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五四新文学的文化选择 |
刘纳
|
《河北学刊》
CSSCI
|
1999 |
6
|
|
2
|
论中国五四文坛的“童心崇拜” |
谈风霞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8
|
|
3
|
论"五四"科学精神对我国心理学的影响 |
李炳全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4
|
“五四”时期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王福湘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2
|
|
5
|
试析陈独秀在五四时期道德革命中的作用 |
储峰
蔡丽
|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3 |
1
|
|
6
|
“五四”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简论 |
金文野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7
|
“五四”文化传统与“20世纪中国文学”观 |
叶虎
|
《学海》
|
2002 |
1
|
|
8
|
五四:“有限反传统”还是“全盘反传统”?──李大钊孔子观之断想 |
陈辉宗
|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
1999 |
1
|
|
9
|
“五四”时期王光祈与瞿秋白社会改造思想比较研究 |
董波
覃世艳
李晓燕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0
|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探索 |
魏宏运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1
|
时代际会与局限中的自我写真——“五四”到20年代末女性创作的主观性问题 |
乐铄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2
|
后殖民批评与“五四”话语转型 |
魏红珊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3
|
从“导师”与“学生”的关系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谱系 |
张宝明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4
|
偏枯:五四小说家的审美方向 |
李涌泉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15
|
简论“五四”女作家小说的叙事特征 |
陈宁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16
|
试论徐志摩的英雄崇拜──兼谈五四文坛的英雄崇拜热 |
谈凤霞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17
|
“五四”时期陈望道的妇女解放思想 |
关威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1 |
0 |
|
18
|
“五四”和2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小说 |
李标晶
|
《江淮论坛》
|
2000 |
0 |
|
19
|
略谈“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叙事的多元性的主要体现 |
舒畅
|
《东南传播》
|
2008 |
0 |
|
20
|
论周作人“五四”时期的文学观 |
赵世清
李巍
|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