后第2天开始,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75 g/kg硫酸新霉素。试验期共14 d。14日龄时测定蛋雏鸡生长性能;采集血液、免疫器官和空肠组织,测定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免疫器官指数、空肠组织形态、CD3免疫组化表达、炎性和抗氧化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结果】(1)与A组相比,B组蛋雏鸡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增加、料重比(F/G)显著下降(P<0.05),E组蛋雏鸡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ADG均显著降低(P<0.05);与E组相比,C和D组蛋雏鸡ADFI和ADG均显著增加(P<0.05);C与D组蛋雏鸡ADFI、ADG和F/R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A组相比,B组蛋雏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E组蛋雏鸡血清SOD、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下降(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E组相比,C和D组蛋雏鸡血清SOD活性和T-AOC均显著上升(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C组蛋雏鸡血清中CAT和GSH-Px活性显著高于D组(P<0.05)。(3)与A组相比,B组蛋雏鸡血清IgA和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E组蛋雏鸡血清IgA、IgM和IgG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E组相比,C和D组蛋雏鸡血清IgA、IgM和IgG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C组蛋雏鸡血清IgM含量显著高于D组(P<0.05)。(4)与A组相比,B组蛋雏鸡胸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E组蛋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E组相比,C和D组蛋雏鸡胸腺和法氏囊指数显著提高(P<0.05);C组蛋雏鸡脾脏指数显著高于D组(P<0.05)。(5)与A组相比,B组蛋雏鸡空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和CD3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E组蛋雏鸡空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和CD3表达量均显著减少(P<0.05);与E组相比,C和D组蛋雏鸡空肠组织CD3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C组蛋雏鸡空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D组(P<0.05)。(6)与A组相比,B组蛋雏鸡空肠组织炎性相关基因Toll样受体4(TLR4)、髓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6(IL-6)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抗氧化相关基因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PX1)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E组蛋雏鸡空肠组织炎性相关基因TLR4、MYD88、IL-1β、NF-κB及IL-6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抗氧化相关基因NADH醌脱氢酶1(NQO1)、血红素氧合酶1(HO-1)、GCLC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C和D组蛋雏鸡炎性相关基因TLR4、MYD88、IL-1β、NF-κB和IL-6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E组(P<0.05),抗氧化相关基因NQO1和GCLC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E组(P<0.05);C组蛋雏鸡炎性相关基因TLR4、MYD88和IL-1β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D组(P<0.05),抗氧化相关基因Keap1和GCLC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D组(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禽源性凝结芽孢杆菌BC-362可提高感染SP蛋雏鸡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及免疫能力,从而减轻SP感染导致的蛋雏鸡肠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菌BC-362 鸡白痢沙门菌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功能 蛋雏鸡
下载PDF
沙门菌噬菌体YT90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16
作者 李刚 董雨豪 +2 位作者 黄昊 孙千惠 刘永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6-314,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分离针对肠炎沙门菌的烈性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山东烟台某鸭场采集58份粪便样品,以鸭源肠炎沙门菌sdc-11为宿主分离噬菌体,并对噬菌体分离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对其温度和pH值稳定性、感染复数(MOI)、一步生... [目的]本文旨在分离针对肠炎沙门菌的烈性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山东烟台某鸭场采集58份粪便样品,以鸭源肠炎沙门菌sdc-11为宿主分离噬菌体,并对噬菌体分离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对其温度和pH值稳定性、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曲线进行测定和分析,测试其对71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裂解谱,以及对沙门菌sdc-11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和对成熟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最后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分离获得1株长尾噬菌体,命名为YT90。该噬菌体在30~60℃和pH值4~10的条件下,均表现出较好的增殖能力,最佳MOI值为10^(-5),潜伏期10 min,裂解期90 min,裂解量为每细胞278 PFU;可裂解66.7%(14/21)肠炎沙门菌、66.7%(28/42)鼠伤寒沙门菌和75.0%(3/4)鸡白痢沙门菌;在96孔细胞板上,YT90具有抑制沙门菌sdc-11生物被膜形成的潜力,并能有效清除成熟生物被膜;全基因组测序发现,YT90的基因组全长121240 bp,不含已知的毒力因子和耐药相关基因,不编码整合酶;基于末端酶大亚基构建的进化树分析表明,YT90与沙门菌噬菌体GRNsp50关系最近,属于根西病毒亚科(Guernseyvirinae)新泽西病毒属(Jerseyvirus)。[结论]从鸭场粪便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烈性噬菌体YT90,可裂解多种血清型沙门菌,耐受性强、潜伏期短、裂解量大,在防治沙门菌感染方面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噬菌体 生物被膜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香芹酚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及机制研究
17
作者 程璞 贾亚君 +2 位作者 张桂枝 许娟娟 靳双星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6-90,共5页
为探讨香芹酚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试验以天然植物精油香芹酚为研究对象,以肠炎沙门氏菌作为指示菌,通过测定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情况以评价香芹酚的抗菌活性;研究不... 为探讨香芹酚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试验以天然植物精油香芹酚为研究对象,以肠炎沙门氏菌作为指示菌,通过测定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情况以评价香芹酚的抗菌活性;研究不同浓度香芹酚对肠炎沙门氏菌菌液电导率、胞外蛋白质和核酸浓度、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细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芹酚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MIC、MBC分别为(22.5±2.6)mm、0.125μg/mL、0.25μg/mL,肠炎沙门氏菌在1 MIC和2 MIC香芹酚作用下生长受到了明显抑制;随着香芹酚浓度增大,菌液电导率呈现增长的趋势;培养至第3,6小时时,胞外蛋白质和核酸浓度随香芹酚浓度升高显著升高(P<0.05);培养至第6小时时,AKP活性随香芹酚浓度升高显著升高(P<0.05);0.5MIC~2MIC香芹酚能够破坏菌体结构,使菌体出现形态改变、皱缩、溶解等结构变化。说明香芹酚可以通过破坏肠炎沙门氏菌菌体细胞壁或细胞膜通透性及完整性,致使菌体内容物泄露,对肠炎沙门氏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芹酚 肠炎沙门氏菌 抗菌活性 抗菌机制 植物精油
下载PDF
沙门菌血清分型方法的比较
18
作者 张璐 徐锦涛 +1 位作者 赵琪 张纯萍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0,共5页
血清分型是沙门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流行病学调查手段,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引起的临床症状和造成的危害不同,快速准确地进行血清分型对于畜禽沙门菌病的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意义重大。基于此,本试验选择我国1971—2020年分离的51株沙门菌(13... 血清分型是沙门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流行病学调查手段,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引起的临床症状和造成的危害不同,快速准确地进行血清分型对于畜禽沙门菌病的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意义重大。基于此,本试验选择我国1971—2020年分离的51株沙门菌(13种血清型),分别用全基因组测序(WGS)分型方法和液相芯片分型方法进行血清分型,并与玻片凝集法进行比较,分析3种分型方法的优劣。结果显示,玻片凝集法测得51株沙门菌的血清分型结果与原始结果一致;WGS分型方法和液相芯片分型方法分别测得34株和23株沙门菌血清分型与玻片凝集法结果一致。3种分型方法相比,WGS分型方法可鉴定出玻片凝集法和液相芯片分型方法无法分型的菌株,在操作时间和成本上更具优势。本试验可为沙门菌的血清分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血清分型 玻片凝集法 全基因组测序分型方法 液相芯片分型方法
下载PDF
基于紫胶红素的靶标有色化免疫层析试纸条联检大肠杆菌O157∶H7和沙门氏菌
19
作者 刘坤 王英林 +1 位作者 黄志强 刘箐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为摆脱免疫层析试纸条对配对抗体的依赖,文章设计了一种新型靶标有色化免疫层析试纸条,使用紫胶红素和十二合水硫酸铝钾媒染剂,通过先媒后染的方法,实现了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可视化”。验证结果显示,该试纸条对大肠杆菌O157∶H7和沙门... 为摆脱免疫层析试纸条对配对抗体的依赖,文章设计了一种新型靶标有色化免疫层析试纸条,使用紫胶红素和十二合水硫酸铝钾媒染剂,通过先媒后染的方法,实现了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可视化”。验证结果显示,该试纸条对大肠杆菌O157∶H7和沙门氏菌的检测限均达到了106 CFU/mL;同时,与常见食源性致病菌间不存在交叉反应,在鸡胸肉、鸡蛋、牛奶等食品基质中能够在增菌9 h内检出。文章成功设计了一种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更易国产化的快速检测免疫层析试纸条,为后续免疫层析试纸条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沙门氏菌 紫胶红素 靶标有色化 免疫层析试纸条
下载PDF
4种常见食源性病原菌多重PCR检测技术研究
20
作者 王珊 王雁伟 +1 位作者 高辉明 艾鹏飞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133-140,共8页
为了解决常规方法检测食源性病原菌存在操作繁琐、周期长的问题,基于4种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特异基因序列扩增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多重PCR(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检测方法。根据单增李斯特菌iap基因、蜡样芽孢杆菌... 为了解决常规方法检测食源性病原菌存在操作繁琐、周期长的问题,基于4种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特异基因序列扩增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多重PCR(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检测方法。根据单增李斯特菌iap基因、蜡样芽孢杆菌gyrB基因、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stxⅠ基因、肠炎沙门氏菌invA基因的特异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后建立MPCR反应体系,测试其特异性、敏感性和可行性,并与国标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PCR扩增出4个目标基因的特异性条带大小依次为371、221、432、171 bp;在58℃的退火温度下,MPCR扩增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无非特异性扩增,4种病原菌最低检出限达到102CFU/mL;MPCR方法和国标培养法对多种食源性病原菌感染的牛奶样品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检测周期由原来的5~7 d缩减到8~9 h。所建立的MPCR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可为食品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检验学 多重PCR(MPCR) 单增李斯特菌 蜡样芽孢杆菌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肠炎沙门氏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